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水川之战(1041年)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1041年)二月,西夏景宗元昊率军10万由折姜,沿瓦亭川(今宁夏南部、甘肃东南部之葫芦河)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区。把主力埋伏于沟壑纵横的好水川、姚家川(今宁夏西吉东南什字路河口至西吉县兴隆一段平川)两侧谷口,另遣一部兵力至怀远寨,执行诱敌任务。宋陕西怀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统率镇戎军数万兵迎击。二月十三日,任福等进至捺川(今宁夏固原西南),得知镇戎军西路都巡检常鼎等与夏军战于张义堡(今宁夏固原西南)南,遂转道南进,急趋交战处。夏军诱兵佯败,丢弃、驼而走,宋军争相追击,当晚至好水川、笼洛川(今宁夏西吉东南什字路河)屯驻,相约次日会兵川口,聚歼夏军。十四日,任福等引军西行,在距牧隆城(今宁夏西吉东南将台乡火家集)2.5千米处,发现夏军结阵以待。又见道旁放置数个银泥盒,且内有跃动声。任福赶到后把盒打开,有百余只带哨家鸽从盒中飞起,为夏军发出合击信号,宋军还未列阵,就遭夏骑冲击。宋军欲据险抵抗,夏军于山上忽树大旗一面,指挥左右伏兵居高临下,四面突击,宋军多坠山崖,死伤甚众。是日,宋军后队进至姚家川,亦陷入夏军重围。交战不久,行营都监王珪率4,500兵自羊牧隆城增援,被击退。元昊集兵围攻,宋军大败。唯1,000余人退据民垣,乘夜与前来救援的泾原兵会合,得以还师。

抛石机

古籍称“礮”,中国古代利用杠杆原理抛掷石弹或火药弹的大型远射兵器。在火炮出现以前,抛石机是古代攻防作战的重要兵器。

抛石机一般为木结构,底部装有行走轮的亦称“抛石车”,上方横置可以转动的轴,固定在轴上的长杆称为“梢”。用一根木杆作梢的称为单梢,用多根木杆作梢的称为多梢,梢数越多,威力越大。梢的一端系有皮窝,放置石弹,另一端系有多根绳索。小型机有索数条,重型机多达百条以上。五梢和七梢的重型抛石机,需用150~250人拉拽绳索,抛射数十千克的石弹,射程可达数百米。

抛石机在春秋时期就有使用,但规模较小,“飞石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范蠡兵法》)。东汉以后成为攻防作战的重要兵器。唐朝至德年间,造出了动用200人拽索抛射的巨型抛石机。宋朝将抛石机发展到极至,不仅用于攻守城池,而且用于野战,不仅抛射石弹,而且抛射燃烧炸弹。到南宋末年,出现了半自动抛射的抛石机,称为“襄阳炮”,亦称“回回炮”。金天兴三年(1234年),蒙军攻汴梁(今河南开封),架设抛石机数百具攻击龙德宫,昼夜不停,发射的石弹几乎将内城填平,其场面之惨烈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最大的十三梢,需400~500人拽索,可发射重逾百斤的石弹。至明朝,抛石机逐渐被火炮取代。

抛石机(模型)

襄阳炮(模型),又称回回炮。

上一篇:元昊攻北宋之战(1034~1042年)下一篇:西夏与北宋末期之战一(1064~1127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