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湖公园有什么传说 商圣范蠡
范蠡湖公园
范蠡湖公园是后人为纪念范蠡与西施美好爱情故事所建立的公园,相传范蠡和西施两人离开越国之后隐居于此,园林中以水景取胜,相传湖水呈现胭脂色是因为西施常在湖畔边梳妆,后将胭脂水倒入湖中,久而久之便呈现如此,而湖中的五彩螺也正是因为食用了西施的胭脂水造成的。
范蠡湖是吴越时期遗留的著名古迹,整个湖长一百米,宽十五米,整个公元占地面积有五千多平方米,这里传说是范蠡功成身退后带着爱人西施隐居的地方,两人常在河畔游玩,且多泛舟于湖上。
范蠡后来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所涉猎的经营范围很广泛,从农作物到牲畜再到养殖业,传说这个范蠡湖便是当年范蠡养鱼的地方。范蠡可谓是养鱼业的祖师爷,其所著的《养鱼经》对历史上的养鱼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施是范蠡找来的绝世美人,有着勾引夫差,复兴越国的职责和大任,而范蠡一心只为效命越王勾践,与美人西施相恋,两人为复国只能忍辱负重,各有职责所在,不得相爱。于是西施相伴夫差数年,范蠡则辅佐越王以待复国时机。
而后吴国被灭,西施得以与范蠡重聚,两人便携手于此湖隐居,后人为了悼念他们,不仅将此湖命名为范蠡湖,还修建了这范蠡湖公园,园内有西施和范蠡雕塑,还在湖边建起西施妆台。
宋代诗人曾写此诗“少伯曾居此,螺纹吐彩丝,一奁秋镜好,犹可照西施。”以此怀念西施。
商圣范蠡
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商圣的只有三个人,而范蠡便是其中一个,本是著名的军事家,学富五车,知晓天文地理等,是为才子,为越王勾践所用,后功成身退,隐居于市,一边耕作荒田,一边白手经商,几度称为富甲一方的人物,且仗义疏财,深受好评。
范蠡在成功帮助勾践灭了吴国重振越国后,便向勾践辞官隐退,是一个非常有远见之人,而在那个时代“士”为首,“商”为末,范蠡从官场退出心甘情愿的沦为地位最低的商人。故其一生辉煌政绩,却因为弃官从商的事情使其不能与历史名人同入史册。
范蠡从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非常的别具一格,懂得占有先机,他认为在商场上要非常有眼力见方能获得商机,也因为如此,范蠡在隐居的近二十载岁月中,曾三次聚财千金乃至万金,成为富甲一方。而范蠡是位仁德之人,他将所得之财均散尽以支助他人,钱财犹如身外物,对范蠡来说可得之也可散尽,甚是自在。
范蠡还是我国民间四大财神之一,是为“文财神”,他在商业领域上的作为更是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商业流通,他不仅有深邃的经济思想还发明了秤的度量单位,特别注重消费者的感受,会结合其特点进行售卖。范蠡不仅涉猎农业,鼓励耕种,还对养鱼业有深刻的见解,因此范蠡还有“陶朱公”之称。
范蠡怎么死的
范蠡的生前从官从商一辈子,起初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学了一身本事,在楚地报国无门,遂投靠越国,在范蠡的辅佐下越国成功复国。深有远见的范蠡便功成身退成为商人,因其先进的经济之道,遂成富翁。
关于范蠡是怎么死的并没有详细记载,文献中只用一句话便概括了范蠡的死讯,便是说他在公元前448年死去,为“无疾而终”,享年88岁,接近百岁的范蠡在当时的年代可谓是高龄,故自然死亡,并没有因为疾病而终结生命。
范蠡随同友人文种离开楚地另投贤明至越国,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若没有如此,想必范蠡还是那个楚地装疯卖傻,蓬头垢面为乡里人不耻的无用之人吧。范蠡为人率直,举止放荡不羁,颇有道家的风范,有着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范蠡至楚地为越王的得力助手,但是生性狂傲的越王并没有听从范蠡建议,因此遭遇会稽之败,遂听从范蠡建议忍辱负重成为吴国的奴仆,卧薪尝胆,为复国隐忍着。
后在范蠡等人的帮助下,越王洗刷了这会稽之辱,灭了吴国,范蠡深知自己虽为功臣为越王不能忍,遂半夜潜逃越国。
之后范蠡便过着逍遥的商人生活,有着精明的头脑,能因地制宜的发展生意,赚取钱财,也能大方给予贫困之人支助,故范蠡因商人的头脑加善德为百姓称赞。就这样范蠡健康的活到了近九十岁,最后寿终正寝。
范蠡墓
范蠡是我国最早的商人,有精明的商业头脑,加上艰苦奋斗,乐善好施,遂成民间流传的“财神”。本是越王复国的一大功臣,功成身退便携带美人西施四处游历,可能是与范蠡游历的地方之多,加上与西施之间的传说,还有人们对他的纪念,遂关于范蠡之墓在全国有多达五处。
首先是山东定陶处有一座范蠡墓,在2013年的时候这座范蠡墓被选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献记载,范蠡最后是选在了定陶居住,因为此处是全国货物流通的中枢地段,非常适合商业发展,生意往来。因而范蠡被称为“陶朱公”,故范蠡在此处安享晚年,便葬于此处,且曾经在范蠡墓四周出土过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残片。
山东肥城也有一座范蠡墓,这座墓在肥城市的陶山,而也有记载秦代的李斯曾如果此地,还为范蠡以小篆体刻了文字石碑立于此处,后也有西汉道士在其墓前口诵八言,为当地流传。后范蠡墓经过时间的摧毁,变得破败不堪,得清代之人重修。
湖南华容处的范蠡墓,记载中范蠡和华容之地颇有渊源,其墓也在此处。范蠡离开越国之后曾泛舟于此,且华容为水米之乡,适合生意往来,遂有范蠡来此做生意并死后葬于此地的可能。
湖北石首的范蠡墓是为“绣林十景”之一,传说范蠡曾在此处的桃花山隐居,而且此地关于范蠡的故事广为流传,而范蠡的墓碑在解放后尚存在,于1958年被毁,而且曾在桃花山下有范蠡庙,屡毁屡,也有众文人留下的佳作和痕迹。
安徽涡阳也有一处范蠡墓,这可能与范蠡与西施的传说有关系,当时范蠡协同西施泛舟湖上,来到此处,便在此生活,二人终葬于此,故此地有奶奶庙纪念他们。而范蠡墓形成是范蠡曾经所带部队路经此处,得知范蠡逝世,便以土堆成衣冠冢纪念他。
范蠡名言
范蠡为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本为楚国人,为实现抱负投奔越国。自幼贫困,但博学多才,从一个普通农民成功跃升为一代上将军,最后成为拥有家财万贯的商人,因而闻名天下,为现如今民间跪拜的“文财神”。
而范蠡的一些经济之道,商业理念很是先进,就算放到如今不论是从商还是治国均有一定影响,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欣赏欣赏范蠡名言吧。
“贵出如粪土,贱入如珠玑。”
这句话是范蠡经商常用的理论,讲的是当有些货物的价格上涨的很高的时候,切记要对待它犹如粪土,毫不吝啬的将其卖掉;反之,若价格下跌的多的时候,要待它如珠宝似的,大胆的买进。
范蠡很是看中物品的价格变动,正如它看见竹子和芦苇很便宜无人购买,他便以极低的价格将这些全买下来,然后制成扫帚或芦苇席等物再以适当的价格卖给百姓,从中获取利润,这也是范蠡的生财之道。
“夏则资皮,冬则资纱,旱则资船,水则资车。”
这句话的意思是商人要有看准商机的双眼,要准备早于人们需要的东西,正如夏天非常炎热的时候就要准备冬天的商品,在冬天冰雪寒冷时就要准备夏天之物。就算是大旱天时也要准备发生水灾时所需的船只,水灾时要买车辆避免旱灾的出现。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防患于未然,商人永远要先掌握商机,要在出现这个市场之前就先准备好,那才是生财之道。
范蠡儿子
历史上关于范蠡的儿子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的是范蠡一共有三个儿子,并没有记载其姓名,可以知道的是在范蠡发家致富之前,大儿子便出生了,范蠡是带着他大儿子一起劳作便富有的,而他的小儿子则是在范蠡定居定陶后出生的,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少爷,不知钱财的来之不易。
《史记》中记载了范蠡“知子莫若父”的故事,是范蠡的次子在楚国因杀人罪被抓起来,范蠡知道杀人偿命之说,但认为家有千金的孩子不该在大庭广众下被处死,遂让其小儿子前往探视。
这时范蠡的大儿子听到此事,觉得很生气,自己作为家中的长子,弟弟出事理应大哥出马,怎会让小弟去办事呢,便要求自己去办。但是范蠡不肯,于是觉得委屈的范蠡长子,认为其父不信任他,便以死相挟,加上其妻相劝,无奈之下范蠡只得允诺。
于是在长子出门之前,范蠡让他带着数万黄金前去楚国,且提前以书信交代楚国好友庄先生,嘱咐其长子不可忤逆庄先生的意见。于是范蠡长子出门之前私自带着其余黄金出发了,到了庄先生那里,将黄金给他。
庄先生为谦逊贫困之人,但非贪财之辈,暂收下黄金只是为了让其信任他会办好此事,于是在楚王面前多言几句使其大赦天下。当时范蠡长子未听庄先生建议回去,而是滞留楚地,为了多一重救出弟弟额保障,黄金赠与当地王贵。
得知楚王大赦天下,便认为白给庄先生黄金了,遂前去讨了回来,庄先生以为他在戏弄他,很是生气,故又向楚王说范蠡长子为救弟弟贿赂王贵,如今楚王大赦天下便是为了范蠡次子。于是楚王下令斩杀范蠡次子后大赦天下。
于是范蠡长子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到家中,家中就只有范蠡一人不哭泣,他早就料到这个结果,因为其长子是在贫苦中变成富有的,深知钱财来之不易,而其幼子出生时家庭便富贵,不知钱财来之不易,所以长子不容易割舍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