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将领叶志超简介 叶志超是怎么死的?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5-24 属于:将相故事

  叶志超,清朝淮军将领,安徽合肥汉族人,字冠群,号曙青,绰号叶大呆子。公元1838年,叶志超出生在肥西县花岗镇圣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叶志超于是被他的舅父收养,帮舅父放,做些杂货。

  青年时期,叶志超生的勇猛高大,力气过人,于是参加解先亮团练。叶志超初时只担任伙夫,后来在解先亮率团练攻打王圩太平军的时候,终于得到同意能够上战场建功。两军对战,枪火无情,激战中一个枪弹击中他的腰部,叶志超应声而倒。大家见此都以为叶志超不幸牺牲了,谁知道没一会儿他又站起来,像个没事人一样勇猛冲锋。原来那子弹恰巧击中了叶志超腰间的腰刀,他就这样捡回了一条命。

  谢先亮觉得叶志超是个很有运气的人,且此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以后也许会有所成就。于是到了后来,每次有战事的时候,谢先亮都会派叶志超上场。而叶志超在战场上也常常一码单线,勇猛杀敌,建立了不少战功。

  叶志超认为在地方上参加团练,再怎么样都不能有很高的成就,于是在公元1862年的时候,转投淮军张树声帐下。刚好树军副将孙益寿系其妻弟,凭借这一层关系,叶志超成为前营帮带。

  到了淮军之后,叶志超凡有战役必会参加,每每都能建立不小的功勋,因此在公元1867年的时候,改带队新左营。后来捻军势大,叶志超奉命征讨捻军,后在张桥附近与突围的捻军相撞。战斗中尽管被矛刺杀,他也丝毫不惧,随意拿布将伤口裹住,与敌力战,终于会同总兵才贵、杨岐珍等将东捻军击败,杀戮五六百人。随后又追击敌军于天长、汊河,很快将东捻军剿平。事后论功行赏,得额浑巴图鲁名号,遇缺尽先题奏。

  捻军起义被平定之后,因为叶志超在平叛过程中的优秀表现,受到李鸿章的赏识,被李鸿章留在北洋。

  公元1875年,叶志超任直隶正定镇总兵,率新式练军守天津新城,为大沽口后路,拱卫海防。八年后清廷重整陆海两军,修建山海关炮台,叶志超得李鸿章举荐,授总兵职,公元1890年升为直隶提督兼北洋防军翼长。后来热河朝阳有金田道教起义,叶志超奉命率兵镇压,不到一个月将热河收复,并且将教民首领李国珍擒拿。此事过后,叶志超得清廷赏穿黄马褂,世职。

  光绪二十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电请清廷出兵帮助镇压。李鸿章在得到日本政府别无他意的保证之后,遣叶志超带兵前往镇压。叶志超在得到这个命令的时候,曾经找人向李鸿章求情,表示并不愿意前去。然而李鸿章却执意派他前往,并说此次前去不一定要打仗。没有办法,叶志超只能勉强率兵前去。

  今天的历史上明明白白的写着,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战争的导火索,那么这就表明当时日本所给"必无他意"的回答,实际上就是一句屁话。在清军派兵前去朝鲜不久之后,日本随即便以保护侨民的理由,派日本精锐第五师团一个混成旅在仁川登陆。

  同年六月,日军一面出动海军在牙山口外海域向中国舰队突然发起袭击,一面出动陆军向牙山中国派遣军发起进攻。面对日军的强势进攻,叶志超很是慌乱。聂士成提出:"海道已梗,援军断难飞渡,牙山绝地不可守,公州背山面江,天生形胜,宜驰往据之,战而胜,可据以待援,不胜,犹得绕道出也"的建议,叶志超无奈赞同。然而当聂士成带兵伏击日军的时候,叶志超并没有按照计划在公州防守,而是往回逃入境内。聂士成一边与日军对抗,一边往公州退守,当发现叶志超一部已经无人留守之后,只能无奈随之往回逃去。

  实际上这并不是叶志超的第一次逃脱,此后大部分与日军遭遇,叶志超第一个选择便是逃亡。《清史稿》记:"迳定州,亦弃不守,趋五百馀里,渡鸭绿江,入边始止焉。"也正是此次狂逃500里,叶志超被朝廷问责,夺职下狱,送京师,下刑部审讯,定斩监候。后来因大赦归乡,于公元1901年病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