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你千百度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不堪负荷,就连阅读也被挤压变形,由传统的深阅读变为时髦的浅阅读。视听冲击和享受就这样深入人心?深刻的、令人醒悟的阅读方式就这样被打压的遁无形迹?快餐式的阅读在轻松之余真能取其精华?顽固的我难以相信,只得转回身,寻找那泛黄的纸页和昏黄的灯光。
可以想象,一群稚气未脱的孩童端坐在学堂里,捧着书本,拖着长音津津有味地诵读,身子也随着那意韵摆动,虽似懂非懂,但也能徜徉其中,想象诗词中唯美的场景,分享先人的精神与境界。
再看看今天的孩子们,拿着一本压缩的小册子,像背绕口令一般读着干瘪的漫画、浅浅的故事。这样的浅阅读,势必会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在最纯真的年纪就折断了想象和思考的翅膀,割断了与经典的联系,叫他们怎么在长大后借着自己的思考在书中领悟先人的思想,提升自己?
如果说孩子的阅读方式不能代表社会的整体面貌,那成人的阅读方式总可以反映这个时代的问题了吧。可是现在还有几个成年人埋头于书海,深读经典,钻研名著?还不是将那呆板、乏味的经典丢掉,抱着笔记本电脑看网络小说呢。惊悚悬疑的、青春偶像的,层出不穷。不妨回想古时候的儒生,衣着素朴,手捧《论语》,对孔圣人顶礼膜拜,总想将天下的书都读遍,废寝忘食,孜孜不倦,那种精神令人敬佩。
纵观古今,哪位贤士不是寒窗苦读数十载后,才得以留下千古传颂的诗篇?哪位诗人不是饱读诗书,遍尝人间疾苦后才书写下永垂不朽的经典?如果庄子只是个略懂诗词的百姓,怎会有《逍遥游》中那经天纬地的思想?如果辛弃疾只是个不识一字的武夫,怎会有"把栏杆拍遍"的豪情?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诗人、词人都是在深刻的阅读中反思、自省,在思想与灵魂得以提升后,才有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与豪言。那浅显的阅读怕是难以做到这一点吧,只是消磨时间罢了。
深阅读,众里寻你千百度,蓦然回首,愿你能重回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