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传——初战折将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7 属于:历史故事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正月下旬,曹操得了徐州回到官渡,刘备失了徐州寄身邺城。这时,袁绍那个生命重于许都的小公子大概也病体康复,所以袁绍正式下达出动大军的命令,克日起程南下进攻许都。

命令下达之前,屡谏屡遭拒绝而屡遭拒绝屡谏的田丰,又拄着手杖去向袁绍进言。他含着眼泪痛切陈辞道:“曹操既已击破刘备,回军官渡,则许都不再空虚。而且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方,其兵力虽少,未可轻视。为今之计,应当采取持久战略。将军据崇山大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劝农桑,训练战士,然后调集精兵猛将,分作奇兵乘虚骚扰曹操,救左则击其右,救右则击其左,使之疲于奔命,居民不得安然从事劳作。如此不出三年,我未疲劳而彼已困顿,即可坐取成功。今弃必胜之术而决成败于一战,假若发生意外,后悔无及也!”

不难看出,田丰所言,正是上文中沮授早已向袁绍进献的万安必胜之策。这两位袁绍手下最为优秀的谋士,都提出“缓搏”,亦即持久战法,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此二人说谋略有谋略,说忠诚有忠诚,可惜有一点小小不足,就是不太注意进言时的艺术或技巧。袁绍自视甚高,那么进言时便应考虑到其心理承受能力,明白说出该怎么办也就足矣,像曹操如何善于用兵、不如此则将后悔无及之类可能伤及袁绍自尊的话语均可不说。汉末人才辈出,而当时能够充分施展自己才略的谋臣,无不注意此点,即使在从善如流的“明主”手下效劳者亦然。诸如效忠刘备的诸葛亮,效忠曹操的荀彧荀攸郭嘉,效忠孙权周瑜鲁肃,他们在向主上进献奇谋良策之时,都极为注意在语言上尊重对方。他们总是用可以怎样,如此行事必定成功之类的正面鼓励性语句结束谈话,从来不用否则就将后悔不及之类的负面警告性措辞。荀彧和荀攸是曹操最为信任的谋臣,而曹操的多疑也非同一般。所以他们不单注意进计时的语言,而且注意进计时的方式。特别突出的是荀攸,凡要献策,除非不得已,都采取秘密谈话或上书的办法;而且所谈内容一概对外人包括自己的亲属保密,文字上书则要及时焚毁底稿。史书记载荀攸在曹操手下“常谋谟帏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尽量淡化自己所起的作用,避免掩盖主上的英明伟大光辉。主上如果采取自己的计谋并获得成功,他们就可把全部功劳归于主上;如果主上不采取自己的计谋并惨遭失败,也不会在众人眼中显得主上的智商比自己低劣。因此,他们的计谋大多被采纳不说,他们自己亦一直能与曹操保持良好关系。可惜田丰与沮授就忽视了这一点。

袁绍再次把田丰的痛切进谏当作耳边风。田丰也再一次陈述己见,而且态度更加强硬,语言更加激烈。袁绍不禁勃然大怒,便以大军临行而有意破坏士气为由,将田丰投入监狱囚禁起来。年高位尊的田丰身陷囹圄,其他谋臣战将也就噤若寒蝉。言论既已统一,袁绍传令:全军立刻开拔,南攻许都!

与此同时,一篇气势充沛而辞彩华美的讨伐曹操檄文,也由特使们传送天下州郡。这篇檄文是魏晋散文中的名篇,由“建安七子”之一的文章高手陈琳草成,要想了解当时声讨文告的高峰水准,不可不读,其辞曰: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命,威福由己,终有望夷之祸,污辱至今。及臻吕后,禄、产专政,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典威奋怒,诛夷逆乱,尊立太宗,故能道化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此段引用前朝例证,说明当皇帝被强臣挟制而国运艰难时,其他大臣可以采取权变手段清除君侧。这是为自己出兵攻曹寻找历史根据。

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下文要历数曹操这个当今强臣的罪状,此段先揭露其祖父为权阉,而其父亲以重金买官的丑恶老底。

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怀狡锋侠,好乱乐祸。幕府(袁绍自称)昔统鹰扬,扫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方收罗英雄,弃瑕录用,故遂与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虑,轻进易退,伤夷折衂,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太守、兖州刺史,被以文,授以偏师,奖蹙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乘资跋扈,肆行酷烈,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逸,天下知名,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戮,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赴征,金鼓响震,布众破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任。是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此段开始声讨曹操,先说其遗传基因来自宦官的干儿,本质上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接着追述自从兴兵讨伐董卓以来,曹操在进攻董卓和出任兖州刺史时,如何愚蠢无能而又残暴专横,以致连栽跟头,而自己又是如何大度涵容,一再给以扶助。言外之意,对此忘恩负义无可救药之恶人,袁绍完全有权惩治他。

后会銮驾东返,群虏乱政。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翼卫幼主。而便放志专行,胁迁省禁,卑侮王官,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蒙显诛,腹议者蒙隐戮,道路以目,百僚钳口,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此段把曹操奉迎天子,说成是受自己指示行事,而他却完全控制朝权,任意胡作非为,完全就是罪该万死的大奸臣。

故太尉杨彪,历典三司,享国极位。操因睚眦,被以非罪,榜楚并兼,五毒俱至,触情放慝,不顾宪章。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议有可纳,故圣朝含听,改容加锡。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堕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官,而行桀虏之态,殄国虐民,毒流人鬼。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缯缴充蹊,坑井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蹈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

此段揭露曹操移都许县后的种种“罪行”,囚杨彪、杀赵彦,发掘西汉梁孝王刘武之陵墓以盗取金宝,设置专门掘墓掠夺殉葬珍宝的官员,施行苛于猛虎之政以抽民脂膏。意谓如此五毒俱全、贪残无道之人,岂能让他再活在世上逞凶狂?

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幕府方诘外奸,未及整训,加以含覆,冀可弥缝。而操豺狼野心,潜苞祸谋,乃欲挠折栋梁,孤弱汉室,除灭中正,专为枭雄。往岁伐鼓北征,讨公孙瓒,强御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欲托助王师,以相掩袭,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济。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屯据敖仓,阻河为固,乃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材,骋良弓弩之势,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以角共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震虎步,并集虏庭,若举炎火以焫飞莲,覆沧海而沃熛炭,有何不消灭者哉?

此段说以前自己忙于讨伐公孙瓒,加之想宽大涵容,以观其后效,故而没有动手收拾曹操。不想此人反而气焰极度嚣张起来,现今决定动用无比强大的武力消灭他。

当今汉道陵遁,纲弛纪绝。操以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称陪卫,内以拘执。惧其篡逆之祸,因斯而作。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也,可不勖哉!

最后再次重申自己出兵攻许并非以臣伐君,相反,恰恰是要防止曹操这个十恶不赦的家伙趁机弑君篡位。这样一来,出师就名正言顺了。

昭告天下之后,袁绍的十万步兵及一万骑兵即离开邺城,向南进发。一时间,车辚辚,萧萧,旌旗蔽日,尘埃四起。

二月初,马步三军抵达冀州的南大门黎阳城下。袁绍命令主力军团在此立营扎寨,然后派遣一支先头部队渡过黄河,突破曹军的第一道防线。

前面已经说过,曹军的第一道防线是沿着黄河布置的,其防御中心是在延津。在延津的东翼,有与延津呼应的河防重点白马县(今河南省滑县东)。白马在延津的东北一百里,正好与北岸的黎阳城隔河相对。而白马与黎阳之间的渡口,即是著名的白马津。

袁绍决定由前锋渡河先攻占白马,斩断延津的东翼。手段是强攻,兵种主要是步兵,指挥官则是袁绍麾下第一员骁将颜良

决定刚一作出,沮授就来劝阻袁绍道:“颜将军虽然骁勇,但其气量狭小,不宜让他独当大任。”

袁绍自然又是听而不闻。其实沮授之言是有道理的,兵家讲究慎于初战,袁军前锋初攻白马之战绩如何,将影响到全军士气,确实不宜由一人单独当此重任。但是,真正严重的问题还不在此,而在于袁绍进攻白马的手段太单调了。颜良领数千精兵渡河,强攻坚城,而北岸的十万大军,便在原地呆呆隔着黄河观战,既不向西佯渡延津以分敌军之势,也不继续遣军渡河以助颜良攻城。似乎颜良一旦渡河,必定踏平白马。“覆沧海而沃熛炭”,这是檄文中的文学夸饰之辞,袁绍却好像信以为真了。

驻守白马的是曹操任命的东郡太守刘延。刘延率属下两三千人马死守坚城,颜良始终不能得手。一晃两月过去,白马城头依然未能插上袁军战旗。袁绍无奈,只得派谋臣郭图、战将淳于琼,率后续部队渡河支援。

白马形势危急,总兵力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便先使用声东击西之计来解救刘延。他从官渡大模大样地北上延津,摆出要在延津渡过黄河直插敌后的姿态。待袁绍领军前来阻截之后,他却亲自率领一批猛将精兵,急驰百里偷袭颜良的侧背。曹军来到白马西南十余里时,袁军才有所察觉。颜良仓促分兵列阵,阻截来敌。不料列阵未毕,曹军的两员先锋已经飞马杀到。这两员先锋官是谁呢?说起他们的姓名,连河北名将颜良也暗中吃了一惊。

在曹操手下数以百计的异姓将领中,曾有五位最为出色的人物,陈寿三国志》特地将他们的传记合在一卷,就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张郃此时尚在袁绍麾下,不久将投奔曹操。刘备手下的将领中,也有五位最为出色的人物,陈寿《三国志》也特地将他们的传记合在一卷,即人所熟知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此番领兵如飞将军从天而降的两员曹军先锋,不是别人,正是曹操五虎上将之冠的张辽,再加上刘备五虎上将之冠的关羽。面对如此厉害的两员虎将之首,颜良就合该倒霉了。

关羽自被曹操俘获而与刘备分开之后,一直想重新回到刘备身边。而曹操却对他极尽优礼,任之为偏将军,企图使之永远为自己效劳。关羽有心立一大功酬报曹操厚意,然后即可问心无愧地离开。今天得到绝好机会,他岂能让张辽抢了功去?只见他催动胯下宝马,杀入敌阵,径奔颜良而来。正在部署阵势的颜良猝不及防,当时就被关羽刺死于马下。于是袁军大溃,白马之围随之缓解。

此时是初夏四月,河水开始上涨,舟楫渡河容易。曹操为了集中兵力,丢掉负担,决定放弃白马,把此处的军民和物资全部向南转移往官渡一带。河对岸的袁绍得知消息,立即命令主力军团由延津渡河,截击由白马向官渡转移的曹操。

在初战失利的情况下,立即全军推过黄河深入敌境,显然是轻率之举。所以沮授马上劝阻道:“胜负变化,不可不详加考虑。现今主力仍宜留驻延津,而遣偏师袭击官渡。假如得胜,还迎大军为时未晚。如果举军南下,万一失利,即有全军覆没之危险。”

袁绍此时的心态,恰似一个腰缠巨资而又输了第一盘的狂热赌徒。他急于赢回第二局,而且也自认为有强大实力,不难挽回局面。所以他毫不以沮授之言为然。沮授站在延津渡口,看着一船又一船的战士被送往茫茫南岸,不禁慨然长叹道:“上级志气骄盈,下级贪立功勋,滔滔黄河,我们恐怕是回不来了!”

他到了这时,才觉得“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的话确实是至理名言。于是他以身患疾病为由,请求辞职告退。袁绍大为不满,立即下令削夺沮授的兵权,其部众改由郭图统领,而且还不准沮授离开,非要他奉陪自己把仗打完不可。

袁绍挥军渡河,于是在延津南岸依傍浅山立营,并在周围构筑壁垒。立营完毕,他自率主力在大营镇守,然后派遣麾下第二员骁将文丑,以及前来投奔的刘备,带领六千骑兵往南,截击从白马方向过来的曹操。

此时的曹操,正好行至袁军大营以南不远一座浅山的南坡之下。听说袁军铁骑已向自己袭来,他便命令麾下六百骑兵下马休息,静候战机。同时,又令步兵护送运载白马粮草物资的车队启程上路,准备以此作为打乱敌军骑兵队形的诱饵。

文丑和刘备指挥的骑兵,一登上那座浅山的山顶,便看到曹军那上千辎重车辆,在南面的坡下缓缓前行。一心抢掠战利品的骑兵们,此时也顾不得保持战斗队形,乱纷纷地驱马下坡,直奔车辆而去。藏在隐蔽之处的曹操,见时机已到,立即命令骑兵跨上战马,从侧背冲向敌军。

袁军又是猝不及防,很快就被人数远少于自己的敌军杀得七零八落。激战之中,袁军指挥官文丑当场阵亡。刘备见势不好,只得收合余众返回大营。

两战两败,连折名将,袁军将士受到极大的震动。虽然这只是两次前哨战,并未根本改变袁强曹弱的基本态势,但是就极为重要的士气而言,袁军已自衰了。

曹操得胜之后,随即又将延津一带的兵力全部收缩到官渡。曹操每胜一次,即往后收缩兵力一步。其意图相当明显,就是要诱敌深入,把敌方的后勤补给线尽可能拉长,以便寻找战机破敌,同时也使自己的力量更为集中。

按照敌方的意图和步调用兵,必是愚不可及的傻瓜。因此,袁军这时的策略,应当持重不动,抓紧时机进行休整之后再作打算。沮授忍不住又向袁绍进言道:“我军人多而勇猛不及对方,对方地狭而粮草储备不及我军,故而对方希望急战,我军应当缓搏。最好持久作战,拖垮对方。”

对于“缓搏”、“持重”之类的言论,袁绍简直已经听厌烦了。他现在一心想做的事,就是掷下一笔更大的赌注,把前两局的损失,包括丢掉的面子,统统捞回来。于是,他下令全军开拔,跟随曹军退缩路线南进,一直逼近到官渡北面三十里处的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才稍作停顿。八月,袁绍以连接各营一齐向前平行推进的办法,逐渐向官渡曹军的大本营逼近。每向前平行推进一段,他们即依傍鸿沟水冲积成的沙丘,构筑防御工事。待立足稳定,复又向前平行推进一段。推进时,东西两翼绵延数十里的营寨相互呼应,配合协调。很显然,经过两场败仗后,袁绍虽然拒不接受“缓搏”的大战略方针,但在具体的战术上,已经变得比较谨慎,不再采用孤军深入的冒险战法了。

与此同时,他又派遣刘备绕到许都南面的汝南、颍川两郡一带,骚扰曹操后方。这实际上是在亡补牢,采用田丰此前进献的敌后骚扰战术。曹操立即派遣大将曹仁还击,刘备立足不住,便又撤回到官渡。此时,两军最后决战在即,刘备有心远距离傍观,加之关羽又伺机从曹营逃出,复归刘备,故而刘备便自请南至荆州,劝说刘表出兵支持袁绍。袁绍马上应允,刘备便立马率家属部将离开官渡,南往荆州投靠刘表而去。他这一去,才得以逃脱与袁绍同归于尽的厄运,也才得以同诸葛孔明相遇,共创鼎立三分的大事业。

刘备刚一离开官渡这危险之地,袁、曹两军的大决战即告开始。这正是:

刘备抽身离险地,任他官渡起风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