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传——许婚退婚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7 属于:历史故事

吕布强迫袁涣写信骂刘备未能如愿,不免心中遗憾。他闷闷不乐地回转内房,长叹一声自语道:"想我吕布英武无双,一杆钢矛,一张硬弓,杀遍天下无敌手,到头来却指挥不动文士的一枝秃笔!"

到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手下有冲锋陷阵的骁将,却缺少舞文弄墨的书生;要是如袁涣之流的写手再多几个,他能摆臭架子么?他不写自有人写,悬一笔奖赏在那里,想写的人恐怕会争得大打出手头破血流,还要我大费口舌?

他决心物色为自己服务的书生了。

有幸领受吕布青睐的是出自徐州的名流张纮。

张纮,字子纲,乃徐州广陵郡(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人氏。其人少年时即游学京都洛阳,随从名师受教,《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等儒家经典无不烂熟于胸。他不仅博极群书,而且具有非凡的文学才能,诗、赋、铭、诔各体文章都很擅长。他还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擅长楷篆,当时的大名士孔融得到他的亲笔书信时,曾对其书法赞赏不已,说是"每次拿起信看到他的笔迹都会心欣然而笑,就好像看到他这个人一样"。至于张纮的文章如何,从下面一则小故事中即可明白。张纮有一位同郡老乡,姓陈,名琳,字孔璋。这陈琳乃是东汉末年文坛上的顶尖高手,与孔融、王粲、徐幹、刘桢、应玚、阮瑀并称"建安七子"。张纮有一次看到楠木和榴木做的凉枕,木质花纹很好看,就写了一篇《楠榴枕赋》,陈琳在北方得到此文,觉得真是句句锦绣,字字珠玑,先是送给北方文士们传阅,并且对每位观赏者都忘不了介绍一句:"这是我同乡张子纲的大作啊!"随后又写信给张纮道:"我的文章同您一比,正所谓小巫见大巫,请神作法的气势全都没有了!"从此,"小巫见大巫"的成语便流传至今。

有这样的人来当写手,自然可以笔扫千军。可是目前张纮为了躲避家乡的战乱,正在江东孙策的手下当幕僚,如何能把他请回徐州来呢?吕布想了两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要以张纮家乡所在的州长官身份,给在江东当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市)太守的孙策送一封公文,说是自己已经举荐了张纮为本州的茂才,请他迅速派遣张纮回下邳的刺史府报到,然后等待政府的叙用。按照东汉旧制,一个州上百万人口,每年州长官只能推选一人为茂才,中选的机会极为难得。所以,尽管民间有"举茂才,不知书"的讥评,直到东汉末年,茂才仍然是士子艳羡的荣誉桂冠。比如稍后的陆逊,在帮助吕蒙使用白衣渡江的奇计袭杀关羽夺得荆州之后,升任镇西将军的高官,又封娄县侯的显爵,吴主孙权仍然觉得赏赐陆逊的荣耀不够,又让其家乡所在的扬州,追举陆逊为茂才,由此可见这顶桂冠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吕布认为自己给了天大的荣耀,你张纮还不屁颠屁颠地跑回来领受么?

但是,他想错了。

吕布的公文送到江东,孙策立即把此事告知张纮,征求他的意见。张纮当场斩钉截铁地表示态度:不去!

张纮自有想法。首先,他瞧不起吕布,倒不是因为吕布有勇无文,而是厌恶他的德性——贪财、好色,又反复无常,不讲信义。让这样的人来举荐,茂才的荣光也会黯然失色。今后要是有人指着我的脊背议论,说此人的举主乃是杀过恩人、盗过皇陵、诱奸过义父侍婢的吕某,那我张纮岂不要羞死!其次,吕布举我当茂才不过是手段,目的是要我为他效劳,这就更要慎重考虑了。他为人如此,当今群雄并起,正是古人所言的"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的时代。孙策将军继承父亲孙坚的事业,现今已占有江东数郡之地,人虽年轻,却有雄才大略,可谓前途无量,而且他对我极为尊重,不耻下问,我又为何要舍此就彼呢?

孙策,字伯符,他是孙坚之子,孙权的大哥。孙坚本是袁术的部将,在几年前阵亡。孙策率领父亲旧部,回家乡江东创业,现在已占有会稽、吴、丹杨、豫章、庐陵五郡,事业正处于上升阶段。他也正在积极招纳贤才,怎舍得张纮离去?听了张纮的表态,孙策当然高兴,他立刻请张纮为自己拟就答复的文书一封,交吕布的来人带了回去。

十天左右,吕布收到回文,他急忙打开一看,起头和结尾的客套话不必说,那中间一段的实质性文句写道:"海产明珠,所在为宝。楚虽有材,晋实用之。英伟君子,所游见珍,何必本州哉!"

吕布虽然是老粗,这段话的意思也还是大体读懂了:大海里出产的明珠,人世间到处都视为宝物;所以人才虽然出在楚国,却不妨在晋国得到重用;杰出伟大的君子,漫游到哪里都备受青睐,何必拘于本州——一句话,孙策那小子不放人!

吕布费了好大的心思,竟得到这么一封文绉绉的回绝短函,不禁又羞又恼,他正要向使者发作,下人来报,说是袁术派来的一队官员,带着丰厚的礼物要见将军。

袁术的使者来干什么?吕布心中疑惑不解。因为自从袁术许了二十万斛米粮的空头支票不向吕布兑现以来。两人虽未公开宣战,却也接近宣战的边缘了。不过一听有丰厚礼物,他又来了,立即兴冲冲地接见来使。听了对方的说明之后,吕布颇感意外,原来袁术想和自己结为儿女亲家!

此时的袁术,正在淮南一隅做他的皇帝梦,他开始在寿春城中修宫殿,在外筑祭天祭地的神坛,内定朝廷百官和皇后妃嫔,并且预定在建安二年(197)的二月正式登基。就在密锣紧鼓筹办一切的时候,袁术突然想到还该在自己的地盘之外拉几个支持者,不然自己登基之后,四海之内竟然没有人鼓掌捧场,岂不大煞风景?不过,想来想去,他却没能凑出几个合适的对象,他的朋友实在是太少了。算上曾经是自己部下的孙策,再加上一个还没有兵戎相见的吕布,仅此二人而已。虽说占据冀州易县(今河北省雄县西北)一带的公孙瓒也是自己的盟友,但是相距太远,中途要经过刘备、曹操袁绍三人的占领区,这三人都是自己的死对头,只好作罢。

袁术首先派人去争取南面的孙策,他觉得孙策年轻无知,又是自己的下属,容易说通。不料二十三岁的孙郎得知此事,上请文坛健将张纮,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千字长文,引证古今,罗列了"九不可",反对袁术当皇帝。袁术看了气得差一点病倒。愁闷之中,他又把希望寄托在北面的吕布身上,于是便派出一队使者前往徐州。这一次,他下了大本钱,从库房中拿出一批金器、银器、玉器、珍珠、锦帛作为礼物,要替自己的儿子聘吕布的女儿为妻。先等吕布接受聘礼双方关系亲密起来,下一次再告诉他自己称帝之事,到时候他碍于情面自然要支持。如果吕布不同意定亲,今后肯定也不会赞同我称帝,那么他就不能接我的聘礼,原物带回,我至少不蚀老本。这便是袁术在孙策那里碰壁之后,打的如意算盘。

袁术派来的使者极善言辞,见面后一番恭维话先把吕布捧得笑容满面,接着他把带来的几十个礼品盒一一打开,厅堂中顿时映射着一片宝气珠光,在场的人,包括吕布在内,眼睛都睁圆了。

这么一笔厚礼可不能放走!再说与袁术结为亲家,也可增强抗衡西面曹操、刘备的能力,吕布不假思索,当场便答应对方的请求。来使高兴非常,很快回寿春复命。

第一步成功,袁术精神大振,愁闷顿去,病态全消。于是在这一年二月的良辰吉日,到南郊的圆坛祭天,北郊的方坛祭地,正式登基当起皇帝老倌来。

袁术称帝后不久,便开始实施第二步计划。他派了一个官阶更高嘴巴更会说的下属,此人姓韩名胤,带领了一个使团前往徐州。此行韩胤有两大任务:一是正式迎亲,接吕布的女儿到寿春完婚;二是向吕布通报袁术已经称帝,作为亲家,要劳烦吕布为新皇帝喝彩捧场。当然,为了实现计划,袁术又忍痛下了一笔大本钱。

在这年的春夏之交,花红柳绿,水碧山青。韩胤率领的迎亲使团,在寿春城北郊上船,顺淮河东下,中途向左转入泗水,溯流北上,直达下邳城下。当插满彩旗的船队停靠在南门码头时,使团受到热烈的欢迎,鼓乐声响彻云霄,全城居民很快都知道:淮南的迎亲船到了!

韩胤的两大任务完成得异常顺利。他摇动三寸不烂之舌,说明袁术登基称帝是如何顺应天意,符合谶纬所显示的征兆,又说吕布的女儿此去便是太子的嫡妃,将来则是正宫皇后,最后则拍胸口保证,异日袁皇帝将源源不断地向徐州提供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的强大援助,当然也暗示条件是吕布要公开宣布支持新天子。吕布一概应承,合府上下喜气洋洋,只有他的妻子和女儿除外。这两母女因为面对远别,抱着哭得同泪人儿一般。

起程这一天,吕布与家属、部下一起,把爱女送上官船。依依告别之后,各船解缆升帆,缓缓离去。那韩胤站在船尾,看着渐渐退去的人群和下邳城楼,心中如释重负。此行的两大任务终于圆满完成,剩下来的事便是领受圣上的高官厚爵之赏了。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等待自己的并非高官厚爵,而是一场杀身之祸。

就在韩胤一行离开的两天后,一队人马从西面邻接徐州的豫州沛国(治所在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疾驰而来,抵达下邳的徐州官署,求见吕布。吕布把下人送进来的客人名谒一看,立即吩咐开中门有请,并亲自迎了出来。

来客是谁呢?此人姓陈,名珪,字汉瑜,乃下邳国淮浦县(今江苏省涟水县西)人氏。淮浦陈氏,是当地著名的官宦人家,在徐州享有很高的声望。陈珪本人,现任沛国的国相,是徐州士大夫当中的领头人物。他的四个儿子,现时都在下邳城内暂住。其中长子陈登,字元,兼长文武,具有雄才大略,名闻天下。陈珪、陈登父子一致认为,曹操是最有光明前途的政治领袖,决心当坚定的拥曹派。而吕布一旦和袁术结成儿女亲家,徐、扬二州力量联合,便将成为曹操的劲敌,所以陈登赶忙派心腹向老父陈珪通报消息。陈珪星夜兼程,驰往下邳面见吕布。这一见,不仅拆散了袁、吕两家的儿女姻缘,而且把韩胤的小命送上西天。

宾主入座,陈珪便开言问道:"听说将军要与袁术结为亲家,可有此事?"

吕布对这位老前辈相当尊重,便恭敬回答道:"确有此事,两天前已送小女到淮南完婚了。"

陈珪说:"老夫从沛国赶来,就是要劝告将军,此事万万做不得啊!"

吕布吃惊不小,忙不迭问道:"何以见得呢?"

陈珪长叹一声,极为诚恳地说道:"将军联姻袁术,目的在于取得外援。取得外援是应当的,但是一定要选好对象啊!现今曹公奉迎天子到许都,辅佐朝政,名正而言顺,他本人具有非凡的治国安邦之才,将遵天子之命平定四海,其前途无量。将军自应与他同心协力,才能得到泰山之安。那袁术说地盘只有淮南一隅,区区一两郡之地,实力连将军的二分之一都不如,您怎么反而去依靠他?袁术非分地称帝,已引起天下公愤,他心中恐惧,故而向将军您求亲,这是利用您啊!目前普天之下,您看有谁支持他?将军一旦与他结成亲家,便将和他一起蒙受不忠不义之名,将如董卓那样成为全国共讨的逆贼,届时袁术自顾不暇,岂能援助您?到时候恐怕将军您的处境就危如累卵了!"

一席话说得吕布心中发冷。陈珪分析得很对呀,我事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再说袁术这家伙一贯靠不住,当初我帮他杀死董卓报了家族的血海深仇,他却毫不感激,在南阳待我极不厚道;前不久帮他把刘备赶出徐州,他又食言,许诺的二十万斛粮食成了空话。此番完婚,是我的人到他家,而不是他的人到我家啊。万一今后他拿我的爱女做人质,要挟我为他做这做那,我只有照办,岂不成了他的忠实走了?

吕布越想越不对,越想越后悔,忙问陈珪道:"小女已经登舟上路,怎么办呢?"

陈珪见吕布改了主意,心中暗喜,立即答道:"这有何难!船行缓慢而马行快速,只消派出五百铁骑,由陆路直奔正南,在淮河上游拦截,即可追回令爱。"

原来,由下邳乘船到寿春,先顺泗水而下,方向往东南。到了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南)附近入淮河,溯流而上,又折向西南。这两段路,大体是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边,船行至少需要五天。而由下邳奔正南直插淮河,便是这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直线距离约二百五十里,训练有素的铁骑兵用不到两天即可赶到。陈珪的家乡即在淮河边上,所以熟悉这里的地理交通,胸有成竹。

吕布大喜,马上派出五百并州铁骑,直奔淮河。果然不出陈珪所料,骑兵出发后的第三天,便在淮河北岸边截住船队。于是船队又调头退转,驶回下邳城下。全城的居民很是奇怪:怎么淮南的迎亲船又来了?

由悲转喜的人是吕布的千金,她又回到母亲的怀抱;由喜转悲的人是迎亲的韩胤,他被抓起来丢进监牢。

不久,由吕布派出的特使及随员共一百余人,离开下邳前往正西面的许都。特使带了一批进呈给汉献帝和执政官曹操的珍稀物品,还有两份文书。第一份文书,是上奏天子的表章,首先详细揭发了袁术僭号称帝的具体事实,包括修造宫殿,建立朝廷,任命百官,祭祀天地,等等,然后说明为什么自己未能亲自前往许都朝见,吕布说:"臣本当迎大驾,知曹操忠孝,奉迎许都。臣前与曹操交兵,今操保傅陛下,臣为外将,欲以兵自随,恐有嫌疑,是以待罪徐州,进退未敢自宁。"他说自己因为此前曾经与曹操兵戎相见,所以不敢贸然前往许都觐见,而是待在徐州等待朝廷的处分。

第二份文书,是写给曹操的亲笔问候致敬专函,他写道:"布,获罪之人,分为诛首;手命慰劳,厚见褒奖。重见购捕袁术等诏书,布当以命为效。"意思是说,我吕布本是有罪之人,按理应当首先处死,没想到此前曾得到您的亲笔信,慰勉有加,十分感激。现在又见到朝廷悬赏捉拿袁术等逆贼的诏书,我吕布自当尽力报效,抓获他们送交朝廷惩处。

除此之外,还有一样进献给朝廷的特殊贡品,那便是戴上脚镣枷锁后关在囚车当中的迎亲官韩胤,他是袁术造反作乱的活见证。

半个月后,吕布的特使到达了许都。次日,可怜的韩胤被五花大绑,押赴许都的集市上,当场斩首示众。可见人的嘴巴太会说了,也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悲哀呀!这正是:

枉死城中多怨鬼,又添一位迎亲官。

要知道吕布与曹操搭上关系之后,两人之间又会生出哪些恩怨情仇的曲折故事,请看下文分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