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简介:说客之冠的赵国宰相苏秦的故事
苏秦
第一节 刺股问学,钻研阳符
苏秦,生卒年不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精于游说之术,是合纵抗秦的一 员主将。屡遭轻视,历经坎坷,终于在公元前333年游说六国成功,在赵国正式订立了合纵的联盟,被公推为"纵约长",各国诸侯还都将本国的相印交给了他, 他成为历史上惟一的身挂六国相印之人。赵国封他为武安君。由于齐国破坏盟约攻打赵国,他被迫离赵赴燕,受到燕王的宠爱。后来,为了报复齐国,亦是为了燕 国,他入齐从事反间活动,最终死于齐国。悬梁刺股,被作为刻苦学习的代名词,已越千年,至今不衰。
刺股者,苏秦也。
刺股,就是用锥子扎大腿。读书困了,仍想读,便用锥子刺一下大腿,以解困意。如此用功,实在可贵。不然,苏秦恐怕也只能默默无闻,难有后来的叱咤风云。
当初,苏秦曾经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游说之术。随后,他便四方游说了几年,不料处处都遭冷遇,最后连路费都没有了,困难重重之下只好回家。家里人也瞧不起 他,兄嫂、弟妹、妻子都嘲讽说:"想以搬弄口舌为职业,受苦受穷也是应该的。"苏秦感到无比惭愧,决心要来日大展宏图。于是,他足不出户,终日读书。家中 所藏之书,苏秦全部阅读了一遍,仍然觉得凭借自己所学难于出人头地,感慨道:"一个读书人虚心地接受书本知识,却无法仗此谋求荣华富贵;尽管这样的知识很 多,可又有什么用呢?"
依凭什么样的知识,才能出人头地?苏秦昼思夜想,反复琢磨,终于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得到君王的赏识,才能受到重用;要想得到君王的赏识,就得学会揣摩君王的心意。可惜的是,能够授人以这种知识的书籍,实在少得可怜。
终于,苏秦找到了兵家名书《周书阴符》。他看出,弄懂此书之日,便是出头之时。于是,他便埋头攻读此书。千百年来流传的刺股佳话,就产生于这时。
苏秦将《周书阴符》反反复复地读了一年,从中学到了许多揣摩君王心意的诀窍。他充满信心地说:"凭着这点本事,就足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
第二节 游说诸侯,赴赵为相
尽管苏秦对游说一举充满自信,满有把握,但初始却困难重重,四处碰壁。苏秦想见周天子。可是,周天子的近臣都瞧不起他,周天子更是拒不接见。他只得改变主意,到秦国去求见秦惠文王。苏秦看出,天下最强之国莫过于秦,秦国吞并其他各国是早晚的事。能够得到秦王重用,乃一生之大幸。于是,他便向秦王献计如何兼并六国。
秦惠文王说:"您的主意好是好。可是,好比鸟妁羽毛尚未丰满,不可能展翅高飞,我国的政治尚未走上正轨,谈不上兼并天下。"
当时,秦国刚刚诛杀了商鞅,对游说之人都很憎恨和反感,当然不肯任用苏秦。苏秦费尽心机,一再争取,秦惠文王始终对他不理不睬。
苏秦一气之下,由主张秦吞天下,变为反秦抗秦。于是,苏秦到了燕国,从此高高地举起了合纵抗秦的大旗。
苏秦拜见了蒸国国君燕文侯,说:"燕国乃是天然的府库之地。没有战争之患,人民安居乐业,这种和平境况没有比燕国更好的了。大王明白为什么燕国没有受到 秦国的侵略吗?这是因为中间有个赵国作屏障,挡住了秦国。秦国决不会历经几千里,越过赵国来打燕国。可是,赵国要想打燕国,那就太容易了。渡过滹沱河,涉 过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抵达燕国首都。我希望大王能跟赵国合纵亲善,然后再联络中原诸侯共同抗秦,让天下结成一体,燕国也就没有什么担忧的了。"
燕文侯自知燕国弱小,合纵联盟对其安全尤为有利,所以非常赞成苏秦的主张,供给苏秦车马和金银布帛,请他去跟赵国联络。
赵国国君赵肃侯听说苏秦到来,亲自到郊外迎接,谦恭地向苏秦请教。
苏秦说:"国家安定的根本大计,在于选择邦交。邦交选择得恰当,才能平安无事,否则,必然祸患不断。大王,恕我直言,赵国现在的邦交政策就不大妥当。大王是不应服从秦国,对秦国称臣的。"
赵肃侯叹道:"秦国强大,我赵国无力与之为敌呀!"
苏秦说:"仅靠赵国一国之力,当然无法战胜秦国。我仔细研究过,中原列国的土地比秦国大五倍,军队比秦国多十倍,诸国若能结成一个整体,合力向西攻打秦 国,秦国一定会被打败的。可是,那些主张连横的人,都想割让各国的土地给秦国,以图一时之安。这样,会使秦国越来越强,中原列国被一一吞并的危险也就越来 越大。依我之计,大王莫如用合纵联盟统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的步伐,去反对秦国。无论秦国攻打哪一个国家,六国便一齐出兵讨伐秦国。这样,孤立的 秦国就一定不敢危害各国了。"
赵肃侯完全赞同苏秦合纵抗秦的主张。于是,给苏秦100辆车马,1000斤黄金,100双玉璧,1000匹绸缎,请他去联络各国诸侯。
苏秦先去了韩国,对韩宣王说:"韩国北面有巩邑、成皋这样坚固的城池,西面有宜阳、商阪这样的要塞,土地纵横九百余里,拥有军队好几十万,普天下的强弓 劲弩都从韩国出产,韩国的兵士又都能征善战。凭着韩国兵力的强大和大王的贤明,却侍奉秦国,拱手屈服,使国家蒙受耻辱以致被天下人耻笑,实在是不应该 呀。"
苏秦见韩宣王面露羞愧之色,便趁火浇油,有意激怒韩宣王"大王的土地有穷尽,而秦国的贪求却没有止境;拿有限的土地去迎合那无 止境的贪求,这正是通常所说的买下怨恨,结下祸根,用不着交战而土地已落入他人之手。我听说有这样一句俗语,‘宁做鸡的嘴,不做牛的尾巴。’现在,大王拱 手屈服,以臣子的身份侍奉秦国,这跟做牛的尾巴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此贤明,韩国军队如此强大,却蒙受甘愿做牛的尾巴之丑名,我真替大王感到羞愧呀!"
韩宣王一下子脸色大变,挥动手臂,睁大眼睛,按住宝剑,眼望长空,发誓道:"我尽管没出息,但从此决不再向秦国屈服!今天用赵王的教导来晓谕我,我愿意诚恳地听从您的安排。"
苏秦辞别了韩宣王,又先后拜见了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详细说明了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危害和联合抗秦的益处,使这三个诸侯也赞同了他的意见。
至此,苏秦完成了他合纵联盟的游说。
公元前333年,六国诸侯按照苏秦的安排,云集在赵国的洹水开会,正式订立了合纵抗秦的盟约,并且公推苏秦为"纵约长",把六国的相印都交给了他。
苏秦北归,途经洛阳,车辆马匹如长龙,行装无数,各国都派使者护送,其气派简直比得上国王。周天子听说后,想起当初对苏秦的蔑视,难免有些恐惧,急忙派出人马替苏秦扫清道路,并且派出使臣迎到郊外慰劳苏秦。苏秦见周天子都对他敬畏三分,自然感到无比骄傲。
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
苏秦为了给秦国一个下马威,派人将合纵盟约送给了秦王。秦军果然不再敢轻举妄动。
第三节 离赵赴燕,巧通齐兵
合纵联盟限制了秦国的对外扩张,秦国当然不能等闲视之,总想寻找机会瓦解联盟。终于找到了突破口。秦国施用欺骗手段,挑唆起齐国和魏国联合起来攻打赵国。
赵王作为联盟的盟主,最为担心的是秦国,时刻防范着秦国的进攻。万没料到,自以为同心协力的两个盟友,竟然掉转刀枪首先向他开战。赵王焉能不恼怒万分?在责骂齐国和魏国背信弃义的同时,对苏秦也极为不满,认为事情全坏在了苏秦身上。
赵王训斥苏秦说:"看看吧,这就是你所主张的合纵抗秦的好处。我们赵国既得罪了秦国,又挨齐国和魏国的进攻。抗秦没抗成,结盟反倒结成了冤家。你不说一国挨打各国均来救援吗?让我见识见识你的援兵吧!"
苏秦害怕了,担心战事恶化,赵王在情急性恼之下会杀了他,便请求出使燕国,说他一定会设法报复秦国。
赵王对苏秦已毫无兴趣,便由他而去。
苏秦离开赵国以后,合纵盟约就彻底瓦解了。
这年,燕文侯去世,太子继位,这就是燕易王。燕易王是秦王的姑爷。燕易王刚刚登位,齐国趁燕国大丧之机,向燕国发动了进攻,连续夺取了十座城池。
易王跟见齐军夺关取城,大兵入境,希望苏秦能有退兵之策,便先将了苏秦一军:"从前您来燕国,我父王资助您去见赵王,于是约定六国合纵。现在齐国先攻赵国,接着又进攻我燕国,恐怕天下人都会耻笑您的主张呀!"
苏秦非常惭愧地说:"这是齐国中了离间计。我看,齐王终究会有后悔的那一天。"
易王说:"等到齐王后悔的那一天,恐怕我燕国的大半国土都落入齐国之手了。"
苏秦看透了易王的心意,说:"请大王放心,我会替您把失地收回来。"
于是,苏秦奉命赴齐。
苏秦见了齐宣王,拜了两拜,先是俯首表示庆贺,继而抬头表示慰问。庆贺是恭喜,慰问自然是对忧伤的同情。
齐宣王觉得很奇怪,问:"为什么刚刚向我表示完庆贺就向我表示慰问呢?我也没有什么值得忧伤的事呀!"
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所以忍饥挨饿而不吃乌头,是因为用乌头填饱饥肠与挨饿同样有害。现在燕国虽然弱小,但大王不要忘了,燕王是秦王的小女婿。秦王 眼见自己的女婿受人欺负,能置之不理吗?大王贪图燕王的十座城池,却和强大的秦国结下了仇怨。如果让弱小的燕国做前锋,强大的秦国做其后盾,招来天下精兵 攻击您,您现在的做法不就如同吃乌头充饥一般吗?"
齐宣王一听,吓得脸色都变了,忙问:"情况既然如此,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苏秦说:"我听说古时候善于控制事态发展的人,能够变祸患为幸福,利用失败的机会取得成功。大王如果能够听从我的意见,就应该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燕国 见城池失而复得,必然十分高兴。秦王知道您是由于他的缘故才归还燕国城池,也会非常高兴。舍弃十座城池,换来的却是和燕王、秦王的友情。这样一来,大王对 天下发号施令,也就无人敢不从命。也就是说,大王只需空口表示依附秦国,而用十座城池的代价取得天下。这是霸主的事业呀!请大王三思。"
齐宣王斟酌再三,认为有理,当即下令退兵,并将十座城池奉还给燕国。
燕易王欣喜万分,想要重用苏秦。不少宠臣闻听此讯,都很妒忌苏秦,纷纷在燕易王面前诋毁他:"苏秦是个反复无常、左右摇摆,叛卖国家的人,迟早他会作乱的。"燕易王信以为真,不但未重用苏秦,反倒剥去了他原来的官职。
苏秦自以为此次出使齐国,功高盖世,不被委以重任已不近情理,居然还落了个被剥去官职的下场。他知道这是那帮妒忌他的小人暗中作祟的结果,他不想委曲求全,决心要夺回燕易王的宠爱。
苏秦求见燕易王,直言不讳地说:"我本是个鄙陋的人,原本没有半点功劳,大王就亲自授我官职,以礼相待。如今我替大王说退了齐军,收复了失土,照理说, 大王应该更加亲近我,为什么反要剥去我的官职呢?肯定是有人在您面前中伤我,说我不诚实吧?其实,我的‘不诚实’,正是大王的福气啊!"
燕易王一怔,诧异地问:"有哪个君王喜欢不诚实的臣民?"
苏秦没有正面回答,说:"大王,假如现在有一个人孝顺像曾参,一个人廉洁像伯夷,一个人诚信像尾生,让这三个人辅佐您,您看怎样?"
燕易王毫没迟疑地说:"足够了。"
苏秦摇摇头,说:"如果像曾参一样孝顺,以孝为上,不肯离开父母在外住宿一晚,大王怎能让他步行千里,为解救燕国的危困而奔走呢?如果像伯夷一样廉洁, 坚守义气,宁可饿死在首阳山,也不肯做周武王的臣子,不接受封侯的赏赐,大王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为燕国的利益而到齐国去干一番事业呢?如果像尾生那样坚 守信用,和女子约好在桥下相会,洪水涌来也不离开,宁肯抱着桥柱让水淹死也要等那女子,坚守到了这种程度,大王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用智谋迫使齐国的强兵 退却呢?大王,我正是因为坚守忠信才不被您信用的。"
燕易王说:"天下没有因为忠信而获罪的。"
苏秦说:"并非 完全如此。我听说有个在远地做官的人,他的妻子与人私通。闻知其夫将归,妻子便做了毒酒。待丈夫归来,妻子便让小妻捧着毒酒送给丈夫,小妻想说出酒中有 毒,恐怕丈夫驱逐主妇;要不说吧,又恐怕毒死丈夫。左右为难,只好假装昏倒,把酒泼在地上。丈夫大发雷霆,责打了她50大板。尽管小妻对上保住了丈夫性 命,对下成全了主妇,但她还是免不了挨打,怎么能说坚守忠信就不至于得罪别人呢?我的不幸,跟这件事恐怕有些类似吧?"终于,苏秦说服了燕易王。燕易王不 仅重新启用了苏秦,而且还对其倍加宠爱。
第四节 设计弱齐,被利身亡
苏秦身居燕国,虽然远非身挂六国相印时那般春风得意,但也是声威显赫之人。然而,苏秦并未得意 忘形,他清醒地看到了危及自身的隐患,忧虑之情也日益加深。妒忌他的人总在费尽心机地想要搞垮他。他不得不提防,他倒不怕那帮人说他别的,最害怕的是揭露 他的隐私。假如与苏秦通奸的换成别的女人,或许也无伤大雅,偏偏这个女人是燕文侯夫人——燕易王之母,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其实,燕易王早已知晓此事,但 出于极其微妙的心理,燕易王一直装作不知,反倒对苏秦更加亲近。如果没有外来因素,彼此皆可相安无事。不过,苏秦想到,那帮想要搞垮他的人一旦无计可施, 定然会丧心病狂地借此隐私大做文章。一旦弄得满城风雨,让燕易王觉得无颜面世,燕易王焉能容他?随便找个借口,都会置他于死地。于是,苏秦便想及早离开燕 国。去哪里呢?思来想去,苏秦决定:去齐国!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关键在于他想报复齐国,因为齐国破坏合纵盟约,先攻赵,后攻燕,弄得他狼狈不堪。
乍一听苏秦要离去,燕易王感到十分惊愕,继而又听说苏秦要去齐国,燕易王更觉疑惑不解。
苏秦说:"我继续留在燕国,不会给燕国带来更大的利益。如果我去了齐国,会对大王和燕国更有利的。"
苏秦扼要地说明了他的计谋。
燕易王深知,目前对燕国威胁最大的莫过于齐国,假如苏秦的计谋能够得以实现,无疑是对燕国大为有利的,便答应了苏秦的请求。
苏秦假装得罪了燕易王而逃奔齐国的。得罪的缘由,逃奔的经过,苏秦编织得天衣无缝,齐宣王丝毫也未看出破绽,便深信不疑,并委苏秦以客卿。
齐宣王去世,滑王登位。齐滑王对苏秦仍像先王那般宠爱,言听计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苏秦利用宣王去世之机,劝说滑王应该隆重地安葬先王,用以表明自己的孝道,借此征得人心,并论证了征服人心对征服天下的至关重要。
齐滑王认为言之有理,便问他怎样安葬才算隆重。
苏秦早已设计好了蓝图,建议滑王,一是应将先王的墓地修造得天下无与伦比,出葬入墓应该声势浩大,这样才能证明滑王的孝道。二是应将现在的宫室加高,修饰一新,并且多辟园林,以示先王去后,滑王有着远大的志向,这样才能使人感到齐王是众望所归的君王。
齐滑王下令照此办理,然而,如此一来,不知齐国耗费了多少财力,物力,人力呀!群臣暗自叹息,民众怨声载道。齐滑王尚蒙在鼓里,以为自己的举动会受到天下的赞誉。殊不知,正是中了苏秦的计谋。苏秦就是企图让齐国破落,凋敝下去。
一遇时机,苏秦决不放过,明则替齐国出谋划策,且又让人深信不疑,按计行事,实则是促进齐国的衰落,不战自败。
齐国的不少大臣都仇视苏秦,但大都出于妒忌之心,与苏秦争夺国王的宠信而已。然而,无一人能斗过苏秦。绞尽脑汁,机关算尽,仍然未能动摇苏秦的地位。苏秦始终是齐滑王最喜爱的宠臣。
图穷匕首见。于是,有人不惜重金买下刺客,密谋刺杀苏秦。
苏秦遭到暗杀,虽未当场身亡,但伤已致命。
齐滑王闻讯大怒,派人四处捉拿凶手。然而,朝廷上下愤恨苏秦的人相互勾结,彼此照应,凶手和主谋岂能抓到?
苏秦眼见自己不会久于人世,又见凶手逃之夭夭,料定他死后就更抓不到凶手了。然而,此仇不报,他焉能瞑目?终于,苏秦想出了复仇之策。尽管这种做法对他来说是极端痛苦的,但他还是决意去做,因为舍此已别无他法。
苏秦对齐滑王说:"我快要死了。看来,我不仅死前看不到惩治凶手,恐怕我死后在天之灵也看不到呀。大王只有按我说的去做,才能捉住凶手。"
齐滑王问:"怎么做?"
苏秦说:"请您派人在街市上将我五马分尸,就说我为了燕国要在齐国作乱,才受此惩罚。这样,杀害我的凶手就会自动露面了,大王也就可以替我报仇了。"
齐滑王觉得这样做未免过于残忍,他下不了手。
苏秦问:"难道大王不想替我报仇吗?"
齐滑王说:"仇是一定要报的,但未必只此一法呀!"
苏秦说:"惟有如此,捉住凶手才有一线希望。请大王满足我的要求吧。"
在苏秦再三地说服和请求下,齐滑王被迫无奈,只好按照苏秦的话去做。
杀害苏秦的凶手果然主动露面了。他满以为刺杀外国间谍是有功之举,肯定会得到齐王封赏的。岂不知他是自投罗网,齐王当场就让人杀了他。
苏秦死后,他暗中破坏齐国的事实才被大量揭露出来。
然而,齐王已悔之晚矣!
苏秦由一普通的平民,成为名扬天下,长于权谋机变的说客,终于游说六国合纵联盟,身挂六国相印,说明他有着非凡的才智。尽管他为之奔走呼号的合纵大业, 并未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但他的所作所为闪耀出的智慧之光,却是不容抹煞的。他刺股问学的刻苦精神,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上一篇:苏秦激将的故事
下一篇:苏秦之死:苏秦合纵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而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