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雷家族——金帐汗国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7 属于:历史故事


长子西征结束后,参战的蒙古帝国四大家族都获利丰厚,而术赤家族是最大的赢家,拔都将父亲术赤留下的领地扩展了将近一倍。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遏西部疆域,拔都将设在额尔齐斯河流域斡尔朵(行宫)——政治中心西移。1243年春,在伏尔加河下游(今俄罗斯的谢里特连诺耶)的东岸,建立了一座城市作为强大的金帐汗国的都城。这座城市名为萨莱城,也就是宫殿。因为有大量的钦察人活跃在汗国中,又称钦察汗国。这个介于西亚和东欧之间的国家,其疆域东自额尔齐斯河西部,西至第聂伯河,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包括北高加索及花剌子模北部和锡尔河下游地区,向北临近北极圈。

另外,拔都将自己的宫殿建在一个狭长小岛北端上游的一座小山冈上。宫殿的台基高约两米,正门朝南,整个宫殿由碧绿或黄色的琉璃瓦砌成,每块琉璃瓦上都烧制着新颖别致的涡形花朵图案和花纹边饰,每个花朵图案中又嵌入纤细精美的赤金花瓣。宫殿顶部耸立着一座小巧玲珑的塔楼,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宛如一堆清秀的篝火,令人心暖目明。

萨莱城的繁华程度,能在一个曾在萨莱城做生意的埃及人的描述中略见一斑:

别儿哥将城建于伏尔加河上,这座城位于沼泽地上,没有围墙。那里有一所大的宫殿可供居住,宫殿顶部有一个黄金做成的新月。宫殿四周有围墙、塔和大官们住的地方。这座宫殿是他们冬天居住的地方。伏尔加河比尼罗河大两倍还要多,河上有许多船,驶往俄罗斯人或者斯拉夫人的地方。萨莱城是一个大城,里面有市场、浴室和庙宇,是货物汇集之地。城中央有一个很大的水池,水池里的水从河里来的。不过,这些水不是饮用水,饮用水是用大罐子从河里运来的。运水的人用土坛子装水,然后用大车运进城里卖给居民用。

萨莱城的设计者是中国工匠李通波,他带领三千名汉族匠人,经过九个月的昼夜施工,拔都童话般的宫殿才得以竣工。

从此,金帐汗国才算正式建立,成为一个曾经横亘欧亚大陆,军力强盛、贸易发达的地方,大大影响了斡罗斯和东欧、西亚、中亚等强国的进程,它是当时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斡罗斯诸公国与钦察汗国为藩属关系。

不过,拔都继承父亲术赤的封地并逐渐使之发扬光大,他绝对没有必要另立国号,在他和其子孙的心中,“术赤汗国”是正统的国名。而金帐汗国则是沿袭斡罗斯对其宗主的称呼。事出有因,当斡罗斯诸城邦的大公按时向金帐汗国的可汗缴纳贡税或述职时,都是在钦察草原上一顶巨大而精美的金黄色亚麻布帐篷里处理政务。时间一久,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那座金顶大帐,于是,“金帐汗”便成为拔都及以后所有汗的统称。金帐汗国便在俄罗斯编年体中替代了术赤汗国。

史学家考证,当时萨莱城大约有十万居民,金帐汗国治下的居民是蒙古人和突厥人。跟随拔都西征的蒙古人只有四千余人,主力是较早归附的外族士兵,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突厥人,而金帐汗国统治中心的钦察草原上的土著居民也属于突厥人。所以,这四千多名蒙古人对于数以百万计的突厥人而言,无异于耸立在汪洋大海中的几座孤岛,汗国逐渐突厥化而丧失了蒙古文化的特性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不过拔都率领的蒙古战士后裔始终是汗国社会的上层阶级,这些蒙古人包括山只斤、许兀慎、弘吉剌、乞颜。汗国人口主要是钦察人、保加尔鞑靼人、柯尔克孜人、花剌子模人,以及其他一些突厥系族群。尤其以钦察人与土库曼人为主。其中蒙古人口有十五万,其他种族人口则多达四十五万。由于蒙古人占少数,逐渐被周围的大量钦察、突厥等突厥部族所同化,“土地战胜了他们种族与天性的禀赋,他们都成了钦察人”。

到14世纪前叶,金帐汗国完成了突厥化过程,突厥语和突厥文成为汗国的通用语言和文字,这种语言带有明显的钦察语和乌古思语成分。到15世纪,金帐汗国诸汗的公文赦令也都用中亚土耳其语言或者当地钦察语拟就。

另外,拔都的宫殿前面终日燃烧着两座圣火,这是他所信仰的一种叫“萨满教”仪式,以为火具有神秘的威力,可以清除秽物,可以避去毒药等危险。大凡初次去朝见拔都的异邦人,一定要遵照萨满教的仪式,在传教士的引导下跨过两座圣火,宣誓一心服从拔都,再到殿前去拜见。如果穿行的人心怀不轨,就会受到火神的处罚。宫殿中间,拔都和王后并肩坐在中间的汗座上,其弟弟和王子及族中的贵族,都坐在椅子上,众臣则跪坐在地上,男左女右,秩序井然。

在宗教信仰方面,拔都坚持海纳百川的态度,汗国百姓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自由。汗国里除萨满教外,还有耶稣教、回教、喇嘛教等,受突厥人信仰的影响,蒙古民族信奉的原始萨满教逐渐被伊斯兰教所代替。宫殿周围,教堂林立,寺院散布,会堂井然。当时的萨莱是宗教集合的场所。

教派众多,可在尹宾·巴都塔的文字里得以印证:

全城(萨莱城)房屋鳞次栉比,没有一处空地,也没有一块花园。城中有十三座举行礼拜的清真寺。城中居住着不同民族的居民。蒙古人是其中的统治者,其他还有信伊斯兰教的阿速人,信仰基督教的俄罗斯人和拜占庭人,还有钦察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居住区,还有自己的市场。从伊拉克、叙利亚等地方来的商人住在专门的商业区,商业区用围墙围起来。

在汗国中,拔都的十三个兄弟及其后裔各有属于自己的世袭封地,也拥有军队,形成了隶属于拔都及其后裔的半独立国。军队分东、中、西三路,左右两翼,中军由拔都直接指挥。兵制是以十进制为单位,最小的单位是十。每个大军团置统帅一人,每一个军事单位,屯兵在某地区。行政上可分为万户、千户、百户、十户。各单位的长官负责管理政务与镇压叛逆。不过,是否对外用兵,要服从拔都的统一调度。

汗国的统治者是通过库里台会议从拔都的后裔中选举出来,可汗以下有宗王,宗王以下有大臣以及一种名为答剌罕的人(意为自由的人,免税),他们的身份是行政和军事长官。不过他们的选举,要事先得到拔都的许可。行政文书使用回鹘文与察合台文,外交文书使用蒙古文,语言是钦察语。

蒙古人作为金帐汗国的主宰者,但在人数上并不占优势,为了维护蒙古人的特权,拔都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斡罗斯诸公国为取得“全斡罗斯大公”的地位而争夺不断,最终则全部听命于拔都。这种做法促使了分裂的斡罗斯公国逐渐走向统一。时间证明,后来莫斯科公国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蒙古人统治两个多世纪后结出的一颗硕果。

1251年,刚登上汗位的蒙哥,因拔都拥戴有功,给予了他最大的自治权,促使金帐汗国成为蒙古帝国中领土面积最广阔的藩国,与拖雷家族东西遥相呼应的政治格局。另外,拔都“与所有宗王比起来,是除了他所必须服从的皇帝外,最强大的一个”。

把盟友蒙哥拥立为汗,拔都终于安心地回到金帐汗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拔都对十三个兄弟进行了册封,根据功劳大小赐予大小不一的封地,数在蒙军西征时战功显赫的兄长斡儿答和五弟昔班的封地面积最大。斡儿答的封地在今西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形成了白帐汗国,起先是臣下,后来实际上处于自治地位。昔班的封地在乌拉尔山以东的鄂毕河与额尔齐斯河之间,建立蓝帐汗国。无论白帐汗国、蓝帐汗国还是其他兄弟的封国,都效忠于拔都的金帐汗国,而非听令于蒙古帝国。

其次,为了方便对斡罗斯诸城邦的统一管理,使斡罗斯王公们永远无法结盟,拔都制定了以夷制夷的政策,册封大公来统治全斡罗斯的制度。所有斡罗斯城邦的大公在即位前,必须在金帐汗国得到大汗的诰命,或者即位时有金帐大汗的特使在场,才得以奏效。为了维护统治,金帐汗国利用手中的诰命权,使用各种手段进行挑拨离间,甚至不惜动用军事手段,鼓动各个公国之间的不和,挑起纷争。在金帐汗国统治期间,很多公国的大公都是在竞争者的诋毁下被金帐汗处死了。

蒙军在征服斡罗斯诸城邦后,拔都并没有将它们划入金帐汗国的直属疆域,也没有派兵占领,而是派驻斡罗斯各地两种行政官员,一是达鲁花赤,一是巴思哈。达鲁花赤负责登记人口,征收什一税和贡赋;而巴思哈则是控制被征服居民的军事长官,要为金帐汗国服兵役和驿役,作战时还要向金帐汗国提供车、器械及其他军需物资。另外,行政长官除了对斡罗斯诸城邦横征暴敛、搜刮贡税外,还密切监督大公们的行政、财政、军政。大公若想平安无事,唯一能做的就是协助这些贪婪的监督官们搜刮民膏民脂。

在这三条枷锁的禁锢下,斡罗斯诸城邦彻底失去了反抗能力,与金帐汗国保持紧密牢固的藩属关系。

另外,为了发展金帐汗国的商贸,拔都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整修道路,维护驿站和商路的整洁,保障与蒙古帝国本土之间畅通,力图把侵占的所有地区昔日的贸易活动尽快恢复过来,并派重兵保护过往商队的安全。后来,历任金帐汗国诸汗,都秉承了拔都汗的治国政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