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末日,或者曙光
一、不靠谱的盟约
项羽的末日即将来临。
公元前203年,七月,刘邦立英布为淮南王。八月,刘邦又得到了北方两支军队的支援,他们是北貉部落(今吉林省东部一带)及燕王臧荼,最可怕的是,他们赞助刘邦的是北方的土特产——骑军。
同时,田荣之弟田横闻听田广被韩信诛杀,收集齐国残军败将投奔彭越。韩信是田横的死敌,但彭越是刘邦的老朋友,所以说田横归根到底也成了自己人。
与此同时,精明的刘邦发布命令,凡是为国捐躯的战士,由官吏负责准备丧服及棺材,并且转送至其家乡。这项措施,有如风云卷集,天下全部聚集在了以刘邦为核心的集团周围。
由此算来,整个中国大地,从北到南,从西到东,诸侯和百姓几乎没有几个是项羽的人了。
刘邦兵多粮丰,项羽兵少食尽,天下是红是黑,一目了然,项羽再次陷入了空前的孤独与寡助之中。
但是,项羽的西楚霸王称号也不是白来的,他的钢铁意志及震荡山河之气仍然威慑着天下诸侯,让刘邦一时寸步难进。
此时,考验刘邦和项羽的似乎不是谁的兵力粮食多,而是谁的意志坚强。刘邦首先松动了,他主动向项羽提出谈判讲和的请求。
刘邦任命出使楚国的谈判员是陆贾。
当陆贾跳过广武涧,向项羽传达刘邦议和的文件时,项羽冷笑一声,告诉陆贾:“打仗可以,议和没门,如果刘邦不投降,想弄回老爹及老婆,那是异想天开!”
好,既然谈不拢,就用老办法,打,打到他服为止。
项羽拒绝谈判后,愤怒的刘邦命令两军攻击项羽。一支是彭越的流氓军,一支是韩信的齐国军。
彭越的任务是干他的老本行,彻底切断楚国粮道。
韩信则派军从东扑来,进逼楚军。
但是,韩信在进逼项羽的时候,也在压迫着刘邦的心房。刘太公及吕雉阿姨还在项羽手里呢,逼急了项羽,那可是会真动刀杀了他们。
这时,有一个叫侯公的人主动向刘邦请缨游说项羽,以楚汉两军议和的条件换回刘太公及吕雉。
议和,本来就是刘邦的最后底线,不是他不想打了,而是他和士兵们的意志及耐心已经达到了极限,他们都不想和项羽一味地耗战到底。
刘邦同意侯公出使谈判。
侯公说的还是陆贾说过的那句话:议和,还人。
这次,项羽一反常态,再无骂言。他似乎看出,战争不是单打独斗,形势于楚军越来越不利,诸侯从四面八方而来,包围圈已越来越明显了,最可怕的是彭越这个老流氓断绝了楚军的粮道,楚军已无力修复这条生命通道,除了讲和,他别无选择。
项羽终于同意议和,历史上出名的中分天下的计划就要出笼了。
项羽和侯公签订了一个盟约:“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全部归刘邦;鸿沟以东,全部归项羽,两国交好,永不交战。”
顺便解释一下,鸿沟不是什么今天所说的下水道,而是一条河流。鸿沟,又称洪沟,流经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南,在荥阳县东北注入黄河,只可惜的是岁月沧桑,这条传说中的洪沟今已湮没。
盟约定好后,刘太公及吕雉被侯公带着回到汉军时,全军高呼万岁。
汉兵这一声万岁是为刘邦而呼的,也是为自己而叫的。四年了,多少个昏天暗地,多少个激战冲锋,战士们死了一批又一批,萧何向战场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输完了强壮的,又输老人及未成年人,甚至还要把女人也投送战场,今天,这一切终于要结束了。
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是为天下而战,而是为不战而战。战士们刀山火海地闯荡,不全是为刘邦取得天下,以求封侯拜将光宗耀祖。我相信,以血肉之躯铺开一条通往开满鲜花的故乡之路,这才是他们此时最渴求的事情!
这时候,项羽才发现自己是真的累了,他第一个撤兵东还。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撤兵命令一发出,死神迅速地找上门来了。
当刘邦准备撤兵还都时,张良和陈平突发奇想地建议刘邦撕毁盟约,急攻项羽。
刘邦愣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到项羽撤军了才提,你们到底想的是什么主意呀?
张良和陈平给亮出了底牌,他们认为,汉军据有大半个天下,基本上没有一个诸侯不归附,而楚兵力疲粮尽,这是天要亡项羽的时候了。如果汉王不乘胜追击的话,必将养虎遗患,失去建立帝业的绝佳机会!
刘邦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两位大师说得一点儿没错,项羽永远都是一只猛虎,现在只不过是暂时患病沦落罢了。而此时,汉军及诸侯却是一匹匹吃肉的恶狼,既然如此,这正是群狼出击撕碎病虎的大好时机啊。
二、无力回天
公元前202年,十月,新年。
刘邦撕毁盟约,率领二十多万大军追杀项羽。
从某种角度来讲,刘邦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可是违背了战争之道。然而,在张良看来,这个世界哪有什么道或不道的。五年前,他就是以这种方式劝刘邦撕毁与秦军守将的条约,才得以趁机打进咸阳的,那事之后,天下又有谁对他们非议过一句?
所谓兵不厌诈,残酷的战争已经告诉我们,所谓战争公约,不过是一张废纸,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道德信义!
既然这样,那就放开手脚,大胆地打吧。
刘邦发起进攻的同时,号令韩信和彭越前往固陵会师与项羽决战。固陵,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北。然而,当刘邦怀着兴奋的心情打到固陵时,却遇上了一个让他万分沮丧的情形——韩信和彭越竟不约而同地耍赖,都没有前来助战!
这下麻烦大了,刘邦原来的几个厉害兄弟都还在韩信旗下,比如灌婴和曹参。而地球人都知道,像刘邦这种人,一旦与项羽面对面地交战,除非人多势众,不然他根本就不是项羽的对手。
刘邦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这时项羽对刘邦的行动也猛然惊觉,亲率十万大军,立马掉头突击刘邦。
刘邦上演的这一幕就像打乒乓球一样,刚抓到球拍还没碰到球,项羽就抓起球拍狠狠地朝他脸上砸来。这一砸,刘邦顿时鼻青脸肿,大败而逃。
刘邦只得退军陈下,筑壁自守。
这郁闷的一战,汉军被项羽斩首两万。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啊,好好的设想,竟然被韩信和彭越这两个无赖粉碎成末。
夜,是多么的寒冷;心,也是多么的冰凉。韩信呀韩信,我的好韩信;彭越呀彭越,我的好彭越,你们为什么都不来呀,你们知不知道我是多么的想你?
夜幕之下,刘邦仰头向东高喊:“韩信,你在哪里啊?”
天空悠悠,东方回荡——
他在这里,他在这里。寒夜帐暖身不起,他还在沉沉地做着齐国大地主的梦!
刘邦又朝魏地方向呼喊:“彭越,你在哪里啊?”
大地悠悠,魏地传来——
他在这里,他在这里。你不见他挂着那个魏相的印,却还在痴痴地做着魏王的梦?
刘邦泄气了,他总算看清了韩信和彭越的这两副嘴脸,这两部罢工的战争机器,原来一直都做着与他同道不同王的梦。可这两个人翅膀硬了,打也打不得、叫也叫不来,怎么办呢?
刘邦问张良:“韩信他们都不听我的话了,这叫人咋整?”
张良:“他们不是做梦吗?只要你愿意圆他们的梦,他们肯定会来。”
刘邦:“此梦该怎么圆?”
张良:“韩信没有封地,他又想当地主,你就把东边一块地划出来封给他;彭越呢,自从魏王豹死后,他就一直盯着魏王的宝座,你只要封他为王,招之必来!”
刘邦又恍然大悟,原来韩信他们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家伙。
无奈之下的刘邦,只好从张良之计实行圆梦计划。果然,十月底,得到好处的韩信和彭越同时发兵助汉攻楚。
与此同时,刘邦的堂兄刘贾渡过淮水,利诱项羽的总参谋长(大司马)周殷叛楚,项羽终于尝到了什么叫落井下石。周殷举兵屠杀英布老家六安县的楚兵,举九江之兵迎接英布重新入主。刘贾、英布、周殷等人都向东集结,与刘邦会战项羽。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死亡的气息,决战的时候终于来临了!
十二月,项羽率军抵达垓下。
垓下,即今天的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是一个高岗绝岩之地,经历千年的风吹雨打,今天它仍然高达十二米左右。
此时,诸侯亦会合完毕,决战开始了。
这将是一场面对面的火并,项羽十万军,汉军五路大军,合计将近七十万之众。但是项羽此次面对的诸侯军,非刘邦当初进入彭城的联军,因为,此次调度这七十万人作战的非刘邦本人,而是韩信大将军。
这是刘邦的高明之处,上次他亲率大军输得很惨,这次不能再败在他手里了,于是他任命韩信为联军统帅。事实证明,刘邦这个决策是伟大而正确的。普天之下,除了韩信,还有谁能挡得住项羽的阵势?
韩信早已看出,项羽多年征战,从未吃过败阵,其秘密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强力攻击。
巨鹿之战如此,彭城之战亦是如此。项羽凭借着本人天生的强势攻击本领,从来没有一个诸侯能够抵挡得过他的冲击。
但是今天,韩信要告诉项羽,他将是第一个破解项羽招数的人,同时也是埋葬项羽的人。
韩信破解项羽的方法概括起来不过六个字:封锁,包抄,进攻。
首先,他命令刘贾、英布军自南将楚军外围出路全部封闭,又命令彭越军自北封闭通路。
其次,韩信率主力大军五六十万,排出了这样一个阵型: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居中,为前锋主力;将军孔熙率军数万为左翼;陈贺率军数万为右翼;刘邦率本部主力尾随韩信军跟进,将军周勃率军断后。
让我们再来看看项羽的情况:西楚位于长江以北的土地全部沦陷,只剩十万兵力成为绝对孤军。而更可怕的是这支孤军后勤断绝,无粮而守,真可谓进不是、退不是,守亦不是。
此时此景,只有两个字:等死!
但是,如果我们用等死两字来形容的话,那么我们所看到的项羽将不再是真正的项羽了。
真正的项羽是在困境当中崛起,在逆境当中奋进,在绝境之中重生。只要勇力还在,只要铁骑还存,只要信念不死,他仍然不放弃做任何的厮杀和突围!
面对韩信布下的阵势,项羽也已经想好了破解的招数,这个招数就是之前屡用不爽的突击斩首。别看汉军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楚军,只要项羽冲进去斩掉韩信和刘邦,这个所谓的诸侯联军马上就会崩溃。
事实上,项羽这个战法是绝佳之术,孤军作战,唯此一搏,不然,立马死无葬身之地。
韩信何尝不知道项羽的心思。他正因为担心项羽实施斩首行动,所以才安排刘邦跟随在他三十万大军的后面。
同时,韩信又把自己的指挥部设在三十万大军的最后方,这就意味着项羽要斩掉韩信和刘邦两人,首先得把他们前面的三十万大军打跑了再说。
但是三十万大军,打退他们又是谈何容易啊。
况且,此一时非彼一时,就算项羽打掉韩信三十万大军,后面刘邦还有十万大军呢,就算打掉刘邦的十万兵力,更后面还有周勃掩护逃跑呢。如此看来,韩信这招可是三保险,真可谓是完美无瑕、无懈可击。
不管多么美妙的理论,都得接受实践检验。
首先,韩信向项羽发起了攻击。面对韩信这只庞然大物,项羽已经张开了血盆大口,率领十万大军倾巢出动,有如刺刀直指韩信本部。
果然不出韩信所料,项羽首先要做的就是斩首。
楚军骑兵在前,步兵在后,项羽一路杀去,杀得韩信大军即将崩溃。不行了,楚军简直有如狂风暴雨,根本就挡不住,项羽实在是太猛了!
韩信只有立即命令主力大军后撤,可是项羽已经杀红了眼,韩信越是退得快,他越是追得猛。
更可怕的是,项羽一马当先极速冲锋,不要说楚军的步兵,甚至连楚军的骑兵也没有一个能够追得上项羽的冲锋速度。
项羽实在太可怕了,他是比鬼神还鬼神的动物,他的铁甲仿佛刀枪不入,一人连破汉军数道防线,韩信三十万大军被他一人冲散了一半之多,一路上无人可挡,直杀向了韩信本人。
完了,完了,这次是真正地完了。
但是,就在这紧要关头,汉军左右两翼纵兵出击楚军,围救韩信。项羽因为冲得太快,以至于失去了骑兵及步兵的配合,而汉军趁机迅速将楚军后面的步兵及骑兵一切为二,进行无情的屠宰。
汉军这招有如钳住了巨蟒之尾,项羽这只蛇头不得不回身拼杀救援后方。可是当项羽回军时,韩信又立即停止撤退,并且倾尽全军主力反扑。
这下轮到项羽麻烦了,他被两路夹击,只好率全军突围,退回垓下。
此次激战,有如梦幻。这是楚汉相争中,最激烈也是最精彩的一场战争。此战楚军死亡四万,两万被俘,项羽只率领剩下的四万人马退回营里。
但是汉军付出的代价更高,死亡竟然有十几万。不过别忘了,诸侯军财大气粗,就算死了三十万,还有四十万。而你项羽只剩下四万,双方兵力由最初的七比一,扩大到了十比,形势于谁有利,一目了然。
三、溃败
项羽退守垓下后,诸侯联军重重包围楚军。
在寒风吹彻长空的夜里,在高岗的山岩之上,汉军高举火把,有如群狼窥视,夜空之下绿眼闪烁,仿佛无数荧光屏。这就是传说中的十面埋伏。
但是,更要命的不是这如山峦涌动的伏军,而是楚歌。不知谁起了一个头,汉军全都唱起了楚歌。
楚歌,中国古代楚土的楚风歌谣,此类歌谣最大的特色就是句中及句末出现“思”及“兮”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就是吸收楚歌之精华成就了《离骚》,留下了千古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汉军此番楚歌演绎,有如万箭穿空,惊心动魄。悲怆的歌声响彻云霄,冲击着楚军每一个士兵,乘着歌声的翅膀,士兵们仿佛回到了楚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村落,远远地,他们看到了白发老母正坐在柴门边痴痴地等待。
这是多么让人揪心的一刻啊,商人及游子的思念都不能与这些战争之子的思念相比,因为士兵们的思念,是真正的经受烈火煎熬及考验的思念。
但是,在悲歌的强烈冲击之下,留下来的不全都是钢铁战士,逃跑的也不全是窝囊废。求生的欲望与军人的尊严同样重要,况且楚汉相争,犹如兄弟相残,天下遭殃,谁是谁非,莫概而论。所以,面对着漫无边际的楚歌,楚军军心大乱,纷纷逃窜。
项羽也被歌声惊醒,他披甲而听,心情大跌,难道刘邦已经把楚国的土地全部拿下了吗?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唱楚歌?
此时,虞姬正面容憔悴地守在项羽身旁。
虞姬(?—公元前202年),籍贯不详,一说为浙江绍兴人,一说为江苏省沭阳县颜集乡人。不管怎么样,虞姬的美是不用怀疑的。她身上集中了中国古代美女的三种美:色,才,情。
色,即美色;才,即才艺;情,即忠贞的爱情。美女配英雄,霸王别姬,不愧为千古绝唱。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爱情绝唱,从来都是以牺牲妇女同胞们为代价的。命运注定,她们只有以那惊世骇俗的爱情冲破男权社会,才可博得士大夫们几句咏词及一声叹息。
项羽凝视虞姬,心如刀割。
他知道,大势已去,江河不再,英雄末路,虎落平阳被犬欺,英雄霸道一世,竟然落到今天如此尴尬和难堪的境地。似乎在冥冥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牵着他,从吴中牵向彭城,又牵向赵国的巨鹿城,牵向关中咸阳,在整个中国绕了一圈后,然后又把他推到了垓下这座天然的坟墓中。
这只看不见的手,就叫命运。
是的,无论是多么强大的个体,在神秘的命运面前,都是如此不堪一击。既然如此,那就痛饮一杯、高歌一曲吧。让酒精的浓度及楚歌的悲怆麻木这悲伤的心情,让美人的笑颜及美妙的舞姿,让我们暂时忘却这无比的阵痛吧。
项羽拔剑而起,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如果说悲壮和绝望,这才是世界上最悲壮和绝望的吟唱。谁说霸王无情,谁说英雄无泪?无情无泪,只因都未到伤心处。项羽唱完,他及左右皆悲泣不已!
这时,虞姬也舞剑和歌,对着项羽悲凉地唱道: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唱完,当即拔剑自刎。
这一幕就像梦一般,项羽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虞姬已经缓缓倒下。项羽抱住了虞姬,像抱住了一团绝望的海绵,美人啊,你这是何必啊,悲歌不代表绝气,眼泪不代表死亡,纵使刘邦百面埋伏,八面楚歌,只要我项羽宝剑还在,我们就能冲出这重重包围!
项羽怀抱虞姬,他唯有纵泪而流。虞美人眼如迷雾,她的嘴角似乎渗出一丝微笑和欣慰。真的已经很满足了,我没有死在兵匪之手,也没有孤独地死在高山之上,而是为亲爱的人死在了你的怀里。
这辈子,我陪你走过最壮阔的河山,陪你看过最悲壮的战争,陪你度过最艰辛的英雄路,又陪你唱过世界上最悲伤的歌。我的一生,是渺小的一生,是凄美的一生。苍天注定,我前世是你肩膀上的那只蝴蝶,今世是你最爱的人。
在爱情面前,死亡又算什么呢?死亡只会让我们的爱情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感动得更深,这难道不是你和我一生所梦寐以求的吗?我们之间的爱,既然不能在春花开满的季节继续,那么就在冬天的烈火中永生吧。
项羽似乎已经读懂了虞美人那残破的微笑。她是为我而死的,她是以死来绝我儿女情长,以必胜的信心冲出重围,这是一个多么绝望的用心良苦的举动啊!
烈女贞魂悲世情,千载万世永相传。
虞美人,请你安息吧。我将擦干眼泪,带着你的灵魂出发,就算敌人有百万大军,我也要在天亮之前冲杀出去。宁愿死在千军万马中,也绝不坐以待毙!出发!
午夜,项羽整束待发。但是他发现,汉军的楚歌像寒风扫树叶一样,刮走了一片楚军,剩下的楚兵就像寒风中颤抖的枝叶,全军都被笼罩在一片可怕的死亡气息之中。
凭着天生的军事本能,项羽感觉到,如果没有神助,自己想率领这几万丧失信心的楚兵,冲出汉军五六十万人的包围圈,简直是痴人说梦。
楚军跑不了,不等于项羽逃不掉。而项羽要逃掉,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偷溜。偷溜也得有个出口才行呀,可要撕掉汉军一个裂口,那是何其之难。汉军这个包围袋不是猪皮,也不是牛皮,而是五六十万张人皮做成的,你以为你项羽是神仙吗?
但项羽的回答是,我能,而且我只需要八百人就够了。
当然,必须申明的是,这八百人必须全是骑兵。普天之下,玩骑兵最拿手的,如果项羽说他列第二,就没有人敢说自己第一。在使用骑兵方面,项羽似乎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地步,骑兵是刀,是枪,是箭,它可以砍,可以刺,可以奔袭直射。
现在,项羽要把这八百人变成一根长枪,准备刺过汉军最薄弱的地方,脱身逃去。果然,趁着这无边黑夜,项羽衔枚突围,终于撕开汉军的人袋裂口向南遁去。
项羽这个突围战打得相当惊险,也相当蹊跷。等到天亮时,汉军才发现跑掉的竟然是项羽。
刘邦命令灌婴立即率兵去追。
灌婴率领五千兵发了疯似的向项羽追去。事实证明,发疯总有发疯的好处,灌婴终于能紧紧地咬住项羽的屁股,项羽一路疯狂地逃,灌婴就像在后面砍树一样,一路疯狂地杀。
当项羽渡过淮河时,他只剩下了一百来名骑兵。当逃到阴陵时,他竟然迷路了。
阴陵,在今天的安徽省定远县西北三十公里处。空旷的田野中,有两条路通向远方,却不知哪条路通往彭城。
只好问路去了。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问路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问到了不该问的人。很不幸,项羽问路时却问到了阎罗王派来的索命鬼身上。
这个索命鬼就是一个正在田野劳作的农夫。
当项羽焦灼地向他询问从哪条道去彭城时,农夫抬起头眯了他一眼,他似乎认出了项羽,这不是楚霸王吗?
此时农夫似乎也听到了远方紧迫的追兵马蹄声,于是立即明白了,项羽这是在逃命。
农夫淡淡地只对项羽说了一个字:“左。”
于是项羽便左转而去,可是还没跑多久,他发现上当了。农夫所指之路竟然是一条死路,路的尽头是一片大泽。
他只得无奈折身返回。这时,灌婴的骑兵追来了。
项羽只得和汉军骑兵直面冲杀,再次突出包围带兵向东。当项羽抵达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二十五公里处)时,他只剩下了二十八名骑兵。
汉军骑兵数千人,再次包围项羽。苍天捉弄,难道东城就是我项羽葬身之处?
二十八人对几千围兵,就好像是一头病狮带着一群绵羊面对一大群恶狼的攻击。项羽知道,跑是跑不掉的了,现在唯有一战,以示霸王天下无敌。一种强烈的充满绝望感和悲壮感的英雄之气,无情地冲击着项羽的胸膛。
这时,项羽对手下骑兵说道:“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整整八年了。八年来,我身经七十余战,从未败北,然而今天却被困在此处,是天要亡我,而不是我不会作战的罪过。如果你们不信我,我可以证明给你们看,我将冲破敌军,斩下敌将,砍下红旗,以此证明今天这一切是天要亡我的结果。”
说完,项羽将二十八人分成四队,每队七人,命令各自向四个方向突围,越过大山在东边集合。
此时,汉军像流着口水的饿狼一样,从四面八方向项羽围来。
在项羽看来,这密密麻麻里三层外三层的汉军,不过是大象脚下的一群蚂蚁,他想踩哪只就踩哪只。项羽指着敌军,又对兄弟们说道:“看好了,我现在就冲下去,斩下一将首级给你们看看。”
说完,项羽有如一阵龙卷风由天而降,向汉军直卷而去。汉军何时能挡过这般气势,纷纷溃散,有一员将领果然成了项羽刀下的冤鬼。
但是,灌婴这支骑兵也不是吃干饭的。当项羽成功地冲出他们的包围,在大山东侧分三处集结时,汉军亦分兵三处再次围堵项羽。
项羽只好大开杀戒了。
杀贼先杀王,我要搞掉你最大的那个。项羽再次向汉军冲去,有如猛虎入羊群,他横冲直撞,斩下汉军一都尉,并且连杀数百人。
真是太可怕了。这无人能敌的战神,汉军又一次被项羽威吓住了。
项羽复聚先前的二十八人,数了一下,他只损失了两个骑兵。属部全部伏首称赞:“大王果然英勇无敌,我们心服口服!”
接着,项羽趁汉军惊魂未定时,再次向东逃跑,抵达乌江。
乌江,即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东北二十公里的乌江镇。而长江恰好流过乌江镇,渡过长江,前面就是项羽的发迹之地江东。
此时,长江边上,乌江亭长正在泊船而待,他等待的人就是项羽。
乌江亭长对项羽说:“这一带唯有我有船,请让我将大王渡过长江,汉军就算来了,也没有船过江。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大王完全可以卷土重来!”
项羽惨淡地笑了,一脸悲凉。悲凉的是,他曾经席卷天下,如今如此落魄,又以何面目见江东父老呢?
这一刻,项羽突然决定放弃渡江,他对乌江亭长说道:“天都要亡我了,就算我渡过长江又有什么用呢?再说,我曾经带着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向西,现在竟然没有一个跟我回还,我又有什么脸面见到父老乡亲们?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我所乘骓马已有五年,我舍不得杀,就把它送给您吧。”
这时,灌婴的骑兵又追到长江边上,项羽命令所剩骑士全部下马,手持兵器,接战汉兵。项羽冲进汉军当中,独自击杀数百人,而身上不过负了十余处伤。这一幕,就算金庸武侠小说里所有的绝顶高手看了,估计都要汗颜三生!
当项羽正杀得激烈之时,他突然看到汉军中有一个老相识,这个人就是灌婴的骑兵参谋官(骑司马)吕马童。项羽停下厮杀,指着吕马童问道:“你不是我的故友吗?”
吕马童大吃一惊,靠近前一看,果然是项羽。吕马童指着项羽对郎骑王翳说道:“他就是项羽,千万别让他跑了!”
本是故人情,相煎何太急?!
项羽凄凉一笑,他对吕马童说道:“我听说刘邦不惜千金及封万户侯的代价,要购我的人头,今天我就替你做件好事,把人头送给你吧。”
说完,项羽拔剑自刎。
结束了,这才是真正地结束了。
眼疾手快的王翳一刀砍下项羽的头颅,接着,汉军骑兵一下子涌上来几十个人,对着项羽的肢体狂砍切割。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及杨武各得一体。
四人把项羽的肢体拼凑,王翳接上人头。他们再次证实所杀没错,此人正是传说中的西楚霸王项羽!
四、阿喀琉斯的脚后跟
项羽死了,悲壮的英雄终于向历史谢幕了。然而千古以来,仍有多少人在为项羽的自杀惋惜落泪,甚至有不少文人墨客都对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进行了种种想象及假设。替秦朝阿房宫做赋的晚唐大诗人杜牧,就怀着无限慨叹的心情为之赋下一诗:
杜牧相信,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只要项羽忍辱负重,卷土重来,那么未来一切皆有可能。然而,宋朝的王安石却发出了与杜牧不一样的声音:
王安石认为,忍辱负重固然重要,然而项羽大势已去,民心尽失,就算项羽企图东山再起,也无人响应云集,最终亦只能沦为失败的境地。
两个文学大师说的似乎都有道理。但我认为,项羽的悲剧有着多重因素,但项羽的贵族血统及文化宿命是最主要的原因。
让我们先来看看项羽的家族史:项氏之发家,是因为项羽先祖世世代代贵为楚国大将,被封到项地,所以才姓项。项氏到项燕一代,更加威名显赫。项燕不但为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最后以身家性命捍卫了项氏先祖的荣誉,这个荣誉就是,宁愿死在光荣的战场上,也绝不做失败的奴隶!
于是,项氏家族的英雄主义精神代代相传,这就好像一场接力赛,项梁接过了项燕的棒,项羽又接过项梁的棒,他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所以说,项羽从一出生就无法摆脱家族及先祖的影响,他平生唯一的使命就是捍卫项氏家族这祖祖辈辈以来的荣誉和利益。
项羽天生具有的这种贵族式的英雄主义,犹如动物界的虎豹及狮子,这种内在精神让它们天生不屑与犬羊为伴。这是因为,人类繁衍有如动物传种,如果想保持家族的荣誉万世不倒,虎豹的后代就必须是虎豹,它不但不能变成犬和羊,甚至它们会把犬羊当成是最深恶痛绝的东西。
很幸运的是,项羽继承了虎豹家族的优秀传统。更可怕的是,项羽还把虎豹家族的光荣历史推向了巅峰。曾经,他一吼天下抖;曾经,他一览天下小;曾经,他是天下最大的王。
对项羽来说,为家族荣誉而战是祖训,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是梦想。所以,当最后的失败像山崩般无情倒塌时,项羽与其说他无颜见江东父老,不如说是他无颜见项氏列祖列宗!他不得不以死来向项氏祖宗谢罪,以自刎保住项氏那英勇的贵族英雄主义精神!
由此看来,项羽的自杀,既是解脱,又是宿命。所以他最后为自己的死找了一个非常恰当的借口——是天将亡我,非战之罪也!
可惜当司马迁听到项羽这话时,却认为是项羽临死前为自己进行的一次徒劳无益的粉饰。
我认为,这不是粉饰,也不是借口,这是项羽对命运深刻的畏惧,以及人生宿命的深刻体验。
因为,从他一出生起,命运就把悲剧的种子,即具有缺陷的性格注进了他的体内,而性格决定命运,他就只能任由性格像魔鬼一样控制自己的命运,最终走向毁灭!
项羽之命运,犹如古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命运的再现。
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海洋女神的儿子,当他刚出生时,神就向他母亲谕示:“阿喀琉斯必定死在光荣的战场上。”
海洋女神听到这个消息时,犹如五雷轰顶,因为她太爱这个儿子了。可是他终有一天要离她而去,那怎么办呢?海洋女神找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抓着阿喀琉斯的脚后跟放到神水里浸泡,以让他拥有一个刀枪不入的身躯,这样,他在战场上就不会被杀死!
当阿喀琉斯长大后,果然变成了一个英勇无敌的战争英雄。他参加了古希腊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并为捍卫古希腊民族的荣誉和尊严叱咤风云,无人能挡。然而,当特洛伊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神再次向他母亲谕示:“他即将被杀死在战场上。”
于是,海洋女神劝告阿喀琉斯克制自己,无论谁来挑战都不能出征,必须等她拿回那护身铁甲方可上阵。可阿喀琉斯最后还是受不了诱惑走上了战场,被太阳神阿波罗一箭射中脚后跟,当场毙命,果然应了神谕死在战场上!
阿喀琉斯之所以被射死,是因为当初海洋女神抓住他脚后跟倒立泡神水时,却独独忘了浸泡此处,于是这便成了他的死穴。
这个神话告诉我们,无论多么强大的个体,无论你采取多么完美的保护,都无法逃脱命运的制裁。而命运制裁个体,并非天灾,而是把弱点植入其体内,让其进行自我毁灭。
这就是传说中命运惩罚人类的最完美手段,也正因为如此,阿喀琉斯的脚后跟成了人类个体身上的某个致命弱点的代名词。
从这个角度来说,项羽的失败不但要归于命运,更要归于自己。他最大的敌人不是诸侯,而是他自己,可惜的是他被他自己打败了。
打败项羽自己的这个武器就是暴力,对暴力的无上迷信,使他自己陷入了走火入魔的状态。他以为,暴力能扫平一切黑势力,也能建立起一个新时代。但是自从他在咸阳放了一把大火后,他就错了。
他并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暴力不过是一种涂着毒药的工具,而不是绝对的万能的生存技能。他也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样东西比暴力还管用,那就是人道。
没有人道的暴力,将是自我毁灭的暴力,给别人挖坟墓,其实就等于给自己挖坟墓。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埋葬项羽的坟墓就在谷城。
谷城,即今天的山东省平阴县西南东阿镇。项羽自杀后,西楚王国全部投降,独剩鲁国继续抵抗。
鲁国是我们的孔圣人孔夫子的故乡,鲁国之所以不投降是因为项羽曾被楚怀王封为鲁公,鲁国人民发扬儒家忠孝精神,誓死不向刘邦投降。
刘邦火大了。
于是,刘邦调兵遣将,准备屠城。可当他兵临城下时,他听到了城里传出来的乐声和读书声。
这一幕太震撼人心了,一个渺小得如一个鸡蛋的国家,只要被石头轻轻一敲,便可能马上被粉碎。但是他们明知如此,却为何在大敌当前,仍然还保持着如此从容儒雅的姿势?
刘邦终于明白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忠君,也就是将来他将用之统御天下的利器。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刘邦的心头,他顿时打消了攻打鲁国的计划,只是叫人把项羽的人头挂起来,并告诉他们,项羽已经死了,天下将从此改姓刘!
鲁国证实项羽已死,只好开城投降。
鲁国这一幕,就像黄昏里的最后一支惆怅的暮曲,缓缓地为历史拉下了帷幕。在这最后一唱中,刘邦以鲁公的仪式为项羽送葬,并且亲自主持祭礼,放声悲泣。
对刘邦来说,在这一刻,眼泪是最好的宣泄。整整八年啊,天下混乱,诸侯如刀,苍生如草,诸侯混战就像刀割草,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壮丽河山如今只剩下这痛人心扉的满目疮痍。
哭吧,哭吧,不经历黑暗,怎么盼来黎明。过了这一夜,我们的明天将迎来一个崭新朝代,她的名字就叫:
汉朝!
五、称帝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彻底消灭项羽余部。
紧接着,他迅速还军扑回定陶。定陶,正是韩信驻军所在地。跟上次在小修武一样,韩信还没有醒悟过来,刘邦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军帐之中,夺去了韩信的将军印。
韩小弟,实在不好意思了。天冷了,我可以脱衣给你穿;你饿了,我可以把手里的食分给你吃;军队的事,我可以对你言听计从,但你该还我将军印时,还得乖乖还我。
夺帅还仅仅是小事一桩,韩信这只狼正被他这只老虎一步步地逼向死圈。
刘邦下一步给韩信出的一道难题是——搬家。
正月,乍暖还寒。刘邦迁韩信为楚王,管理淮北,于下邳建都。同时,他履行会战之前的承诺,封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刘邦迁韩信为楚王的借口是:义帝无后,况且你熟悉楚地风俗,天下再也没人比你当楚王更合适了。
表面光鲜亮丽的借口,永远遮盖不住内心的慌张。刘邦之所以这么做,理由有二:一是,论经济实力,齐国在楚国之上,况且韩信已经在齐国培植了一股势力,如果不早点拔草除根,势必危及刘氏安全;二是,借机试探韩信的底气,看他有没有翻脸的胆魄。
然而很快,韩信就一声不吭地收拾行李,带上自己的人马到楚国赴位去了。
刘邦顺利打发韩信离开齐国之后,下一步的计划就是登基。
对于这一天,刘邦的确有种梦幻般的感觉。
回首往事,他最初的想法不过是离开砀山那个鬼地方,回到沛县和老婆孩子好好过上人样的生活。可在命运这趟单程列车上,一切都由不得他自作主张,而只能被载着一路朝前而去:被众人推举为沛公,又委屈地被项羽封了汉王,再一路被逼着走向最后的位置——皇帝。
这时,诸侯们纷纷上书,请求刘邦称帝。
还是老规矩,请求书一上来,刘邦就推辞了。他这样告诉诸侯:“我听说皇帝的尊号,是贤能的人才能据有的,我可承担不起这个尊贵的称号啊!”
诸侯们心知肚明,深谙其妙。再次上书,他们不但陈列刘邦一大堆贤能之事,而且以万分焦灼的语气说道:“大王平民起家,诛灭暴秦,平定四海,分封诸侯,如果大王不受皇帝之尊号,我们将以死来相谏。”
诸侯们以死相谏当然是假的,刘邦拒绝诸侯当然也是假的。三次过后,最后,刘邦才不得不装出无奈的样子说道:“既然诸君觉得我适合当皇帝,那我就只有勉为其难地接受了。”
曾记否,秦皇威武,凡夫刘三仰天长叹:“大丈夫当如是也。”如今,这百年大梦,总算是圆成了。
二月三日,刘邦在汜水北岸筑坛登基。
汜水,发源于嵩山,北流于荥阳县西,注入黄河,今已湮没。然而,两千年前的汜水岸边,刘邦缓缓地步上高坛:一人独上,犹如山高人为峰,万山皆小,芸芸众生,不过如众蚁聚于脚下。
在萧何的号令下,诸侯皆伏地而拜,高呼万岁!
在这震天撼地的呼喊声中,吕雉阿姨由王后改名为皇后,太子刘盈改称为皇太子。刘邦那个早上九天云彩之上的逝母,也被追称为昭灵夫人。
汉朝之首都,暂时定为洛阳。
对刘邦来说,或许他当皇帝最过瘾的,不是被人千呼万唤,而是可以跟别人明目张胆地秋后算账。他第一个要算账的,是曾经让他在历史中丢尽了脸面的两个人——丁公和季布。
刘邦听说季布已经潜逃,立即悬赏捉拿:“凡是捉到者,奖赏千金,敢有隐匿者,诛其三族!”
我们知道,当年彭城战败,项羽悍将丁公和季布前后率兵追杀刘邦。当时的刘邦,那可是一个窘迫啊。其中,最让他怨恨的,是季布。季布害他多次把两个无辜的孩子踢下车,此等耻辱,让他一辈子都无法洗刷!
季布,楚人也,为人任侠,早年闻名于楚。
在中国古代,百姓有三大崇拜对象:一为皇帝,二为忠良,三为侠士。山高皇帝远的,只好靠忠良;忠良早死或隐没的,只得靠侠士。其实在很多时候,古代中国的百姓还是较钟情于侠客。如果你有冤情,忠良之官就算帮你申冤,最多也是鼓励你勇敢面对生活和现实,相信明天的阳光还是灿烂之类的。侠客就不一样了,他没有那么多废话,但他有很多实惠动作,比如,他会不声不响地帮你把仇家摆平,杀他个鸡犬不留,甚至还会劫财济贫,从屋顶上给你扔下一袋子的银子。
可惜造化弄人,季布没当成伟大的侠客,如今却成了世人皆知的通缉犯。此时,季布正藏匿在濮阳一个姓周的大家族里。
大家族有一个好处,就是人多好藏身;但也有其毛病,就是人多眼杂。周氏那个当家的,其实心里挺苦的。季布一辈子躲在周家也不是办法呀,纸是包不住火的,有朝一日不知得罪了哪个仆人,被人告密了,到时周家血染濮阳河,就是哭神拜鬼都不顶用了。
周家为了自保,决定打发季布。
可请神容易送神难,如果惹季布不高兴,他一样可以立即让周家断子绝孙。周当家左想右想,终于想出一个冒险的计策,那就是建议季布委屈自己,充当奴隶另卖他家。
亏周当家想得出来,要季布当奴隶,那不是找死吗?
事实是,周当家也做好了找死的准备,他对季布说道:“你常年躲在我家也不是办法,如果你能听我的计策,我就给你献一计;如果不行的话,我愿意自杀。”
季布一笑:“有计策就说嘛,怎么说你也是为我好。”
周当家终于鼓起勇气说道:“我要你削发为奴,套上铁圈,连我家几十个奴隶一起卖往朱家。”
季布疑惑了:“削发为奴,卖往朱家?你以为叫我换个马甲,朱家就认不出我了吗?”
周当家很无奈地说:“是啊,他有可能会认出来,但是我们也要考虑他认不出你的可能性呀。”
季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周当家:“一点儿辙都没有了。”
季布:“那好吧。我不强人所难,你就把我当奴卖了吧。”
所谓朱家,不在濮阳,而在鲁地。周当家果然帮季布剃光了头发,带上奴具,用一辆大货车把季布及周家几十名奴仆,一同运往鲁国的朱家会所。
我想,周当家和朱家肯定是有生意来往的,不然不会如此熟门熟路。周当家之所以动用这么多奴仆陪卖,那是为了防止路上有人认出季布,更是防止朱家看出破绽。
然而,周当家精明,朱家可不傻,他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你周当家这个卖奴的动作搞得太大了吧,兵荒马乱的日子基本上结束了,如果不是逃难,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地把这么多家奴都卖掉?
朱当家心知肚明,但什么都没说。他仍旧把这批奴役全买下来,放在田里劳作。
有一天,朱当家远远地指着季布,对他的儿子说:“你一定要记住,种田的事就听那个光头的,千万不要对他指手画脚,还要注意的是,他吃什么,你就跟着吃什么。你也不要问为什么,尽管听我的吩咐做就是了。”
朱当家的叮嘱完,就上路去京城了。
千万不要紧张,朱家这不是去告密,而是找人游说解救季布。
阿弥陀佛,季布真是遇上好人家了。其实,这一切都不出周当家所料,因为他早就打听好了,朱家势力大,洛阳城有他的铁关系,人心又贼好,朱家不救季布,天诛地灭。
朱家那个所谓铁关系,其实就是老好人夏侯婴。
贵人遇贵人,当然好办事。朱家来到洛阳城,拜见了夏侯婴,夏侯婴留下朱当家畅饮几天。几天之后,朱当家才开口问夏侯婴:“季布到底犯了什么罪,搞得陛下追捕他这么急迫?”
这话让夏侯婴想起了前初的一幕,仿佛季布狂追猛打他马车的事还历历在目。他告诉朱当家:这个季布,曾经为难过皇上,皇上很怨恨他,所以才下令捉他的。
朱当家一听,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又故意问道:“您觉得季布这个人怎么样?”
夏侯婴:“是一个贤人!”
当然是贤人了,从来没人那么紧追过夏侯婴的马车,唯有这个季布差点赶上。
朱当家终于忍不住了,他把准备好的游说之言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所谓人臣都是为人主卖命,季布作为项羽的将领为难皇上,那叫忠于职守。再说了,项羽的属将那么多,皇上能捉得完吗?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就因为怨恨季布便天下搜捕,那胸怀也太不广阔了吧。季布这等贤人,皇上捉捕如此急迫,中原无立身之地,他不是北奔胡奴,就是南逃南越,这不是拿自己的人去资助敌人吗?像这等不明智的事,您为何不去劝劝皇上呢?”
夏侯婴一下子明白过来了。朱家千里迢迢地跑来洛阳,不是来蹭他的酒喝,而是为季布而来的。如此一说,季布不就是藏在你朱家会所了吗?
众所周知,夏侯婴的一生,是舍生救主的一生,亦是救死扶伤的一生,从来只见他救人,不曾见他害过一个人。朱家找人可是找对了。
夏侯婴也答应替季布向皇上求情。没多久,夏侯婴逮到一个机会,按朱当家所言对刘邦陈述一番利害。刘邦似有所悟,竟然不为难季布了,解除通缉令,赦免了季布。
季布不久被召进洛阳城,被拜为郎中。
季布一夜飞天,天下皆知,这时尚逃亡在外的丁公也蠢蠢欲动了。
季布是贤人,这是大家公认的。丁公也是贤人,这是刘邦被逼急的时候喊出来的。而丁公以为,他是季布母亲的亲弟,又曾放过刘邦一马,如果他谒见刘邦,肯定也能见光活!
丁公这个算计真是错了。
他并没有想到,自己和季布根本就不是一个品种,他不见光则活,一见光只会死得更快。果然,当他信心满满地主动前来求见刘邦时,只见刘邦一声冷笑,大声吼道:“给我拿下!”
丁公这下可是真蒙了,我放过你一马,不封官也罢了,凭什么要拿下我?
刘邦却一点儿也不客气地告诉他:“还是明白地告诉你吧,你死就死在放我一马。季布狂追我,那是忠于职责;你把我放掉,这叫玩忽职守,懂吗?”
接着,刘邦下令士兵押着丁公在军中巡回游行,并且宣布他的罪状:“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的正是他。”
宣读完毕,一刀砍下,鲜血溅地。
刘邦再次放话:“大汉天下,如果有谁仿效丁公,必人头落地!”
刘邦这招就叫借力打力,杀一儆百。
此杀恩之法,可谓生猛,他不但没受到半点非议,反而威慑军中,更是成为后世流氓帝王的经典教材。只可惜丁公那条小命,从此教天下之人,不再随意做那好心救蛇的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