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足球曾经有多强?北宋高俅凭“球技”当官
说实话,为了选择“中国足球强”封面图,我找了好久,终于选了这么一张不出现中国球员的图片…作为一个曾经的体育记者、足球评论员,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其中心中没什么底气。中国足球貌似从来都轮不上“强”这个字,最强的时候,恐怕也只能算李惠堂还在踢球的时候。后来中国足球不管是奥运会还是世界杯,都被人干得体无完肤铩羽而归(2008年只是铩羽不用归,因为就是在北京打的)。好吧,我说的其实是蹴鞠——被认为是咱老祖宗发明的最早的足球。那时候的足球强到什么地步呢?如果那时候有世界杯,中国随便派一支省队就能轻松夺冠,派八支队伍一定能够占据世界杯的八强,为什么呢?除了全球只有我们自己玩儿之外,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足球氛围、足球技术、足球战术、足球工艺都是超级强大,足以傲视全球(傲视现在的C罗、梅西也有相当大的可能性)。 一、中国足球何以强?因为皇帝喜欢。传说足球是是赵武灵王发明的,现在比较认可的说法是足球起源于山东临淄,距今也有两三千年了吧,最早的记载居然是在《史记》中。一开始,足球只是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一种娱乐方式,贵族们都是端着架子欣赏,最多买个赔率、猜个波胆什么的,从没想过自己下场去跟这些泥腿子打成一片——丢身份。慢慢地,随着以汉武帝、唐太宗、宋徽宗等为代表的皇帝们喜欢看足球,足球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高,不但皇帝经常接见足球运动员,而且足球踢好了还真能当官(不是足协主席,而是正儿八经的武官),比如宋代的高俅,军职做到了殿前都指挥使(相当于首都卫戍部队骑兵大队大队长),军衔是太尉(武官最高军衔,类似于上将了吧)。而在汉代,足球甚至是军事训练的必修课(吴宇森导演的《赤壁》里面佟大为踢球这一段,真不是瞎扯的)。
《水浒传》中的高俅因“球技”“方术”而位高权重宋代刘邠的《中山诗话》记载了宋真宗赵恒时秀才柳三复跑官的一段经过。时任宰相丁谓闲来偏好蹴鞠(踢球)。柳三复好几年选不上官,却踢得一脚好球,可苦于无缘入府面见宰相。好歹想了个法子,守候在丁谓踢球的后园墙外。
一天,球从后园飞出墙外。柳三复赶紧捡起球,直冲进丁府还球。当见到丁谓时,柳“再拜者三。每拜,毬(球)起复于背臂、幞头间”。施展以肩、背、头连续颠球的技巧,逗得丁谓“笑而奇之,遂延门下”,柳三复如愿跑到了官。
此外,明代王明清《挥麈录》载,北宋时,踢球艺人社团“圆社”(又称“齐云社”)有位高俅,偶然进入端王府,恰逢端王赵佶在园中蹴鞠,当悉知高俅精于此技时,即令其下场对踢,“遂惬王之意”。自此,便留在王府陪侍赵佶踢球,甚得宠信。赵佶(宋徽宗)登位后不久,高俅被破格提拔为殿前指挥使。当有人心怀妒忌,颇有微词时,宋徽宗却说,你们比比他的好脚法呀!
北宋踢球者众,“圆社”十分活跃,固然与当时帝王权贵的喜好分不开。同时,涌现了柳三复、高俅等人凭藉球艺表演、陪侍踢球而谋得一官半职,跑官的门路一开,也就关乎踢球的盛衰了。《赤壁》中的佟大为蹴鞠因为皇帝喜欢,所以中国层出不穷的诗人们也创作了不少讴歌足球和足球运动员的诗歌,包括王维、杜甫、陆游等等名垂青史的一代名家。你看现在,每年这么多贺岁片,以中国足球为题材的寥寥无几,可见社会地位之低下。 二、技术超强,几可秒杀花式足球蹴鞠的个人技术跟现代足球的规则没什么大的区别,都是肩膀以下的部位不允许碰球(你就不要跟我这个资深球迷钻字眼了,我知道界外球用手抛、守门员可以用手)。蹴鞠的比赛规则分为三大类:直接对抗(跟现代足球的规则差不多,两个球门)、间接对抗(两队中间一个悬空门洞,分别往洞里踢,类似于群体表演赛)、白打(个人或者群体表演的花式足球)。其中,花式足球是最讲究技术的,电视剧《水浒传》中有一小段高俅的表演,这就是典型的白打。间接对抗的基本雏形,现代人模仿的,也差不太多 白打是最要求技术的,根据当时的教材来看,一共有十大类:肩、背、拐、搭、控、拽、捺、膝、拍、月,也就是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各种部位,使“球终日不坠”(颠球颠一天都不会掉下来)。当然,中国是一个追求诗情画意的国家,这样的名字显然不能满足我们审美的需求,于是他们给这些动作起了好听的名字,比如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老汉推车、枯树盘根、观音坐莲等等(对不起,后面三个是我写顺手了自己瞎编的,这不是足球动作名称,抱歉)。这些名字比什么马赛回旋、倒挂金钩、鱼跃冲顶什么的有情调、有难度、有美感多了吧?到了唐代,甚至出现了女足运动员,她们主要从事花式足球的表演,人员构成是宫女和妓女……直接对抗足球 三、战术严谨,各司其职攻守平衡
现代足球发明之初都是攻强于守,慢慢开始体会到“攻守平衡”这四个字含义的WM阵型,直到1930年才问世。而中国人早就知道足球场上的攻守平衡的道理了。蹴鞠对于人数的要求一般是双方各12人或者16人(也有其他人数的,现在大家踢球的时候凑不齐人数不也有五人制、七人制、九人制嘛),到了唐代之后,蹴鞠就设定了专门的位置,各司其职不准随意移动。当时的位置命名不是现在的门将后卫中卫前锋,而是球头(场上队长)、跷球(负责助攻的中场)、正挟(脚下技术好的前锋)、头挟(头球好的中锋)、左竿网(左边锋或者左后卫)、右竿网(右边锋或者右后卫)、散立(自由人)等……看看这样的位置划分,是不是比现代足球的五前锋阵型什么的讲究多了?不仅如此,在宋代,足球爱好者们就组织了专门负责安排比赛和平时训练的足球俱乐部德云社(写错了,是齐云社,向国足主教练佩兰的翻译郭德纲致歉)。而且,早在汉代就有了专门介绍足球技战术的足球教材《蹴鞠二十五篇》。 四、科技兴球,唐代就发明了充气内胆蹴鞠两个字,顾名思义,蹴就是踢,鞠就是皮球。也就是说,从中国人发明足球开始,这玩意儿就是用真皮做的了。最早的足球,是里面塞动物的毛,外面用两块皮缝起来,既能保证是圆的(方的滚不动),又能保证有弹性。到了唐代,足球的制作工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是用八块皮子代替了两块皮子,这样缝出来的足球更圆;然后发明了充气内胆代替动物毛,这样球更有弹性。内胆是用什么做的呢?动物膀胱。充气这一点,领先了英国400年。八块皮子缝制的足球到了宋代,工艺要求更加严苛。球壳从八片尖皮发展为“十二片香皮砌成”,工艺是“密砌缝成,不露线角”,“碎凑十分圆”,做成的球重量要“正重十二两”。看看蹴鞠的光辉历史,再看看现在中国足球堕落到这个地步,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老赵家的大宋,逐渐开始推崇以花式足球为主的白打,忽视了对抗;二是老朱家的大明,朱元璋更是彻底禁止了军人踢球,让中国的足球运动员都变成了只会杂耍的花架子。纵观中国强大的足球史,作为现代人,对中国足球的堕落表示深深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