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吊子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2-04-22 属于:ABC式成语

    成语名称:半吊子(bandiaozi)

    结构形式:ABC式成语

    组成汉字:半、吊、子

    成语解释: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语法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骂人

    成语出处: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他却说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种夸大,是不真实的。”

    成语年代:现代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百度百科:“半吊子”是汉语中常用的一个熟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该熟语的意思是指:①不通事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着的人;②知识不丰富或技术不熟练的人;③做事不仔细、有始无终的人。追根溯源,这个熟语来源于我国古代的钱币计量制度。在我国古代,最常见的货币是铜钱,而铜钱一般为圆形方孔。为了便于携带和计算,至迟从汉代起,人们就已开始时将铜钱用细绳串起来,这种穿铜钱的绳子在汉代时被称“贯”,如《史记·平准书》中就曾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而到了魏晋北朝时期,“贯”又成了货币计量单位,“一贯”相当于一千文(由于铜钱正面铸有文字,故一枚铜钱又称“一文”)。可能是由于钱串提起时往下垂吊的缘故,到了清代“一贯”又被称“一吊”。而半吊(即五百文)为一吊的半数,不满串、不成吊(貌似有“不成'调',不着调”之意?),所以人们就用 “半吊子”(或“半吊”)来喻称多种不好的人或事物。

    成语造句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人缘也是靠自己,自己是个半吊子,哪里来的朋友?”

    英语翻译:smatterer; dabbler; tactless and impulsive person

    近义词半瓶醋

上一篇:绊脚石 下一篇:帮倒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