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原来这样说》前言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8 属于:晏婴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字里乾坤大,词语春秋长。要想传承中华文化,先秦历史文化有重要的资料价值,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晏 子就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位。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的事,晏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尚无争鸣之事。关于晏子的思想体系问题,应该说,非儒更非墨。晏子的思想是独立 的。虽然历代学者称晏子为儒者或墨者,是从晏子言行中看到后来儒墨的影子,实际上这是作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的晏子对儒家的影响。

      晏子作为一位政治家,他毕生最为关注的乃是如何治理好国家,如何实现政治清明、国家强盛、民生富足、社会安定。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外交、伦理道德以及人生观、自然观等方面的重要主张,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思想体系和治国主张。

      关于治国之道:晏子提出"以礼治国,以礼救国",礼对于一个国家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礼制维护的是君主专制下的等级名分制度,是关系到国家政权和社会秩序的根本制度。

       关于牧民之道:晏子提出"重民爱民,薄赋省刑",晏子总结了历史上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比较清醒地认识到政权的巩固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国家各项重要 事情的完成,如赋税征收、土木工程建设、军事行动等都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才能顺利完成。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国家政权将一事无成,乃至倾覆灭亡。

      关于用人之道:晏子提出"举贤任能,远离谗佞",晏子多次谈到亲近和任用谗佞之人会对国家造成极大的危害。作为统治者,要远离谗佞谄谀之人,任用贤者。

      关于廉政之道:晏子提出"廉洁节俭,戒奢拒腐",晏子认为统治集团奢侈腐化的生活,是导致加重人民的赋税与徭役负担的重要原因。统治集团纵欲奢侈,就必然要对人民横征暴敛,导致人民生活贫困。要想减轻人民的负担,首先必须控制统治集团对财富的肆意挥霍。

      关于为臣之道:晏子提出"忠心事君,忠诚报国",忠于国君、热爱国家,是晏子作为执政大臣所持有的基本态度。但与别的政治家不同的是,他并不是无条件地、盲目地忠于某一个君主,而主要是忠于君主所代表的政权、所代表的制度、所拥有的国家。

       关于命运之道:晏子提出"重人轻命,不迷鬼神",晏子所处的时代,是迷信鬼神盛行的时代,但是晏子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抱着与世俗之人迥然不同的态度。 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迷信鬼神的唯物论思想,但从他的言论和行事可以看出,他对于祭祀上帝鬼神、占卜、禳除、祷祝等活动,抱着怀疑的不相信的态度。

      关于军事之道:晏子提出"卫国保民,和平外交",晏子的治国思想中,也包含了有关军事思想的内容,其核心是卫国保民。他不主张战争,但是也绝不反对正义的讨伐。晏子认为,只有和诸侯国和平相处,推行德义和好诸侯,才能使国家免于战乱,求得安定。

       本书收录了晏子的经典名句,以及这些经典名句对后人的启发。本书将晏子的重要思想详尽地陈述了出来。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晏子原来这样说过治国之道、 牧民之道、用人之道、廉政之道、为臣之道、命运之道、军事之道。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启迪你的智慧,照亮你的人生之路,开启成功之 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