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之不同,因人而异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8 属于:晏婴

  •   【原典】

      晏子曰: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夫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唯礼之谓也。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婴未之闻也。

      【古句新解】

       晏子说:"君子如果不讲礼仪,就变成了普通人;普通人如果不讲礼仪,就成了禽兽。勇猛的人可以杀死君王,力气大的儿子可以杀死他的父亲,然而他们不敢这 样做,只是因为有礼仪约束着。礼仪,这是用来统治管理民众的;辔头缰绳,这是用来驾驭马匹的。没有礼仪而能治理国家,我从未听说过。"

      俗话说,到哪个山头唱哪支歌。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应该用适合那个场合、那种人的不同的语言和礼仪,这样你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一天,一位穷朋友从乡下来到京城皇宫门前求见明太祖。朱元璋听说是以前的老朋友,非常高兴,马上传他进殿。谁知这位穷朋友一见朱元璋端坐在宝座上,昔日 的容颜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便忘乎所以地直通通地说:"我主万岁!您还记得我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清煮, 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甚至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了一地的豆子,汤也都泼在泥地上。你只顾满地抓豆子吃,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梗在喉咙里, 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里去……"还没等他说完,朱元璋早就听得不耐烦了,嫌这个孩提时的朋友太不顾 体面,于是大怒道:"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后来,这件事让另外一个穷朋友知道了,心想这个老兄也太莽撞了,于是,他心生一计,信心十足地去见他小时候的朋友,当朝的皇帝

       这个穷朋友来到京城求见朱元璋,行过大礼,便说:"我皇万岁万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了豆将军,红孩儿挡关,多亏 了菜将军。"朱元璋一听,不禁大笑,他认出了眼前的这人是孩提时的朋友,心中更为此人巧妙地暗示他们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事而高兴,于是让他做了御林军总 管,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前者因为没有注意到朱元璋身份的变化,而仅仅用孩提时的那种礼对待现今的皇帝,终遭杀身之祸;后者懂得因人用礼,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可谓平步青云,一举两得。

      1921年初秋时节,中共早期农民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彭湃戴着一顶"白通帽",穿着一身白斜纹的学生服和一双胶底鞋,到一个村子去开展农民运动。但是农民看到他这副模样,以为他是来勒税的官儿,都远远避开他。

      彭湃检讨反思后,改穿旧粗布衣服,戴着小斗笠,赤着脚,拿着一支旱烟管,装束和农民一模一样,然后进行宣传,效果大不一样。在彭湃的努力下,农民被发动起来,终于在1923年元旦成立了拥有一万人的"海丰县总农会"。

      俗话说"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管是教育,还是宣传,必须看对象,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方式、仪态。彭湃对农民的宣传,由不信任到信任,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教育和宣传的过程。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如何在各种场合、与不同的人用正确的仪态来沟通,不仅能显示你的修养,赢得好人缘,更能让你获得更辉煌的成就。礼仪的表现很多时候体现在言语表达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选择适当的礼仪:

      看性别:性别不同,对礼仪表现的接受也有差别。俄罗斯有一句谚语说:"男人靠眼睛来爱,女人靠耳朵来爱。"这就指出性别对于接受是有影响的。无论是言辞涉及的内容,还是言辞表达的程度、声调都如此。

       在现实生活的社交场合、会议间隙、公益活动中,人们在礼节性的互致问候之后,往往喜欢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交谈。而这三个、五个的,又总是按性 别组合——男士与男士侃,女士与女士谈。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男士的话题大而广,女士的话题小而狭。一般说来,男士爱谈的是时事、政治、法律、体育、 文化、社会问题、经济动向等;而女士爱谈的则是孩子、丈夫、日常经济、消费心得、风流艳闻等。说话者必须依据性别选择说话内容,努力使自己的言辞仪态吻合 接受者性别的需求。

      看教养:教养是指接受对象的一般文化和品德水准,包括文化程度、知识积累、生活阅历、涵养气度等。教养层次不同, 对说话者言辞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些话说出来,甲听得懂,理解得了,乙就可能听不懂,理解不了,像作家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人物——工作组 组长文采的演讲,就是没有区分接受对象的教养层次和实际需求,而致使"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所以,说话者在进行言辞表达时,要认清自己言辞的接受对象教 养层次如何,盲目表达不仅达不到说话的目的,甚至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在现实交往中,从我国现阶段国情看,对接受对象教养的认识,更多的还是文化程度不 高、知识欠丰富者。说话者面对这样的接受对象,或一时间不能确定其教养程度时,所使用的言辞应力求通俗化、大众化,那种故作深沉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随着社交范围不断扩大,我们的交际对象也将会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要适应交际的广泛性,就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说话的特点, 使我们说出来的话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协调一致。拿交际场合的称呼语来说,受文化背景的制约就十分明显。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称呼习惯,能 使交际对象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如英美人习惯称已婚妇女为"夫人",未婚女子为"小姐",在比较严肃的场合,一般统称为"女士"。如果错称已婚者为"小 姐",在比较严肃的场合一般会被谅解,因为西方女性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错误"。但是,在日本妇女一般不称"女士"、"小姐",而称"先生",如"中 岛京子先生"。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为了向外国人宣传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决定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 越剧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为此,工作人员专门准备了一份厚达16页的说明书。周总理看了后批评说:"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后来,周总理建议说: "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变动果然奏效,赢得了外国朋友的赞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