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简介:大智大勇的谋略家蔺相如的故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9 属于:蔺相如
  • <a href=/renwu/LinXiangRu/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蔺相如</a>
    蔺相如完璧归赵

    第一节 不畏强秦,智归赵璧

      蔺相如,战国后期赵国人,生卒年不详。原在赵国宦官缪贤家当舍人,地位卑微,后在"完璧归赵" 和"渑池之会"两次外交活动中,以他谋略家的智慧和勇敢,挫败了秦昭王的欺骗手段,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卿。在处理同老将廉颇的关系上,他 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结果"将相和",达到了团结的目的,表现了一位政治谋略家不以一己荣辱为念的高尚品德。

      蔺相如活动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83年~前271年。当初,他在赵惠文王的宦官缪贤家当舍人,由于地位低下,未被人看得起。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使缪贤对他刮目相看了。

      身为宦官的缪贤,出入王宫,办事精明,深得赵王宠信。可是有一次因过失犯了罪,心中很害怕,坐立不安,计划逃到燕国去避难。正准备逃走时,被舍人蔺相如拦住了。缪贤把原委一说,蔺相如便明白了,问缪贤道:"处于这种情况,你看燕王会收留你吗?"

      "我曾经跟随大王和燕王在国境上相会,那次,燕王私下里握住我的手,对我说希望跟我交个朋友。现在我遇难去投奔,他不会不收留我。"

      蔺相如听完,摇了摇头说:"我看未必。赵国强,燕国弱,您是大王的宠臣,燕王才巴结您。如今就不一样了,您成了罪犯,谁收留您,谁就会结怨于大王。燕国本来就怕赵国,不但不敢留您,还会把您捆起来交给赵国。"

      一席话说得缪贤上下冰凉,双手扯着蔺相如的衣袖恳求道:"先生所言不谬,请先生设法救我!"

      蔺相如低头想了一会,方才说道:"逃跑不是办法。不如主动去向大王请罪,大王念您一向恭谨,偶然犯罪,会赦免您的。"

      缪贤将信将疑,心中无底,但又别无良策。只好按照蔺相如的办法,脱下衣服露出臂膀,趴在剁人的砧子上向大王请罪。果然未出蔺相如所料,赵王真就赦免了缪贤。

      事过以后,缪贤前思后想,觉得蔺相如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见解高出自己一筹。这样有勇有谋的人物,岂能久居人下,应举荐给大王,为国出力,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是战国后期。当时虽说七雄并立,但真正算得上强国的,只有秦国和赵国。而秦国早就想吞并赵国,因为赵国一亡,其他五国便 可指日而下。怎奈赵惠文王小心经营,国力还不弱;更有老将廉颇,力大过人,精通战策,一时无懈可击。这一年,秦昭王听说赵国得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便 提出用15座城来和赵国交换,目的是试探赵国的虚实,制造吞并赵国的口实。秦国别有用心的要求,给赵国君臣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无形中也为蔺相如步入仕 途,展示政治才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璧是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个大孔。这"和氏璧"有一段卞和哭玉的故事,来历不凡,是 当时公认的宝物。据说这"和氏璧"颜色光润,放在暗处,闪闪发光,一尘不染。若在身边,冬天发暖,可不生炉火;夏天凉爽,百步之内不近蚊蝇。带在身上,能 去秽避邪。如此至宝,自然引起诸侯们的觊觎。

      赵惠文王看过秦昭王以15座城来换玉璧的来信,知道秦王包藏祸心,便在王宫召见廉颇等大 臣商议对策。他把秦王信中的内容对众臣复述一遍,说道:"这是一个难题。把璧给秦国,如秦王言而无信,不把15座城池给我们,岂不白白受骗。若是不给,恐 给秦国提供进攻我们的借口。该怎么办才好呢?"

      群臣见问,纷纷议论。有人说:秦王奸诈,怎肯用15座城换一块小小的璧?这其中定有奸 谋,我当提兵边界,以防不测。有人说:秦乃狼之邦,不可轻信,也不宜轻率动兵。秦以礼而来,我们要动兵,正中其谋,不如以礼而往为好。为一块玉璧,惹起 事端,大动干戈,很不值得。争论一时尚无结果。其中有一个人的意见引起赵王的注意,这个人说:"这不仅仅是一块璧的事,它关系到国家的尊严。不如派一个智 勇双全的人带璧去见秦王,如其真有诚意,就将璧留下;若秦王失信,仍将璧带回。"赵王认为这是一个两全之策,但谁可为使呢?

      宦官缪贤上前奏道:"启禀大王,臣下舍人蔺相如可当此任。"

      廉颇等大臣很不以为然,而赵王却是一个很有见识的君主,便下令召见蔺相如。

      蔺相如见过赵王之后,侍立一旁。赵王问道,"秦王说用15座城来换‘和氏璧’,先生以为答应好,还是不答应好?"

      "赵弱秦强,不可不应。"蔺相如回答说。

      "若取了璧,而不给城,当如何?"

      "秦用城易璧,赵不答应,赵国理亏;取了璧而不给赵国城,是秦王理亏。两相权衡,宁让秦国理亏。"

      "先生可为使吗?"

      "大王如无他人,臣愿捧璧出使。如秦国给了城,就把璧留下,倘若不给城,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大喜,便派遣蔺相如携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以赵国使臣的身份晋见秦昭王。然而秦王态度很随便,不像接待别国使臣的样子,自然引起蔺相如的不快和警觉。向秦王致意后,相如将璧献于秦王。秦王 见璧晶莹剔透,浑然天成,大为高兴。交与身旁美人和近侍把玩,分明是把赵国的重宝当成了一般玩物。相如一眼看穿秦王并无用15座城易璧的诚意,但璧在秦王 手中,想法拿回才好。于是,他心生一计,上前说道:"这璧上有点微瑕,请让我指与大王看。"

      秦王不知是计,将璧给了相如。璧已到手, 相如连退几步,背靠柱子,怒道:"‘和氏璧’乃天下至宝。当初大王使人致书赵王,说以15城易璧。赵王召众臣商议,皆言秦国贪婪,自恃强大,拿空话骗得宝 璧,不会偿还城池,劝我主不要答应。我以为,平民之交,尚不相欺,何况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再者,也不应该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秦国不高兴。于是,赵王斋戒五 天,遣我捧璧前来。临行时,我主还举行了隆重的送璧仪式。这些都表现了对宝璧的重视和对秦国的敬意。但我来此,大王态度很不郑重,礼节傲慢,随便将璧交于 卑贱的美人近侍把玩,用来戏弄于我。今见大王毫无诚意,我已将宝璧收回。如大王逼我太甚,我便将头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根殿柱之上!"言罢,相如斜视殿柱,摆 出了随时撞击的架式。

      秦王吃了一惊,生怕真的撞碎玉璧,连声道歉,并召来主管大臣,指着地图上的15座城,说一定交给赵国。

      蔺相如利用秦王急于得璧的心理,突如其来地要碎璧,立刻由被动变为主动,迫使秦王装出割城的姿态。但他清楚秦王用的是缓兵之计,自己何妨将计就计,免得失去玉璧呢。于是又对秦王说:

      "大王如真有诚意,亦应斋戒五天,举行相应的受璧换城仪式,并请各国使臣一同参加,那时我再将璧奉上。"

      秦王无可奈何,只好答应了相如的条件,并把他安置在广成宾馆住下。通过首次接触,相如料定秦王绝无换城的诚意,便趁秦王斋戒的时候,派随从换上粗布麻衣,扮作客商,怀揣玉璧,抄小路悄悄回了赵国。

       五天斋戒之后,秦王在朝廷摆好九宾之礼,接见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朝廷,见杀了秦王的威风,提高了赵国的地位,十分得意。他昂首对秦王道,"秦国自 穆公以来,先后有20个国君,办事多不讲信用。当年杞子、逢孙欺郑,孟明视欺晋,商鞅欺魏,张仪欺楚,历历在目。如今我也怕受大王欺骗,所以已将璧送回赵 国了。秦强赵弱,大王只要派个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刻让人捧璧献来。大王先割15座城给赵国,赵国怎敢把璧留下而欺骗秦国这样的强国呢?我知道我欺骗大王该 死,就请把我扔到滚开的锅里受烹吧。"

      蔺相如这一席话,大出秦国君臣的意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默无言。这位雄心勃勃的秦昭王, 可以四方略地,甚至攻打过赵国,杀一个蔺相如是轻而易举的,但事实却出人意料。他想了一会说道:"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也得不到‘和氏璧’,反而断送了秦 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如善待于他,放他回赵国。赵王怎能因为一块璧而欺骗秦国呢!"

      蔺相如利用秦王狡诈贪婪的本质,挫败了秦王欺骗利诱的手段,化被动为主动,可为大智。他不畏强暴,针锋相对,把生死置之度外,可为大勇。回到赵国以后,因不辱使命,被赵王封为上大夫。结果,秦国没有割城给赵国,赵国也没有把璧送给秦国。

    第二节 针锋相对,渑池却秦

      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国开始了与楚国的战争。秦王为避免两面作战,全力向楚用兵,想稳定赵国。于是在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由秦昭王主动提出,秦王和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西)相会修好。

      这时候的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厉行耕战政策,以并吞其他六国为目标,令其他六国越来越感到威胁。赵惠文王接到秦昭王会盟的邀请后,不知秦王是何用意,心中难免惧怕,便想推辞不去。

      蔺相如奏道:"礼尚往来,若是不去,显得我们软弱畏怯。"廉颇也说:"此番前去,文辅大王,武防不测。可让李牧带精兵保驾;老臣率大军屯扎界口。若大王30天不回,我等立太子为君,誓死抗秦,以绝秦人侥幸之望。"

      赵王当即决定,让上大夫蔺相如随驾赴会;老将军廉颇留本国辅佐太子;平原君带精兵五千,屯扎渑池三十里处,以便接应;将军李牧带兵五千,随驾前往。

      约会的日子到了。赵王带着蔺相如、虞卿,在大将李牧的保护下,到达渑池。秦王出城迎接,见蔺相如站在赵王一侧,心里一动,便格外殷勤了一些。

       会间,秦王酒兴正浓的时候,让手下人魏冉捧上瑟来,对赵王说:"听说赵王通晓音律,请演奏一下瑟吧。"酒席宴中为别人演奏助兴是地位卑贱的人干的事,秦 王的请求分明含有取笑赵王的意思。赵王怏怏不乐地接过瑟来,勉强演奏了一曲。秦王十分得意,命御史记入史册:"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命令赵 王鼓瑟。"说罢,秦国君臣哈哈大笑。

      蔺相如见秦王无理,便拿过一个瓦罐,从容来到秦王面前,说道;"我家大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 国的乐器,就请大王击缶,让大家娱乐。"秦王很生气,说道:"我乃堂堂秦国君主,怎可击缶?你是在取笑我吗!"相如手持瓦罐,站在秦王面前,厉声说道: "若是大王不肯击缶,五步之内,我拼上这颗头颅,也要溅你一脸血污!"秦王的侍卫要上前动手,相如瞪大眼睛,呵叱他们,吓得侍卫退了下去。秦王见相如如此 厉害,怕他真要拼死,于己不利,就接过瓦罐,勉强为赵王敲了一下。于是,相如回头招呼赵国御史记录道,"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命秦王击缶。"记完,又高声读 了一遍。

      秦国大臣魏冉,不甘示弱,说道:"今日盛会,请赵王割15座城池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站起来对秦王说道:"礼尚往来,请用秦国的国都咸阳给赵王祝寿!"

      秦王知道,有蔺相如在,不可能在谈判桌上占到便宜。况且赵国早有准备,重重设防,秦国一时也无计可施,只好签订了和约。

      蔺相如无畏无私,英勇机智,当面智斗秦王,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渑池之会22年后,毛遂持剑挟楚王联赵抗秦,53年后的荆轲秦始皇,都可看到蔺相如的影子。

    第三节 为了国家,不计私仇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的渑池之会,使赵王亲眼看到蔺相如英勇机智,胆识过人,是个不可 多得的人才。回到朝廷以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中很不服气,气愤地自语道:"我身为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蔺相如只不过是耍嘴 皮子的功劳,反而地位比我高,况且他以前是个地位卑微的人,岂不令人羞耻,我怎甘心居他之下!"于是,廉颇扬言,要找个机会羞辱蔺相如一番。

       这些话,不久便让蔺相如知道了。为了避免与廉颇见面,他尽量不出门,后来索性告病,连朝也不上了。廉颇寻不着蔺相如,气自然也出不了。这一天,他远远地 看见上卿蔺相如的车,忙命令随从驱车到前面堵截。早被相如发觉,便急忙回车躲避,免得与廉颇正面冲突,弄出不愉快的事来。这样的情景出过几次之后,连蔺 相如的舍人们也觉得丢了面子,就一同来进见相如说:"我等远离亲戚,而来侍奉先生,原因是钦慕您的高义。而今先生与廉颇同朝为官,他口出恶言,您却怕他, 躲他,这真是太过分了。这种做法,谁不感到羞耻,更何况是您呢!我们没什么德行,就此告别。"

      相如见舍人们真要离去,忙起身阻止,说道:"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舍人说:"当然是秦王。"相如接着说:"秦国这样的虎狼之邦,我尚且不怕,怎么会惧怕廉老将军呢!"众舍人不解,问道:"既然不怕,为什么躲避他呢?"

       蔺相如见问,慢慢坐下身子,说道:"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国进犯,原因就是由于我和廉将军在赵国朝廷。我们二人倘若不和,强秦就会乘虚而至。我躲避廉将 军,是为了国家大局,怎能计较一己之愤呢!"众舍人听相如说出这番道理,无不心服。不久,这番话也就传到了廉颇那里,竟把廉颇羞愧得无地自容。

       这一天,蔺相如正在家中,廉颇不经通报闯了进来。蔺相如不知廉颇意欲何为,急忙起身迎接。只见老将军廉颇裸露着上身,背上绑着抽打人用的荆条,快步走到 相如面前,双膝跪倒,说道:"我廉颇胸襟狭窄,得罪先生,特来请罪。任先生责罚,只是不要不理睬我!"相如见状,大为感动,忙双手将廉颇扶起。自此以后, 二人和好,终成生死之交。

      现存史书记载蔺相如活动的时间不长,事迹也不多。但仅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将相和"这些事迹,完全可以看出他是我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杰出谋略家。他的善于识别事物本质,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团结人的精神,对后人乃至今人仍有裨益。

    上一篇:第一节 赵国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