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野史、秘史

宋朝朱熹生平简介 朱熹读音

朱熹简介

朱熹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延承各家之长,把所有学问融为一体自创一派。凡人者,应当学习圣人的思想和行为,这是朱熹做人的准则,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朱熹简介。

他是南宋时期的人,出生于1130年,享年70岁,是福建尤溪县人。他的父亲在没有生他之前去卜卦算前程,算命的是这样回复他的:你啊,贫富都这样,但是你生的儿子堪比孔子。他的父亲就回去了,第二年生他的前一天家门前的两座大山起火反而呈现祥瑞之兆,便给他取名熹,意为喜火的意思。

朱熹从小就有过人之处,作学问总会问到根处。四岁时指着天上的星星问他父亲星星属于哪里的?他父亲说是属于天。他又问那么天属于哪里?他父亲蒙住了。儿童时期有他父亲悉心教学,不过朱熹的父亲在他十岁时就过世了,把他托付给自己的朋友照顾。他父亲的朋友对他们一家人很好,还在自己的住处旁特意为他们一家人盖了一座房子,方便照顾。

朱熹父亲朋友对他的影响不少,他接触了佛、道、儒学。成年以后考中进士做了官,当了几年官发现目前朝廷推崇的文化使人懒惰,朱熹就弃官拜名人为师寻找超脱之道。他办了很多的学校,同时专研学问,是第一个把四书结为一体的人。他还创造了理学,他的理又可以解释为太极。他还写了很多警示后人如何读书的金玉良言,这些在他的词中都可以看出。朱熹有圣人之风,被称为另一个孔子。

朱熹读音

朱熹,读音zhū xī,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被后世尊称为朱子,因为他是研究孔子经典学说的儒家集大成者,作为唯一的非孔子亲传弟子,配享孔庙,这对于古代的文人是最高的礼遇。

朱熹生于南宋时期,父亲也是一名文人官员,在朱熹年少时病逝,把朱熹托付给自己的几个好友抚养,朱熹非常有天赋,在几个父亲的文人朋友教导下,聪慧上进,18岁就考中进士,平步青云,做到了给宋宁宗讲学的位置,已经是古代一个文人能在朝廷上做得最高的官位了,非常有前途,不过,朱熹的政治理念和当时的朝廷主流不和,在外交上,朱熹主张抗金,在民生治理上,主张随田征税,在社会风俗上,他主张兴教求真,不要追求仙佛之道,大肆捐佛建庙等,受到了一批顽固保守派的排挤, 只在朝廷做官仅仅46天,便请辞归乡。

朱熹讲究的孔子义理之说,是一个已具完整模型的哲学体系,他主张理气说,动静观,已十分具有后世的辩证论雏形,而且现如今我们所说的四书,就是从朱熹那提出的,他把古代的儒家经典《大学》《中庸》《春秋》《论语》,这四本书统统做了集注说解,这就是著名的《四书章句集注》,这本书后来成为封建统治阶级钦定的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深深影响的中国古代的文人求仕的命运,直至1902年清朝废除科举,《四书章句集注》才退出历史舞台

朱熹三到

?朱熹是我国南宋朝时期的著名的理学大家、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编著的《训学斋规》里提到也一种读书方法——“三到”读书法。指的就是心到、眼到和口到。这一见解无论是在当时亦或是现在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读书三到里面,心到是重中之重。倘若心思没有在这书本之上,那么眼睛便不会仔细去看,嘴巴更不会认真去朗读。文章过目而忘,无法深解其中的意义。即便当时能记住,过后也会忘却。所以三到之中心到是极其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他的弟子将他读书的经验总结为六条,统称为“朱熹的读书之法”。其中第一个循序渐进,是说读书应该有一定的前后次序,不能颠倒;由简单到复杂,从浅至深不能过于急于求成囫囵吞枣。第三个是熟读精思,意思是要将书本内容烂熟于心并且去思考读通透。第三个虚心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前后反复咀嚼,深刻体会里面的意思并且细心玩味。第四切己体察强调读书时要心领神会,懂得联系自己和联系实际从而将书本里面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付诸实践。第五是着紧用力,指的是读书不可松松夸夸,应当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并且保持精神抖擞的状态。第六是居敬持志中是指要从开始就树立远大的志向,保持头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长时间的坚持下去。

朱熹的名言

想要读好书、会读书,就得先看朱熹的名言,朱熹的名言是我们读书人的行为准则,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朱熹的名言。

他写了很多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对我们后人的教育意义很大。朱熹的名言说如果书没有读懂的时候就要懂得思考,如果考虑之后还没有读懂的话就要再继续读懂为止。读书的三点是非常重要的,哪三点呢?心要到、眼要到、口要到,就是说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他对读书的要求很高,如下:他说当你在读书的时候,声音一定要洪亮。读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不能漏读了任何一个字、不能多读一个字、更不能读错一个字或者把字读颠倒了。读书的时候千万不要强记,理解非常的重要,只要多读几遍,读熟了,一定会永远记住的。

他除了讲究读书要举一反三外,还留下了许多精辟的名言,都值得我们后人去牢牢记住。朱熹的名言说娇妻美妾不一定就是好事,娶回家并非好事。家里找奴仆的话,千万不要找长相好看的,妻子和小妾也不要画浓妆。祭祀祖宗的时候一定要虔诚。如果自己的子孙不聪明,但是也要读书。教育子女要用方法和道理,意外之财千万不要去贪,喝酒适量即可,朋友之间要有道义才能结合在一起。

他确实有圣人之风,他认为人应该是这么做的:早上起来的时候就该穿整洁的衣服,并且把打扫房间和庭院打扫干净;吃饭的时候还应当想到口中的饭来之不易,所有的东西都不是轻易得来的。他还留下了很多金玉良言,后人都应牢牢记住朱熹的名言才不会犯错。

朱熹书法

朱熹,生于生于1130年9月15日,卒于1200年4月23日,号晦翁,世称朱文公,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科举士子的官方教材。

朱熹,和他和诗句一样,他的书法传世也有很多,朱熹书法为后人推崇备至,他早先尝试曹孟德书风,后来又改写钟繇的楷书,颜真卿的行草,对历代书法家的风格都有涉历,最后经过自己的融会贯通,才形成了以汉魏为风骨的复古而不泥古的新风格,在南宋时期自成一派,一生临池不辍,尽管书法真迹传世不少,但相比他一生所写的书法作品,失传的居多,颇为遗憾。

而且作为一个大思想家,哲学家,他的书法成就被掩盖在思想哲学成就之下,比起专业的书法家,朱熹书法的艺术性得到的关注还是要少一些,但是并不妨碍朱熹书法的艺术性多么难得,意境高远。

朱熹书法讲究萧散简远,古澹和平,性情所至,一气呵成,而且精通行草,尤其善写大字,现在传世的就以行书简牍为主,从他现有的行书作品,可以看出朱熹下笔功力,结构稳健典雅,自成一体,也无狂散之架,追求书写运笔的洒脱自然,不刻意讲究字体的工整度,从字里行间能窥探出,这位孔哲圣人的治学态度,字字有法度,即要入法也追求出法,纵容衍裕而又气象超然。朱熹的书法作品处处洋溢着一个儒家哲人的文人书卷气。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他发展儒家的学说,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个学说很受统治者的欢迎,被他们曲解为:人不应该要求太多,最好做到无欲无求。

历史越往后,这句话被理解得越过偏激,有人甚至认为人的私心是可耻的,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直到现代,这句话才有了公正的定位。

朱熹的学说被统治阶级截取出其中一段,用来约束人民的行为和思想。实际上,朱熹是提倡人的正当欲望应该得到满足,比如吃得饱、穿得暖、有房住、有车乘,这些都是人们生活在社会上所必须的物质条件。除了正当欲望以外的才能叫做“人欲”,那些超出正常范围的欲望是不能被满足的,他反对的是人沉溺在无限的欲望中不能自拔,为了满足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而不择手段。朱熹认为人不能抵挡住一切欲望的诱惑,也不应该完全拒绝诱惑,正常的欲望能够使人进步。但是欲望的范围不容易被控制住,区分正常的欲望和非正常的欲望,留下正常的欲望,摒除不正常的欲望。

“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普遍认为是朱熹最早提出来的,其实它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中,说的是违背天理为所欲为的人。天理就是天地万物、自然规律和人的道德品质;人欲就是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遵守自然法则、社会秩序和传统道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