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野史、秘史

典故孔子闻韶处是在哪里 孔子家训

孔子闻韶处

孔子是中国儒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儒学思想对整个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推崇孔子的热潮一波盖过一波,从未消退,与孔子相关的一切都成为人们了解孔子学习孔子的直达票。清嘉庆时,挖掘出来一个古碑,上面刻着孔子孔子闻韶处。

孔子闻韶处位于山东淄博市齐都镇韶院村,早在嘉庆时就挖掘出土了这块古碑,继续挖掘挖出了好几块石磐,出土的地方位于枣园村,后来因为挖出了带有孔子闻韶处字样的古碑,于是改名叫做韶院村。到了宣统时期,古碑消失了,当地的老板姓害怕古迹没有传承,于是于1911年另立了一个石碑,石碑上面仍旧刻着孔子闻韶处这五个字。

现在的孔子闻韶处位于烧村的北面,是一座仿古建筑,规模不大,整体格调呈现浅灰色。在建筑的北墙上嵌着一块石碑,上面用隶书刻着孔子闻韶处五个大字。在石碑的左右两边,嵌着石刻,左边是舞乐图,图中两人坐在地上,一人吹管一人看,双双沉醉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下面则是两个舞女,长裙飘飘,伴着音乐翩翩起舞。而右边则刻着简介。大致内容是在虞时期,出现了一种乐舞,名叫“韶”,又被称为“箫韶”或“韶箫”。这个韶乐共有九章,是一种高雅的乐舞。后来传到了春秋时期,韶乐还深受喜爱。在论语中是这样评价的: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而这幅乐舞图和孔子在齐闻韶石刻是在1982年的时候政府出资嵌刻的。

孔子家训

家训,对于如今人来说,是个比较专业的说法。但在古代时期,却是家喻户晓的,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人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源远流长。

家训是用来指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更是用来指导后代为人处事方面的活动及行为。关于家训的内容,在古时后也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是一样的,他们根据自身的行为规范来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家规,家法,便于后代的成长。

关于家训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孔子家训”。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孔子以及他的儿子孔鲤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说是有一天,孔子站在院子里,而他的儿子“趋而过庭”,也就是他的儿子见父亲站在庭院中,于是低着头小步快走。这是孔子瞧见了他被,便叫住了他说:“学了吗?”他的儿子孔鲤回答说:“没有”。孔夫子似乎有些不悦:“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于是孔鲤应了一声“是”就退了下去学诗。

又一次,孔子再一次站在了庭院当中,碰巧的是,孔鲤又是低头而过。于是孔子叫住了他:“站住,你学礼了吗?”孔鲤回答说:“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孔子说道。于是孔鲤再一次退了下去,学习“礼”。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叫做“过庭语”。作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他的这个故事一直被流传下来,直至今日还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孔子劝学

孔子劝学出自《论语》中的<孔子家语>,是一篇启发性很强烈的文章。孔子劝学的对象是学生子路(前542—前480,名仲由)。子路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弟子,也是陪伴孔子时间最长,与孔子感情最好的。两人亦师亦友,关系非同一般。

本文记录的是孔子与学生子路第一次见面时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子路的教导是循序渐进的,针对他提出的问题因利势导,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精神。不管是有天分还是没天分的人,都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和汗水来提升自我。在求学的过程中,学习的方法和态度都很重要。只要掌握有效的技巧,懂得结合“学与思”和摆正学习的态度,要虚心,要上进,学无止境。

本文条理清晰,说服性强,在简单平常的对话中却蕴含着无限的大智慧。孔子对子路的疑虑,分别从不同方面、运用不同方法(类比、比喻)等等,来说明“学不可以已”的重要。有句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有道理的。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要学习的东西却是无穷无尽的。学习是终生的事,学习能让人富有知识智慧和气质,人不光要有美丽的外表,内在也很重要。只有美丽的外表而无深度的内涵,那只能是庸俗。只有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绽放无限的光彩。

上一页 12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