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2-05-04 属于:ABCD式成语动宾式成语

    成语名称:明察秋毫(mingchaqiuhao)

    结构形式:ABCD式成语

    组成汉字:明、察、秋、毫

    成语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成语示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语法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易错:察,不能写作“查”。毫,不能写作“豪”。

    成语辨析:明察秋毫与“洞若观火”有别:明察秋毫强调观察事物精细;“洞若观火”强调观察事物透彻、深远。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百度百科: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视力很好。【“明察秋毫”常误写为“明察秋豪”,应注意。】

    成语造句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

    英语翻译:omniscient; lit. seeing clearly the downy feather of autumn (idiom, from Mencius); fig. sensitive to the finest detail; to distinguish right and wrong with acuity

    故事典故: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因此他向孟子请教。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 [ 阅读详细]

    近义词明查暗访洞若观火

    反义词不见舆薪

上一篇:明参日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