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曾派遣船队出海 打开通往海外贸易道路
从太空俯瞰地球,深邃的天幕上,大面积的海洋把它装点成一颗蓝色的玻璃球。蓝色的边缘,壮丽蜿蜒的海岸线勾勒出七大洲轮廓。而在亚欧大陆的东面,从鸭绿江口到北仑河口,悠长的中国海岸线上明珠般镶嵌着星罗棋布的港口。
过去2000多年里,从这里出发,闪耀着东方魅力的丝绸穿越了三大洋,连接希腊、罗马、埃及、波斯、印度等文明古国,以“此物只应天上有”之美征服了世界。
而作为拥有最长海岸线和众多港湾的省份,广东先民“善舟楫”,在这条大动脉——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海岸”上,南粤200多个大大小小港口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正史第一次有关海上丝路的记载
沿着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海岸线驱车,从广东徐闻县南山镇二桥村隔海望去,三座小岛的轮廓,在午后的逆光中,依次浮现在我们眼前。“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大汉三墩”。如果不是带路的徐闻“县宝”老吴介绍,我们怎么也不会把它们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为重要的出海港联系在一起。
要问海上丝绸之路从哪出发,徐闻注定是一个无法避开的古港。《汉书·地理志》就记载了一次西汉时期、从徐闻出海的远洋航行。
当时正值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抗击匈奴,在河西走廊长期被匈奴控制的情况下,汉武帝十分渴望找到新的通道去往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失败的张骞回国后,带来了一个有意思的信息:在大夏国,张骞发现来自四川的丝绸、竹杖和枸酱,已经先于他抵达那里。打听得之,它们是从大夏国东南方向的印度辗转贸易而来。
公元前120年,从南方进贡的一头大象更是给了汉武帝灵感。据负责运送贡品的官员说,大象是从海外用珍珠交换回来的。
难道南方的海上,还有一条通道可以到达西域?
大约在公元前111年—公元前87年期间,汉武帝派遣属于黄门(皇帝近侍)的译长招聘“应募者”组成了官方船队,“自日南障塞(时属西汉,今越南岘港)、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出海。船队沿着中南半岛,经今天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地,远航到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最后抵达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返航。
这次远航尽管没有如愿到达西域,却意外地打开了一条通往海外的贸易通道。这便是正史上第一次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记载。
船队出海携带的黄金、杂缯(丝货),换回了珍珠、绿宝石以及各种奇石异物。此后,黄支国也多次遣使来汉,公元前85年甚至还进献过犀牛。民间的经商往来也随之逐渐形成。
1990年,徐闻考古发现的290多座汉墓,出土了“万岁”瓦当、水晶珠、琉璃珠、琥珀珠等大批文物,印证了徐闻在海上丝绸之路史上的超凡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