马周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唐朝的谏臣,世人皆知魏徵,却少有知道马周的,小编感觉十分遗憾。马周(601--648)唐初大臣,字宾王,博州茌平(今茌平镇马庄)人,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 饱读诗书,且头脑灵活,为人不迂腐,按道理说,马周这样的人理应能够得到赏识。但是他生性豪放,豪放得有些怪异,周围的人都有些看不起他。唐高祖武德初年,马周终于当了一个官儿,可惜,这个官儿很小,小到什么地步呢?其实就是一个郡的低级文职人员,工作内容也就是整理整理资料什么的,马周当上官儿之后,生活得并不如意,他认为这个职位完全是对他的侮辱,完全是大材小用,于是整日里以饮酒作为乐趣,不务正事。这样的下属,肯定会惹老板不快,当时的博州刺史达奚恕见他此行为,责骂其根本不是做官的材料。高傲的马周一气之下离职。 离职之后到处游历,走到长安的时候,他听闻了京城百姓对唐太宗的称赞,于是就想向太宗效命,但是皇帝是你一个平民说见就能见的么?心里也十分精明的马周,投靠了当时一个官职也不高的中郎将常何。一次偶然,太宗让朝臣每个人都要写一篇关于时政的文章。这点就让常何十分头疼,因为他是武将出身,根本不会写那些文绉绉的东西。马周听闻了这件事情之后,带着报恩的心思,主动提出帮他代写。这篇文章成功引起了太宗的注意! 引起了注意之后,太宗就去派人请马周了,但是马周是谁?能因为官务无趣整日饮酒,被骂之后还愤然离职的人,能因为太宗一请,就兴冲冲地跑去么?昔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如今太宗总共派出了四次使者,马周才动身前往皇宫。将高傲怪异的性子演绎得淋漓尽致。 得到了赏识之后,马周的干劲儿就上来了,兢兢业业,小编文章开头说了,唐朝的谏臣,世人皆知魏徵,却不知马周。马周的主要成就也就在于他的谏举,主要有三条:其一,劝谏唐太宗节俭治国,力戒奢侈。其二,劝谏唐太宗以"百姓苦乐"为国之兴衰的权衡标准。其三,劝谏唐太宗高度重视基层政权建设。每条谏举都结合了历代历朝的经验教训,并提出有效且实用的建议,言辞温和,却又令人不得不看到其中的利弊得失,反叫人比较容易接受。 但是可惜的是,新旧唐书中对马周的记载并不太详细,即便在贞观18年,他当上了宰相,还当了李治的老师。史书对其的记载比之魏徵却相差甚远。可以说,马周的一系列谏言,在"贞观之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难以磨灭,可以说,贞观之治,马周的时事政策做了很大一部分的铺垫。太宗对其做的一切给与了非常高的评价,亲自为马周题辞:"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马周此人,死于过劳死,贞观二十二年,他在长期的工作中积劳成疾,最后一病不起。李世民听说此事,找了最好的太医给他看病,甚至亲自给他熬药,还让太子李治以弟子礼来看望马周。可惜,终是无力回天,享年四十八岁。在临死前,竟然还命家人将这十多年他给皇帝上的奏折全部烧掉,并说:春秋战国时的管仲和晏子经常数落国君的错误而出名,我不想做这样的人。这也许是他的谏臣之功在后世不为人知的原因吧!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高度评价马周的时政奏折。他在《新唐书·马周传》上批注:"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可惜可惜,死于壮年,本应再多奋斗十年,为大唐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