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临阵易帅,洛阳复失
郭子仪应召回京后,乾元二年(759)五月 二十三日,唐肃宗诏以李光弼代郭子仪。此时的李光弼担心骤然上任,一时难以统驭郭子仪领导的朔方军队,于是就上奏请求肃宗任命一位亲王为元帅,自己为其 副。七月十七日,肃宗以其次子赵王(李系)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为副元帅兼统诸道节度行营,并代替郭子仪为朔方军节度使,留守东京。同时还让潞沁节度使 王思礼兼任太原尹、北都(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代替李光弼。唐军相州溃败时,王思礼与李光弼二人全军返回本镇,所以肃宗决定"易帅"之时,予以破格拔 擢。
郭子仪走后,李光弼接管朔方军。李光弼一向治军很严,他担心朔方将士反对他,果然,李光弼受命之后,恐朔方军有变,立即带领河东 军骑兵五百人奔赴洛阳,乘夜晚进入军营之中。李光弼治军严整,与郭子仪作风不同,到达朔方军行营后,立即发号施令,朔方军士卒、营垒、旗帜为之一变,军容 焕然。但朔方军将士喜爱郭子仪的宽厚,畏惧李光弼的严厉,差一点酿成哗变。镇守河阳的左厢兵马使张用济与诸将商议,拟率精兵突入洛阳,赶走李光弼,请回郭 子仪。右武锋使康元宝说:将将互相观望,责任不明,难以协同配合,并力攻城。二是监军宦官鱼朝恩不懂军戎事宜。拒绝采用李光弼的作战方案,贻误战机,坐致 败局。三是诸节度使多数治军不严,纪律涣散,如果都能像李光弼、王思礼所部那样,遇惊不散,在乱能整,未必不可再战。
朔方军左厢兵马 使张用济,作战英勇而性情暴烈,领兵驻屯于河阳(河南盂县),闻知李光弼夜入洛阳行营,大发牢骚说:"朔方军又不是叛军,李光弼竟要乘夜而入,为何对我们 这般猜疑呀!"遂与其他将领商议,准备带精锐骑兵冲入洛阳,驱逐李光弼,请回郭子仪。并下令所部将士全体披甲上马,整装待发。但是,都知兵马使仆固怀恩不 赞成这种目无法纪的蛮干,说:"邺城溃退时,郭公先领兵退走,朝廷责罚元帅,所以罢免了他的兵权。现在若是驱逐李公而强请郭公回来,便是反叛行为。这怎么 能行呢?"左武锋使康元宝对张用济说:"你若率兵强请郭公回来,朝廷必然怀疑这是郭公暗中指使你干的,这岂不是要让郭公一家被满门抄斩吗!郭公一家老小上 百口,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呢?"听完这些话,张用济才明白过来这其中的利害,于是不再提这件事。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李光弼的耳朵里,由 于张用济生性鲁莽,李光弼担心他会做出一些不利之举,于是李光弼便留在洛阳行营,并上表朝廷仍让张用济驻军于河阳。不久,侦知史思明叛军要南下渡河,李光 弼对诸将说:"叛军渡河后,必定要来进攻洛阳。我军必须守住虎牢关(河南荥阳西北),前锋部队应布置在广武(河南荥阳东北),严阵以待。"于是,李光弼带 兵东出洛阳,巡视黄河沿岸防务,驻扎于汜水县(河南荥阳汜水镇),并传召河阳张用济。而张用济仍然骄悍不逊,故意拖延迟到。李光弼忍无可忍,决定杀其儆 众。待张用济单骑前来进见时,李光弼列举他的过错,依军法处斩,另以部将辛京果代替其职。接着,李光弼又传召仆固怀恩。仆固怀恩心中畏惧,提前到达。李光 弼引其进入营帐相谈。不一会儿,守门人进来报告:"有蕃浑部落的五百名骑兵来到营前。"李光弼闻言大惊失色。这时,仆固怀恩起身来到营门,召其部将责备 说:"已经告诉你们不要来,为何还要违抗命令?"李光弼立即明白,仆固怀恩是有备而来,只好容忍不发,随机应变说:"士卒跟随自己的将帅,这没有过错。" 并下令营中拿出酒肉,分赏给仆固怀恩的士卒。七月二十七日,肃宗任命朔方节度副使、殿中监仆固怀恩兼任太常卿,晋爵大宁郡王。仆固怀恩自平叛战争以来,跟 随着郭子仪,一直担任前锋,勇冠全军,战功最多,所以,肃宗特加奖赏。可见,为了缓和朔方军将士的抵触情绪,稳固军心,免生事端,李光弼颇费了一番心思和 周折。此时,在唐朝诸军中,以朔方军兵马最多,战斗力最强,地位最高,是朝廷主要的军事支柱。在郭子仪长期统领下,朔方军纪律涣散,多有悍将骄兵。李光弼 熟知此情,才轻装简从,夜入其行营,并立即严饬风纪。其结果一方面是朔方军阵容严整,气象焕然;另一方面是张用济被杀之后,逃散而去者为数众多。郭子仪退 守河阳时,尚有数万将士,及至李光弼退守河阳,只剩两万余人。而当郭子仪后来被重新起用时,这些逃散离去的将士,又纷纷返回军营。
乾 元二年(759)七月,唐肃宗罢免郭子仪的兵马副元帅,以李光弼接替其职的时候,史思明在范阳也稳定了叛军内部。当他得知郭子仪被夺去兵权,心中大喜,九 月,发兵南下。史思明开始发动攻势,留其子史朝清守范阳,下令各郡太守率兵三千人,跟随他南下进攻河南。十多万叛军兵分四路:令狐彰率兵五千人自黎阳(河 南浚县)渡河攻滑州(河南滑县);史思明自率大军从濮阳(河南濮阳)渡河;史朝义和周挚两路分别自滑州对岸的要津白皋、胡良渡河,兵锋共同指向汴州(河南 开封)。正在黄河沿岸巡视防务的李光弼,闻报敌情后紧急赶到汴州,命令汴州节度使许叔冀坚守半月时间,等待援军前来。但是,由于叛军攻势凶猛,当李光弼还 在返回洛阳途中,叛军就已经进抵汴州城下。由于敌强我弱,这个时候许叔冀与叛军刚一交锋,就吃了败仗,许叔冀难敌叛军,终于在九月二十四日,和濮州刺史董 秦等人献城投降。接到这个消息,李光弼感到事情不妙,于是就加快了行程,赶往洛阳。攻下汴州之后,实力又得以增强,士气更盛。于是,叛军乘胜西进,很快就 攻陷郑州,随后又直逼洛阳而来。
李光弼一路疾奔赶到洛阳,由于叛军一路上有唐军的阻击,李光弼终于赶在叛军的前面到达了洛阳。然而, 李光弼发现,洛阳东面虽有险阻可以据守,但是他们手中只有两万余人兵力,实在难以布成防线和叛军对抗。李光弼审度形势,决定放弃洛阳,退守东北方向黄河对 岸的河阳,一如郭子仪上年自相州退兵之后的部署。河阳北依太行山,与泽(山西晋城)、潞(山西长治)二州相接,可以得到王思礼河东军的支援,有利则进,不 利则守,如同猿臂可伸可缩,表里相应,使叛军不敢轻易西侵,能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占据主动地位。经过商议,李光弼命令河南尹李若幽带领官吏民众出城躲 避,将士火速转送军需物资到河阳,他自己亲率五百名骑兵断后。日暮黄昏,唐军手持火炬,保持严整的战斗队形,在前徐行。叛军游骑尾随于后,不敢轻易进攻。 由于形势危急,李光弼全军快速移驻河阳,而他们的粮食只够维持十天时间。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唐军一路撤退,而叛军却一路势如破竹,攻城略 地。九月二十七日,叛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进入洛阳,城空无有所得。史思明担心唐军自河阳南下,断其后路,不敢在洛阳宫中居住,退兵于城东的白马寺之南 驻屯。又急督士卒在河阳南岸筑起一座月牙小城,以为防御,然后在十月四日引兵渡河,攻击河阳。
上一篇:第二十章 邙山败绩,出镇绛州
下一篇:第十八章 兵败遭谗,挥泪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