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宦王朝——冠绝天下
襄江之战后,伪齐在淮河区域的军力基本被打残了。刘豫向金国紧急求援。金国以大将刘合孛堇为首,集结数万精骑南下。
金国的想法很简单,女真自从立国以来,野战从未失败过。和尚原、仙人关等处,只是没能攻下天险,被宋军趁势追杀而已。这时,岳飞带三万人马北伐,金军以同等规模甚至更多一些的精锐对敌,战则必胜,绝对没有别的结果。
刘合孛堇在邓州西北下寨,以观岳飞行止。孛堇并不是名字,而是金军里的一种尊称,类似于宋军里的太尉。他在想,应该在什么地方和岳飞决战呢。从以往战绩上看,岳飞善于利用地形,所以不能让岳飞来选……
不用他操心,决战地就在他的营地里,岳飞直接杀过来了。
岳家军以张宪、王贵、董先、王万为主力,分别从光化、横林两地实施夹击,速度之快,让金军骑兵猝不及防,只好仓促应战。邓州的西北是岳家军真正成名的地方,在这里,岳飞首次在公平对阵的情况下打破了金军骑兵野战无敌的纪录。
没有埋伏,没有计策,只有两军疯狂的厮杀。战斗直到没法再进行时才停止了,因为没有敌人了,刘合孛堇单骑逃遁!
此战过后,世界安静了,淮河区域内再也没有敢与岳飞叫板的人了。邓州、唐州、信阳军几乎是不战而降。岳飞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光复了襄阳六郡。
这是宋、金开战以来从未有过的辉煌战绩,尤其是交战过程中,岳飞的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连败伪齐与金军。根据局势,岳飞给宋廷写了一份战报:“……臣窃观金贼、刘豫皆有可取之理。”他要进一步北伐,把战火烧到河南去,他完全可以趁势发动攻击,收复开封,夺取黄河!
可赵构的回信是:“爱卿打得很好,朕很欣慰,但有点担心,战胜之后怎样固守?如果留守兵少,会被反攻;如果兵多,耗费的物资要怎样筹措?”
“……不知李成在彼,如何措置粮食,修治壁垒?万无刘豫肯为运粮之理。”赵构的意思是让岳飞自己想办法,朝廷是不会出钱的。
钱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兵力。得有足够的兵力才能守住城,之后才能谈到军粮之类的给养。之后,宋朝官方的信使带着岳飞和赵构的通信在长江两岸来回跑,直到一个数字产生了。
赵构答应给岳飞增兵六万。
这让岳飞满心欢喜,这足以让他保证襄阳六郡的安全了。可是,等了又等,他的各项嘉奖令都下来了,比如南宋把襄阳六郡统划为襄阳路,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襄阳路内所有军政事宜,无论大小,全部由岳飞一人负责。
等于承认了岳飞是襄阳路的藩镇,可就是不拨兵过来,尤其是没有奖金。
现实逼着岳飞自己想办法,他只好把主力撤回驻地鄂州、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县),在襄阳路留下了一小部分驻军。
周识、李旦率一百五十名士兵守郢州,孙翚和蒋廷俊率两百名军士守随州,信阳军、唐州、邓州的兵力与之相近,襄阳府作为重镇驻军两千名。
这些兵要自己种田吃饭。每年能按季节从江南换来军装,都已经成为一种奢望了。但是,他们在以后的几年里没有让伪齐、金军越雷池半步。
岳飞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结束了。他获得了空前巨大的成功,可成功的代价是兵力被削弱分散。下一步,他必须要考虑怎样迅速扩充自己的队伍。
好在,不久之后,机会就会到来。
回到另一边,赵构为什么如此吝啬,如此神经错乱呢?襄阳难道不是他的土地吗?他真的拿不出所需的给养和那六万援军吗?
当然不是,他手里有大把大把的钱,可是要用在“正道”上。岳飞打下了襄阳六郡,他之所以不给钱,不派兵,不许深入,更不许提收复开封的事儿,都是因为他正在跟金国谈判呢。
赵构先是派人去见完颜宗翰,问他如果想要江南和平的话,金国的条件是什么。完颜宗翰正被岳飞气得头晕,随口说了一句:
“在淮南地区,不许出现宋朝的任何士兵!”
这有点难,赵构想要和平不假,但也知道战场上打得爽,谈判桌上才有资格开腔的基本常识。其实,这也正是他派岳飞北伐的原因所在。现在也好,金国头疼了,对后面的事情有利。
完颜宗翰一看赵构没了下文,并没有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痛哭流涕、浑身发抖、承认错误、赔偿损失,而是大怒,决定彻底解决赵构。
大太子从历次战争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即金军在陆地上打得再漂亮,也没法抓住赵构,这人会下海。那么,索性就不走陆路,而是从海道南下,先攻打昌国县,再转攻明州,夺取赵构一直停放在那儿的御船,之后直奔钱塘江口,把赵构堵在杭州城。
一旦成功,将彻底解决南宋。
必须得承认,完颜宗翰的想法非常独到、非常狠辣。这一招不仅出其不意地断其后路,更重要的是绕过了所有宋军的防线,把吴玠、韩世忠、岳飞等人的威胁都抛到了一边。
令人惊叹的创造性思维!
可是却胎死腹中,在金国内部的军事会议上就被枪毙了。这简直不可思议,完颜宗翰是谁,金国的创始人之一,金国军方十几年来无可争议的第一人,其权柄比金国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么牛,为什么被毙了呢?
因为完颜吴乞买再也不想忍了。这些年来,他被别人欺负得快成一个笑话了,混得比在押的辽国皇帝、宋朝皇帝强那么一点,永无止境的憋屈把他的身体折磨得越来越差。最近,他感觉到死亡在临近。这是什么样的人生啊?为什么就不能反抗呢?
难道完颜宗翰敢谋朝篡位不成?
还真有可能,知道完颜吴乞买病了之后,完颜宗翰就准备替他确定接班人。也就是说,大王子殿下未经讨论,直接剥夺了他儿子的继承权!
你敢动我家的世袭宝座,我就动你最宝贵的东西。
抱着这个怨念,金国皇帝在老家黄龙府阻止了金国总司令在山西大同的海上进攻计划。总司令很惊讶,看来之前的二十棍子打得太轻了,二叔没记性。
紧接着传来下一条消息。
皇帝陛下没跟总司令通气,直接下达了一个新的军事命令。灭南宋不走海路,由金军、伪齐军组成联军,由陆路跨长江直接扫平江南。
完颜宗翰大怒,这是明显的政治挂帅,公报私仇,拿国家命运开玩笑。这个在开国期间啥用也没有的二公子真的要败坏祖业了!
可他向完颜吴乞买的身边看了一眼,立即又安静了。吴乞买的身边站着完颜昌,这在意料之中。还有完颜宗弼,这有点意外。四弟弟开始还是很乖的,无奈总打败仗,还把大哥的女婿、侄儿都扔在战场上当了俘虏。大哥狂怒之下,狠心毒打,生生地把四弟逼成了冤家。
这时,后悔也晚了。这小四儿以后会变成啥样,他想了很多,可怎么也没料到小四儿会是皇室的一把屠刀!
还有两个人,先是完颜讹里朵。这人曾在富平之战中亮过相,没啥戏份儿,身份却在完颜娄室、完颜宗弼这些名人之上。
为什么呢?因为他是金国的三太子!
三太子又叫完颜宗辅,叫宗辅时,他很低调,低调到履历表里只写着他有威严,性格很宽厚……第一代金国人的特征是宽厚,这应该是当面骂人。
可这之后,他又改名叫完颜宗尧。
每个字都不是白取的,翰、望、弼,哪一个都是臣子的符号,而尧是帝皇,是传奇伟大的帝皇。他做了什么呢?这时只是开始,他静静地站着,像是啥事都与他无关。
最后一个人是齐国皇帝刘豫。
这人本是个奴才,没人会注意他,更懒得答理他。然而,他却极度嚣张,因为他有土地,从开封到淮边;他有兵,不管精锐与否,三十几万不在话下。他倒向谁,谁都会有主动权。就连赵构都对他很客气。
要命的是,倒归倒,不能随时随地乱倒,从政人员虽然很圆滑、很复杂、很荒谬、很随性,可必要的节制也得有一点点。
刘豫“倒”起来却完全没有节制。
他先是完颜昌的人,这没办法,他在山东当官,完颜昌是金国山东战区的总司令,他只能认这个爹。后来好运临头,完颜昌想立他当傀儡皇帝。
这真令人兴奋!
没想到,却被完颜宗翰抢了先,搞了个民意测试,把刘豫强推上台。刘豫瞬间就从了,说:“大殿下,我从此就是你的人了!”这也没什么,但能不能对以前的爹保持最起码的敬意呢?
不能。之后,完颜昌亲自上门视察工作,刘豫居然只派儿子出去迎接,自己稳稳当当地坐着,把完颜昌晾到一边去了。
这时,岳飞收复襄阳六郡,刘豫慌了,向金国紧急求援。第一人选自然是“更亲的爹”大殿下。大殿下很上心,决定从海上出击,很快被否决了。“从前的爹”完颜昌告诉刘豫,金国对这事儿有了最高指示。刘豫转身就趴在完颜昌脚下,喊了声“最亲的爹”。
转脸又开始鄙视完颜宗翰……这人的心理疾病有多严重啊!
不管怎么说,南宋得到了一个确切的情报,金、伪齐联军将在九月发动强大攻势,刘豫已经放出话了,扫平江南,使“六合混一”。
赵构知道火候到了,立即派人带着巨大的“诚意”去金国谈条件。这回,宋朝使者越过了完颜宗翰,直接找金国皇帝,问他要怎样才能放过江南。
临行前,赵构郑重强调,一定要亲切友好,“卑辞厚礼,朕且不惮”,连俺这个皇帝都不在乎脸面,你们也别太计较了。
众使者请示最高价格是多少,一位直学士走上前来,像澶渊之盟里那样,在胸前竖起了五根手指头。宋朝的官员们心领神会,五十万。
这个价比当年给萧太后的多多了。
可金国的回应是,价格勉强凑合,帝号是没有的,最多给个王位。地盘嘛,你们继续向前,福建、两广足够你们生活了!
比完颜宗翰还狠,之前还只是要求淮南不得有宋军呢。
宋使们绝望了,突然又听见金国人说了一句话,“秦中丞安乐吗?此人元在自家军中,煞是好人”。
消息传回,宋廷举朝震恐。百官异口同声,要求赵构“散百司而他幸”。说白了就是,你老兄要死要活自己想办法,离开杭州,闪得远远的。俺们这些当官的也要自谋生路,休想大家陪你一起死。
树还没倒,猢狲先散。
赵构沉默不语,成熟的皇帝从来都不会被臣子们煽动,他在静静地想着自己的心事。使者们带回来的消息诚然很糟糕,看来金、伪齐联军必将进犯,可里面又夹杂着一丝微妙的转机……秦桧是金人的好朋友吗?时隔这么久,仍然保持着友谊?
当初,赵构隐约觉察到了这一点,却从没在金国一方得到证实。
他继续安静地等待着,任凭朝堂之上一片混乱。仿佛无论出现什么,都跟他没有关系。不久,他终于等到了一个不同的声音。
首相赵鼎力主迎战,并且提议把战争直接提升到最高规格,由皇帝赵构亲征!淮河区域即是决战地,长江防线是生命线,绝不允许战火再次烧进江南腹地。
宰相为百僚之首,一言九鼎,他这样说,没人敢有异议。其他人只是合伙提出了一个貌似很实际的难题,请问首相,想打可以,由谁去打,难道要皇帝既亲征又自将吗?
这话很刁钻,南宋自从富平之战以后,就再也没有一个军事上的总统帅了,每个敏感地区都是由某位大将全权负责、自负盈亏的。实际上,南宋已经失去了对各大战区的控制,只能坐视成败。
这时,想找个人出来当总司令,谈何容易。
赵鼎却直接点将——张浚。他是富平大败的主要责任人,还把西军百年荣耀的牌子给毁掉了,甚至搞得西北、西南同时危险,差点波及江南,覆灭宋室,可这时只有他才能承担重任,因为他毕竟是有经验的。
张浚复出,重新成了军事一把手。这时,他无限感激赵鼎,如果没有这个人,他不知要熬多久才能重回权力中心。
这位首相真好!
这时,怎么也得介绍一下赵鼎吧,却没什么好说的。他生于公元1085年,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四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进士出身,在升任首相之前没有任何可以记录的政绩。
在如此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里,他跟着大队人马从开封逃过长江,居然啥事也没有参与,这人得低调到什么程度,或者说懒惰到什么程度呢?
这样一个人,居然成了首相,并且是独相。发生这种状况,只能说他是一个幸运的替代品。到赵构时,宋朝已有十位皇帝,论帝位之不稳,他高居第一位。他比非嫡出的宋英宗、篡位自立的赵光义还要“飘摇”,这就导致了他换宰相的频率也高居第一位。
据实而论,赵鼎只是他随意挑选的一个棋子。以上是站在官场的角度看赵鼎的。
如果以赵鼎本身看事情,就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答案。他是建炎南渡以来最强硬的一位首相。之前的每一位宰相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智慧。无可否认,连黄潜善、汪伯彦之流都能算得上有高深智慧的人,更不用说朱胜非有一种能把敌人玩残的斗争智慧。
可有勇气对付外敌的人却只有赵鼎一人。由此而论,他是才、德、智、勇兼备,以前之所以沉默,必然有他自己的理由。
很可能是他不想露脸。
这时,赵鼎以首相之权力压官场,第一,决策抗战;第二,给张浚复职;第三……请太监吃饭。太监集团在苗、刘事变中大受摧残,可底气还在,赵构仍然是那么爱他们、信他们,搞得是否亲征都得和太监们协商之后才能决定。
赵鼎在都堂摆了一大桌,和十几个顶级太监聊了好半天,才终于让太监们点头答应在某些问题上闭嘴。之后,赵构大振神威,发表亲征宣言:
“朕为二圣在远,生灵久罹涂炭,屈己请和,而虏复肆侵凌。朕当亲总六军,往临大江,决于一战!”
说得非常好,既孝顺,把之前所有的妥协退让、懦弱无耻都归于怕囚在远方北国的父母、兄长等亲人受苦,又彰显了自己的决战气度。
这是他百试百灵,可以向当时、向后世、向所有崇尚孝道的中国人交代的理由,无论遇到什么,他都在这个大前提下说事。
接着,他下令全军向北移动至平江府,他要亲自指挥,与仇敌决一死战。后宫家眷们从陆路到温州,再坐船去泉州避难。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他缓缓地坐了下来,恢复到最舒服、最平稳的状态,他觉得这样很好。
战争的事,由首相大人负责。
这回,金、伪齐联军的目标是淮南。淮是一个很大的区域,在宋朝时划分为淮北、淮南,其中,淮南分为东、西两路。
金、伪齐联军计划先从开封的汴河直趋泗州,渡过淮河。入淮南之后,分兵三路攻打滁州、和州、扬州,再向西从采石矾渡长江攻建康府。
从这个计划上看,首攻方向是淮东,这在南宋一方是韩世忠的防区。这很好,韩世忠不拒绝任何挑战,他接到战报之后,直接带人过江进驻扬州城,厉兵秣马,只待厮杀。
可身边突然间空了。
在淮南一带,也就是长江中下游区域里,南宋集结了三大将和十五万以上的兵力。在这次战争来临前,赵构甚至把自己的宿卫、最亲信的私人将领杨沂中都派了过来,可以说这是自富平之战后,宋军集结兵力最多的一次。可敌兵将近,韩世忠却发现自己身边没有一个友军!
大衙内刘光世按照他的老传统,临战先退,远远地躲回长江南岸,去建康城里享受高档人生了。
张俊没说不进军,只是给中央写了封信,向首相报告,说“我先到平江府去给皇帝打前站了”,并且向全军提出了抗战倡议,说“躲有什么用呢,只有向前一步,才有生存的转机。现在应该聚集天下精兵于平江府,保卫此城”。
全天下道了声“好”,张将军赤胆忠心!
张俊说到做到,他带着大队人马赶赴平江府,速度那叫一个快。在他进城耀兵提升民心士气的紧要关头,意外发生了。
久经战阵,骑马技术非常好的张将军突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当时,场面惊悚,让无数目击者震惊。
张俊站起来时,一条胳膊明显断了……于是,他很抱歉地再次给首相写了封信,报告他的伤情,说他真的很疼,请求就地休养。
赵鼎差点气歪了鼻子,平江府是现代的苏州市,离杭州很近,离长江还很远,在那儿忍着,对战争有什么用?联想张俊之前所提的聚天下之兵守平江的计策,赵鼎这时才品出其中的真正意思,明明是想聚天下之兵守卫他自己!
赵鼎的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发公文把张俊的伎俩一一戳穿,让全天下人看清了这位中兴名将的嘴脸。接着,他命令张俊立即率军渡江,到北岸去打仗,尽一个军人起码的本分。
奈何首相言辞如刀,将军脸皮似铁,张俊啥反应也没有。胳膊就是疼,没法办公。首相的命令很重要是吗?要么你撤我的职吧。
于是,在开战之初,淮南的淮西部分一下子空了,只有韩世忠顶在了淮东扬州一带,面对三十余万金、伪齐联军。
韩王临阵,勇悍绝伦。论作战风格,他是南渡名将之中最锋锐难挡的,尤其是在开战的最初阶段,他所过之处完全是一片尸山血海。
首先,他在自己的后方修筑了一大片栅栏路障,把自己的退路切断了。之后,他给金军的前锋部队设了一个埋伏,这个埋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把敌人引诱到一个利于围攻的包围圈里,而是把兵力分散在这个圈子里,等敌军进入之后,悄悄插进敌军的各个部分,一声令下,自己打自己的,谁强谁杀人,弱的就去死!
那一天,在江北的大仪镇一带,战争突然爆发,金、伪齐联军几乎是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血肉横飞,等他们反应过来之后,眼前的情景已经不适合人类观看了,这帮人只知道逃跑。
这样的事在鸦口桥、承信等地又发生了好几次,金、伪齐联军的前锋部队真的被吓着了,导致行军速度严重受阻。
但是要注意,只是前锋部队。实事求是地说,韩世忠不是帅才,而是一位极强的将领,他可以突击,可以埋伏,可以顽强地防守,却始终没有展示出纵横捭阖、睥睨当世,在广阔战场上控制一切的实力。
这是他个人的短板,其实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条铁律。几乎在每个民族的危亡时期,能独撑大厦的人,只有一个。
从来没有实力、战绩可以相捋的“双子星”。
这时,他搞垮了敌方的前锋部队,等后面的大兵团接近后,明智地选择了后撤。他渡江回南岸,在镇江府驻扎。
如此一来,南宋三大将全部回到南岸,刘光世在建康府,韩世忠在镇江府,至于张俊,他牢牢地“防守”在平江府,忠实地、长时期地给皇帝打前站。
淮南两路全部空空荡荡。
此时,赵构在深宫里察看地图,长江北岸只有岳飞的襄阳六郡兵马,太少,但是岳飞的驻地在鄂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一带,那片土地上没有金、伪齐联军。
岳飞……他提起笔来,亲自给岳飞写信,要他立即火速增援,亲自率军赶赴淮西。信里写道:“……卿夙有忧国爱君之心,可即日引道,兼程前来。朕非卿到,终不安心。”
此时,倚飞何重!
这条命令迅速产生了效果,很多人表示赞同,毕竟慷他人之慨,救朝廷以及自己之危,有何不好?持不同意见的是前首相李纲。
李纲说,这是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仅宋朝有危险,实际上伪齐的风险更大。让岳飞直接去淮西与金、伪齐联军死磕,是扬汤止沸,说白了是一种添油战术,拿己方珍贵的有生力量去和敌军对耗,让敌军无力渡江,从而保证安全。
与其这样,为什么不让岳飞趁伪齐军倾巢出动之机发动突袭,去攻打其后方。以岳飞的野战实力,他很有可能会一路突进,收复开封!
哪怕攻不下来,也是围魏救赵之策,比在淮西添油好得多。
此计一出,震动朝野,赵构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公开声明支持李纲这个想法。可是,岳飞在鄂州接到的命令仍然是“援淮西”。
岳飞闻命即动,一边集结兵力渡江,一边派徐庆、牛皋率领两千人去援救最危急的庐州。此时的庐州已经成了一个标志,它孤立在一片金、伪齐联军的汪洋里,不仅不倒,反而敢于派兵出城阻击,尽管出城的人都战死了……
十二月十八日,徐庆和牛皋率领一部分骑兵抢先抵达庐州,还没坐稳,就得知五千名金国骑兵正在逼近。两人立即出城迎战。
这把一直抗战的庐州人都吓了一跳,兵力严重不对等,岳飞的部下都是些什么人,这是勇敢还是狂妄?在城外,淮西深冬的寒风里,敌骑逼近。牛皋单骑出阵,他身后立起了一面绣有他姓氏的大旗,他大呼自己的姓名,冲了过去。
这有点像小说演义里的牛将军,很多人一定在笑他莽撞,可五千名金骑居然转头就跑,根本不敢跟他交锋,这是怎么回事呢?
牛皋是个聪明的人,他在江淮一带征战多年,威名显赫,谁信他会冒险?这种找死行为怎么也不会发生在他的身上,光是这个思维误区,就足以吓跑敌人。
岳家军迅速接近淮西,金军方面的统帅还是完颜宗弼。眼看这对老冤家要大打出手,金军却突然间撤退了。
这是毫无预兆的,金军退却的速度非常快,连一生善于逃跑的伪齐军都被抛在了身后。搞得岳飞很纳闷,这不是个陷阱吧?这个忧虑成了南宋在这段时间里的主旋律。宋廷动用了一切手段去探听虚实,没多久,终于搞清了内幕。
金国内部出事了,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病危,金国面临再一次的权力重组。这一次远比完颜阿骨打死时更激烈。那时是要保持平衡,保住金国急剧扩张的势头,所以,各方面的大佬都选择了退让。可这回狠了。首先,大殿下完颜宗翰要借题发挥。
上次,他从海路进攻南宋的计划被否决,严重动摇了他军方第一人的地位。这次侵宋战争又把他抛在一边,将他彻底挤出了决策层,这让他忍无可忍。
老天照应,吴乞买病危,简直是送给了他出手的机会。
完颜吴乞买还是死了,死时郁闷悲凉,像他生前一样身不由己。回顾他的一生,从即位成为金国第二位皇帝开始,就是个政治牺牲品。
用来搞平衡的。
奈何他心比天高,总想在各个旋涡之中火中取栗,当个名副其实的皇帝。可是他错了,实力决定一切。女真建国初期,民族内核还是野蛮至上,根本没有政治家施展手段的土壤。在这个大前提下,他就注定了混不成赵光义第二。
临死前,他输掉了最后一点点筹码。他儿子完颜宗磐的继承权被剥夺了,皇位回到了完颜阿骨打的直系血脉手里。
上位者名叫完颜亶,本名完颜合剌,父亲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长子完颜宗峻。这位一直很沉默的人在低调中赢得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胜利。
这时,每个女真人都把完颜亶当成了完颜吴乞买第二。他也不过就是个平衡器,之所以选他当皇帝,看中的就是他家太无能!
连同完颜宗翰在内,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上位者是什么变的。这人……不对,是这孩子,完颜亶这一年才十五岁,这孩子会改变金国的一切,比如金国人从上到下都会玩政治了。
这是淮西之战对金国的影响。这次战争从表面上看几乎是一个儿戏。怎么看,它都会造成宋、金两国之间决定国运的大决战,却不料雷声大雨点小,啥事也没有,突然间就熄火了。
这不准确,淮西之战是一道分水岭,两个民族之间,尤其是南宋这边,因为这次战争而引起的变数一点不比金国的小。
首先是张浚,这人瞬间飞黄腾达,从一个战败罢职的罪人一跃成了视师江上的军方代表。其实看过程,他没去前线,没有督战,没有训人,什么事也没办,比首相赵鼎做的事少多了,可战后论功行赏,他成了副相。
这人真的回到权力中枢了。
从这一刻起,张浚又可以在南宋搞风搅雨了,以自己的赤胆忠心来给宋朝挖坑,给岳飞挖坟,给他自己留下刚毅的美名。
之后是赵构,他在金军后撤时迅速起身,从杭州赶到平江府,亲临前线,展示出一代中兴雄主的风采!这让全天下人惊讶,他……不萎了。
最后是将军们。
刘、张、韩三大将各拥重兵,各有表现,本来是问心无愧的。比如刘光世,他的确是按照本心做事,何愧之有?
可岳飞这个该死的小兵兵,前几年还是个提不起的小裨将,现在居然敢扫我们大将的颜面!刘、张两人不必说了,未战先逃,发挥想象搞各种创意,既避战,又很“光荣”地逃跑,本身是很无耻的,可岳飞为什么那么耀眼?怎么敢在我们退回来时过江?
简直是打我们的脸嘛。
韩世忠脸上一直热辣辣的。这么多年以来,自从开封失守、宋室南逃以后,他一路征战,是公认的军中霸王,是人见人怕、无人敢挑衅的军中第一强者!这次,他在淮南东路杀得敌军血流成河,本来很符合形象,很激动人心,很楷模,可天杀的岳飞突然间搞事……岳飞手里的兵力还不如他多,岳飞能带着这点人马杀过江去赶跑金军,而他却带着人被金军赶回南岸,这一出一进的反差也太大了吧,让人怎么看他?
嫉恨之火在三大将的心里熊熊燃烧,搞得岳飞不知怎么办才好。
其实,岳飞对这股无名嫉火是有所提防的。军队里论资排辈的现象比官场还要严重,他从一个大兵一路登上巅峰,拥有属于自己的强大部队,这期间什么没见过。他知道自己招人嫉恨了,所以一直在找机会弥补。
平时太忙,没法见面吃饭,更没法打电话沟通感情。岳飞只好频繁地给张、韩两人写信。在信里,他把姿态摆得很低,这也是现实,在这个阶段里,他的军衔比两人低,年岁比两人小,既是下级又是弟弟,姿态低点才有利于团结。
却不料这样也会出事。
写信就要写字,提到这事,就让人沮丧,三大将都是老粗出身。韩世忠要到晚年才会突然爆发出文采,诗词翰墨独具一格。至于张俊,某次,他和刘光世陪着赵构到一座庙里玩,方丈凑趣请他题字,只见张俊的老脸憋得通红,半天不落笔。这哥们儿根本不会写。刘大衙内还算好点,拿笔跟拿刀似的,弯弯曲曲地留下了自己的签名。
岳飞的字体风骨凌然,结字效仿北宋第一大家苏轼,单以书法论,都是一代高手。这样的字摆在三位老粗的面前,会是啥效果?
直娘贼,这厮写的到底是什么,为啥俺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