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天子——燕王彻彻儿山擒斩孛林
探访朵颜三卫归来,燕王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将此骠勇之劲旅收归自己帐下。孛林帖木儿没想到明军来得这么快,他只能在彻彻儿山摆开架势和燕王决一死战了。皇孙允炆对朱元璋如此信任燕王忧心忡忡,但他没有胆量反对祖皇的决定。
洪武二十九年二月,北平的初春时节仍然飘着纷飞的雪花,在南郊的阅兵场上,数万名出征的士兵,精神抖擞地挺立在寒风飞雪中,接受总兵官杨文和燕王的检阅。
燕王全身甲胄,身佩宝剑,骑在一匹高大的红鬃马上。他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一队队荷枪执戟的兵士,从他的马头前一直排列到远方。后面的士兵已经很难分辨他们的面容,只能看到他们手中密林般的刀枪和旗帜。他知道无论是王府的五护卫还是北平都司所辖各卫的士兵,都还未曾经历太多的实战,这从一些士兵们稚嫩的脸上就可看出来,可是自己就要带着他们去辽阔的塞外荒原上接受战争的残酷洗礼。
经过简短而庄严的誓师典礼,北征大军开始出发了。燕王在总兵官杨文和一干将校的簇拥下,骑马走在队伍的最前头。士兵们一个方阵一个方阵地陆续离开了阅兵场,空阔的场地上只留下前来送行的北平布、按使和其他文武官员。
浩浩荡荡的大军日夜兼程,出喜峰口,逶迤行进在苍凉的塞北古道上。前些日子,这些地方经常有胡骑侵扰,古道两旁不时可见到被他们劫掠烧毁的房屋。可能是近日风闻大军即将前来征剿,蒙古人早早奔窜到大宁以北很远的沙漠深处去了。燕王派出的斥堠巡逻至百里之外还没有碰到一个胡骑的踪影。
行军数日后,大军抵达大宁城外。大宁城是洪武二十五年冯胜征伐金山所筑四座城堡之一,是明军防御流窜塞外的残元侵袭的前沿基地。朱元璋把他的十七皇子朱权封为宁王,驻守于此。朱权年纪虽轻,但他文武双全,善于谋略,故朱元璋把他置放在大宁这个重要的军事重镇,令他直接统制附近的卫所驻军,连同王府的五护卫,号称“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是藩王中所辖兵力最强的,其中朵颜、泰宁、福余三卫兀良哈骑兵,尤以剽悍猛勇著称于世。兀良哈人世居东起黑龙江西至额尔齐斯河的森林地带,以狩猎为生,明初在朵颜山地区设置朵颜卫,与毗邻的泰宁卫、福余卫,合称朵颜三卫。宁王闻其威名,调他们来守卫大宁。在与蒙古骑兵的交锋中,他们的马更快、弓箭更利,屡屡取得胜利。
燕王率领大军在大宁城外安营。宁王朱权早率文武臣僚出城廓远迎,在他们后面是抬着劳军的粮食和牛酒的慰问队伍。燕王远远看到宁王前来,亲自出中军帐迎接。兄弟俩亲切相拥,互道离衷。
“四哥辛苦了!”
“十七弟,你来此就藩两年,长结实多了,也黑多了。”
“嘿嘿,愚弟奉父皇之命在此镇守,成天要防蒙古人来袭,自然老得快啊!”
燕王在中军帐中设宴款待宁王及其臣僚。宁王谈及他曾亲率部出城巡边,在蒙古人侵扰后撤退的道上曾发现有脱落的车辐。
燕王道:“这说明蒙古人仓皇撤退,驰之不远,贤弟有没有发兵追击?”
“愚弟在此与蒙古人多次交锋,发现他们颇为奸诈。像这样故意脱辐于道,装成溃败收拾不及的样子,故意示弱于我,很可能在前面设有埋伏,我若轻骑贸然追击,就会中了他们的诡计。”
燕王赞许道:“贤弟没有枉读兵书,虚虚实实用兵之道,为将者切不可大意。此次愚兄率师出塞征剿孛林帖木儿,还望贤弟多献良策,共商大计,以期一举歼灭顽敌。”
燕王决定大军在大宁休整数日,同时派出探马,深入沙漠探寻孛林帖木儿主力行踪,以便追踪进剿。
这一天,燕王在千户张玉的陪同下去探访驻扎在大宁郊外的朵颜三卫。他们事先通知了宁王。宁王没有让朵颜三卫的士兵们骑马列队欢迎,而是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习招待燕王一行。
燕王和张玉到达朵颜卫的驻地时,演习已经开始了。
靶场上竖着两排一人多高的木桩(木桩是质地较松柔的小树),指挥一声号令,从小岗背后冲过来一名骑兵,骑兵驰近木桩,一俯身,雪亮的马刀左右挥动,唰!唰!唰!唰!……两排木桩齐扎扎都被削去了一截,无一遗漏。
燕王正惊愕间,又一名骑兵从岗背后冲过来,在马上俯身冲向木桩,照样挥动马刀,唰!唰!唰!唰!……又把两排木桩统统削短了一截。
如此循环到第五个骑兵冲过来时,两排木桩离地只有尺多高了。这位勇士砍削木桩的难度更大。只见他悬身在马镫的一边,挥刀一路砍过去,把右边的这排木桩齐齐地削掉,然后调转马头,又挥刀把左边那排木桩一一削去,才纵身上马,驰向指挥,用兀良哈语报告交令。
燕王不禁为朵颜骑兵精湛的武艺拍手叫好。心想他们有这样出神入化的骑术和刀法,在战场上何愁不叫敌人闻风丧胆!
后来朵颜骑兵又表演了箭术。靶场上的杨树树干上用白灰涂了大中小三个圆点,每名骑兵在六丈外驰马跑过,各射三箭,要分别射中三个靶心。
燕王本身是射箭好手,也觉得颇有难度,在急驰中能三靶中二靶就算不错了。可是参加表演的五名射手全部射中了三个靶心,令燕王大为惊异。他想:他们一定是在密林与猛兽的较量中才练成如此精良的箭法的。
最后是徒手肉搏表演,由二十名朵颜战士捉对厮杀。战士们都脱去了上衣,露出一身古铜色的腱子肉。他们在搏击中凶狠、快速,地面上被踢起一层厚厚的灰尘,只见两个带汗的肉团在地上翻滚、缠斗,其激烈程度简直令人惊心动魄!
燕王心想:我们的战士在战场若都有这种拼死搏斗的精神,何愁无往而不胜?
探访朵颜三卫归来,燕王暗暗下了决心:无论如何必将此骠勇之劲旅收归自己帐下。嗣后二日,派往沙漠深处寻觅敌踪的探马相继回来报告:离此约八百里的彻彻儿山下的一条小河两岸,发现了绵延数里的蒙古包,有些蒙古包上插有蒙文旗帜。燕王与宁王断定,那必是孛林帖木儿驻军所在。
于是二王升帐召集手下将领,谋划调集优势兵力,在敌军来不及逃窜前急驰前往彻彻儿山,围歼孛林帖木儿主力的战略部署。
宁王首先报告前线敌情道:“前数月孛林帖木儿号称十万铁骑倾巢来犯,全线攻击我各边关城堡。大宁城外所有据点,包括全宁均陷于敌手。但闻知我朝廷调集大军征剿,狡猾的孛林又急速后退数百里,避免与我军决战。蒙古人所谓聚十万之众,是把蒙古包里所有的妇孺都算在内的。蒙古女人孩子虽都能骑马射箭,但毕竟缺乏战斗力。据本藩估算孛林帖木儿所集兵力最多不过八万,论其战斗力自然在我训练有素的大明军之下,皇兄可在此基础上调配兵力。若需调我大宁守军,包括宁府护卫军前往,本藩在所不辞。”
燕王道:“宁王爷所做的敌情分析很重要,如果我们将孛林帖木儿军力估计过高,势必力求征调过多兵力,使战线拉长,辎重补给困难;反之若估计过低,以小部队前往奔袭,弄不好会让他吃掉。若依宁王爷估算,孛林所聚兵力在八万左右,本藩亲率六万精兵往剿,即可出其不意战而胜之。诸位将军以为如何?”
燕王麾下的重要将领朱能、张玉等都清楚王爷的意图,一定要借此次战役锻炼自己的部队,不到万不得已时不会借重友军之力。总兵官杨文率领的河北诸卫数万人作为后续部队现在还没有到达大宁,朝廷所调东西翼部队可能还在路上,他们的任务也仅是抵达东西两翼备边,燕王是不会指靠他们的,所以他们异口同声地赞同燕王的战略部署。
不过燕王脑海里仍然盘旋着朵颜三卫的勇猛形象,于是他以退为进地说:“宁王所部艰苦卓绝地抗击孛林帖木儿的侵袭已有数月之久,均已相当疲惫,亟须休整。依本藩之见,此次深入敌境追剿,不再征调宁王各部。但昨日本藩观看了朵颜三卫的战斗演习,该部精湛的骑射和猛勇剽悍作风足以使蒙古人闻风丧胆。故决定征调朵颜三卫充任征剿孛林帖木儿的先锋部队,如此安排,十七弟以为是否妥当?”
宁王本来舍不得让朵颜三卫去充当先锋打一场恶战,但自己既已说了大话,不能不兑现,况且燕王作为北征统帅,有权征调所有兵马。宁王因此也只能豁达地表示:
“愚弟听凭四哥调遣。”
接着,燕王与众将商讨了此次战役的具体战斗部署,并请宁王负责督促后方的辎重运输。
计议已定,燕王传令,全军拔营启程。在数名熟悉地形的向导的引导下,马不停蹄地向蒙军盘踞的彻彻儿山方向急驰。
塞外的二月天气尚寒,路上的沙砾结满了冰碴子。好在人马践踏迅速变成了泥浆路,尚不致影响行军的进度。数日后,前面影影绰绰出现了一溜驼峰似的山峦。据向导称那就是彻彻儿山。
沙漠里的山峦都不很高,山上光秃秃的,不长树木,至多是一丛丛的荒草遮挡人们的视线。
燕王为了能亲自观察地形,带领卫队驰至队伍的最前面,小心地接近彻彻儿山。为了不让蒙古人发现,燕王下马在山峦上的荒草丛中朝北观望,果然山下是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一直撒向天边。远处有一条闪闪发光的小河,许多牛羊和马群在小河边悠闲地吃草。倘若不是眼前即将发生的一场残酷战斗,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塞外风景画啊!
明军的大规模来袭不可能躲过蒙古探子的眼睛,看得出远处的蒙军已在紧张地布阵防御。战马驰骋,马声嘶鸣,各种颜色的三角军旗到处闪现。孛林帖木儿没想到明军来得这么快,他只能在彻彻儿山摆开架势和燕王决一死战了。
燕王观察完毕,即令炮队架起二十尊大炮对准敌人的阵地实施轰击。刹那间炮声隆隆,火光冲天,蒙古人的军阵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时,燕王令旗一挥,作为先锋部队的朵颜三卫万余名骑兵似离弦之箭,挥舞着弯刀吆喝着冲向敌营,顷刻之间他们就像一阵狂飙掠过敌营,杀向敌人的心腹地带。
燕王站在彻彻儿山的高处观察,见蒙古人的军阵已被冲得七零八落。立刻传令千户朱能率左路军二万人从彻彻儿山西侧出击,包抄蒙军右翼,张玉率右路军二万人沿小河方向攻击蒙军左翼,把孛林帖木儿的数万蒙军挤压在他们驻地的狭小地带围而歼之。
被朵颜三卫骑兵冲得七零八落的蒙古人正试图组织起顽强的抵抗,忽然又遭到明军两路主力的夹击,顷刻间乱了方寸,骑着马像无头苍蝇似的在阵地中乱窜。这时明军的喊杀声震天,刀枪碰击之声和受伤落马者的惨叫声交织成一片。在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恶战之后,蒙军已被完全击溃,丢盔卸甲纷纷逃窜。
这时,明军阵中战鼓紧擂,燕王亲率中路军投入战斗。燕王早就观察到孛林帖木儿的帅旗从战阵中央悄悄向后翼移动,可能是想趁乱溜走。他在马上大喝一声:“随我来!不能让孛林帖木儿跑了!”燕王率领亲兵卫队勇猛地扑过去。孛林帖木儿和他的亲随只得仓皇应战,但没过多久,渐渐体力不支,全部被明军生擒活捉。
被明军团团包围的蒙古人得知主帅被擒,再也无心恋战,纷纷掷去刀枪,下马投降。事后清点战场,蒙军除极少数趁乱逃跑,绝大部分在这场战斗中被歼灭。生俘蒙古人二万余人,缴获牛羊驼马无数。孛林帖木儿及其他十余名将领在验明身份后,被燕王喝令斩首于阵前。残元小朝廷覆亡后,朱元璋再也不对蒙元贵族施仁政了。
燕王得知附近的兀良哈秃城还驻有蒙军残部数千人,不能任其窜逃滋生后患,于是亲率主力前往进剿,将其全歼而还。
三月下旬,燕王率领大军凯旋。按照既定的策略,他要将俘获的蒙古人统统迁入北平附近人口稀疏的县份,利用缴获的牛羊驼马,再发给他们种子农具,使其由游牧改为务农,逐渐与汉人同化。
大军经过大宁城,宁王率领臣僚敲锣打鼓迎出郊外,老百姓抬着羊羔、美酒慰问凯旋之师。燕王如约将立了大功的朵颜三卫将士披红挂彩送归原营地。凡在战斗中牺牲的朵颜士卒每人发放恤金三百两,任其家属领回尸体按照民族习俗下葬。
燕王率领大军经松亭关浩浩荡荡入关,关内外饱经胡骑侵扰的百姓欢欣鼓舞喜迎王师凯旋。孛林帖木儿被消灭,今后他们又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了。
燕王和他的部将们在马上谈笑风生,完全没有了出征时的沉重心情。此次大捷有数百名战士在激战中捐躯疆场,战友们细心地将他们殓葬了,用白布裹好放在马车里拉回家乡。那成百辆承载着阵亡将士英灵的马车令人惊心动魄!欢迎的人们纷纷将初春刚刚盛开的迎春花洒在马车上,寄托自己的敬仰之情。
最使燕王欣慰的是此次战役用血与火考验了他的将领和士兵。燕府的五护卫是这次战役的主力部队。朱能、张玉等将领也在激烈的战斗中经受了锻炼,成了燕王今后可以信任和依靠的骨干。
燕王率部深入沙漠千里,全歼孛林帖木儿的捷报,早已传至京都。北方边患的解除使老病的朱元璋宛如服了一剂良药,顿时轻松了不少。他意识到他的儿子们已经成长,并能统辖一方的军队,自己所憧憬已久的诸王藩屏中央的局面已经基本完成,而这条防御链的中心就是累建功勋变得越来越老练成熟的燕王。
朱元璋还要求其他将领服从这个中心,后来他在给总兵官杨文的信中说:
兵法有言:贰心不可以事主,疑志不可以应敌。为将者不可不知也。朕子燕王居北平,彼处为中国之门户。今以你为总兵,赴北平参赞燕王。于北平都司、行都司并燕、谷、宁三府护卫中,优选精锐马步兵军士随燕王赴开平备边。一切号令皆出于王,尔须依命执行,大小官军均听从节制。其慎勿存贰心疑志。
朱元璋知道武定侯郭英仗着是自己的亲信嫡系,素来与燕王有些摩擦。为了北方防备的统一部署,他不得不写信命令镇守辽东的郭英:
朕自一统天下,胡虏远窜塞外已久,然其残部未克全歼,不可不防。兹命尔为总兵宫,都督刘真、宋晟为副,禀知辽王,以辽东都司、护卫各卫所步兵,除守城骑兵及原留百名存守斥堠处,其余均要选拔精锐,由你统领随辽王开赴开平以北,择险要处驻屯防御。一切号令均听燕王节制。
皇孙允炆对朱元璋如此信任燕王始终忧心忡忡。他没有胆量反对祖皇的决定,更不敢公开说出自己心中的担忧。他的那些谋臣齐泰、黄子澄却知道他的心事,一天,黄子澄安慰他道:
“殿下,皇上近日调动军队备边,令各都督及诸王均受燕王节制,臣深知殿下对此心怀戚戚。其实皇上的这些命令很难完全执行。众藩王各守自己的封国,若强令他们将自己护卫军的精锐都抽调去开平,置于燕王节制之下,他们是不会心甘情愿的。不仅是藩王们各打各的算盘,就是郭英、杨文等带兵的将领似也看出燕王心怀异志,不肯乖乖地将所部置于他的节制之下。大概燕王到皇上面前告了状,故而皇上写信告诫他们要服从燕王的指挥。”
“唉,祖皇是有些老糊涂了,只顾整天伏在地图上指挥边防,也没考虑把军权集中到一位藩王手中的危险。幸亏我们有些将领是明白人。最近齐泰到北方去了一趟,也对他们做了一些工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允炆心有余悸地说,“祖皇对异姓功臣防得那么严,对自己的儿子却百般信任毫无防范,难道只因为他们姓朱就不会危害朝廷?现在祖皇在世,他们可能不敢贸然蠢动;一旦祖皇百年之后,我真不敢相信我的这些桀骜不驯的叔王们会干出些什么事来。”
“人一入老境脑子糊涂了,很容易行事乖僻,即使英明如皇上也概莫能外。”黄子澄道,“殿下,臣以为今后殿下千万不要惹怒皇上,有些事情能不让他知道就不让他知道。切切不能让皇上产生易储的想法。”
“啊!有这样的可能吗?”允炆惊得张开了嘴。
“燕王北征连续取得胜果,现在皇上特别相信他。他在朝中也有一些势力,我们必须千万小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