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的故事:临危奉命死保京师
于谦
于谦调任兵部左侍郎一年以后,蒙古瓦剌部大举进犯。蒙古的瓦剌部首领也先统一了蒙古各部,这时的蒙古瓦剌部统治着西起阿尔泰山,东到辽河,北至贝加尔 湖,南抵与明朝接壤的广大地区。野心勃勃的蒙古汗王一心想再建一个大元,正统十四年(1449),也先派2000人,诈称3000人到明王朝贡马,宦官王 振嫌他以少冒多(因要按人头赏赐)减其马价,也先本来就要入犯,这便有了借口。七月十一日,也先入侵明境,主力攻大同,明兵战守失利,不久塞外城堡皆失, 最大的要塞大同频频告急。消息传到京城,王振主张皇上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力主不可,但没有被采纳。十五日英宗下诏亲征,十六日出发。
英宗亲征,于谦奉命留下以侍郎理部事。出征人马在路上,学士曹鼐(nài)与都御史等商议要杀掉宦官王振,停止亲征,但没有成功。十九日至居庸关,兵部 尚书请圣驾回銮(luán),王振不听,将其罚跪,并下令大军前进。二十三日至宣府,诸臣又请留,王振大怒,命一批大臣跪于帐外的草中。人人危惧,不敢再 提阻止进兵的话。八月初一至大同,王振还想北行,恰巧遇上前线败报传来,加上宦官郭敬将多次战败而谎报取胜的实情报告,王振听后知道了实情,才有了还意。 初三,留下总兵官刘安镇大同,其余的人返回。王振的老家在山西蔚州,他原想从紫荆关经蔚州,让皇帝到他老家看看,后他又怕大军所过千军万马骚扰了乡里,更 怕正值夏季,践踏了那里的田禾,遂又命大军转而向东行。这一转耽误了几天时间。也先得知明帝亲征,迅速率军追来。得知也先追兵在后,明军忙派后队阻止,但 连战连败,而王振又封锁军情。十四日到土堡,尚未过午,离怀来只有20里,本可直驱入城,但因王振的辎(zī)重车千余辆未至,他命停行等待。兵部尚书再 次请求入关,遭王振一阵痛骂,于是决定驻土木堡。很快也先大兵攻来,四面合围。此地无水泉,掘井二丈不见水,其南15里有河,也先早派兵占据了。相持一段 时间后,双方经过谈判,也先趁明军移动就水,大营阵兵混乱时,用万余骑兵发起冲锋。明军很快队伍大乱,敌骑大喊:"解甲投刃者不杀!"明朝军士赤身裸体践 踏而死者漫山遍野,宦官及卫士被箭射中如刺猬一般,英宗与亲军突围不成,只得下马坐地被俘。皇帝当了俘虏,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土木之变"。这一战役,明 军死伤数十万,文武公、侯、尚书、侍郎、内阁学士等以下共百余人遭难。罪魁祸首王振,也在这次事变中被乱兵所杀。
八月十七日,明军大 败、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到明廷,百官集于阙下,抱头痛哭。皇太子只有两岁,不能监国,命英宗之弟成王摄政。当时王振已死,人们仍恨不能吃他的肉,九卿科道官 员纷纷要抄他的家,灭他的族。成王登临午门,还没有听完奏章,王振爪牙锦衣卫指挥马顺假传王振旨意,叱令众退。有一给事中擒其首,愤怒斥责他"过去为虎作 伥,今日至此,尚不知惧!"众人一起争着来撕打他,当场把他打死,接着又打死两个小宦官,都是王振爪牙。然后将三人的尸首陈列到东安门,由此引起群众喧 哗,朝班一片混乱。成王在此时不知如何是好,吓得只想早早还宫。当此关键时刻,于谦挺身而出,扯着成王的衣襟安慰他说:"殿下不要动。"同时启发他下令: 打死马顺及二宦官者是因为众人激于义愤,无罪;同时约众官请示皇太后族诛王振并籍没马顺等家。成王按照于谦说的做了,果然众人皆大欢喜,朝廷上的混乱迅速 平静下来。在阻止成王回宫的撕扯中于谦袍袖都撕裂开了。事后走出左掖(yè)门,吏部尚书王直是位忠厚老臣,他拉着于谦的手深情地说:"朝廷正需要您这样 的人才!今天如果不是有你在,虽有上百个王直,也无能为力!"不久,朝廷以太后之命命于谦任兵部尚书。于谦就要完全承担起保卫北京的战斗来了。
面对着英宗被俘,也先大军压境的紧张局势,成王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有贞大声说:"察看星象、历数,天命已定,只有南迁可以解难。"礼部尚书胡荧反对 说:"永乐帝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不拔之计也。"于谦当时还是兵部侍郎,厉声说:"宋朝南渡的教训,前车可鉴,请速召勤王兵马,誓死以守。"于谦的意见得到 绝大多数文武百官赞同,坚决抗敌的主张遂定。
九月初六,成王即帝位,这就是景帝。作为兵部尚书的于谦,知道京师疲卒劣马不满十万,军 资器械,十不存一。他觐见皇帝,流着眼泪提出,敌骑将长驱深入,而近来各营精锐,尽遣随征。当今之计,应急速派官招募官舍余丁义勇,起集附近民夫,更替沿 河漕运官军,让这些军队全部隶于神机等营,操练听用;令工部备足物料,内外局厂日夜赶制攻战器具;征南京及河南备操军、山东及陆畿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 诸府运粮军急赴京守备。
于谦一方面征集兵马、打造兵器,一方面加紧部署保卫北京的战备工作。他以都督孙镗等领兵出城守护京师九门,列 营操练,以振军威。再选将分别出巡,不使敌人有机可乘。又把城外居民迁于城内,随地安插,以免被敌人掠去。当打算焚通州坝上仓粮,以绝寇资时,于谦听了应 天巡抚周忱的建议,改为令在官者取之作为月粮,一举两得,诸厂所有饲草,亦听军队取之,余则焚之,毋以饱虏马。
"土木之变",也先俘 获明英宗,大喜过望,认为这是一块大肥肉,利用它可以要挟明朝。也先带英宗到宣府,传令开门,守城官兵坚决不纳,也先知道不可动,才退去。又挟持到大同, 守将郭登仍不纳。也先说,给财货即放归英宗。但当大同拿去黄金二万并其他货物后,也先却食言。也先把英宗带到塞外。九月初一,又借口送回英宗,索取黄金百 两、白银二百两、彩帛二百匹。于谦为打破也先的要挟,从国家全局着想,便拥护成王即帝位,而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十月,也先急不可耐,以送回英宗为名,大举 入侵。兵至大同,郭登不纳,派人对他说:"我们国家已有皇帝了。"也先无计可施,又知有防,不敢强攻。郭登用蜡书把情况报上明廷,京师即刻戒严。于谦奉命 提督诸营,将士皆受节制,都指挥以下不听命者,先斩后奏。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精骑,京师守城指挥石亨认为不应出城迎敌,尽闭九门。于谦反对说:"敌人如此 嚣张,我们示弱,是助长了他们的气焰,使他们更加嚣张!"于是把现有的22万兵列阵九门外,自己身先士卒,身披甲胄(zhòu),与石亨等列阵于德胜门, 其余将领,各列阵于安定、东直、朝阳、西直、阜城、正阳、崇文,宣武等门都受节制。各城门全部关闭,以置之死地坚定士卒的决心。于谦下令:临阵,将领不顾 军先后退的,斩其将领;军不顾将领先退的,后队斩前队。将士这时都知道这是置诸死地而后生的策略,所以人人誓死保卫北京。
也先领兵自 大同至阳和,进陷白羊口,两天之内再陷紫荆关。十月十一日也先兵迫都城,列阵西直门外,置英宗于德胜门外。当天,明军在彰义门北打败了入侵之敌。也先仍想 利用英宗,强使明朝议和,并指名要起决定作用的于谦等大臣出面。于谦的回答是:"今日只知道有军旅,不知道其他!"也先见迫和不成,便加紧在京城周围抢 掠。在攻城上,22万明军严阵以待严阵以待:摆好严密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也先不敢轻举妄动。在德胜门,也先用骑试探,于谦设伏诱敌,待敌人万骑来 攻,伏兵齐发,打得敌人大败;转攻西直门,都督孙镗俘敌前锋数人,但敌人进一步包围,他险些不支,得到给事中程信从西城上发箭炮相助,石亨也分兵来战,局 势才为之一变,敌人后退;至彰义门,副总兵武兴奋起还击,但武兴也中流矢死;至土城,居民登到房顶上呼号,用砖瓦块争相击敌,声动天地,加上都督毛福寿、 高礼率援兵至,敌人败走。原先,也先以为北京城垂手可得,至此他的幻想才化为泡影。相持五天,迫和不成,攻战不利,蒙军另一路人马攻居庸关也战败。也先只 得带着英宗狼狈撤军。于谦探知英宗已移远处,令石亨夜里举火,发大炮攻敌营,击毙万余骑。敌人自良乡而西,所过州县,大肆焚掠。于谦又命杨洪部以所部二万 兵追击残余的敌人。至此京城危险形势得以缓解,于谦在保卫北京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人赞扬他的功劳,他却谦虚地说:"四郊埋了那么多的死者,仅得不 结城下之盟,有什么功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