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相”严嵩简介 他真的是个奸臣吗?他是怎么死的?
严嵩,字惟中,号勉庵,生于宪宗成化十六年,卒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明代弘治十八年中二甲进士。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成为明朝内阁首辅。《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是世人皆知的权臣,专权20多年,是明代少数几位在位时间如此之长的内阁首辅。后被明世宗下诏罢职,儿子被捕入狱,家产被抄,隆庆一年逝世,享年87岁。
这位被《明史》专门列出指为奸臣的严嵩,这位在多部史籍上留下"窃弄威柄"、"残害忠良"、"贪污受贿"、"昏庸无能、废弛边防"等字眼的人,真的就是一个奸臣吗?一位指责这位宰相是奸臣,指责这位首辅专擅国事,媚上弄权,其实是不正确的。到底是奸臣造就了昏君,还是昏君造就了奸臣,还有两说。
我们考究史实,便可以发现,在严嵩这个人身上还是存在许多不得已之处的。一方面他并不是一意媚上,严嵩得罪世宗之处也不少;另一方面,他对政事颇多议论,特别是对正德年间的政治有所批评。《钤山堂集》卷三六《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恭肃周公墓表》中严嵩提到"正德间,天下所疾苦莫如逆竖妖僧"。由此可见,他对政事还是有所作为的。并不是,明史评价的只知讨好君上,专擅国事。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严嵩对国计民生的贡献还是很大的。嘉靖七年,位居礼部右侍郎的严嵩,面对河南灾情,上达两封奏疏。一封称"所在旱荒,尽食麻叶、树皮,饥殍载路。市易饼饵则为人所攫取,子女鬻卖得钱不及一饱,孩稚至弃野中而去。闻洛阳、陕州、灵宝诸处尤甚,人相残食,旬日之内报冻死二千余人"实话实说的将灾情的严重,暴力而直观的摆在明世宗的面前。另一份奏疏却与此封,恰恰相反,上面多为称"白石产枣阳,有群鹳集绕之祥","碑物入江汉,有河水骤长之异。"写立碑的祥瑞。两封奏疏,上面所写的正好相反,一说灾情,一赞祥瑞。但明世宗就吃这一套,对灾情那封,他作出停止征税的朱批。对后一封,则对严嵩大加赞赏。由此可见,严嵩虽然有刻意讨好皇帝,但也为百姓做了实事。
也许这就是严嵩的为官之道,虽然摄于皇权之威,与群臣一样讨好皇上,甚至还代他施政。但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还是不能忽略的。面对国弊民穷、内忧外患不断的困局,严嵩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关心民瘼,兴利除弊,反对大兴土木,节约民财。
严嵩这个人,应该是一个带有色彩的人。他很会适应环境,见一意直谏对统治者根本毫无用处,甚至会得到罢官受死的结果。便很快的改变了自己的为官之道,一方面,可以讨好上位者,得到君主的信赖。另一方面,利用手中的实权,拐着弯的想方设法为国为民。他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我们不能否定,但他的功绩,我们更不能抹杀。看一个人,还是应该带有两面性的。在严嵩为政期间,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明代官僚士大夫中比较有作为的一个。
被罢官免职的严嵩,晚年过的十分凄凉。只在祖坟旁搭一茅屋,寄食其中,甚至有时候还要外出乞讨。嘉靖四十五年,严嵩死于病痛,享年87岁。死时连棺木都买不起,死前写下"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透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严嵩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一丝悔恨,对自己的结局也没有任何抱怨。他只是选择了另一种道路,为世人谋福利而已。不得不说,他的勇气,还是值得我们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