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明遇上大清:毛岛主的拿手好戏——偷袭策反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7 属于:历史故事


辽西明军兵退山海关,标志着正面战场的挫败,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相反,好戏才刚刚上演。

正面战场上,明军想的是如何守住山海关,从上到下想的都是守的事,进攻连想都不敢想。但有一支明军在敌人的背后迅速崛起,越来越活跃,逐渐成为这场战争的主角,这就是毛文的东江军。

努尔哈赤虽然夺了广宁,占领了辽西大片土地,但得意忘形的他在占领区大肆屠杀汉人,倒行逆施,激起辽人的激烈反抗。后金军占领一地后,就强迫汉人剃发易服,敢不服从就地砍杀。虽然这时候还没有所谓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但后金就是这么干的,后来大清入关强行推行剃发易服,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女真人的辫子并非现在的辫子戏里那么粗大。当时人叫“金钱尾辫”,只留头顶如铜钱大小的一块做辫子,谓之“金钱鼠尾”。据说,因为留的辫子又小又细又长,甚至能从铜钱的孔中穿过,所以才有了这么个叫法,而汉人数千年来一直是束发冠带,后金的做法无疑是对汉人的一种羞辱,理所当然遭到汉人的抵制、反抗。而反抗的结果就是屠杀,于是,不甘为奴的汉人纷纷起来反抗。

汉人的反抗起初是自发的、松散的,但因为毛文龙的到来,一切全变了。毛文龙这个名字,开始成为努尔哈赤的噩梦。正是在毛文龙的组织策划接应下,辽东的抗金斗争一度如火如荼。

后金从天启二年(1622)正月占领广宁到天启六年(1626)正月进攻宁远,其间整整有4年时间没有对明朝发动大规模进攻。而正是这宝贵的4年给了明军构筑防线的时间,后来孙承宗袁崇焕祖大寿等人精心设计修筑的宁锦防线就是利用这个时间完成的,而给他们制造这个机会的正是不愿屈服的辽东人民,千千万万铁骨铮铮的辽东人用他们的鲜血为正面战场赢得了布防的时间。

努尔哈赤不是不想进攻山海关,而是他走不开,套用一句俗语,那就是他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难以抽身。后院起火,老窝都快保不住了,他哪还有心思跋山涉水去攻山海关!

努尔哈赤的野蛮屠杀政策激起了辽东人民的强烈反抗,毛文龙适时出现,领导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敌后战争。毛文龙,从镇江大捷起,就成为努尔哈赤最不愿听到、最不想看到,却又经常听到、时常见到的令他切齿痛恨的名字,这个人一直在折磨他,直到他去世。

毛文龙对付努尔哈赤的招数就是努尔哈赤当年对明军用过的,派间谍、搞策反、偷袭。

派间谍,不是一批不是一年,而是成千上万常年不懈,去后金敌占区搞情报已经成为毛文龙部下的一项主要业务,而毛文龙搞的飞书遍投,也就是号召辽东人民起来反抗的传单,更是投遍千家万户。一大早打开门就收到毛总兵的传单已经不是新闻。

当时,毛文龙派出的侦察兵遍布辽东,后金军的主要工作已经不是上前线打仗,而是忙着抓毛文龙的坐探。《满文老档》里频频提及的明朝将领的名字就是毛文龙,多达几十次,出镜的频率那是相当高,相比之下,后来的袁崇焕出现的次数就少多了,扣去和谈的事,也就五六次。

《满文老档》记载:石城把总张秉仪因为抓获毛文龙派来送策反书信的人,被提升为千总。宽甸的赵游击因为杀了毛文龙派来的曹都司,赏银100两,子孙可以世袭游击之职。一个叫刘吉宽的人告发双山备御苗庄宜私通毛文龙,苗庄宜被撤职,由刘吉宽担任备御。

还是《满文老档》记载,天启三年(1623)二月三十日,努尔哈赤收到情报,说毛文龙派了50名间谍带着策反书信去策反辽南的后金汉人将领,努尔哈赤赶紧派人在辽南展开大搜捕。努尔哈赤已经快被毛文龙折腾得神经错乱了。

一次,努尔哈赤愤怒地斥责手下的这帮爪牙,说各地都有抓获毛文龙的奸细,为何我待的地方偏偏没有抓到奸细,分明是你们这些人懈怠偷懒。不得不佩服努尔哈赤的警觉性就是高,没错,辽阳沈阳,那可是毛文龙的重点侦察地区,怎么可能没有毛文龙的人!事实上,不仅有,还很多,其中一个毛文龙的亲信部下甚至常年蹲点潜伏在沈阳,随时给毛文龙传送消息,这个人叫耿仲明。

毛文龙搞策反的能力更是令老牌特务头子努尔哈赤都望尘莫及,努尔哈赤手下的主要汉官,几乎都收到过毛文龙的策反传单。尽管很多汉官一再表决心愿为努尔哈赤的后金效力,但努尔哈赤还是被搞得疑神疑鬼,草木皆兵,对汉官的信任也大不如前。

天启三年(1623)五月初七,努尔哈赤得报说复州(在今辽宁省瓦房店市)有人要叛乱,上下令派兵去镇压。这时,他的孙女婿李永芳过来劝他先调查清楚再说,别急着派兵。那意思是别听风就是雨。李永芳觉得老爷子有点紧张过度了,还没调查清楚就这么冒失派兵过去,如果没有叛乱,明朝知道了,会笑话咱们的。

这下可惹恼了努尔哈赤,事实上,努尔哈赤早就对这个孙女婿不满了,只不过一直隐忍不发,这下可找到发泄的机会了,上来就对李永芳劈头盖脸一顿训斥:

李永芳啊,李永芳!当初在抚顺的时候,我念你是一个明白人,才收留你,还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你做老婆。我起兵以来攻抚顺、占清河,连夺开原、铁岭、沈阳、辽阳,这是上天保佑我,你们这些汉人却不信,你们觉得明朝立国长久,我只能得意一时。所以,辽东汉人屡屡谋反,我每次要抓捕查抄,你竟然欺瞒我。他们叛逃去了,你心里才痛快,如果被诛杀,你心里就不舒服。

“我知道你看不起我,可你是我的孙女婿。这点汉人、蒙古人、朝鲜人都知道,如果治你的罪,那就要被人耻笑,所以我不治你的罪,但我心里怨恨,这才告诉你,这些是我的心里话。”

当时,受毛文龙的策反,很多后金的汉人高官都跟毛文龙暗中往来,李永芳很可能与毛文龙有联系,但李永芳是努尔哈赤树立的榜样,如果杀了李永芳,那就是打自己的脸。李永芳很可能是对后金的前途缺乏信心,想脚踩两只船。

努尔哈赤被毛文龙的策反偷袭搞得已经神经质了,抓不住毛文龙,努尔哈赤就拿手下这帮汉官出气,搞得汉官整日提心吊胆也跟着神经兮兮。

因为当时后金的汉人部队里经常有人去投奔毛文龙,汉官不得不打报告给努尔哈赤,请他派一些女真兵来,这些带兵的汉官也担心手下的兵说不准啥时就叛逃了。

努尔哈赤接到报告大为光火,你们手下的人可靠不可靠,你们都不清楚,你们是干什么吃的!心里暗骂,女真兵要是够用,我还要你们做什么!说归说,骂归骂,努尔哈赤还得用这些人。

东江军的“小股部队”更是频繁活跃在辽东的高山田野,出其不意地打击后金的小股部队,而且往往是打了就跑。东江军最擅长的就是在后金兵驻守的屯堡前演戏。一队明军假扮后金兵被后面的明军“追杀”,败退的“后金兵”就会边打边退往城堡这边跑,当城堡里的后金兵打开门接应败退的“友军”时,他们会惊奇地发现,之前对打的两伙人会一起热情地向他们扑来。

很多后金军的边塞堡垒就是这么被明军攻下来的,因为吃亏吃得太多,以至于努尔哈赤不得不公开下发文件给八旗士兵,要他们提高警惕,不要上当。

可东北实在是大,后金那点人马根本防不胜防。毛文龙的“部队”相当活跃。天启三年(1623)七月初九,毛文龙派部下游击马应奎、都司林茂春等人率领400精锐骑兵,趁夜潜入敌占区,在沿途山头上又是放火又是放炮,总之就是使折腾。

后金的烽火台的瞭望哨听见炮声又看见远处火光熊,也不知来了多少明军,于是纷纷敲梆子报警。明军在山林里可劲儿闹腾了3天,然后就按照事前的部署,在后金军进山的必经之地设下埋伏,挖好坑专等敌人进来。

七月十三日,后金数万大军就进山了。沿途看见明军的营帐,就把嘴一撇,颇为不屑,“哼,这些明军也就只会逃。”可后金军刚进明军的营地,就踩响了地雷,引发一连串爆炸,炸得后金军鬼哭狼嚎、死伤一片。这种场景在敌后战场经常发生,也是群众喜闻乐见、明军乐此不疲的战法。

这一时期,努尔哈赤做得最多的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将他的八旗兵派出去四处救火。因为辽东到处都是战场。以前是跟明朝的正规军打,努尔哈赤得心应手,但现在对付的是游击队,对方不按套路出牌,努尔哈赤也没招了,不得不将手下这点人马反复用。正因为兵力不足,广宁战后,努尔哈赤不仅没能向前进,相反不得不收缩兵力缩短战线向后退。

天启三年(1623)三月二十四日,《满文老档》记载,这一天,努尔哈赤下令给广宁的守将,让他烧光城内所有的房屋,粮食统统运走,人员全部撤走。还特意叮嘱,别忘了把城门上的铁器全拆下来带走。

一年前进广宁何等威风,一年后撤退何等狼狈!临走还惦记城门上那点铜铁。

努尔哈赤在自己的占领区搞屠杀政策,如果不是被逼急眼了,他不会这么干。逼他的人是谁呢?显然不是正面战场,山海关一线的明军,后金军不来他们就烧高香了,哪还敢进攻。也就是说,威胁来自后方,准确地说是毛文龙。

烧毁自己的战果,那滋味不会好受,可见努尔哈赤的心有多痛,他对毛文龙就有多恨。这笔账不会记在孙承宗、袁崇焕头上,因为宁远城是一个多月后才开始修的。山海关风平浪静,辽东却是惊涛骇浪。

天启二年(1622)三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就愤怒地发文给部下说:“汉人见我们女真人放牧的人少,就用棍棒击杀,多么卑鄙。你们以后一定要加强防范,放牧的时候,最好人凑得多一些。”这是后金攻下广宁一个月后的事,女真人在自己的占领区过得提心吊胆,缺乏安全感。

努尔哈赤甚至下令女真人出门不能单独行动,一定要结伴而行,而且对人数还有明确规定——10个人,少一个都不行,少一个都要受罚。具体就是,9个人出行,就罚款9钱银子,8个人就罚8钱银子。总之,凑不齐10个就要罚。

女真人本来就不多,凑齐10个也不是那么容易。尽管努尔哈赤三令五申,但还是有人把他的话当耳旁风。而事实也证明,努尔哈赤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天启三年(1623)三月二十六日,也就是放弃广宁后的第三天,一个女真人就觉得努尔哈赤有些小题大做,在自己的地盘上,哪还用那么胆小?他老兄一个人就跑去岫岩征粮。结果就是他被当地汉人捆成了粽子。本来这些汉民想去投毛文龙,但后金军封锁严密,没能过去,于是就把这个女真人给杀了。而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两起。

频频有落单或单独外出的女真人被杀,努尔哈赤这会儿有话说了,“看看吧,我说什么来着,叫你们结伴出行,你们就是不听,不把老子的话当回事,这下好了吧,把命丢了。”

对辽东民众的摸哨打闷棍暗地里下手的“卑鄙”行为,努尔哈赤很恼火。而辽民很快就会给他新的“惊喜”,辽民对付这些占领军,并不只是打闷棍,还有新招。

天启三年(1623)四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就再次给驻守各地的后金军发文通报了辽民新的“令人发指的罪行”:驻守在一个台堡的七个女真兵到汉人朋友家里喝酒,结果全部被毒死。在另一个地方,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一个汉民在酒中下毒,毒死了5个来他家里喝酒的女真兵,然后逃亡。努尔哈赤不得不下令,以后后金军不论官兵,一律不准到汉人家里喝酒,违者严惩。

想想后金军也真是可怜,好不容易占领了辽东,抢了许多财物,本想好好享受,却发现他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充满危险的社会,身旁的每一个汉人都可能是取他命的敌人,想跟汉人交朋友却被下毒毒杀,在野外放很可能被汉人用棍棒打杀,就是睡一个午觉都有可能被汉人悄悄套过来的绳索活活勒死。出门都要凑齐10个人一起走,不然不敢出门。

原来不是这样的呀,原来他们可以放心地吃汉人的饭,喝汉人的酒,跟汉人做朋友。可是现在全变了,原先那些心地善良、热情好客的汉人怎么突然就变成恶魔了呢?恶魔?谁才是恶魔?当他们大肆屠杀汉人,掠夺汉人的财产、烧毁汉人的房屋、霸占汉人的田地时,仇恨的种子就已经深深种下。是的,之前汉人热情友善地款待女真兄弟,当他们是朋友,因为那时他们不是杀人犯,不是抢劫犯,不是纵火犯,不是强盗。

天启三年(1623)五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给驻守辽南各地的守军主将下了一道命令,明确告诉他们,如果敌人的进攻过于猛烈,实在支撑不下去就可以撤退,但撤退的时候,不要相信汉人,不要分散后撤。我们人多的时候,汉人就会准备粮食来迎接我们;如果我们人少,汉人可能会拦截袭击我们的人。不要相信汉人,骑兵、步兵都要集中行动,撤退时远离汉人的村庄,人少的时候更不能进村,要从野外撤退。

天启三年(1623)六月初一,努尔哈赤又下令,女真人去汉人聚居区征粮,一定要有女真士兵随行保护。

天启四年(1624)正月,努尔哈赤更是明确指示驻扎在偏远边堡的后金军一定要提防附近村庄汉人的袭击,昼夜防范,加强戒备,切记不要跟汉人住在一起。

在自己夺来的地盘上活得胆战心惊,这就是后金占领区女真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这跟清朝官方材料中辽东民众望风而降、乖乖顺服的情况完全不同,至于哪个更可信,还用多说吗?后来大清得了天下,才感觉当初真的好丢人好狼狈啊!这么不光彩的事,自然不能让天下人知道,特别是汉人。于是就开始删改编造,也就是自吹自擂贬低对手。只是,尽管费心地进行了篡改歪曲、过度粉饰,仍然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于是,数百年后的今天,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后金军并不如他们自己说的那么强大。他们也怕,怕汉人,怕汉人起来反抗。

努尔哈赤不怕明军,却怕大明的百姓,不只是怕,还有深深的恐惧。面对汉人此起彼伏的反抗,努尔哈赤怕了。天启三年(1623)四月初六,努尔哈赤下令,所有汉人士兵及百姓,凡家中有武器者,必须在20日内上交。超过20天不上交,一经发现,就要重重治罪。

汉人贩卖军械,只许卖给女真人,不准卖给汉人。一旦发现有人卖给汉人军械,买的、卖的都要治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