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是
北宋时期著名将领,字国华,真定灵寿人氏,为将门世家出身,父亲是后汉时期重将。曹彬历经数朝,后汉到后周,再由后周到大宋,其管路虽不说顺风顺水,但到底是有惊无险,得以升至高位。在去世的时候,甚至得太宗
皇帝痛哭致祭。不仅自己受到追封,往来近亲都是受到皇帝封赏。
曹彬是一个清廉知进退,懂得上意之人。后周时期,曹彬因为自己的姨母是
郭威的妃子,所以慢慢开始受到重用。后来他出使吴越,在当地受到热烈欢迎。当地的官员打着"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主意,从曹彬进入吴越开始,就不断的给他送礼。
曹彬好几次推辞不受,当地人便说,最终拒绝他们,是近于邀名啊。曹彬来吴越只是传达圣意,本来没什么大事儿,但这一番下来,也不得不接受私下见礼。不过值得赞扬的是,曹彬虽然无法推辞,最终接受了这些礼物。但是他却吩咐随从将这些礼物全都一一详细记录下来,等回到京城之后,将这些礼物都交给了后周世宗
柴荣。
这件事首先不否认曹彬是一个清廉的好官,但最重要的是他这种做法非常的聪明。接受了礼物,不得罪吴越的官员,交给了皇帝,表明自己的忠心和清廉,两头都得好。果然柴荣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不但没有责罚他,还赞扬了他一番,并让他好好将这些礼物收起来。此后,曹彬清廉的形象在柴荣心中扎了根,越发受到重用。
曹彬是一个仁义之将,军纪严明。曹彬是
宋朝开国名将,为宋朝的统一战争作出重要贡献。不过与其说他是一位武将,不如说他是一位儒将。他心中自有仁义,怜惜百姓受战争之祸,所以严格要求自己麾下的将士。
乾德二年的时候,曹彬领命与其他部军队一起平定后蜀。每攻破一城,其他将军都想用屠城来震慑百姓,但是只有曹彬严格约束自己所部将士,不曾扰民,因此反而受到百姓拥戴,所到之处都感悦听从。
后来两川平定,
王全斌等人昼夜宴饮,纵容部下劫掠百姓,为祸乡里,后蜀人民对他深恶痛绝。曹彬亲自前往劝说,希望王全斌等人能遵从军纪,约束自己的部下,不要扰民,最终虽然没有成功阻止他们的暴行,但是却坚持自己,减少了后蜀人民的痛苦。
曹彬是虽然说是大宋的开国名将,但实际上他还曾经是后周的国戚。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反叛后周。照理来说,尽管曹彬不痛恨赵匡胤,赵匡胤也应该对他防备一二。但真实的是,赵匡胤不仅没有防备曹彬,并且还对他极为重用。这是为什么呢?
从曹彬个人来说,他不仅能力出众,而且很有自己的原则。宋太祖赵匡胤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对他非常的信任。宋太祖赵匡胤管领禁兵,曹彬中立不偏不倚,没有公事从不登门,群居宴会,也很少参与。宋太祖对他说:"往日我常想亲近你,你为什么总是疏远我呢?"曹彬叩头谢罪说:"我是周室的近亲,又忝任宫内职务,端正做官,害怕有过失,哪里敢妄自交结呢?"就是这一次对话,让宋太祖对曹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再加上曹彬确实有才,又对他极为效忠,宋太祖自然不会浪费这么一个人才了。
从赵匡胤这方面来看,宋朝建立,但是并未统一中原,所以正是用人之际。曹彬文治武功,都能胜任,是一个很好的人才。所以宋太祖会重用曹彬,而曹彬也没有让宋太祖失望,平定后蜀,后唐、北汉,曹彬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大宋的开国功臣。
另一方面,曹彬虽然是后周的国戚,但实际上宋太祖与后周并不是敌对的关系。虽然宋太祖当初黄袍加身,是背弃了旧主。但是当时后周的统治者是个稚儿,最后禅位给赵匡胤,虽然是退位让贤。两者之间并没有很深的仇恨,这一点从宋太祖重用后周旧臣,给予后周皇室
后裔优待就可以看出。
所以从种种方面来看,宋太祖赵匡胤没有将人才放在一边而不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