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一生中到底指挥过多少场有名的战争?又是如何被赐死的呢?
第一章 白起:再牛逼的战神也抵不过一张嘴
提起对名将白起的战绩印象,很多不爱军事的人,或许还不太熟悉。但是只要提到"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正是因为赵括"纸上谈兵",才使得自己率领的40余万赵国兵士,被白起在长平全部坑埋,成为古代军事历史上最凶残的一次杀戮。那么,这场战争的最佳男主角——白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一生中到底指挥过多少场有名的战争,最后又是如何被赐死的呢?
第二章 家境寒酸 迫切需要牛逼的后台
白起出生的年代,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何为最坏的时代呢,因为当时七国争雄,战乱不断,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说不准今天还在家陪着老婆孩子乐呵呵地欣赏月亮,明天就被拉去当壮丁,或者被敌国军队给坑杀。当然,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开始不以家境的好坏作为当官的主要标准,而是按照军功赏赐爵位。当时制度规定: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只要是秦国的士兵,凭借斩获敌人的"甲士"首级来获得爵位,斩获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于是,一大批寒门子弟和富家子弟,终于又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谁立功最多,谁的军爵就越高,谁也就是老大。
白起出生在陕西眉县常兴镇的白家村,当他出生时,家里已经完全没落。本来祖宗是贵族,但到他的爷爷、父亲这两代,就早已沦为寒门了,曾经的万贯家财只是过去,这时的他只能靠自己的奋斗才能获得成功。于是,白起便在16岁开始就参军战斗,因为他深深地知道,只有不断在战场杀人,就能不断地升官。很庆幸的是,白起由于高大威猛,作战血腥,杀人厉害,长着一双招风耳的他,很快就立了军功,职位不断升级,终于在公元前294年当上了"左庶长"这一职位。当时秦国的军功爵一共20级,而"左庶长"是第10级,相当于一个师长。
白起,从一个普通士兵混到师长,没有任何背景,是相当不容易的,但不管怎么说白起现在也是一个年轻的将领。如要继续往上爬,就必须得独立指挥一场大的战斗,因此就需要贵人推荐。刚好,这时秦国的政治背景很特殊,秦昭襄王还很年轻,实际掌权的是宣太后,宣太后又依仗相国魏冉。魏冉是秦昭襄王的舅舅,也就是宣太后的弟弟。虽然魏冉掌握了权柄,但是他是外来户,常常受到秦国本土势力的排挤,因此也就迫切需要找到自己一帮子人。于是,魏冉常常留意一些可用之才,招到自己的麾下,而白起就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当然,白起见到魏冉后,那是相当高兴,一下子就和相国拉上了关系,对以后自己的仕途肯定会有大大的好处。当然,白起肯定对魏冉表示出了足够的尊重,虽然不像现在这样逢年过节要发短信问好,并送月饼红酒茅台,但至少书信来往以及常常走动是必须的。很快,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白起就成了魏冉的心腹将领。魏冉也多次向白起许诺,只要有机会,就会推荐白起单独指挥一支军队,让他立功建业。白起听了这话,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并期待着自己美好的明天。
第三章 贵人推荐 战场首秀便一鸣惊人
时间没有让白起等待多久,应该是半年不到,白起就遇到了一次绝佳的首秀机会。这时,秦国的第一大克星,赵武灵王在内乱中被活活饿死。这个人就是实行"胡服骑射",让赵国强大起来的一代雄主,但是再雄的主,遇到内乱,特别是亲人内乱,更是防不胜防,他居然就被关在宫里活活给饿死了。想起还真令人心酸,赵武灵王的死或许改变了战国的整体走向。本来赵武灵王是想亲自指挥一支军队直接杀到秦国的首都咸阳,可惜他的志向不能实现了。赵武灵王一死,对于虎狼之国的秦国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再加上,这时秦国的2号对手齐国,又忙于和楚国争夺淮泗之地。两个有利因素,就促使秦国有必要出去打一枪,弄点土地和人口回来。
于是乎,魏冉就想到了自己的心腹小兄弟白起。既然赵国忙于内乱,齐国和楚国打仗,那么这时打韩国就比较合适。因此,魏冉就派遣白起去进攻韩国的新城。新城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处于楚国和韩国的交界处,控制了新城,就能切断楚国和韩国的联系,同时还能三面包围楚国。
高手出马,果然一鸣惊人。没想到,白起以极少的兵力,并以闪电般的速度,就攻占了韩国的这座战略要地新城。当时,所有人都懵了,这个白起从那里冒出来的,以前怎么没有听说过啊。咋个打仗这么猛,结束战斗这么快,弄得其他将领不是说白起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就是说白起是个神人,或者简直不是人。总之,白起这一仗打出了名气,当然也赢得了巍冉的充分信任。他觉得,自己选的这个心腹没有错,以后大大的有用。
夺得新城后,白起便从左庶长连升两级变成左更了。当然,除了魏冉的推荐外,更重要的是白起自身的努力。
第四章 伊阙之战 一战震惊六国
秦国打下韩国新城后,还没过高兴的劲儿,这时韩国就连同魏国一同来夺失地了。当时,韩魏联军有20多万人,人数众多,来势凶猛,不可小视。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秦昭襄王对于派谁为大将有些为难。因为,那时秦国的第一名将司马错正在西南地区平蜀,任务重大,一时半会抽不开身。留在家里的大将,还没有谁指挥过几十万军人的战斗。秦昭襄王本打算派遣自己的心腹向寿去打这一仗,但心中又有犹豫,毕竟是一场关乎生死的大战,万一失败了,自己就是用人不善,还白白受损失。这时,魏冉看出了秦昭襄王的忧虑,便极力推荐白起担当此项重任。虽然推荐白起,其实魏冉心里也有些心虚,要是白起这一战失败了,自己也有连带责任。秦昭襄王没有其他办法,便同意魏冉的建议,起用白起为将,让其派兵火速前往战斗。
在临行之前,魏冉找到白起,交代道:"此次战斗非同小可,指挥韩赵联军的是名将公孙喜,你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尽一万分的力,千万不能败啊!"白起听了后,保证道:"相国放心,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白起带领的军队随后便与韩魏的军队在伊阙附近相遇,一场生死搏杀就此开演。其实,白起面临的形式十分艰巨,韩魏的军队数量远远超过秦军,另外韩赵是在本地作战,就像NBA打球一样,属于主场性质,不仅熟悉地理形势,后勤补给线也比秦国短。白起就是白起,虽然形势对自己不利,但他很快便有了主意。《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白起仔细分析了敌军的情况,发现韩军向来害怕秦军,不敢主动出击。而魏军队主要是在帮助韩国,更不会主动出击。因此,白起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就是派一支不到万人的军队去牵制韩军,还要主动进攻以麻痹韩军。而自己率领绝对主力,进攻魏军。如果按照兵法讲,在人数低于敌人时,还要分兵而战斗,其实是一个大忌。但是,白起指挥战斗,就不拘泥于书本,而向来是灵活运用。
很快,白起就开始进攻魏军,他们的骑兵、步兵和战车协同作战,潮水一般朝魏军的大营扑去。魏军措手不及,顿时惊慌失措。魏军统帅公孙喜毕竟是沙场老将,很快就镇定下来,并骑着高头大马,走上高处,指挥作战。看到自己的主将就在显眼处,这支通过吴起训练出来的"武率"很快又勇敢地和秦军拼杀,双方陷入焦灼战。狭路相逢勇者胜。为了打破僵局,白起在战车上将战鼓擂得响入云霄,亲自为士兵助威。秦军将士们听见主将擂击的战鼓声,顿时豪情万丈,扔掉头盔,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像发怒的狮子朝着魏军推进。
很快魏军快抵挡不住了。公孙喜立即派人快马朝韩军请求增援。但是,韩军这边的草包将领,居然没有看出秦军的小支部队仅仅只是起牵制作用,根本抵不过他的大军。他虽然接到魏军求援信后,依旧未冲出营垒,前去增援。正是因为韩军的胆怯,才导致了魏军的全军覆灭。魏军在秦军绝对主力的攻击下,最终战败投降,公孙喜也被白起斩杀。修理完魏军后,韩军就是鱼板上的鱼肉,很快便被秦军消灭。此次大战,秦军斩杀魏、韩联军共24万人。白起,也因为这次战争震惊六国,从此名扬天下。
第五章 鄢郢之战 7万精兵直捣楚国首都
自伊阙之战后,白起从左更变态性的升到了国尉。国尉这个官,属于三公九卿之类,相当于后来的太尉,也就是国防部长。那个爱踢球的高俅就当过太尉,可惜高俅赶白起就差十万八千里了。
当了国尉之后,白起相继打了大大小小好几场战争,场场全胜。最后,打得其他六国几乎就没有大将赶接帅印,只要听到是白起主帅,就干脆直接投降,不打了。
直到公元前279年,才又有了一场旷世的大战。这一年,秦昭襄王对白起说:"大良造,我们去弄弄楚国。狗日的楚国不听话,在我们和赵国打仗时,他们连同韩国齐国给我们添乱,这样的国家一定要弄,往死里弄!"
当时秦昭襄王问白起需要带多少兵马去攻打楚国。白起回答说:"七万足矣!"我操,这一个7万顿时就震惊了所有人。要知道,楚国号称百万士兵,即使后来秦始皇嬴政当老大时,李信20万军队攻楚也是败兴而归。最后,只得靠牛逼战将王翦用60万大军才灭掉楚国。没想到白起居然只要7万,这不是疯了吗?
但是,无论秦昭襄王如何问,白起都只回答说7万足矣。没办法,秦昭襄王就让白起挑选了7万熟悉山水作战的精壮之士出征楚国。为了安全起见,秦昭襄王还派了蜀守张若从四川出发,沿长江而下,牵制楚国兵力。另外一路由司马错从武关出发,作为后续部队,做好支援。
白起带领军队,未带粮食,轻装前进,一路"以战养战",通过楚国获得粮食。另外,为了表示必胜决心,他过河拆桥毁船,自断归路。这一点和项羽当年的"破釜沉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项羽只能算是白起的"徒孙"。白起带领军队势如破竹,没过多久,兵锋便直指鄢城。
这个郾城十分特殊,它是楚国的别都,在今天的湖北宜城东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通向郢都的咽喉和门户。鄢城一失,郢都必定不保,所谓唇亡齿寒。楚顷襄王熊横很清楚这一点,因此集中楚军的精锐,在这里死守不退。
白起经过几昼夜的攻城,发现郾城防守牢固,一时半会无法攻下,陷入了沉思。他骑着马在郾城外察看地形,当走到郾城西侧的一座山旁,看到一条水,名叫长谷水。白起顿时灵机一动,一条阴毒的诡计出来了。他立即策马回营,派遣士兵进行拦坝截水。同时,又派人继续攻城。当水流拦截到一定水位,这时白起立即下令撤军。城内的楚国军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正在纳闷之时,突然一股洪流随着运城河流入城中。很快,郾城就成一片汪洋,仅郾城东北角死亡的军民就数十万,城内到处漂浮着尸体,到处一片恶臭。鄢城随之告破,数十万国人尽丧白起之手,消息传开,楚国举国悲痛。
鄢城陷落,郢都也成了熟透的桃子。白起没有立即进兵,他在鄢城休整部队,从秦国调集大量的刑徒之人,迁徙到刚刚占领的楚地,并且运来粮草,充实后方。一切准备就绪,他首先发兵西进,占领夷陵,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一把大火,将楚人的宗庙和陵墓,烧得干干净净。白起这一招,比水淹鄢城都要狠。楚倾襄王不得不放弃国都,迁到了陈,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阳。不过白起的水淹郾城、火烧楚陵这一招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让伟大诗人屈原含恨沉江而死,让后来的项羽愤怒坑杀秦国降卒20万,并一把火烧了阿房宫。
因为鄢郢之战的功劳,白起被秦昭襄王封为"武安君",这已不是军爵中的一个爵位,而相当于封侯。这时白起的地位,在秦国已经高贵得无法再高贵,他也由此成为了典型的"贵一代"。
第六章 长平之战 一战就能定乾坤
鄢郢之战后,白起又相继弄了韩国、魏国、赵国,夺取了不少城市,又弄了一场大的战役,就是华阳之战。但是,这些对于白起来说,均是小儿科,最牛逼最辉煌的一次,还算是长平之战。这一战,让白起从此进入世界战争史,也背下了千古的骂名。
赵军和秦军在长平相遇,最开始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还主动进攻了两三次,但是次次都失败,弄得廉颇损失了一个偏将,死了不少士兵。廉颇毕竟是一把老姜,知道硬打是弄不过秦军的,干脆就和秦军打消耗战,着力防守。这一点像后来的司马懿,管你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管你诸葛亮料事如神精通兵法,我司马懿反正是呆在营内,吃我的肉,喝我的酒,你在外面叫骂,等于零,爷打不赢你,我就利用地理优势防你。廉颇就是用的这一招,不管你白起如何挑衅,爷就是不出战。你秦军后勤不足,看你还能耗多久。
廉颇这么一弄,不是办法,可急坏了将领王龁和秦王。这时,聪明绝顶的丞相范睢想了一个好主意,便是离间之计。这一计谋不少人用过,王允就离间吕布,杀了董卓。后来,陈平给汉王刘邦也献了此计,赶走了项羽的第一谋士范增。这不,范睢通过离间廉颇和赵王,让赵王临时换将,换得了当时的军事理论家赵括。据史料记载,当时赵王换赵括为将领,赵括的母亲还冒死进谏,声称自己才20多岁的儿子没有将才,请求赵王不要以赵括为将。要真为将,就得取消自己的连坐。
从这一点看,赵括的母亲很聪明。她留了退路,儿子要是胜了,皆大欢喜。要是败了,至少不会灭族,照样过自己的好日子。赵王遂同意了赵母的请求。
赵国换了将领赵括后,秦国悄悄用白起换了王龁。而赵国军队却一点消息也没有,赵括还以为是原来的王龁呢。在他心里,要是遇上白起,胜负各占一半,要是和眼前的王龁对战,自己胜数极大。
但是,赵括还是轻敌了。他万万也没想到,自己的敌人是白起,而不是王龁。不然,他也不得孤军深入,直捣敌窝。
接掌军队后,赵括不仅遇到了敌军的麻烦,还遇到赵军的麻烦。当时,赵国军队将领大多是廉颇的手下,他们对于眼前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取代廉颇,心里本来就不服。赵括刚开始,将令不通,很多都不买账。于是,赵括杀了8名廉颇的旧将,号称8义士。此时,赵括才算收复了军心。
杀了义士之后,赵括与秦军展开了第一战。当时,秦军上万军队前来挑衅,赵括亲率大军,将该支秦国部队杀得片甲不留。其实,他哪里知道,这是白起用的一支敢死队,目的就是来送死的,吸引赵军主力继续前进。
打了胜仗的赵括,觉得王龁这厮真不行,自己轻易就摆平了秦军上万士兵。但是,到现在他都不明白,指挥作战的秦军主帅是白起。于是,信心满满地赵括亲率45万大军,直接杀向秦军。剩下的5万由冯亭统领留在后方保护辎重、运输粮食。这时的秦军,在白起的指挥下,竟然用50万大军,诱敌深入,进行全歼包围。50万包围45万,这一点又违背了《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提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白起牛逼,与敌军人数相当的情况,竟采取包围战术。
不过,白起除了采取包围战术外,还用了一计。那就是派遣两支奇兵,一支25000人,直接绕道进攻赵军的大后方,准备截断赵军与邯郸大本营的联系。这厮是釜底抽薪,关门大狗啊。再派5000人马,直接杀向赵括的后方粮食大营。这么一弄,赵括是有兵无粮,冯亭是有粮无兵,而邯郸赵王是有粮有兵,但又无法救援。
做好这一切准备之后,白起率军开始攻击赵括一军,双方不分胜负。由于白起的士兵分了几万出去,面对赵括的45万大军一时占不到优势,白起又开始学习廉颇,进行防守。反正你赵括就随身带了点粮食,后方都被我截断了。我现在是有粮有兵,和你玩一下消耗战。这一耗,赵括急了,没粮,只能速战。白起,打死不出来,赵括只能干吼。正当赵括军筋疲力尽之时,白起突然下令,以饱食之兵勇猛进攻,赵军开始溃败。但是,赵括毕竟是军事家,他很快回过神来,并亲自披挂上阵和秦军士兵进行肉搏,许多赵军看到这一情况,纷纷来了勇气,反正饿死也是死,拼死也是死,还不如死得壮烈。
一场旷古绝今的大搏斗就此上演,此次肉搏,赵军死了差不多25万人,而秦军也好不到哪里去,也拼死20万人。正当战斗进行到白热化之时,秦昭襄王到处给各国打招呼,警告其他国家不要来瞎掺和。同时,将秦国15岁以上的壮丁都给拉来支援白起了。首先,他派兵截了邯郸运往长平的粮草,又派司马错支援攻打赵括后方粮食基地的秦军,并全歼冯亭那支5万人的军队。
此时的赵括,其实输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全局。外援丧失,内无粮食,除了以死抗争,别无他法。这个20多岁的军事天才,非常不幸,幸运之神并不眷顾他,第一次战斗就遇到了天下第一名将白起,怎能不败呢。
在长平之战中,赵括和白起两军对垒达46天。46天里,赵括一军没有一丁点粮食,饿着肚子在战斗,或许吃的是人肉。赵括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了46天,最后拼死在了战场上。
主将死去,军队也随之溃散。剩下的20万士兵,只得被缴械投降。加上上党等地投降的军民,共计40万。面对这40万降兵,白起下了一道血令:杀!
从此,40万鲜活的生命烟消云散。当秦军看着那一颗颗头颅,心中想的是什么呢?会不会是那一级级军爵……
第七章 将相不和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长平之战后,秦王认为灭掉赵国的时机到了,于是继续派遣白起对赵国进行歼灭。但是,正当白起快要全胜之时,这时竟出现了一个意外,正是这个意外,让秦国统一天下延迟了几十年。
其实,出现这个意外,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将相不和。最开始的相国是魏冉,魏冉可是白起的后台加恩人,当时白起打仗,后方可是稳当得很,也没有人说白起的坏话。但是,后来范睢挑拨秦王和魏冉的关系,当然也迎合了秦王的心意,使得魏冉失宠,最后远离权力中心。将相中的相就换了他人。范睢当相国后,最开始因为白起在外打仗,还无法和自己争夺权柄。但是,后来因为纵横家苏代到秦国对范睢了说一句"点醒梦中人"的话,他的态度就变了。
当时苏代对范睢说:"现在白起马上就要攻破赵国首都邯郸了,赵国一灭,秦国将统一全国,成就帝王之业。但是,那时的白起可是万世之功,肯定会位居你之上!这样,你这个相国可就危险了。"
范睢听到这之后,顿时冒冷汗,心中十分恐惧,便问道:"怎么办才好?"
"把白起召回来,让韩赵割地求和,这样你就有割地之功,相国的位置就很稳当了!"
范睢听了这话,觉得很有道理,便应承了下来。于是,不久就向秦昭襄王建议,称如果秦攻打赵国甚紧,赵国很有可能杀掉自己的孙子异人,也就是秦始皇嬴政的老汉。另外,白起掌握这么多军队,功高盖主,万一反叛呢?
听到这话,秦昭襄王心里也凉了一截,便同意了范睢的建议。于是,白起从前线被召了回来,他的眼睛都气绿了,肚子也气爆了,但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过了一年,赵国并没有把该割让的土地交出来,反而还要送给齐国。秦昭襄王愤怒之极,立即要派白起出征。但是白起正郁闷不得了,和君王耍起了性子,声称自己得病了,不能打仗。秦昭襄王心里很恼,无奈只得派出将领王陵出战,心想:"我不信,没你白起,就搞不定赵国!"
但还真是这个道理,没有白起的秦军,的确搞不掂赵国。王陵带领10万军队攻打赵国,反而折兵5万。秦昭襄王又给他增加20万,共30万攻打赵国,但秦国还是折兵损将,弄不赢赵国。赵国虽然现在的士兵都是些老弱病残,但是主将是廉颇,他们就认个死理,不和你打,因为打不赢你,反正我们守城就行。
没有办法,秦昭襄王又得找白起,白起这时就说:"老大,不管怎样。有范睢,就没有我。我和他,你只能选一个!"
秦昭襄王是个什么人,你这不是威胁我么?他可不会上慈禧太后当年上的当,袁世凯不就是这样威胁,最后就夺取政权了的么?
秦昭襄王又派当年和廉颇打仗的王龁接过王陵的指挥权,让其率领40万大军攻打赵国首都邯郸。结果还是一样,王龁用了整个5个月150多天,也搞不定邯郸。这时,信陵君带领着三国数十万联军来救赵了,还歼灭了范睢的好友郑安平的2万多秦军,秦军败退。
白起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不听从君王号令。无奈,秦昭襄王下了最后通牒也无法起效。于是,秦昭襄王便派人杀了白起,理由是范睢说的那样:"像白起这样的名将,不为我们所用,被别人重用,是很可怕的!"
是的,后来的吕不韦也是这么死的。吕不韦接待各国宾客,就犯了这一大忌。
一代名将死了,许多人认为他该死,包括他自己也觉得自己该死,因为长平之战,他活活坑杀了45万降卒,这一违背人伦的行为,的确遭到了天谴。他的死,让秦国统一天下延后了几十年。直到秦昭襄王的曾孙嬴政执政时,才真正实现了他的梦想,成就了帝王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