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第一百九 朱子六
书籍:朱子语类
論取士
古人學校、教養、德行、道藝、選舉、爵祿、宿衛、征伐、師旅、田獵,皆只是一項事,皆一理也。
召穆公始諫厲王不聽,而退居于郊。及厲王出奔,國 人欲殺 其子,召公匿之。國 人圍 召公之第,召公乃以己子代厲王之子,而宣王以立。因歎曰:「便是這話難說!古者公卿世及,君臣恩意交結素深,與國 家共休戚,故患難相為 如此。後世相遇如塗人,及有患難,則渙然離散而已。然今之公卿子孫,亦不可用者,只是不曾教得,故公卿之子孫莫不驕奢淫佚。不得已而用草茅新進之士,舉而加之公卿之位,以為 苟勝 於彼而已。然所恃者,以其知義理,故勝 之耳。若更不知義理,何所不至!古之教國 子,其法至詳密,故其才者既足以有立,而不才者亦得以薰陶漸染,而不失為 寡過之人,豈若今之驕騃淫奢也哉!陳同父課?中有一段論此,稍佳。」僩。
竇問:「人才須教養。明道章疏須先擇 學官,如何?」曰:「便是未有善擇 底人。某嘗謂,天下事不是從 中做起,須得結子頭是當,然後從 上梳理下來 ,方見次序。」德明問:「聞先生嘗言,州縣學且依舊課試,太學當專 養行義之士。」曰:「卻如此不得。士自四方遠來 太學,無緣盡知其來 歷,須是從 鄉舉。」德明。
「呂 與叔欲奏立四科取士:曰德行,曰明經,曰政事,曰文學。德行則待州縣舉薦,下三科卻許人投牒自試。明經裏面分許多項目:如春秋則兼通三傳 ,禮則通三禮,樂 則盡通諸經所說樂 處。某看來 ,樂 處說也未盡。政事則如試法律等及行移決判事。又定為 試辟,未試則以事授之,一年看其如何,辟則令所屬 長官舉辟。」遠器云:「這也只是法。」曰:「固是法,也待人而行,然這卻法意詳盡。如今科舉,直是法先不是了。今來 欲教吏部與二三郎官盡識得天下官之賢否,定是了不得這事!」賀孫。
因論學校,曰:「凡事須有規模。且如太學,亦當用一好人,使之自立繩墨,遲之十年,日與之磨煉,方可。今日學官只是計資考遷用,又學識短淺,學者亦不尊尚。」可學曰:「神宗未立三舍前,太學亦盛。」曰:「呂 氏家塾記云,未立三舍前,太學只是一大書 會, 當時有孫明復 胡安定之流,人如何不趨慕!」可學。
林擇 之曰:「今士人所聚多處,風俗便不好。故太學不如州學,州學不如縣學,縣學不如鄉學。」曰:「太學真箇無益,於國 家教化之意何在?向見陳魏公說,亦以為 可罷。」義剛。
祖宗時,科舉法疏闊。張乖崖守蜀,有士人亦不應 舉。乖崖去尋 得李畋出來 舉送去。如士人要應 舉時,只是著布衫麻鞋,陳狀 稱,百姓某人,今聞朝廷取士如何如何,來 應 舉;連投所業。太守略看所業,方請就客位,換襴?相見,方得請試。只一二人,試訖舉送。舊亦不糊名,仁宗時方糊名。揚。
「商鞅論人不可多學為 士人,廢了耕戰 。此無道之言。然以今觀之,士人千人萬人,不知理會 甚事,真所謂游手!只是恁地底人,一旦得高官厚祿,只是為 害朝廷,何望其濟 事?真是可憂!」因云云云。「舊時此中赴試時,只是四五千人,今多一倍。」因論呂 與叔論得取士好。因論其集上代人章表之類,文字多難看,此文集之弊。揚因謂:「去了此等好。」曰:「然。」因歎:「與叔甚高,可惜死早!使其得六十左右,直可觀,可惜善人無福!兄弟都有立。一兄和叔,做鄉儀者,更直截,死早。」揚。
康節謂:「天下治,則人上行;天下亂,則人上文。」太祖時,人都不理會 文;仁宗時,人會 說。今又不會 說,只是胡說。因見時文義,甚是使人傷 心!揚。
因說「子張學干祿」,曰:「如今時文,取者不問其能,應 者亦不必其能,只是盈紙便可得。推而上之,如除擢皆然。禮官不識禮,樂 官不識樂 ,皆是吏人做上去。學官只是備 員考試而已,初不是有德行道藝可為表 率,仁義禮智,從 頭不識到尾!國 家元初取人如此,為 之柰何!」明作。
三舍人做乾元統天義,說乾元處云「如目之有視,耳之有聽,體之有氣 ,心之有神」云云。如今也無這般時文。僩。
今人作經義,正是醉人說話。只是許多說話改頭換面,說了又說,不成文字!僩。
今人為 經義者,全不顧經文,務 自立說,心粗膽大,敢為 新奇詭異之論。方試官命此題,已欲其立奇說矣。又,出題目定不肯依經文成片段,都是斷 章牽 合,是甚麼義理!三十年前人猶不敢如此,只因一番省試出「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三句,後遂成例。當時人甚駭之,今遂以為 常矣。遂使後生輩違背經旨,爭為 新奇,迎合主司之意,長浮競薄,終將 若何,可慮!可慮!王介甫三經義固非聖人意,然猶使學者知所統一。不過專 念本經,及看注解,而以其本注之說為 文辭,主司考其工拙,而定去留耳。豈若今之違經背義,恣為 奇說,而無所底止哉!當時神宗令介甫造三經義,意思本好。只是介甫之學不正,不足以發明聖意為 可惜耳。今為 經義者,又不若為 詞賦;詞賦不過工於對 偶,不敢如治經者之亂說也。聞虜中科舉罷,即曉 示云,後舉於某經某史命題,仰士子各習此業。使人心有所定止,專 心看一經一史,不過數 舉,則經史皆通。此法甚好。今為 主司者,務 出隱僻題目,以乘人之所不知,使人弊精神於檢閱,茫然無所向方,是果何法也!僩。
時有報 行遣試官牽 合破碎出題目者。或曰:「如此行遣一番,也好。」曰:「某常說,不當就題目上理會 。這箇都是道術不一,所以如此。所以王介甫行三經字說,說是一道德,同風俗。是他真箇使得天下學者盡只念這物事,更不敢別走作胡說,上下都有箇據 守。若是有才者,自就他這腔子裏說得好,依舊是好文字。而今人卻務 出暗僻難曉 底題目,以乘人之所不知,卻如何教他不杜撰,不胡說得!」或曰:「若不出難題,恐盡被人先牢籠做了。」曰:「莫管他。自家依舊是取得好文字,不誤遠方觀聽。而今卻都是杜撰胡說,破壞 後生心術,這箇乖。某常說,今日學校科舉不成法。上之人分明以賊盜遇士,士亦分明以盜賊自處,動 不動 便鼓譟作鬧,以相迫脅,非盜賊而何?這箇治之無他,只是嚴挾 書 傳 義之禁,不許繼燭,少間自沙汰了一半。不是秀才底人,他亦自不敢來 。雖無沙汰之名,而有其實。既不許繼燭,他自要奔,去聲。無緣更代得人筆。」或曰:「恐難止遏。今只省試及太學補試,已自禁遏不住。」曰:「也只是無人理會 。若捉得一兩 箇,真箇痛治,人誰敢犯!這箇須從 保伍中做起,卻從 保正社首中討保明狀 ,五家為 保,互相保委。若不是秀才,定不得與保明。若捉出詭名納兩 副三副卷底人來 ,定將 保明人痛治,人誰敢犯!某嘗說,天下無難理會 底事,這般事,只是黑地裏腳指縫也求得出來 ,不知如何得恁地無人理會 !」又曰:「今日科舉考試也無法不通看。」或曰:「解額當均否?」曰:「固是當均。」或曰:「看來 不必立為 定額,但以幾 名終場 卷子取一名,足矣。」曰:「不得。少間便長詭名納卷之弊。依舊與他立定額。只是從 今起,照前三舉內 終場 人數 計之,就這數 內 立定額數 。三舉之後,又將 來 均一番。如此,則多少不至相懸 絕矣。」因說混補,曰:「頃在朝時,趙丞相欲行三舍法。陳君舉欲行混補,趙丞相不肯,曰:『今此天寒粟貴,若復 混補,須添萬餘人,米價愈騰踊矣!』某曰:『為 混補之說者固是謬,為 三舍之說亦未為 得也。未論其他,只州郡那裏得許多錢榖養他?蓋入學者既有舍法之利,又有科舉之利,不入學者止有科舉一塗,這裏便是不均。利之所在,人誰不趨?看來 只均太學解額於諸路,便無事。如今太學解額,七人取兩 人。便七人取一人也由我,十人取一人也由我,二十人、三十人、四十人取一人也只由我。而今自立箇不平放這裏,如何責得人趨』!」或問:「恩榜無益於國家 ,可去否?」曰:「此又去不得。去之則傷 仁恩,人必怨。看來 只好作文學助教闕,立定某州文學幾 員,助教幾 員,隨其人士之多少以定員數 ,如宗室宮觀例,令自指射占闕,相與受代,莫要教他出來 做官。既不傷 仁恩,又無老耄昏濁 貪猥不事事之病矣。」杜佑通典中說釋奠處有文學助教官。因說祿令,曰:「今日祿令更莫說,更是不均。且如宮觀祠祿,少間又盡指占某州某州。蓋州郡財賦各自不同,或元初立額有厚薄,或後來 有增減,少間人盡占多處去。雖曰州郡富厚,被人炒多了,也供當不去。少間本州本郡底不曾給得,只得去應 副他處人矣。」因又說經界。或曰:「初做,也須擾人。」曰:「若處之有法,何擾之有?而今只是人人不曉 ,所以被人瞞說難行。間有一兩 箇曉 得底,終不足以勝 不曉 者之多。若人人都教他算,教他法量,他便使瞞不得矣。打量極多法,惟法算量極易,自紹興間,秦丞相舉行一番以至今。看來 是蘇綽以後,到紹興方得行一番,今又多弊了。看來 須是三十年又量一番,庶常無弊。蓋人家田產只五六年間便自不同,富者貧,貧者富,少間病敗 便多,飛產匿名,無所不有。須是三十年再與打量一番,則乘其弊少而易為 力,人習見之,亦無所容其奸矣。要之,既行,也安得盡無弊?只是得大綱好,其間寧無少弊處?只如秦丞相紹興間行,也安得盡無弊?只是十分弊,也須革去得九分半,所餘者一分半分而已。今人卻情願受這十分重弊壓 在頭上,都不管。及至纔有一人理會 起,便去搜剔那半分一分底弊來 瑕疵之,以為 決不可行。如被人少卻百貫千貫卻不管,及被人少卻百錢千錢,便反到要與理會 。今人都是這般見識。而今分明是有箇天下國 家,無一人肯把做自家物事看,不可說著。某常說,天下事所以終做不成者,只是壞 於懶 與私而已!懶 ,則士大夫不肯任事。有一樣底 說,我只認做三年官了去,誰能閑理會 得閑事,閑討煩 惱 !我不理會 ,也得好好做官去。次則豪家上戶 群起遮攔,恐法行則奪其利,盡用納稅。惟此二者為 梗而已。」又曰:「事無有處置不得者。事事自有箇恰好處,只是不會 思量,不得其法。只如舊時科舉無定日,少間人來 這州試了,又過那州試;州裏試了,又去漕司試;無理會 處。不知誰恁聰明,會 思量定作八月十五日,積年之弊,一朝而革,這箇方喚 做處置事。聖人所以做事動 中機會 ,便是如此。」又曰:「凡事須看透背後去。」因舉掌云:「且如這一事,見得這一面是如此,便須看透那手背後去,方得。如國 手下棋一著,便見得數 十著以後之著。若只看這一面,如何見得那事幾 ?更說甚治道!」僩。 包顯道言科舉之弊。先生曰:「如他經尚是就文義上說,最是春秋不成說話,多是去求言外之意,說得不成模樣 。某說道,此皆是『侮聖人之言』!卻不如王介甫樣 ,索性廢了,較強。」又笑云:「常有一人作隨時變通論,皆說要復 古。至論科舉要復 鄉舉里選,卻說須是歇二十年卻行,要待那種子盡了方行得。說得來 也是。」義剛。
器遠問:「今士人習為 時文應 舉,如此須當有箇轉處否?」曰:「某舊時看,只見天下如何有許多道理恁地多!如今看來 ,只有一箇道理,只有一箇學。在下者也著如此學,在上者也著如此學。在上若好學,自見道理,許多弊政,亦自見得須要整頓。若上好學,便於學舍選舉賢儒,如胡安定孫明復 這般人為 教導 之官;又須將 科目盡變了,全理會 經學,這須會 好。今未說士子,且看朝廷許多奏表,支離蔓衍,是說甚麼!如誥宰相,只須說數 語戒諭,如此做足矣。」敬之云:「先生常說:『表奏之文,下諛其上也;誥敕之文,上諛其下也。』」賀孫。 問:「今日科舉之弊,使有可為 之時,此法何如?」曰:「也廢他不得。然亦須有箇道理。」又曰:「更須兼他科目取人。」
「今時文賦卻無害理,經義大不便,分明是『侮聖人之言』!如今年三知舉所上劄子,論舉人使字,理會 這箇濟 得甚?今日亦未論變科舉法。只是上之人主張分別善惡 ,擢用正人,使士子少知趨向,則人心自變,亦有可觀。」可學問:「歐陽公當時變文體,亦是上之人主張?」曰:「渠是變其詭怪。但此等事,亦須平日先有服人,方可。」舜功問:「歐陽公本論亦好,但末結未盡。」曰:「本論精密卻過於原道。原道言語皆自然,本論卻生受。觀其意思,乃是聖人許多憂慮做出,卻無自然氣 象。下篇不可曉 。」德粹云:「以拜佛,知人之性善。」先生曰:「亦有說話。佛亦教人為 善,故渠以此觀之也。」可學。 今科舉之弊極矣!鄉舉里選之法是第一義,今不能行。只是就科舉法中與之區處,且變著如今經義格子,使天下士子各通五經大義。一舉試春秋,一舉試三禮,一舉試易詩書 ,禁懷 挾 。出題目,便寫出注疏與諸家之說,而斷 以己意。策論則試以時務 ,如禮、樂 、兵、刑之屬 ,如此亦不為 無益。欲革奔競之弊,則均諸州解額,稍損太學之額。太學則罷月書 季考之法,皆限之以省試,獨取經明行修之人。如此,亦庶幾 矣。木之。 因言今日所在解額太不均,先生曰:「只將 諸州終場 之數 ,與合發解人數 定便了。又不是天造地設有定數 ,何故不敢改動 ?也是好笑!」浩。
或言太學補試,動 一二萬人之冗。曰:「要得不冗,將 太學解額減損,分布於諸州軍解額少處。如此,則人皆只就本州軍試,又何苦就補試也!」燾。
臨別,先生留飯。坐間出示理會 科舉文字,大要欲均諸州解額,仍乞罷詩賦,專 經學論策,條目井井。云:「且得士人讀些書 ,三十年後,恐有人出。」泳。
乙卯年,先生作科舉私議一通,付過看。大概欲於三年前曉 示,下次科場 ,以某經、某子、某史試士人。如大義,每道只六百字,其餘兩 場 亦各不同。後次又預前以某年科場 ,別以某經、某子、某史試士人,蓋欲其逐番精通也。過欲借錄,不許。過。
先生言時文之謬,云:「如科舉後便下詔,今番科舉第一場 出題目在甚經內 ;論題出在甚史內 ,如史記漢書 等,廣說二書 ;策只出一二件事。庶幾 三年之間,專 心去看得一書 。得底固是好,不得底也逐番看得一般書 子細。」胡泳。
先生云:「禮書 已定,中間無所不包。某常欲作一科舉法。今之詩賦實為 無用,經義則未離於說經。但變其虛浮之格,如近古義,直述大意。立科取人,以易詩書 為 一類,三禮為 一類,春秋三傳 為 一類。如子年以易詩書 取人,則以前三年舉天下皆理會 此三經;卯年以三禮取人,則以前三年舉天下皆理會 此三禮;午年以春秋三傳 取人,則以前三年舉天下皆理會 此春秋三傳 。如易詩書 稍易理會 ,故先用此一類取人。如是周而復 始,其每舉所出策論,皆有定所。如某書 出論,某書 出策,如天文、地理、樂 律之類,皆指定令學者習,而用以為題。」賀孫云:「此法若行,但恐卒未有考官。」曰:「須先令考官習之。」賀孫。
李先生說:「今日習春秋者,皆令各習一傳 ,并習誰解,只得依其說,不得臆說。」先生曰:「六經皆可如此,下家狀 時,皆令定了。」揚。 今人都不曾讀書 ,不會 出題目。禮記有無數 好處,好出題目。揚。
科舉種子不好。謂試官只是這般人。揚。
張孟遠以書 來 論省試策題目,言今日之弊,在任法而不任人。孟遠謂今日凡事傷 不能守法。曰:「此皆偏說。今日乃是要做好事,則以礙法不容施行;及至做不好事,即便越法不顧,只是不勇於為 善。」必大。 「科舉是法弊。大抵立法,只是立箇得人之法。若有奉行非其人,卻不干法事,若只得人便可。今卻是法弊,雖有良有司,亦無如之何。」王嘉叟云:「朝廷只有兩 般法:一是排連法,今銓部是也;一是信采法,今科舉是也。」?。
問:「今之學校,自麻沙時文冊 子之外,其他未嘗過而問焉。」曰:「怪它不得,上之所以教者不過如此。然上之人曾不思量,時文一件,學子自是著急,何用更要你教!你設學校,卻好教他理會 本分事業。」曰:「上庠風化之原,所謂『季考行藝』者,行尤可笑,只每月占一日之食便是。」先生笑曰:「何其簡易也!」曰:「天下之事,大正則難,如學校間小正須可。」曰:「大處正不得,小處越難。才動 著,便有掣肘,如何正得!」琮。 因說科舉所取文字,多是輕浮,不明白著實。因歎息云:「最可優者,不是說秀才做文字不好,這事大關世變。東晉之末,其文一切含胡,是非都沒理會 。」賀孫。
有少年試教官。先生曰:「公如何須要去試教官?如今最沒道理,是教人懷 牒來 試討教官。某嘗經歷諸州,教官都是許多小兒 子,未生髭鬚;入學底多是老大底人,如何服得他;某思量,須是立箇定制,非四十以上不得任教官。」又云:「須是罷了堂除,及注授教官,卻請本州鄉先生為 之。如福州,便教林少穎這般人做,士子也歸心,他教也必不苟。」又云:「只見泉州教官卻老成,意思卻好。然他教人也未是,如教人編抄甚長編文字。」又曰:「今教授之職,只教人做科舉時文。若科舉時文,他心心念念要爭功名,若不教他,你道他自做不做?何待設官置吏,費廩祿教他做?也須是當職底人怕道人不曉 義理,須是要教人識些。如今全然無此意,如何恁地!」賀孫。
坐中有說赴賢良科。曰:「向來 作時文應 舉,雖是角虛無實,然猶是白直,卻不甚害事。今來 最是喚 做賢良者,其所作策論,更讀不得。緣世上只有許多時事,已前一齊話了,自無可得說。如笮酒相似,第一番淋了,第二番又淋了,第三番又淋了。如今只管又去許多糟粕裏只管淋,有甚麼得話!既無可得話,又只管要新。最切害處,是輕德行,毀 名節,崇智術,尚變詐,讀之使人痛心疾首。不知是甚世變到這裏,可畏!可畏!這都是不祥之兆,隆興以來 不恁地。自隆興以後有恢復之 說,都要來 說功名,初不曾濟 得些事。今看來 ,反把許多元氣 都耗卻。管子、孔門所不道,而其言猶曰『禮義廉恥,是謂四維』。如今將 禮義廉恥一切埽除了,卻來 說事功!」賀孫。
葉正則彭大老欲放混補,廟堂亦可之,但慮艱食,故不果行。二人之意,大率為 其鄉人地耳。廟堂云「今日太學文字不好」,卻不知所以不好之因。便使時文做得十分好後,濟 得甚事!某有一策:諸州解額,取見三舉終場 最多人數 ,以寬處為 準 ,皆與添上。省試取數卻不增。其補試,卻用科舉年八月十五日引試。若要就補,須舍了解試始得。如此,庶幾 人有固志,免得如此奔競喧鬨。閎祖。
說趙丞相欲放混補,歎息云:「方今大倫,恁地不成模樣 !身為 宰相,合以何為 急?卻要急去理會 這般事,如何恁地不識輕重!此皆是衰亂之態。只看宣和末年,番人將 至,宰相說甚事,只看實錄頭一版便見,且說太學秀才做時文不好,你道是識世界否!如今待補取士,有甚不得?如何道恁地便取得人才,如彼便取不得人才?只是亂說。待補之立,也恰如擲骰子一般,且試采,擲得便得試,擲不得便不得試,且以為 節制。那裏得底便是,不得底便不是?這般做事,都是枉費氣 力。某常說均解額,只將 逐州三舉終場 人數 ,用其最多為 額,每百人取幾 人,太學許多濫恩一齊省了。元在學者,聽依舊恩例。諸路牒試皆罷了,士人如何也只安鄉舉。如何自家卻立箇物事,引誘人來 奔趨!下面又恁地促窄,無入身處。如何又只就微末處理會 !若均解額取人數多 ,或恐下梢恩科數 多,則更將 分數 立一長限;以前得舉人,卻只依舊限,有甚不得處?他只說近日學中緣有待補,不得廣取,以致學中無好文字。不知時文之弊已極,雖鄉舉又何嘗有好文字膾炙人口?若是要取人才,那裏將 這幾 句冒頭見得?只是胡說!今時文日趨於弱,日趨於巧小,將 士人這些志氣 都消削得盡。莫說以前,只是宣和末年三舍法纔罷,學舍中無限好人才,如胡邦衡之類,是甚麼樣 有氣 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壯 !當時亦自煞有人。及紹興渡江之初,亦自有人才。那時士人所做文字極粗,更無委曲柔弱之態,所以亦養得氣 宇。只看如今秤斤注兩 ,作兩 句破頭,如此是多少衰氣 !」賀孫。 或問:「趙子直建議行三舍法:補入縣學;自縣學比試,入於州學;自州學貢至行在補試,方入太學。如何?」曰:「這是顯然不可行底事。某嘗作書 與說,他自謂行之有次第,這下梢須大乖。今只州縣學裏小小補試,動 不動 便只是請囑 之私。若便把這箇為 補試之地,下梢須至於興大獄。子直這般所在,都不詢訪前輩。如向者三舍之弊,某嘗及見老成人說,劉 聘君云,縣學嘗得一番分肉,肉有內 舍、外舍多寡之差。偶齋僕下錯了一分,學生便以界方打齋僕,高聲大怒云:『我是內舍 生,如何卻只得外舍生肉?』如此等無廉恥事無限,只是蔡京法度如此。嘗見胡珵德輝有言曰:『學校之設,所以教天下之人為 忠為 孝也。國 家之學法,始於熙寧,成於崇觀。熙寧之法,李定為 之也;崇觀之法,蔡京為 之也。李定者,天下之至不孝者也;蔡京者,天下之至不忠者也。豈有不忠不孝之人,而其所立之法可行於天下乎!』今欲行三舍之法,亦本無他說,只為 所取待補多滅 裂,真正老成士人,多不得太學就試,太學緣此多不得人。然初間所以立待補之意,只為 四方士人都來就 試,行在壅隘,故為 此法。然又須思量,所以致得四方士人苦死都要來 赴太學試,為 甚麼?這是箇弊端,須從 根本理會 去。某與子直書 曾云,若怕人都來 赴太學試,須思量士人所以都要來 做甚麼。皆是秀才,皆非有古人教養之實,而仕進之途如此其易。正試既優,又有舍選,恩數 厚,較之諸州或五六百人解送一人,何其不平至於此!自是做得病痛如此。不就這處醫治,卻只去理會 其末!今要好,且明降指揮,自今太學並不許以恩例為 免。若在學人援執 舊例,則以自今新補入為 始。他未入者幸得入而已,未暇計此。太學既無非望之恩,又於鄉舉額窄處增之,則人人自安鄉里,何苦都要入太學!不就此整理,更說甚?高抑崇,秦相舉之為 司業,抑崇乃龜山門人。龜山於學校之弊,煞有說話,渠非不習聞講論,到好做處,卻略不施為 。秦本惡 程學,後見其用此人,人莫不相慶,以為 庶幾 善類得相汲引。後乃大不然,一向苟合取媚而已!學校以前整頓固難。當那時兵興之後,若從 頭依自家好規模整頓一番,豈不可為 ?他當時於秦相前,亦不敢說及此。」賀孫。
因論黃幾 先言,曾於周丈處見虜中賦,氣 脈厚。先生曰:「那處是氣 象大了,說得出來 。自是如此,不是那邊人會 。」揚。
古人學校、教養、德行、道藝、選舉、爵祿、宿衛、征伐、師旅、田獵,皆只是一項事,皆一理也。
召穆公始諫厲王不聽,而退居于郊。及厲王出奔,國 人欲殺 其子,召公匿之。國 人圍 召公之第,召公乃以己子代厲王之子,而宣王以立。因歎曰:「便是這話難說!古者公卿世及,君臣恩意交結素深,與國 家共休戚,故患難相為 如此。後世相遇如塗人,及有患難,則渙然離散而已。然今之公卿子孫,亦不可用者,只是不曾教得,故公卿之子孫莫不驕奢淫佚。不得已而用草茅新進之士,舉而加之公卿之位,以為 苟勝 於彼而已。然所恃者,以其知義理,故勝 之耳。若更不知義理,何所不至!古之教國 子,其法至詳密,故其才者既足以有立,而不才者亦得以薰陶漸染,而不失為 寡過之人,豈若今之驕騃淫奢也哉!陳同父課?中有一段論此,稍佳。」僩。
竇問:「人才須教養。明道章疏須先擇 學官,如何?」曰:「便是未有善擇 底人。某嘗謂,天下事不是從 中做起,須得結子頭是當,然後從 上梳理下來 ,方見次序。」德明問:「聞先生嘗言,州縣學且依舊課試,太學當專 養行義之士。」曰:「卻如此不得。士自四方遠來 太學,無緣盡知其來 歷,須是從 鄉舉。」德明。
「呂 與叔欲奏立四科取士:曰德行,曰明經,曰政事,曰文學。德行則待州縣舉薦,下三科卻許人投牒自試。明經裏面分許多項目:如春秋則兼通三傳 ,禮則通三禮,樂 則盡通諸經所說樂 處。某看來 ,樂 處說也未盡。政事則如試法律等及行移決判事。又定為 試辟,未試則以事授之,一年看其如何,辟則令所屬 長官舉辟。」遠器云:「這也只是法。」曰:「固是法,也待人而行,然這卻法意詳盡。如今科舉,直是法先不是了。今來 欲教吏部與二三郎官盡識得天下官之賢否,定是了不得這事!」賀孫。
因論學校,曰:「凡事須有規模。且如太學,亦當用一好人,使之自立繩墨,遲之十年,日與之磨煉,方可。今日學官只是計資考遷用,又學識短淺,學者亦不尊尚。」可學曰:「神宗未立三舍前,太學亦盛。」曰:「呂 氏家塾記云,未立三舍前,太學只是一大書 會, 當時有孫明復 胡安定之流,人如何不趨慕!」可學。
林擇 之曰:「今士人所聚多處,風俗便不好。故太學不如州學,州學不如縣學,縣學不如鄉學。」曰:「太學真箇無益,於國 家教化之意何在?向見陳魏公說,亦以為 可罷。」義剛。
祖宗時,科舉法疏闊。張乖崖守蜀,有士人亦不應 舉。乖崖去尋 得李畋出來 舉送去。如士人要應 舉時,只是著布衫麻鞋,陳狀 稱,百姓某人,今聞朝廷取士如何如何,來 應 舉;連投所業。太守略看所業,方請就客位,換襴?相見,方得請試。只一二人,試訖舉送。舊亦不糊名,仁宗時方糊名。揚。
「商鞅論人不可多學為 士人,廢了耕戰 。此無道之言。然以今觀之,士人千人萬人,不知理會 甚事,真所謂游手!只是恁地底人,一旦得高官厚祿,只是為 害朝廷,何望其濟 事?真是可憂!」因云云云。「舊時此中赴試時,只是四五千人,今多一倍。」因論呂 與叔論得取士好。因論其集上代人章表之類,文字多難看,此文集之弊。揚因謂:「去了此等好。」曰:「然。」因歎:「與叔甚高,可惜死早!使其得六十左右,直可觀,可惜善人無福!兄弟都有立。一兄和叔,做鄉儀者,更直截,死早。」揚。
康節謂:「天下治,則人上行;天下亂,則人上文。」太祖時,人都不理會 文;仁宗時,人會 說。今又不會 說,只是胡說。因見時文義,甚是使人傷 心!揚。
因說「子張學干祿」,曰:「如今時文,取者不問其能,應 者亦不必其能,只是盈紙便可得。推而上之,如除擢皆然。禮官不識禮,樂 官不識樂 ,皆是吏人做上去。學官只是備 員考試而已,初不是有德行道藝可為表 率,仁義禮智,從 頭不識到尾!國 家元初取人如此,為 之柰何!」明作。
三舍人做乾元統天義,說乾元處云「如目之有視,耳之有聽,體之有氣 ,心之有神」云云。如今也無這般時文。僩。
今人作經義,正是醉人說話。只是許多說話改頭換面,說了又說,不成文字!僩。
今人為 經義者,全不顧經文,務 自立說,心粗膽大,敢為 新奇詭異之論。方試官命此題,已欲其立奇說矣。又,出題目定不肯依經文成片段,都是斷 章牽 合,是甚麼義理!三十年前人猶不敢如此,只因一番省試出「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三句,後遂成例。當時人甚駭之,今遂以為 常矣。遂使後生輩違背經旨,爭為 新奇,迎合主司之意,長浮競薄,終將 若何,可慮!可慮!王介甫三經義固非聖人意,然猶使學者知所統一。不過專 念本經,及看注解,而以其本注之說為 文辭,主司考其工拙,而定去留耳。豈若今之違經背義,恣為 奇說,而無所底止哉!當時神宗令介甫造三經義,意思本好。只是介甫之學不正,不足以發明聖意為 可惜耳。今為 經義者,又不若為 詞賦;詞賦不過工於對 偶,不敢如治經者之亂說也。聞虜中科舉罷,即曉 示云,後舉於某經某史命題,仰士子各習此業。使人心有所定止,專 心看一經一史,不過數 舉,則經史皆通。此法甚好。今為 主司者,務 出隱僻題目,以乘人之所不知,使人弊精神於檢閱,茫然無所向方,是果何法也!僩。
時有報 行遣試官牽 合破碎出題目者。或曰:「如此行遣一番,也好。」曰:「某常說,不當就題目上理會 。這箇都是道術不一,所以如此。所以王介甫行三經字說,說是一道德,同風俗。是他真箇使得天下學者盡只念這物事,更不敢別走作胡說,上下都有箇據 守。若是有才者,自就他這腔子裏說得好,依舊是好文字。而今人卻務 出暗僻難曉 底題目,以乘人之所不知,卻如何教他不杜撰,不胡說得!」或曰:「若不出難題,恐盡被人先牢籠做了。」曰:「莫管他。自家依舊是取得好文字,不誤遠方觀聽。而今卻都是杜撰胡說,破壞 後生心術,這箇乖。某常說,今日學校科舉不成法。上之人分明以賊盜遇士,士亦分明以盜賊自處,動 不動 便鼓譟作鬧,以相迫脅,非盜賊而何?這箇治之無他,只是嚴挾 書 傳 義之禁,不許繼燭,少間自沙汰了一半。不是秀才底人,他亦自不敢來 。雖無沙汰之名,而有其實。既不許繼燭,他自要奔,去聲。無緣更代得人筆。」或曰:「恐難止遏。今只省試及太學補試,已自禁遏不住。」曰:「也只是無人理會 。若捉得一兩 箇,真箇痛治,人誰敢犯!這箇須從 保伍中做起,卻從 保正社首中討保明狀 ,五家為 保,互相保委。若不是秀才,定不得與保明。若捉出詭名納兩 副三副卷底人來 ,定將 保明人痛治,人誰敢犯!某嘗說,天下無難理會 底事,這般事,只是黑地裏腳指縫也求得出來 ,不知如何得恁地無人理會 !」又曰:「今日科舉考試也無法不通看。」或曰:「解額當均否?」曰:「固是當均。」或曰:「看來 不必立為 定額,但以幾 名終場 卷子取一名,足矣。」曰:「不得。少間便長詭名納卷之弊。依舊與他立定額。只是從 今起,照前三舉內 終場 人數 計之,就這數 內 立定額數 。三舉之後,又將 來 均一番。如此,則多少不至相懸 絕矣。」因說混補,曰:「頃在朝時,趙丞相欲行三舍法。陳君舉欲行混補,趙丞相不肯,曰:『今此天寒粟貴,若復 混補,須添萬餘人,米價愈騰踊矣!』某曰:『為 混補之說者固是謬,為 三舍之說亦未為 得也。未論其他,只州郡那裏得許多錢榖養他?蓋入學者既有舍法之利,又有科舉之利,不入學者止有科舉一塗,這裏便是不均。利之所在,人誰不趨?看來 只均太學解額於諸路,便無事。如今太學解額,七人取兩 人。便七人取一人也由我,十人取一人也由我,二十人、三十人、四十人取一人也只由我。而今自立箇不平放這裏,如何責得人趨』!」或問:「恩榜無益於國家 ,可去否?」曰:「此又去不得。去之則傷 仁恩,人必怨。看來 只好作文學助教闕,立定某州文學幾 員,助教幾 員,隨其人士之多少以定員數 ,如宗室宮觀例,令自指射占闕,相與受代,莫要教他出來 做官。既不傷 仁恩,又無老耄昏濁 貪猥不事事之病矣。」杜佑通典中說釋奠處有文學助教官。因說祿令,曰:「今日祿令更莫說,更是不均。且如宮觀祠祿,少間又盡指占某州某州。蓋州郡財賦各自不同,或元初立額有厚薄,或後來 有增減,少間人盡占多處去。雖曰州郡富厚,被人炒多了,也供當不去。少間本州本郡底不曾給得,只得去應 副他處人矣。」因又說經界。或曰:「初做,也須擾人。」曰:「若處之有法,何擾之有?而今只是人人不曉 ,所以被人瞞說難行。間有一兩 箇曉 得底,終不足以勝 不曉 者之多。若人人都教他算,教他法量,他便使瞞不得矣。打量極多法,惟法算量極易,自紹興間,秦丞相舉行一番以至今。看來 是蘇綽以後,到紹興方得行一番,今又多弊了。看來 須是三十年又量一番,庶常無弊。蓋人家田產只五六年間便自不同,富者貧,貧者富,少間病敗 便多,飛產匿名,無所不有。須是三十年再與打量一番,則乘其弊少而易為 力,人習見之,亦無所容其奸矣。要之,既行,也安得盡無弊?只是得大綱好,其間寧無少弊處?只如秦丞相紹興間行,也安得盡無弊?只是十分弊,也須革去得九分半,所餘者一分半分而已。今人卻情願受這十分重弊壓 在頭上,都不管。及至纔有一人理會 起,便去搜剔那半分一分底弊來 瑕疵之,以為 決不可行。如被人少卻百貫千貫卻不管,及被人少卻百錢千錢,便反到要與理會 。今人都是這般見識。而今分明是有箇天下國 家,無一人肯把做自家物事看,不可說著。某常說,天下事所以終做不成者,只是壞 於懶 與私而已!懶 ,則士大夫不肯任事。有一樣底 說,我只認做三年官了去,誰能閑理會 得閑事,閑討煩 惱 !我不理會 ,也得好好做官去。次則豪家上戶 群起遮攔,恐法行則奪其利,盡用納稅。惟此二者為 梗而已。」又曰:「事無有處置不得者。事事自有箇恰好處,只是不會 思量,不得其法。只如舊時科舉無定日,少間人來 這州試了,又過那州試;州裏試了,又去漕司試;無理會 處。不知誰恁聰明,會 思量定作八月十五日,積年之弊,一朝而革,這箇方喚 做處置事。聖人所以做事動 中機會 ,便是如此。」又曰:「凡事須看透背後去。」因舉掌云:「且如這一事,見得這一面是如此,便須看透那手背後去,方得。如國 手下棋一著,便見得數 十著以後之著。若只看這一面,如何見得那事幾 ?更說甚治道!」僩。 包顯道言科舉之弊。先生曰:「如他經尚是就文義上說,最是春秋不成說話,多是去求言外之意,說得不成模樣 。某說道,此皆是『侮聖人之言』!卻不如王介甫樣 ,索性廢了,較強。」又笑云:「常有一人作隨時變通論,皆說要復 古。至論科舉要復 鄉舉里選,卻說須是歇二十年卻行,要待那種子盡了方行得。說得來 也是。」義剛。
器遠問:「今士人習為 時文應 舉,如此須當有箇轉處否?」曰:「某舊時看,只見天下如何有許多道理恁地多!如今看來 ,只有一箇道理,只有一箇學。在下者也著如此學,在上者也著如此學。在上若好學,自見道理,許多弊政,亦自見得須要整頓。若上好學,便於學舍選舉賢儒,如胡安定孫明復 這般人為 教導 之官;又須將 科目盡變了,全理會 經學,這須會 好。今未說士子,且看朝廷許多奏表,支離蔓衍,是說甚麼!如誥宰相,只須說數 語戒諭,如此做足矣。」敬之云:「先生常說:『表奏之文,下諛其上也;誥敕之文,上諛其下也。』」賀孫。 問:「今日科舉之弊,使有可為 之時,此法何如?」曰:「也廢他不得。然亦須有箇道理。」又曰:「更須兼他科目取人。」
「今時文賦卻無害理,經義大不便,分明是『侮聖人之言』!如今年三知舉所上劄子,論舉人使字,理會 這箇濟 得甚?今日亦未論變科舉法。只是上之人主張分別善惡 ,擢用正人,使士子少知趨向,則人心自變,亦有可觀。」可學問:「歐陽公當時變文體,亦是上之人主張?」曰:「渠是變其詭怪。但此等事,亦須平日先有服人,方可。」舜功問:「歐陽公本論亦好,但末結未盡。」曰:「本論精密卻過於原道。原道言語皆自然,本論卻生受。觀其意思,乃是聖人許多憂慮做出,卻無自然氣 象。下篇不可曉 。」德粹云:「以拜佛,知人之性善。」先生曰:「亦有說話。佛亦教人為 善,故渠以此觀之也。」可學。 今科舉之弊極矣!鄉舉里選之法是第一義,今不能行。只是就科舉法中與之區處,且變著如今經義格子,使天下士子各通五經大義。一舉試春秋,一舉試三禮,一舉試易詩書 ,禁懷 挾 。出題目,便寫出注疏與諸家之說,而斷 以己意。策論則試以時務 ,如禮、樂 、兵、刑之屬 ,如此亦不為 無益。欲革奔競之弊,則均諸州解額,稍損太學之額。太學則罷月書 季考之法,皆限之以省試,獨取經明行修之人。如此,亦庶幾 矣。木之。 因言今日所在解額太不均,先生曰:「只將 諸州終場 之數 ,與合發解人數 定便了。又不是天造地設有定數 ,何故不敢改動 ?也是好笑!」浩。
或言太學補試,動 一二萬人之冗。曰:「要得不冗,將 太學解額減損,分布於諸州軍解額少處。如此,則人皆只就本州軍試,又何苦就補試也!」燾。
臨別,先生留飯。坐間出示理會 科舉文字,大要欲均諸州解額,仍乞罷詩賦,專 經學論策,條目井井。云:「且得士人讀些書 ,三十年後,恐有人出。」泳。
乙卯年,先生作科舉私議一通,付過看。大概欲於三年前曉 示,下次科場 ,以某經、某子、某史試士人。如大義,每道只六百字,其餘兩 場 亦各不同。後次又預前以某年科場 ,別以某經、某子、某史試士人,蓋欲其逐番精通也。過欲借錄,不許。過。
先生言時文之謬,云:「如科舉後便下詔,今番科舉第一場 出題目在甚經內 ;論題出在甚史內 ,如史記漢書 等,廣說二書 ;策只出一二件事。庶幾 三年之間,專 心去看得一書 。得底固是好,不得底也逐番看得一般書 子細。」胡泳。
先生云:「禮書 已定,中間無所不包。某常欲作一科舉法。今之詩賦實為 無用,經義則未離於說經。但變其虛浮之格,如近古義,直述大意。立科取人,以易詩書 為 一類,三禮為 一類,春秋三傳 為 一類。如子年以易詩書 取人,則以前三年舉天下皆理會 此三經;卯年以三禮取人,則以前三年舉天下皆理會 此三禮;午年以春秋三傳 取人,則以前三年舉天下皆理會 此春秋三傳 。如易詩書 稍易理會 ,故先用此一類取人。如是周而復 始,其每舉所出策論,皆有定所。如某書 出論,某書 出策,如天文、地理、樂 律之類,皆指定令學者習,而用以為題。」賀孫云:「此法若行,但恐卒未有考官。」曰:「須先令考官習之。」賀孫。
李先生說:「今日習春秋者,皆令各習一傳 ,并習誰解,只得依其說,不得臆說。」先生曰:「六經皆可如此,下家狀 時,皆令定了。」揚。 今人都不曾讀書 ,不會 出題目。禮記有無數 好處,好出題目。揚。
科舉種子不好。謂試官只是這般人。揚。
張孟遠以書 來 論省試策題目,言今日之弊,在任法而不任人。孟遠謂今日凡事傷 不能守法。曰:「此皆偏說。今日乃是要做好事,則以礙法不容施行;及至做不好事,即便越法不顧,只是不勇於為 善。」必大。 「科舉是法弊。大抵立法,只是立箇得人之法。若有奉行非其人,卻不干法事,若只得人便可。今卻是法弊,雖有良有司,亦無如之何。」王嘉叟云:「朝廷只有兩 般法:一是排連法,今銓部是也;一是信采法,今科舉是也。」?。
問:「今之學校,自麻沙時文冊 子之外,其他未嘗過而問焉。」曰:「怪它不得,上之所以教者不過如此。然上之人曾不思量,時文一件,學子自是著急,何用更要你教!你設學校,卻好教他理會 本分事業。」曰:「上庠風化之原,所謂『季考行藝』者,行尤可笑,只每月占一日之食便是。」先生笑曰:「何其簡易也!」曰:「天下之事,大正則難,如學校間小正須可。」曰:「大處正不得,小處越難。才動 著,便有掣肘,如何正得!」琮。 因說科舉所取文字,多是輕浮,不明白著實。因歎息云:「最可優者,不是說秀才做文字不好,這事大關世變。東晉之末,其文一切含胡,是非都沒理會 。」賀孫。
有少年試教官。先生曰:「公如何須要去試教官?如今最沒道理,是教人懷 牒來 試討教官。某嘗經歷諸州,教官都是許多小兒 子,未生髭鬚;入學底多是老大底人,如何服得他;某思量,須是立箇定制,非四十以上不得任教官。」又云:「須是罷了堂除,及注授教官,卻請本州鄉先生為 之。如福州,便教林少穎這般人做,士子也歸心,他教也必不苟。」又云:「只見泉州教官卻老成,意思卻好。然他教人也未是,如教人編抄甚長編文字。」又曰:「今教授之職,只教人做科舉時文。若科舉時文,他心心念念要爭功名,若不教他,你道他自做不做?何待設官置吏,費廩祿教他做?也須是當職底人怕道人不曉 義理,須是要教人識些。如今全然無此意,如何恁地!」賀孫。
坐中有說赴賢良科。曰:「向來 作時文應 舉,雖是角虛無實,然猶是白直,卻不甚害事。今來 最是喚 做賢良者,其所作策論,更讀不得。緣世上只有許多時事,已前一齊話了,自無可得說。如笮酒相似,第一番淋了,第二番又淋了,第三番又淋了。如今只管又去許多糟粕裏只管淋,有甚麼得話!既無可得話,又只管要新。最切害處,是輕德行,毀 名節,崇智術,尚變詐,讀之使人痛心疾首。不知是甚世變到這裏,可畏!可畏!這都是不祥之兆,隆興以來 不恁地。自隆興以後有恢復之 說,都要來 說功名,初不曾濟 得些事。今看來 ,反把許多元氣 都耗卻。管子、孔門所不道,而其言猶曰『禮義廉恥,是謂四維』。如今將 禮義廉恥一切埽除了,卻來 說事功!」賀孫。
葉正則彭大老欲放混補,廟堂亦可之,但慮艱食,故不果行。二人之意,大率為 其鄉人地耳。廟堂云「今日太學文字不好」,卻不知所以不好之因。便使時文做得十分好後,濟 得甚事!某有一策:諸州解額,取見三舉終場 最多人數 ,以寬處為 準 ,皆與添上。省試取數卻不增。其補試,卻用科舉年八月十五日引試。若要就補,須舍了解試始得。如此,庶幾 人有固志,免得如此奔競喧鬨。閎祖。
說趙丞相欲放混補,歎息云:「方今大倫,恁地不成模樣 !身為 宰相,合以何為 急?卻要急去理會 這般事,如何恁地不識輕重!此皆是衰亂之態。只看宣和末年,番人將 至,宰相說甚事,只看實錄頭一版便見,且說太學秀才做時文不好,你道是識世界否!如今待補取士,有甚不得?如何道恁地便取得人才,如彼便取不得人才?只是亂說。待補之立,也恰如擲骰子一般,且試采,擲得便得試,擲不得便不得試,且以為 節制。那裏得底便是,不得底便不是?這般做事,都是枉費氣 力。某常說均解額,只將 逐州三舉終場 人數 ,用其最多為 額,每百人取幾 人,太學許多濫恩一齊省了。元在學者,聽依舊恩例。諸路牒試皆罷了,士人如何也只安鄉舉。如何自家卻立箇物事,引誘人來 奔趨!下面又恁地促窄,無入身處。如何又只就微末處理會 !若均解額取人數多 ,或恐下梢恩科數 多,則更將 分數 立一長限;以前得舉人,卻只依舊限,有甚不得處?他只說近日學中緣有待補,不得廣取,以致學中無好文字。不知時文之弊已極,雖鄉舉又何嘗有好文字膾炙人口?若是要取人才,那裏將 這幾 句冒頭見得?只是胡說!今時文日趨於弱,日趨於巧小,將 士人這些志氣 都消削得盡。莫說以前,只是宣和末年三舍法纔罷,學舍中無限好人才,如胡邦衡之類,是甚麼樣 有氣 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壯 !當時亦自煞有人。及紹興渡江之初,亦自有人才。那時士人所做文字極粗,更無委曲柔弱之態,所以亦養得氣 宇。只看如今秤斤注兩 ,作兩 句破頭,如此是多少衰氣 !」賀孫。 或問:「趙子直建議行三舍法:補入縣學;自縣學比試,入於州學;自州學貢至行在補試,方入太學。如何?」曰:「這是顯然不可行底事。某嘗作書 與說,他自謂行之有次第,這下梢須大乖。今只州縣學裏小小補試,動 不動 便只是請囑 之私。若便把這箇為 補試之地,下梢須至於興大獄。子直這般所在,都不詢訪前輩。如向者三舍之弊,某嘗及見老成人說,劉 聘君云,縣學嘗得一番分肉,肉有內 舍、外舍多寡之差。偶齋僕下錯了一分,學生便以界方打齋僕,高聲大怒云:『我是內舍 生,如何卻只得外舍生肉?』如此等無廉恥事無限,只是蔡京法度如此。嘗見胡珵德輝有言曰:『學校之設,所以教天下之人為 忠為 孝也。國 家之學法,始於熙寧,成於崇觀。熙寧之法,李定為 之也;崇觀之法,蔡京為 之也。李定者,天下之至不孝者也;蔡京者,天下之至不忠者也。豈有不忠不孝之人,而其所立之法可行於天下乎!』今欲行三舍之法,亦本無他說,只為 所取待補多滅 裂,真正老成士人,多不得太學就試,太學緣此多不得人。然初間所以立待補之意,只為 四方士人都來就 試,行在壅隘,故為 此法。然又須思量,所以致得四方士人苦死都要來 赴太學試,為 甚麼?這是箇弊端,須從 根本理會 去。某與子直書 曾云,若怕人都來 赴太學試,須思量士人所以都要來 做甚麼。皆是秀才,皆非有古人教養之實,而仕進之途如此其易。正試既優,又有舍選,恩數 厚,較之諸州或五六百人解送一人,何其不平至於此!自是做得病痛如此。不就這處醫治,卻只去理會 其末!今要好,且明降指揮,自今太學並不許以恩例為 免。若在學人援執 舊例,則以自今新補入為 始。他未入者幸得入而已,未暇計此。太學既無非望之恩,又於鄉舉額窄處增之,則人人自安鄉里,何苦都要入太學!不就此整理,更說甚?高抑崇,秦相舉之為 司業,抑崇乃龜山門人。龜山於學校之弊,煞有說話,渠非不習聞講論,到好做處,卻略不施為 。秦本惡 程學,後見其用此人,人莫不相慶,以為 庶幾 善類得相汲引。後乃大不然,一向苟合取媚而已!學校以前整頓固難。當那時兵興之後,若從 頭依自家好規模整頓一番,豈不可為 ?他當時於秦相前,亦不敢說及此。」賀孫。
因論黃幾 先言,曾於周丈處見虜中賦,氣 脈厚。先生曰:「那處是氣 象大了,說得出來 。自是如此,不是那邊人會 。」揚。
上一篇:朱子語類卷第一百八 朱子五
下一篇:朱子語類卷第一百一十 朱子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