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代非常女性全集:历史上最出名的10大美女
【历史故事 历史真相】盘点历代非常女性全集:历史上最出名的10大美女1、商朝当美色变成权力时:苏妲己很多王朝灭亡的时候都会出几个祸国殃民的妖女,我国古代的夏、商、周三代就是这样。夏桀时的喜、商纣王时的妲己、周幽王时的褒姒,都是用美色诱惑帝王,玩弄权力,最后使国家灭亡。事实上,历史上这类女子多是被冤枉的,商纣王时的妲己就是其中一个。把一个政权的灭亡完全算到一个女人的头上是欠妥当的,是欠公允的。妲己到底是个什么人物?妲己这个女人是随着《封神榜》的流传而为人所熟知的。《封神榜》上说她艳如桃花,妖媚动人,美丽多姿,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蛊惑纣王纵情女色,荒淫误国,不务正事,使商朝灭亡。当周人灭商后,在杀妲己时,连刽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愿替其死。《封神榜》毕竟属于神话小说。还有许多稗宫野史,传说妲己是一个蛇蝎美人,千古淫恶的罪魁祸首,比如:纣王为了讨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异宝,珍禽奇兽,放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饮酒作乐,通宵达旦,荒废国事。有一年严冬,妲己看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认为其生理构造特殊,和常人的不同,叫纣王命人将他双脚砍下来,研究那两只脚不怕寒冻的原因。有一回,妲己看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孕妇,为了好奇,不惜叫纣王命人剖开孕妇肚皮,看看腹内究竟,白白送了母子的性命。妲己怂恿纣王杀死一个叫比干的忠臣,还残忍地剖腹挖心,以印证传说中的“圣人之心有七窍”的说法。种种传说,已家喻户晓。
纣王正确的名号应该是商代的第32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根据正史的记载:帝辛20岁嗣位,当时商朝开国已经300年了,国力雄厚,物阜民丰,人心稳定。帝辛血气方刚,威武有力,能与猛兽格斗,神勇在当时无人可比。同时,他又能言善辩,还兼通音律,性好美色,更刚愎自用,于是凭丰沛的国力与自己过剩的精力,大举向东南方向发展,征服了土地肥沃的人方部族(今日的淮河流域)。那是他在位的第40年,也就是公元前1047年,因为苏部落叛变,政府大军讨伐,苏部落抵挡不住,酋长只好把女儿——苏妲己献出来乞和。帝辛带着战利品妲己凯旋回归时,他已是60开外的人了,已是垂暮之年,而妲己正值青春年少,骨肉性感无比,眉宇清秀而含情,浑身充满了青春的火热气韵,加上游牧民族那种粗犷而开放的气质,迅速地在帝辛的内心深处,重新点燃起生命的火焰。当时商朝国力如日中天,十分强盛,那时新的都城正在风光明媚、气候宜人的朝歌(今河南湛县)建造起来,四方的才智之士与工匠,也纷纷向朝歌集中,形成了空前的热闹与繁荣。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丝竹管弦漫天乐音,奇兽俊鸟遍置于园中,从此戎马一生的商纣王帝辛,在妲己的引导下,开始沉醉于声色之娱与酒食之乐,并为妲己建起了摘星楼,专门让她遥望家乡。就在帝辛宠爱妲己,醉生梦死时,在陕西渭水流域的周部落逐渐发展壮大。周部族原是夏朝后稷的后裔,早有东下图商的企图,后来,周部族沿黄河东下,把触角伸向商都朝歌。事实上对付强大的商朝,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但是,商朝内外矛盾重重,加快了它自身的灭亡。在外部,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曾因前往朝歌朝觐时,垂青于妲己的美色,因而触怒纣王,被剁成肉酱,做成馅饼。残酷的纣王让姬昌吃了馅饼,并把姬昌囚禁了两年。由于周部族的臣子们多方营救,并向纣王行贿,姬昌才获得释放,由此对商纣王种下了深仇大恨。在内部,商纣王执政后期,纣王的臣子们顾此失彼,大力经营东南,重心已经转至长江下游地区,使得中原一带空虚,给了周人绝好的机会,让周人乘虚而入。姬昌首先吞并了泾、渭平原上的一些部落;之后越过黄河,征服了黎、刊等部落。黄河以南的部落也已望风归附,周人的势力渐渐威胁到商朝的中心地区。后来姬昌亡故,由二儿子姬发继位。他的第四个儿子姬旦(周公)有贤德远名,谋略过人,政略的掌握和战略的运用十分娴熟。他们争取马国,离间商朝君臣,振作民心与士气。兄弟又自封其二哥姬发为周武王,贬抑纣王为商纣王,并宣布帝辛的罪状,联合起天下诸侯,以堂堂之阵,正义之旗,有名之师进军商朝的新都朝歌。纣王的哥哥率军,把周武王的联军拒于朝歌以外四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汲县)。周人望见商军整齐的阵容和精良的装备,先是为之胆怯不已,但想不到的是这些夷人组成的军队,忽然一夜之间哗变,周人居然不费吹灰之力,长驱直入,兵临朝歌城下。纣王眼看大势已去,举火自焚而死。周文王和周武王立誓要灭掉商朝,是基于政治发展与私人仇恨的原因,丑化妲己只是一种政治手段和措施。周人夺了纣王的江山,很不放心商朝遗民。毕竟纣王也没有对他们干过什么坏事,难保这些商朝遗民不会怀念纣王恩德起来造反(后来果然起来造反了),于是就开始大肆造谣,给纣王身上抹黑。周武王在《尚书》中开列了纣王六条罪状:第一是酗酒;第二是不用贵戚旧臣;第三是重用小人;第四是听信妇言;第五是信有命在天;第六是不留心祭祀。帝辛暮年热中于声色之娱与酒食之乐确实是事实,说纣王“惟妇人之言是听”,就是对妲己的话言听计从,这一条罪状,并不切合实际,因为商代人颇重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来决定吉凶,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是有确切记载的。妲己能够影响政治决策的力量,实在微乎其微。妲己只能算是商纣王晚年生活的伴侣,对妲己,商纣王谈不上言听计从,倘若妲己在被帝辛宠幸的那些年月之中,具有政治权力,何以妲己的族人,始终就没有能够得势呢?如果说苏妲己有罪,顶多只是苏妲己入宫以后,由于争宠而与其他的嫔妃引起纷争,那些失宠的妃子各有氏族背景,因而加深了纣王与诸侯小国之间的冲突而已;如果硬要说苏妲已是亡国的祸水,也未免太高抬她了。其实,她是完全做不到的。周人给纣王与妲己泼脏水并不厉害,只是上述六条的就事论事而已,也不过于涉及两人的人格,没有焚炙忠良、滥杀无辜、嗜血成性之类的指责。总之,周人并没有把纣王与“暴虐荒淫”四字挂上钩。真正把纣王脸涂黑,还不是他的敌人——周人干的,而是五百年后战国时代的那些学者。 2.春秋战国和秦朝:“美人计”第一主角:西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诗。诗中“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就是西施,她一个山野浣纱女,担起了复国的重任,最终不辱使命,为越国复兴和吴越战争越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西施,名夷光,越国人,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父亲以在苎萝山上砍柴为生。苎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因为家境贫寒,所以西施很小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平时经常在溪边浣纱。她怎么也不会料到,日后自己会成为“美人计”的主角,被派去吴国执行任务。西施位居我国“四大美女”之首,她的美是有目共睹的。“东施效颦”的故事就讲了西施的美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西施的美貌远近闻名,但她的身子却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发她都皱着眉头,捂着心口,缓步前行,人们管这姿势叫“西施捧心”,可见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动人。不巧这事让东村的丑女东施知道了,于是便也学着西施的样子走路,但走起来十分难看,比她平时的样子还要丑很多,成了大家的笑料。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称雄,吴国和越国开战,结果越军大败,越国国王勾践向吴国国王夫差乞降。吴王夫差不听大夫伍子胥“杀掉勾践,以绝后患”的劝告,却采纳被越王买通的权臣的主张,允许越国投降。把勾践夫妇和越国大夫范蠡囚禁在姑苏虎丘,为夫差养马。勾践君臣含垢忍辱,装得非常恭顺,夫差以为他们已真心臣服,3年后就把他们放回越国。勾践安全回到越国后,立志复国,卧薪尝胆,励精图志。经过“10年生聚,10年教训”,越国逐渐强盛起来,一心要打败吴国,但是,当时越国的军事实力远远不敌吴国。勾践在训练军队、发展农业的同时,对吴王夫差实施了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计”。
“美人计”的具体导演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范蠡曾随越王勾践到吴国做人质3年,深知吴王夫差的致命弱点。针对吴王夫差好色的特点,范蠡便策划实施了“美人计”。范蠡按照越王勾践的要求,在民间寻觅美女。担任这个历史重要任务的美女,不仅要美丽过人,而且要胆量过人,要机智过人。经过千挑万选,范蠡选定了西施和郑旦。当时范蠡和西施一见面,西施的美貌与纯真便打动了范蠡,而西施的心里对这位年少英雄、气度不凡的将军也是一见倾心。范蠡向西施说明了选美的原委,西施被范蠡的那份爱国热情感染了,表示愿意担此重任。勾践亲自接见她们,并让人教习歌舞、化妆和礼仪,让人为她们讲解历史、时局和权谋。勾践还亲自给西施面授机宜。勾践把神圣的政治任务交给她们,交待了三件大事:沉溺夫差于酒色之中,荒其国政;怂恿夫差对外用兵,耗其国力;离间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过了3年,西施拿到“公关专业毕业证”,于是范蠡将西施等送往吴国,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有机会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备尝爱的滋味,由于难分难舍,范蠡有意拖延,送亲竟然送了一年多。等他们走到嘉兴县南一百里的时候,西施生的儿子已经能牙牙学语了。后人在这里建造了一个“语儿亭”,用来纪念西施与范蠡的爱情结晶。这在唐陆广微《吴地记》里有记载,并谓此地“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是西施入吴之前与私生子说话的地方。从感情上来说,范蠡是对不住西施的,范蠡是为事业牺牲了爱情,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充当越国复仇的工具。但为了国家利益,为了自己的爱人,西施愿意做出牺牲。范蠡和她约定,吴国灭亡后,自己定要娶她为妻,白头偕老。本身好色成性的吴王见了西施,自然十分欢喜。伍子胥认为这是“美人计”,苦心劝谏,夫差却充耳不闻,立刻将西施纳入后宫。西施聪明伶俐,颇具爱国主义情怀,时刻牢记自己来到吴国的政治使命,她用尽浑身解数让吴王宠爱她并听信她的话,夫差果然对她宠幸有加。吴王夫差命人在灵岩山为她建了馆娃宫,在馆娃宫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吴王井、琴台,还有采香径、锦帆径和打猎用的长洲苑等;还修了响屐廊,就是在地上凿一个大坑,把一口大缸放进坑里,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再铺平。夫差让西施穿着屐在上面走,锤铺有声,所以叫响屐廊。到了春天,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径、玩花池游玩;到了夏天,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湾避暑,享受自然的“空调”。南湾有十多里长,两面环山,吴王将此处取名为“消暑湾”,并令人在附近凿了一个方圆八丈的白石池子,引来清泉,让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为“香水溪”;秋天两人一起攀登灵岩山,看灵石,赏秋叶;到冬天下雪的时候,夫差与西施披着狐皮大衣,令十多个嫔妃拉车寻梅,全然不顾嫔妃们汗流浃背每次都要尽兴后方才返回。如此挖空心思地玩乐,可见吴王夫差此时的心思已不在朝政社稷上了,而在西施身上。吴王夫差对西施是越来越喜爱,而西施时刻想着怎样让吴王高兴,怎样让吴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让吴王能成无道之君,荒废国事。庆幸的是,她有一个得力的助手伯韶。伯韶是吴国的大夫,深得吴王宠信,为人奸诈贪婪。越国利用他的这一弱点,经常给他送些金银珠宝,有时也给他送美女,因而他对越国也是死心塌地,与西施两个一道说越国的好话。夫差自从得了西施,就一直住在姑苏台,一年四季享乐游玩,已经不理政事。朝中大臣有劝谏的,都被他或训斥,或驱逐,或罢官,于是大家渐渐也就不敢说了。只有老臣伍子胥,见吴王如此无道,就在姑苏台下进谏劝阻,但吴王还是不理。伍子胥觉得吴王如此势必取祸,劝谏又不听,于是称有病不再上朝。当时,越国在勾践的治理整顿下,国力日益增强,军队也已训练有素。吴王夫差感到威胁,想要征伐越国,被伯韶大夫巧言阻挠。后来齐国与吴国关系恶化,夫差想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认为,越国才是心腹大患,不宜远征齐国。但伯韶大夫却力主攻打齐国,并保证出师必捷。一向与伍子胥有矛盾的伯韶大夫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乘机挑拨吴王和伍子胥之间的矛盾。结果吴王将伍子胥赐死,提拔伯大夫为相国,还要给越国增加封地,被勾践谢绝了。正如后人所说:“吴之亡,应由昏君夫差、奸佞伯韶大夫负责。”公元前482年夏初,越国伐吴,大获全胜。西施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她感觉已为国尽忠,但夫差对她百般疼爱确实出自真心,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西施越来越感觉他的好,到完成任务的时候,她发觉自己已真正地爱上了夫差,而战争又让她失去了夫差。回到范蠡身边,她已不爱范蠡了,也无颜见范蠡,同时深感对不起夫差,于是投湖自尽;一是范蠡找到了她,两人泛舟五湖,成了一对神仙眷侣。在《吴地记》中记述有关范蠡与西施在越国破吴后破镜重圆、泛湖而去以及其他有关他们的结局的不同说法。相传范蠡、西施曾寓居宜兴,今天的蠡墅就是他们当年居住过的地方,而江苏一些地方的“施荡桥”、“西施荡”等名称也都与西施有关。 3、春秋战国和秦朝:一生妖娆不减分:夏姬夏姬是郑穆公的女儿,自幼就生得杏脸桃腮,蛾眉凤眼。长大后更是体若春柳,步出莲花,一直是各国君臣追逐的对象。其实,夏姬小懂权术,例如:孔宁和仪行父两位大夫同时与夏姬有染,一天仪行父对夏姬说:“你赐给孔大夫锦裆,今天也请你给我一件东西以作纪念。”夏姬嘻嘻笑着说:“锦裆是他偷去的,不是妾所赠。”又附耳说:“虽然同床共枕,也有厚薄之分。”于是解下她穿的碧罗襦赠给仪行父。仪行父自此往来更密,孔宁自然也不甘落后,因为他在拿到夏姬的锦裆时,同样听到过夏姬“虽然同床共枕,也有厚薄之分”之说。孔宁与仪行父不自觉地陷入了由夏姬创造的竞争氛围中。然而,更多的传说是夏姬的采补之术。夏姬小时候由于母亲管教严格,对男女之事便没有私相授受的机会。但她却异想天开地编织了不少绮丽的梦境。也许是幻想,或者是真有其事,在她及笄之年,曾经恍恍惚惚地与一个伟岸异人同尝禁果,从而也得知了返老还童、青春永驻的采补之术。之后她曾多方找人试验,当事者无不对外宣扬,因而使她艳名四播,同时也让她声名狼藉。父母迫不得已,赶紧把她远嫁到陈国,成了夏御叔的妻子,夏姬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夏御叔由于是国君的孙子,因此在株林地方有块封地。夏御叔除了在国都供职以外,多半的时间,都与夏姬住在株林背山面水的一座豪华别墅之中,过着优游林泉寄兴烟霞的悠闲生活。夏姬嫁给夏御叔不到九个月,便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虽然夏御叔有些怀疑,但是惑于夏姬的美貌,也无暇深究。这个孩子取名夏南。夏南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身体结实得活像一头小牛犊,十多岁就能骑在高头大马上驰骋如飞,时常跟着父亲在森林中狩猎,有时也与父亲的至交孔宁、仪行父等人,一齐骑马出游。夏南一边读书一边习武,十二三岁便显示出一股逼人的英爽之气,为了承袭父亲的爵位,他被送往郑国深造,以期将来能够更上一层楼。夏御叔死后,夏姬成了寡妇,花开花落,独守空闺,但她不甘寂寞。夏姬年近40的时候,还像个20来岁的少妇。当时经常进出这个寡妇门的有孔宁与仪行父,他们先后都成了夏姬的情人。原来,孔宁和仪行父与夏御叔关系不错,到夏御叔家喝酒时,曾窥见夏姬的美色,心中念念不忘,却忘记了“朋友之妻不可欺”的道理。孔宁与夏姬交欢之后,把从夏姬那里拿来的锦裆给仪行父看,以此夸耀。仪行父心中羡慕,也私交夏姬。夏姬见仪行父身材高大,鼻准丰隆,也有与之交好的心思。仪行父广求助战奇药以媚夏姬,夏姬对他越发倾心。这种三角关系一直持续了数年,终于在长时间的争风吃醋心态下,把当时的国君陈灵公也拉了进来,使得彼此的关系进入白热化的高潮。大约是孔宁遭受了冷落,他为了抵制情敌仪行父,于是向陈灵公盛赞夏姬的美艳,并告诉陈灵公夏姬有娴熟的房中术,不可失之交臂。陈灵公是个没有威仪的君主,他为人轻佻傲慢,沉于酒色,逐于游戏,对国家的政务不闻不问,专门研究女人的“技术”问题。灵公对孔宁说:“寡人久闻她的大名,但她年龄已及四旬,恐怕是三月的桃花,未免改色了吧!”孔宁忙说:“夏姬熟晓房中之术,容颜不老,常如十七八岁女子模样。且交接之妙,大非寻常,主公一试,自当魂销。”灵公一听,欲火中烧,恨不得立刻见到夏姬。正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政简刑清,闲来无事。于是陈灵公的车驾在陌上花开、阳春送暖的季节里来到了株林,一路游山玩水,薄暮时分到了夏姬的豪华别墅。
夏姬事先已经得到通知,她命令家人把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简单地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并预备了丰盛的酒馔,自己也精心梳洗,准备停当。等到陈灵公的车驾一到,夏姬婀娜出迎,招呼之声如黄莺啼鸣,委婉可人。灵公一看她的容貌,顿觉六宫粉黛全无颜色,哪个都比不上她。陈灵公见轩中筵席已经备好,就坐了下来。孔宁坐在左边,夏姬坐在右边,酒摆在中间,灵公目不转睛,夏姬也流波顾盼,两人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陈灵公方寸大乱,酒不醉人人自醉,又有孔宁在旁敲边鼓,灵公喝得大醉。夏姬娇羞满面,频频敬酒,俩人越靠越近。当夜,灵公拥夏姬入帷,解衣共寝。灵公虽然喝得酩酊大醉,但怀抱夏姬,只觉肌肤柔腻,芬芳满怀,欢会之时,宛如处女。当然,伺候一国之君,夏姬使出了浑身解数——有少女的羞涩,表现出羞不胜情的模样;有少妇的温柔,展示出柔情万种的态势;有妖姬的媚荡,流露出分外的新鲜与刺激;有中年女人的成熟等。整夜风月无边,不觉东方既白。灵公领略到真正的房中之术,不由叹道:“寡人遇天上神仙也不过如此而已!寡人得交爱卿,回视六宫犹如粪土。但不知爱卿是否有心于寡人?”夏姬猜想灵公已知她和孔、仪二大夫之事,于是回答说:“贱妾不敢相欺,自丧先夫,不能自制,未免失身他人。今日得以侍侯君主,从此当永远谢绝外交,如敢再有二心,当以重罪!”灵公欣然说:“爱卿平日所交之人能告诉寡人吗?”夏姬说:“孔、仪二大夫,因抚遗孤,遂及于乱,再没有其他人了。”灵公大笑说:“难怪孔宁说卿交接之妙,大异寻常,若非亲试,怎么会知道?”灵公起身,夏姬再施心机,把自己贴身穿的汗衫给灵公穿上说:“主公看见此衫,如看见贱妾。”陈灵公本是个没有廉耻的人,在表扬孔宁忠心耿耿,善解朕意,荐举夏姬办事有利后,又佯装批评仪行父说:“如此乐事,何不早让寡人知道?你二人占了先头,是什么道理?”孔、仪二大夫一听,他们与夏姬之事皇上已知,但还不敢承认,说:“臣等并无此事。”灵公说:“美人亲口所言,你们也不必避讳。”孔宁回答说:“这好比君有食物,臣先尝之;父有食物,子先尝之。倘若尝后觉得不美,不敢进君。”灵公笑着说:“不对。比如熊掌,让寡人先尝也不妨。”三个人完全忘记了君臣礼仪,竟然会心地大笑。从此,陈灵公有事没事便经常跑到株林夏姬的豪华别墅中来,夏姬事实上已成了陈灵公的外室。时光荏苒,夏南已经学成归国,不但见多识广,而且精于骑射。陈灵公为了讨好夏姬,立刻让夏南承袭了他父亲生前的官职与爵位,夏南成为陈国的司马,执掌兵权。但是,夏南已经懂事了,不忍听到有人说母亲的脏话,但是碍于灵公,又无可奈何。每次听说灵公要到株林,就托辞避开,落得眼中清静。有次酒酣之后,君臣又互相调侃嘲谑。夏南因心生厌恶,便退入屏后,但是还能听到他们说话。就听灵公对仪行父说:“夏南躯干魁伟,有些像你,是不是你做的?”仪行父大笑:“夏南两目炯炯,极像主公,估计还是主公所做。”孔宁从旁插嘴:“主公与仪大夫年纪小,做他不出,他的爹爹极多,是个杂种,就是夏夫人自己也记不起了!”之后,3人狂笑。夏南听到这里,羞恶之心再也难遏。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暗将母亲夏姬锁于内室,从便门退出,命令随行军众,把府第团团围住,不许走了灵公和孔、仪二人。夏南戎装披挂,手执利刃弓箭,带着得力家丁数人,从大门杀进去,口中叫道:“快拿淫贼!”一箭射中灵公胸口,陈灵公即刻归天。孔、仪二人,见灵公向东奔,知道夏南必然追赶,就往西跑,仓惶逃到楚国去了。夏南弑君,然后谎称“陈灵公酒后急病归天”,他和大臣们立太子午为新君,就是陈成公,同时请陈成公朝见晋国,找个靠山。这时,陈国人倒没计较,但楚庄王偏听逃亡的孔宁与仪行父一面之词,起兵讨伐,杀了夏南,捉住夏姬。楚庄王见夏姬颜容妍丽,对答委婉,楚楚动人,不觉为之怦然心动,但楚庄王听说在她身旁的男人都会被诅咒身亡,便将这个女人赐给了连尹襄。不到一年,连尹襄就战死沙场。夏姬假托迎丧之名回到郑国。此事原本可以就此结束,不料楚国大夫屈巫久慕夏姬美艳,于是借出使齐国的方便,绕道郑国,在驿站馆舍中与夏姬成亲。欢乐过后,夏姬在枕头旁问屈巫:“这事曾经禀告过楚庄王吗?”屈巫也算一个情种,说道:“今日得谐鱼水之欢,大遂平生之愿。其他在所不计!”第二天就上了一道表章向楚庄王通报:“蒙郑君以夏姬室臣,臣不肖,遂不能辞。恐君王见罪,暂适晋国,使齐之事,望君王别遣良臣,死罪!死罪!”屈巫带着夏姬投奔晋国的时候,也正是楚庄王派公子婴齐率兵抄没屈巫家族之时。夏姬以残花败柳之姿,还能使屈巫付出抄家灭族的代价,可见其能量之大,古往今来独此一人而已。 4、春秋战国和秦朝:不恋小情助霸业:晋文公夫人历史上的一些女人在权力面前,要么自己独揽大权,要么助力丈夫成就霸业。晋文公夫人属于后一种。晋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是晋献公的五个儿子之一,因为受继母骊姬迫害,不得已带着贤士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及其他数十人背井离乡,逃到狄国。不久,晋献公死去,晋国发生宫廷政变,原来的国王——骊姬的儿子奚齐被杀,晋献公的五个儿子之一——夷吾当上国王。面对政治变化,重耳深感压力日益加重,于是再度流亡,又逃到齐国。当时,齐国很强大,齐桓公厚礼相待重耳,为他建造了华丽的住所,拨给他骏马20匹,并把自己宗室的年轻女子嫁给他做妻子。这位女子叫齐姜,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夫人。当时晋文公春宵美女,玉楼琼宴,千般温柔,万般滋润,竟然乐不思“晋”了。他把自己出逃的情景忘到了九霄云外。原来,重耳出逃时是42岁,来到齐国12年后已经54岁,是知天命的人了。这时,在晋国当国王的夷吾死亡,他的儿子继位为晋怀公,晋怀公残杀异己,造成了国内动荡。尤其是他又喜新厌旧,遗弃了他原来的妻子,就是秦穆公的女儿,引起秦国的愤恨和仇视。大家都认为重耳归国的大好形势已经到来,应该乘机回国整治局面。重耳这个人一开始也胸无大志,安于享乐,想想自己岁数也不小了,人生苦短,国事繁多,但求安乐,干脆就在齐国养老吧,于是一晃就过了12个年头。随他出逃来到齐国的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等人眼看一转眼十几年光阴过去了,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十分焦急。赵衰与咎犯等人日夜聚到一起商量办法,准备挟持重耳,以便相机返回晋国,重振晋国复兴之大业。在这关键时刻,齐姜表现得非常坚决,坚决支持丈夫回国扭转局面。按说,她现在生活稳定,有丈夫天天陪着,日子幸福。但她并不像一般女子那样希望丈夫守着她,而是要丈夫放弃眼前的舒适,为事业奋斗。一天午后,狐偃、赵衰叫了几个人,在一棵老桑树下,商量让重耳离开齐国的办法,却被一个采桑叶的侍女听到了,她回去就告诉了齐姜,齐姜虽然也舍不得和重耳分开,但一想,总不能让晋国公子无所作为吧,于是暗暗下了决心,准备送他回国,便和狐偃等人一块想了个办法。一天晚上,齐姜设宴,乘机把重耳灌醉,叫来几个人把重耳五花大绑抬到车上,然后朝宋国(在今河南省商丘)飞速而去。等到离开了齐国有一百多里路时,重耳清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车上,重耳问明原委,手持长矛,怒气冲冲、恶狠狠地说道:“如果事情成了,那就饶你们不死;如果不成,我就要杀了你们,还要剥皮抽筋,饮你们的血,吃你们的肉,以泄我心头之恨!”
狐偃、赵衰好说歹说,总算稳住了他,继续赶路。其实,这是齐姜苦劝丈夫无效的情况下使用的下下策。齐姜曾义正辞严地对丈夫说:“你贵为一国公子,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不快回国挽救危难,却沉醉于安乐,不害羞么?”任凭妻子好言相劝,甚至反唇相讥,重耳始终无动于衷。齐姜忍无可忍,只好把事情的真相讲了出来:“你的随从人员在桑园密谋,有个女子听到了,告诉了我。我恐怕泄露秘密,已将听到消息的女子处死,天若不亡晋国,则舍你其谁?你怎么忍心辜负天意,将来一定会后悔莫及!”原来,为了丈夫的大业,她早把那个为她通风报信的采桑女杀了。在这之前,齐姜也曾以齐国宗室之女的特殊身份,周旋于齐国大臣之间,多方为丈夫争取舆论支持,凝聚协助的力量,企图返回晋国。她甚至请求齐桓公派遣大军护送丈夫返国,但是齐桓公没有答应。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齐姜才演出了挟持重耳离开齐国,返回晋国的一幕。其实,她虽然劝丈夫走了,但丈夫离开了她,意味着她要饱受相思之苦和漫长的孤寂生活,还得想尽办法替丈夫掩饰、解释,以免齐国为了重耳的不告而别而心存芥蒂,也真难为了她。重耳路过各国受到了不同的待遇。他经过曹国时,曹国国君仅派人馈送饭食而已,不敢留宿,更不敢商谈政治;经过宋国,宋襄公刚刚被楚国打败,以国小民困为由而闭门不纳,连饭食都不敢给,怕受牵连;经过郑国,郑文公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害怕重耳惹来杀身之祸;到了楚国,楚成王虽以诸侯之礼相待,但却尊而不亲,敬而远之;到了秦国,秦国的态度却与以上各国截然相反。秦国为了结好公子重耳,除锦衣玉食供应不缺,好生接待外,还将宗室五女下嫁给他,当时就为他举办了婚礼。原来,自从秦穆公的女儿和晋怀公的政治婚姻失败之后,秦穆公始终对晋国怀恨在心,这回听说公子重耳到了楚国,迅速派人前往联系,以图借机报复晋怀公领导的晋国。于是重耳率领随从人员风风光光来到了秦国。远在齐国的齐姜听到这一消息,笑逐颜开地说:“公子返回的机会来了,时间不久啦。如果得到秦国鼎力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她对重耳再娶没有丝毫醋意。这时,晋国与秦国已经形成里应外合之势。一是晋国的旧日官员长期以来不堪忍受晋怀公的酷政,听说公子重耳在秦国“做客”,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暗通消息,并做好了内应;赵衰等人则求见秦穆公,力求秦国慨然相助。他们提出晋国已是“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于是,秦国派遣重兵护送重耳一行返回晋国。晋怀公感到大势不妙,在各方势力的逼迫下,无奈让位。重耳登上国王宝座,成了晋文公。晋文公重掌政权后,迫不及待派人到齐国迎接他的妻子齐姜到晋国,封她为夫人,这就是晋文公那位识大体、明大义,有远见、更有魄力的齐国妻子。是这位夫人不以儿女私情为重,不恋夫妻一时的安逸和温柔,甘愿忍受独守空帏的孤寂,鼓励丈夫以事业为重,才使得重耳如愿以偿成为国君。秦国的宗室五女,也只能屈居于夫人之下。后来,晋文公夫人虚怀若谷,待秦国五女如姊妹,相处和睦,使得晋文公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地专心国事。正是由于晋文公夫人的精心辅佐,晋文公终于成为大半个中国的诸侯霸主。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有两种讲法:一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二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越王勾践。但这两种说法里不变的有三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晋文公的称霸与其他几位不同。晋文公称霸虽然得力于天时、地利与人和各项条件的相互配合,和谐发展,然而她的夫人宁愿独守空帏,苦劝丈夫抛弃安乐,冒险犯难,回国靖难,开创一番伟大事业,也是晋文公称霸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烈女传》中称赞晋文公夫人:“公正果断,言行不怠,劝勉晋文,返回无疑。公子不听,强与谋议,醉而载之,卒成霸基。”正是如此。
5、春秋战国和秦朝:荡妇与权力:齐文姜历史上的齐文姜从荡妇成为重权在握的军事家,这是事实。但是,对于齐文姜我们是应该欣赏,还是应该唾骂呢?齐文姜是何许人也?齐文姜是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与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据传说,齐宣姜嫁到卫国,她的公公卫灵公为之心旌摇荡,竟然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精神恍惚,据说一天不见,就丢了魂似的。齐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风流韵事,轰动了天下各国,人们一面讽刺她的荡妇淫乱行径,一面又一再歌颂她的绝世艳丽,《诗经》上就留下了许多有关文姜的篇章,有毁有誉。故事还得从头说起。春秋时代初期,齐僖公的两个女儿成了当时各诸侯国君侯、世子竞争的对象,他们纷纷借机前往齐国都城临淄攀扯关系,讨好齐僖公,以达到娶齐氏女子的目的。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齐文姜特别欣赏郑国世子姬忽,认为他端正勇健,如玉树临风,十分可意。郎有心,妹有意,于是齐、郑两国便为儿女缔结了秦晋之好。谁知,原本是一桩两全其美、门当户对、令人艳羡的美事,然而郑国的世子忽然听到了“齐大非偶”的传言,提出了退婚的要求。这对齐文姜来说如晴天霹雳,又感到非常突然。当时退婚被认为是莫大的耻辱,等于是说你有缺陷,人家看不起你,人家不要你了。齐文姜从小就自负美貌,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被男人抛弃,不免伤情悲春,气恼不已,但又能怎么样呢!长久的心情抑郁,逐渐转变成为自怨自艾和顾影自怜,齐文姜甚至产生了一种歇斯底里的自我摧残心态,面容日渐憔悴,终于恹恹成病。她的心思却偏偏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看透了。姜诸儿与文姜从小就在一起游玩,兄妹情长,两小无猜,如今俩人虽已长大,但是彼此也不顾忌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照常往来。姜诸儿知道文姜病了,就时常来看望、安慰和照顾;妹妹的婚事遇到麻烦,做哥哥的也感同身受,时日久了,两人本来是兄妹之情,竟然莫名其妙地转变成为儿女私情、恋情了。从此,两人疯狂地相恋了。
春秋时代,男女关系十分随便,男女之间都很开放,只要两人情愿就能相恋,并自然发生男女关系。但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发生儿女私情,还是为礼法和世情所不允许,在道德上也会受到谴责。姜诸儿与文姜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妹,男贪女爱,不顾廉耻,闹得沸沸扬扬。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久就一传二,二传三,在传到四面八方的同时,自然也就传到了他们的父亲耳中。齐僖公听了大惊失色,差点被气死。他认为这事有伤风雅,牲畜不如。然而家丑不可外扬,他只好一面把儿子叫来,痛责儿子;一面采取紧急且坚决的措施,严禁姜诸儿再与文姜接触,同时,急急忙忙为文姜择配。齐僖公的心情可想而知。正在这时,恰好邻国鲁桓公新立,一心想要与大国攀亲,以争取援助,就派遣公子翚赴齐说媒。齐僖公求之不得,当即欣然允诺。齐鲁选择吉期,商妥婚嫁事宜,齐僖公为了避嫌,还一反兄弟送嫁的惯例,亲自将女儿送往鲁国成亲,了却了他心头的一块心病。然而深陷畸情的男女,岂是老父一双眼睛能看得过来的?就在出嫁的前夕,姜诸儿与文姜虽然无法见面,却依旧以诗传情。姜诸儿写道:“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齐文姜比姜诸儿还要直白,答曰:“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不过,“叮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良辰吉日已到,文姜被如期送往鲁国,成为鲁桓公的夫人了。目送心爱的妹妹远嫁他乡,姜诸儿恋恋不舍。按照一般习俗,结婚之后两家要频繁来往,以加深感情。但是,国君夫人地位尊贵,自然不能随便活动,也不能说回娘家就回娘家。文姜一直在鲁国呆了5年,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姬同,次子名姬季友。鲁桓公对美艳绝伦的妻子十分满意,然而文姜却旧情难忘,花晨月夕,时常不自觉地想起热情如火的哥哥情人,常常茶饭不思,夜不安睡。鲁桓公十四年,齐僖公寿终正寝。姜诸儿继位当上了国君,即历史上的齐襄公。文姜所生的儿子姬同也已经13岁了。文姜本想随同她的国君丈夫一同前往齐都道贺,以便表达自己特殊的祝贺,借机重温旧梦,无奈当时诸侯大国新君初立,小国诸侯巴结大国,所以前往道贺的很多,深恐有所不便,便没有偕行,继续等待机会。转眼又过了4年,文姜终于要求鲁桓公带她一起到齐国,看一看家中的亲人,当然她最想看的是姜诸儿。鲁桓公觉得没必要推托,妻子自出嫁离家已经十几年了,一直还没有回娘家,于是就偕同文姜,大张旗鼓地前往齐都临淄访问。齐襄公听说鲁桓公夫妇来访,大喜过望,亲自到边境迎接。其实,他本心不是迎接鲁桓公,而是专程迎接18年来未见的妹妹——初恋情人。18年了,文姜未曾回过娘家,总有些有悖常情而令人难以置信。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先是齐僖公在世之日,生怕这一双男女寡廉鲜耻,死灰复燃,重述旧情,所以一再拒绝文姜回到齐都临淄探亲。待到齐僖公过世之后,鲁桓公早已风闻文姜与她的哥哥情感非同寻常,有乱伦之嫌,因而心中有意破坏文姜和她哥哥见面的机会,就这样一拖就是18个年头。所以,文姜不回娘家,不是道路远近的问题,齐、鲁两国是比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问题在此。其实,已经18年了,他们兄妹的感情应该如灰熄灭了,况且双方都有了家眷,应该各自珍重,各自倾心自己的家庭,甚至自己的国家了。然而18年未见,姜诸儿已为国君,举手投足间满是男人的威严英武,而齐文姜则已是风情万种的成熟美妇。如此的兄妹重逢,两人都是心荡神摇。一番眉目传情之后,心领神会的齐襄公借口后宫的嫔妃们想与小姑见面,将文姜迎进了自己的后宫。此时的齐宫,早已没有了妨碍好事的齐僖公,襄公的妃妾们也不敢逆君王的心意。终于得偿夙愿的诸儿文姜,遂在王宫里双宿双飞,抵死缠绵了。鲁桓公没有美女相陪,被冷落在馆驿里,孤灯照壁,冷雨敲窗,一夜又一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等到他直接到齐襄公的宫内找文姜时,眼前竟是她和齐襄公苟欢的情景。他感觉自己受到莫大侮辱,不免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居然狠狠地掌掴了他如花似玉的妻子,并口不择言地抖出他们兄妹的奸情,声言即日返国,绝不再稍作停留。说着,转身就走出了齐襄公的内宫。齐襄公自知理屈,又怕丑事让国人知道了,在无可奈何之下,假装没事,恬不知耻地在临淄的风景区牛山设筵,为鲁桓公夫妇饯行。鲁桓公身在齐国,虽然气急败坏,又觉得不可使场面弄到无法回旋的地步,强压着心头怒火,吩咐随从人员佑护夫人先行出城,自己则匆匆赴宴。这时的齐襄公欲火、妒火和怒火烧在一起,反而感觉是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杀心顿起。可怜那个鲁桓公犹懵然无知地借酒浇愁,终至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齐襄公喊来心腹公子姜彭生暗暗下达了谋杀的命令,在扶持鲁桓公上车时,悄悄地施一些手脚,这样鲁桓公没来得及哼一两声,就在沉醉中一命呜呼了。随后,公子姜彭生急忙驾车追赶文姜。在临淄城外十里长亭处,赶上了等在这儿的文姜一行车骑。公子姜彭生故作惊惧万状地向文姜报告说:“鲁侯酗酒伤肝,车行颠簸中竟然气绝身亡,一命呜呼!”文姜听到丈夫突然去世的消息,也不明事情真相,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派人赶快报告齐襄公,并命令暂时停止行程,就地扎营护丧。齐襄公当然心中明白,很快便赶到,假作悲痛模样,命令厚殓妹夫,并以“酒后中毒,伤其肝脏而死”,向鲁国报丧。鲁国姬姓宗室及臣民听到鲁桓公的死讯,先是感觉非常意外,继而是非常愤怒,虽然怀疑其中必有阴谋,本想大兴问罪之师,但考虑到两个因素,还是没有轻举妄动。一是查无实据,出师无名;二是鲁弱齐强,倘若贸然出兵,犹如以卵击石。鲁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先由世子姬同继位,即鲁庄公,随即派人到齐迎丧。同时不甘心鲁桓公被害之痛,追究事变的前因后果,争取查个水落实出。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经调查后马上便有了结果,于是狡猾的齐襄公采取丢卒保车的战术,把责任推到姜彭生身上,嫁祸于人。齐襄公的理由是:“公子姜彭生护送鲁侯出城,车中护持不当,以致鲁侯丧命。”并命令立即将公子姜彭生处死,以谢鲁人,其实是杀人灭口。姜彭生被主出卖,不禁怒火中烧,既是将死之人了,当然没有什么顾忌,在大殿上当众喊冤,痛骂齐襄公与文姜乱伦,以致弑夫,现在又嫁祸于他。齐襄公捂着耳朵,连连挥手,武士便将姜彭生推搡了出去。临刑之时,姜彭生发下誓言,死后定为厉鬼,向齐襄公追魂索命。事情很快就传遍了齐都临淄,更沸沸扬扬地传遍了天下。这边鲁桓公的灵柩被运回鲁国。为了躲过鲁国臣民的责难,文姜没有随鲁桓公的灵柩回国,而是仍然滞留在临淄。按照那时的常理,新寡文姜,自应守丧含悲,替夫挂孝,安分守己才是;然而文姜照样服饰光鲜,巧笑情兮地与齐襄公朝夕共处,且曾同车出游,招摇过市。正当齐襄公与文姜兄妹两人,不顾血缘关系,不顾廉耻,如胶似漆地在临淄鬼混,沉湎在放浪形骸的情欲中,肆无忌惮之时,鲁庄公羞愤无比地派遣大臣前来迎接母亲归返鲁国。文姜心中却舍不下情人哥哥,又愧对鲁国臣民,借口暂住边境地区,待以后再归国。出于孝道,鲁庄公派人在禚地建造宫室,具体地点在祝丘,让母亲居住。齐襄公听说后,也派人在禚地附近的阜建造离宫,供他来游玩。两处宫室美仑美奂,遥遥相对,格外引人注目。文姜有时住在祝丘,有时越境住进阜;齐襄公借出猎为名,继续与妹妹幽会。历史有人评价:齐文姜是一个绝色的尤物,美艳自然是无与伦比,淫荡也为天下之冠,她的行为紊乱了伦常,被齐、鲁两国的百姓所不齿。那么,齐文姜后来怎么样了?不是说她大权在握了吗?后来,齐、鲁两国的政治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大夫鲍叔牙奉公子姜小白出奔莒国,管仲奉公子姜纠出奔鲁国。不久,齐襄公被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所杀。齐襄公死后,鲍叔牙拥戴的公子姜小白与管仲拥戴的公子姜纠,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最终姜小白获胜。他不念旧恶,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的实力大大发展,成了春秋时赫赫威名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政治上的巨变,使齐文姜在边境地区自然呆不下去了。这时她已经是40开外的人了。齐文姜回到鲁国以后,一心一意地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由于她在处理政务上展现了敏锐的直觉和长袖善舞的本领,同时在军事上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才能,没过多久,齐文姜就掌握了鲁国的政治权柄,还把鲁国这样的羸弱小邦发展成经济军事强国,在诸国战争中屡屡得胜。齐文姜在美色与聪慧双方面的成就,令诸侯们不得不刮目相看。 6、春秋战国和秦朝:从妓女到太皇后:赵姬历史上,如果把吕不韦比喻为政治导演,那么赵姬就应该是著名的政治演员,这一男一女在秦朝政治舞台上上演了一场你唱我和,彼此照应,共同发展的千古史剧。赵姬本是一名妓女,却成了一代皇后;吕不韦乃是一介小商人,却左右秦朝的政治风云。至今,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秦朝历史的人无不万千感慨,无不惊叹!吕不韦是一位颇有政治眼光的商人,他精于心计,目光远大,借经商之际,遍游了七国,深深了解各国的情况。他看到了秦国用商鞅变法之略,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作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日益强大,为此,他认定未来的天下,就是秦国的。于是,他决定把经商赚来的巨大财富投入政治活动,把这块宝押在秦国身上,以秦国的发展带动自己的发达。说到吕不韦有政治头脑,这里有例为证。一次,吕不韦问他的父亲:“种地能有几分利益?”他父亲说:“十倍。”“做珠宝生意呢?”“一百倍。”他又问:“要是立一位国王,控制这个国家的一切呢?”他父亲兴奋地说:“好小子,你想入非非,若能这样,那得到的利益就没法计算了。”吕不韦望着父亲诡秘地一笑:“好,这笔生意我就拿定了!”在吕不韦看来,搞政治与经商一样,都是为了一种利益,只不过是利益大小而已。当时,正是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火连年,诸侯争霸。一些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只剩下齐、楚、燕、韩、魏、赵、秦七个势均力敌的大国,也就是“战国七雄”。秦国地处西陲,虽然当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很多方面都落后于其他中原的六国,但是秦孝公为了振兴西秦,大刀阔斧推行改革,以“商鞅变法”,使国力逐渐强盛,兵精马壮。秦国强大之后,开始向东扩张,击败了六国合纵的战略部署,逐步成为七国中的头等强国,形成统一六国之势。这正是吕不韦认为秦国必定为王的依据。而吕不韦还认为,秦国新君必定是异人。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被软禁在赵国作人质。异人为什么要到赵国作人质呢?在当时六国之中,仅有赵国有能力与秦国抗衡。赵国在名将廉颇的指挥下,不仅两度击败了秦国的进攻,宰相蔺相如更挫败了秦王的外交攻势,迫使秦昭襄王让异人作人质,以保证从此秦国不与赵国为敌。秦昭襄王的这一手,正是将计就计,表面上与赵国和好,而实际上,他好集中力量远交近攻,以侵吞邻近的国家,扩充自己的势力,实现强国之梦。这样,把赵国孤立起来。但这一招也就苦了异人,作为人质,他的行动受到监视,身边既无亲人又无朋友,终日百无聊赖,抑郁寡欢。但这个人质,正给了吕不韦结交秦国的大好机遇。为此,吕不韦开始实施第一步宏伟计划。
吕不韦首先花了一笔数额不小的金银,买通监视异人的警卫,然后接近异人。异人和吕不韦一回生,二回熟,很快成了至交,到了无话不说的地步。吕不韦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并肯定地说:“未来代周朝管辖天下的,非秦莫属,现在令祖昭襄王年事已高,令尊安国君即将继位,你的亲母已经去世。你虽有二十几个兄弟,全都是庶出,而令尊安国君在所有的姬妾中,最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又没生过孩子,你如获得华阳夫人的欢心,作为她的嗣子,再由华阳夫人出面,多吹枕边风,恳求立你为太子,今后令尊安国君仙逝,这秦的国君宝座非你莫属。你登上秦王的宝座后,就可以凭借秦国的国力,一步步并吞六国。君临天下,惟我独尊的愿望就能如愿以偿,这岂不是一着好棋?”异人听了吕不韦的话,虽然认为有理有据,全身热血为之沸腾,但他继而一想:“我现在作为人质在赵国,好似笼中之鸟,纵有这个想法,没有机遇,也是枉然啊!”吕不韦保证:“这事包在我的身上了。”异人对吕不韦的话将信将疑,但也激动万分。吕不韦首先阐述了自己的计划:先拿出几千两金子,到秦国替你打通关节,分别见到令尊和华阳夫人,替你表述你的心愿;然后,我再设法让你逃脱赵国回秦。异人被吕不韦所说感动得声泪俱下,连连承诺:“如果大事成功,今后秦国的军政大权,全由你做主!”于是,吕不韦“大路朝天钱做马”,以经商的名义来到秦国,先以重金贿通了华阳夫人的姐姐,替异人陈诉了他的心愿。他说:“令妹华阳夫人现无子嗣,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如异人能为华阳夫人的嗣子,进而请华阳夫人在安国君面前进言,立异人为太子,以后异人接君王之位,华阳夫人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了。那时可以垂帘听政,主管军国大事,您也可以襄理一切了。”华阳夫人的姐姐得到重金,又听了这话,自然心花怒放。她赞同吕不韦的主意,并向华阳夫人进言。这时,华阳夫人也正在担心今后的地位,采纳了吕不韦的意见。于是在安国君面前极力说异人的好话,说这孩子心地善良、孝心可嘉、有雄才大略,出其类,拔其萃,是诸多公子中的佼佼者。再说将他送给赵国做人质,这些年也够他苦的了。细想起来做父母的应该心酸,虎毒不食子啊!……华阳夫人的枕边风,确实把安国君的心给说活了,对远留异国的异人产生怜悯之心,于是答应立异人为太子的请求。华阳夫人见大功告成,赶紧告知吕不韦。吕不韦闻讯,当然是欣喜万分,立即转回赵国,把这件事告诉了异人。异人闻之欣喜若狂,对吕感激涕零,一再表示此恩此德当全力以报,决不食言!尽管异人百般承诺,但吕不韦还要使异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人,于是便利用美人来栓住异人。这美人就是赵姬。赵姬原是赵都邯郸一个歌妓,她生得楚楚动人,又聪明、机智,被吕不韦选中,成为吕不韦实现政治抱负的载体。吕不韦遂不惜巨资买来为妾。过了三个月,赵姬怀了孕,吕不韦便向她倾吐了心中的意图。这赵姬也是有野心的人,吕不韦的话正中下怀,眼看就要做一国之妃,出人头地,怎不令人神怡心往,于是任由吕不韦安排调遣。一天,吕不韦邀异人过府欢宴,酒到半酣,令赵姬盛妆出来劝酒。异人见赵姬云鬓轻挑,蛾眉淡扫,玉步轻移,香风袭人,禁不住目眩心迷,赵姬也秋波宛转。赵姬敬酒,异人接酒,目不舍离。吕不韦见异人已经入迷,遂借口有事,暂行告退,命赵姬继续陪异人饮酒。异人一见吕不韦离席,求之不得。凭他的直觉,赵姬对他颇怀好感,似已入怀。异人再没法控制自己,便举步上前将赵姬一手搂定。不料吕不韦却闯了进来,见状怒不可遏,斥责异人怎敢调戏其爱姬,太不够朋友了。异人见状浑身颤抖,立即跪下求饶,连称该死。吕不韦冷笑道:“我与你多时交好,我为你的事,竭尽心力,好不容易弄得立你为安国君太子,未来的秦国,就得由你主宰。如今大业未举,你还未脱囹圄,竟如此无聊,唉!太叫人失望了!”异人磕头如捣蒜,说自己不知死活,斗胆冒犯,也是一时冲动,望格外开恩。吕不韦沉思了一会说:“好吧,起来!你既看中了她,就送给你。”异人开始以为是听错了。当他确定这是真的时,真是欣喜若狂,连连作揖,感谢洪恩。这时赵姬伏在一旁伤心啼哭,说:“事已至此,我也没脸面在吕家做人了。”并要求异人答应她两个条件:一,以后回到秦国,要纳她为正室;二,如果以后生子,需立他为皇储。异人为赵姬的艳色与娇姿所倾倒,觉得她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人。此时此刻,别说两个条件,就是十条八条也决然应允了。异人得到赵姬之后,与赵姬日夕绸缪,不觉八个月有余,赵姬生了一子,长得隆准长目,方额重瞳,生下来就有牙齿。取名为嬴政。3年后秦赵失和,邯郸被围,赵国打算杀害异人,吕不韦贿赂守吏,把他放归秦国。异人见了华阳夫人,并拜只比他大三岁没有子嗣的华阳夫人为母。从此早晚问安,格外殷勤。秦昭襄王病死,孝文王嗣位,便立异人为太子。才过了3年,秦孝文王归天,异人名正言顺地做了秦国的国君,是为秦庄襄王,尊华阳夫人为皇太后,立赵姬为王后,立嬴政为太子,吕不韦为相国,并加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值此,吕不韦苦心经营了几年的如意算盘,算是初步成功了。秦王嬴政的生父究竟是庄襄王异人还是吕不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嬴政为庄襄王之子,但又说其母曾为吕不韦姬,而《史记·吕不韦列传》则明确记载其为吕不韦之子。由此,嬴政生父案就成为千古之谜,致使学者们争论至今。由于现存的文献提供的证据都不能定谳,只有靠“理证”加以解决。当时与此案相关的最大的“理”是帝王对继承人血统的认定。嬴政是谁的儿子,庄襄王最有发言权。如果不是自己的儿子,他绝对不会确定其为太子,因为他还有可以确认的儿子继承王位。显然,嬴政为吕不韦之子一说纯系好事者虚构的故事。转眼间又是4年,异人过着糜乱的宫闱生活,不久便衰弱不堪,年仅36岁便身亡。庄襄王驾崩,嬴政登上国君的宝座。国事全部委任于吕不韦,并尊为仲父;赵姬从此走上皇太后宝座。赵姬从一名妓女成为一代皇太后,是动乱时代的产物,她逢迎了男人们爱美色的心理,又利用自己的聪明和机智,终于用自身换取了权位。 7、历汉四世为天下母:王政君纵览《汉书·元后传》,关于西汉元帝之后王政君的关键词,大致有这样5个:1. 享年84岁。2. “政治年龄”长寿。3. 历汉四世为天下母,飨国60余载。4. 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5. 圣女兴世。王政君的父亲叫王禁。他年轻时在长安读过书,也当过一阵子廷尉史的小官。王禁虽然官不大,但姨太太娶了好几个,生有四女八男。王政君在女孩中是老二,八个兄弟,王凤、王曼、王谭、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他们不少人后来都因为王政君的裙带关系当了大官,对于西汉末年的政治风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王曼死得早,但他的儿子王莽,一直做到了皇帝。王政君是正夫人李氏所生。据说李氏当初怀着王政君的时候,梦见一轮明月入怀,这可是生贵女的好兆头。后来果然生下了王政君这个大富大贵的宝贝千金。王政君少女时期就命运多舛,死过两任丈夫。头一位是平民百姓,刚跟王政君订婚,就呜乎哀哉。第二位是汉室宗亲,东平王。年轻的东平王下了聘礼,要收王政君为姬,可是也没等到花烛之夜,就一命呜呼了,倒让王家得了不少聘礼,发了一笔小财。可是王禁却吓得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心想:我这个闺女命硬,克夫呀!这是什么怪物投的胎?可别克完夫再克父,那我就惨了!不敢耽搁,赶紧请了一位算命先生给王政君掐算。看完之后,算命的先生说了五个字:“大贵不可言!”这让王禁想入非非:“大贵不可言?还要怎么贵?连王爷都镇不住她,莫非还真要给皇上当媳妇不成?”抱着嫁皇上的想法,王家豁出去了,花银子,请家教,望女成凤,学习琴棋书画,为未来进行智力投资。王政君本来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很快琴棋书画、声乐歌舞样样精通。王禁不免喜出望外,甚至断定女儿再嫁的肯定是皇上,女儿将来肯定是皇后,因为东平王都“压”不住。王政君日后果然当了皇后。
到了王政君18岁那年,机会来了。汉宣帝刘询的皇后身边缺少知书达理、精通诸般技艺的宫女,王禁就把王政君献了上去。王禁可不管那么多,他想,能问候皇后,必然有机会接近皇上,保不准受垂青就一步登天了。然而,王政君入宫一年有余,皇上也没多看她一眼,更别提当宠妃生贵子了。正在意气消沉的时候,命运却将她推进了太子妃的候选人之中。当时,皇太子刘 非常宠爱的司马良娣突然得了大病,不久便死去。太子对其十分爱怜,她死后,太子非常悲痛,终日里郁郁寡欢,精神不振,渐渐就生了大病。而且司马良娣死时说是姬妾们诅咒她,才让她到这个地步的。从此刘 便对姬妾们都恨之入骨,连看都不愿看她们一眼。宣帝又心疼又无奈,就命皇后从后宫中选择太子喜欢的宫人,来伺候太子,好让太子慢慢忘掉司马良娣,重新欢乐起来。而王政君就在备选的五名美女之列。一日,太子觐见宣帝,皇后就将挑选好的五名美女带来,让太子从中挑选。当时太子处在心灰意冷之中,对新的生活没有信心,所以对皇后煞费苦心为他挑选的美人丝毫不感兴趣,可是又不忍辜负皇后的一番苦心,就勉强地回答了一句:“其中一位还可以。”“其中一位”,就是指的王政君。当时,王政君的位置离太子最近,并且穿着大红色的鲜亮衣服,在五人之中非常显眼,美压群芳。于是,皇后命人将王政君送到太子东宫,后来太子“御幸”过一次,即有身孕。奇怪的是,在王政君进东宫之前,太子后宫的姬妾数十余人,包括死去的司马良娣,有的甚至被“御幸”长达七八年之久,但都未怀孕,而王政君则是一幸而有身孕,从此开花结果。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王政君生下一龙种,即后来的汉成帝。这个男婴是嫡长皇孙,汉宣帝异常怜爱,亲自为他取名“骜”,字太孙,并且常常把他带在身边,精心培养。自古母凭子贵,这为王政君成为皇后打下了重要基础。3年之后,汉宣帝驾崩,太子刘 即位,是为汉元帝,立年仅3岁的刘骜为太子,王政君先是被封为婕妤,接着被立为皇后。王政君因为“母凭子贵”而坐上皇后宝座,然而又曾因其子使自己的势力受到牵连,皇后宝座差点被掀翻,多亏有贵人相助,才化险为夷。原来,太子刘骜本质软弱无能,而且又沉迷于饮酒作乐,花天酒地,不求上进,不思治国之道,于是元帝渐渐地觉得刘骜不堪胜任一国之君。当时昭仪生有一子,就是定陶共王,德才兼备,多才多艺,气度恢宏,处事不凡,元帝对他非常钟爱,常常把他带在身边。当然,当时元帝非常宠幸傅昭仪,那么如此喜欢定陶共王也是自然的了。元帝想废掉刘骜,立定陶共王为太子。这事被王政君和太子知道了,俩人都忧惧不安。王政君母子就找到元帝的宠臣史丹,双双跪倒在史丹面前,请求史丹相助。史丹见皇后和太子给自己跪下,自然不敢接受,立即也跪倒在地,同时搀扶起他们,说:“我是拥护刘骜为太子的,誓死相助!”史丹多方斡旋,鼎力相助。一次,汉元帝病重,于宫中休息,史丹在旁周到侍候,后来众人退去后,室内只剩元帝一人独寝,史丹关闭屋门,突然跪于汉元帝卧榻之旁,涕泣满面,非常虔诚而且委婉地说:“皇太子以嫡长子而立,已十几年了,天下臣民,无不归心。现在外面流言纷纷,说陛下要改立定陶共王为太子而废刘骜,果真如此,公卿定然不会奉诏,与其如此,臣愿先被赐死。”史丹是汉元帝的宠臣,对汉元帝一直忠心耿耿,而且智谋过人,很多大事的决策元帝都听他的建议。此时,汉元帝见他情真意切,也为之动容,知道行废立之事阻力很大,只好喟然长叹:“哎,我也是左右为难呀。太子与定陶共王都是我的爱子,我怎能不替他们考虑呢?但念皇后王政君为人谨慎谦恭,遵法循礼,不愧一代贤后;先帝又喜爱太子,我岂能有违先帝于九泉之下啊?你不用多言了。我的病恐怕难以痊愈,到时候,还望你们好好辅佐太子,别让我失望才好啊。”就这样,太子之位保住了,王政君也当然随之渡过险关,依然做当朝皇后,母仪天下。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5月,年仅43岁的汉元帝病死,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汉成帝。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王氏家族的“五将十侯”及裙带政治,是历史闻名的。王政君认为,权力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至少要掌握在自己的家族手中。于是,她借操纵了朝政的便利,封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崇被封为安成侯,食邑万户;王谭等也加官晋爵,配享食邑。兄弟皆为列侯,作为政府百官之首的“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一职,几乎为王氏垄断,先是王凤,其后王音、王商、王根、王莽依次任该职,形成了王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王氏政权形成,连皇上也无可奈何。有例为证:一是成都侯王商生病时,为了避暑消夏,竟然向成帝借用了明光宫,公然享受皇帝待遇,把自己放在与皇上平起平坐的位置。后来,王商又擅自凿穿长安城,把澧水引入自己庄宅中用来行船取乐,这不仅破坏了长安城的风水,也破坏了汉朝的规矩。成帝来到他家才看到,事前竟然一无所知。他见王商竟为了引水凿穿长安城,心里非常气愤,但忍气吞声,并没发作。二是成帝微服出游,路过曲阳侯王根的宅第,见其园中的建筑是仿照未央宫中的白虎殿而兴建的,这可是欺君之罪。对这种越轨行为,汉成帝怒不可遏,就发起火来。他把车骑将军王音叫来,一顿大骂。王音见皇上发怒,不仅没有息事宁人,反而出了一个馊主意,让王商、王根兄弟自行黥劓来向皇太后请罪。成帝知道了更是气上加气,就要治他们两人之罪。他写了封诏书告知王音说:“你的两个弟弟这是要干什么?为何想自己黥劓,相戮辱于皇太后面前,不仅伤了慈母之心,而且危及到国家社稷,外戚宗族强,朕弱日久,今日将一并治他们的罪。你召见其他诸侯,让他们在自己的府舍待罪吧。”第二天,王音带着王商、王立,甚至还有王根,假惺惺却雄赳赳上朝向皇上请罪,汉成帝见这阵势,心里已经咚咚直跳,哪还敢治罪,于是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汉成帝对王氏政治势力无可奈何,这正是成帝不理政事、大权旁落的结果。成帝的这一弱点在王凤死后更加凸现。王凤专权时,王凤的威望在客观上对成帝有震慑作用,所以成帝心中有所忌惮,行为尚属谨慎,还算检点。后来王音立朝辅政,这时,成帝还不太堕落。再后来,成帝就完全不能自拔了。成帝的权力和王氏的势力正好成反比——王氏的势力渐大,成帝的权力渐小。那么,汉朝为什么没有灭亡呢?因为王氏势力虽然很大,但是王政君这人并无篡汉之心,当时在皇帝昏聩无能的背景下,王氏较为有利的执政,起到劝谏的辅佐作用,在客观上还是维持了成帝以来的社会格局,使之不致于一朝颠覆。历代宫廷的权力之争是非常激烈的,也是非常残酷的。汉成帝时,其后宫出现过一系列的争风吃醋,群美斗法,各显神通的波澜画面。然而不管怎样,没有谁能跳出王家强大势力的围剿,没有谁能逃出皇太后王政君这个“如来佛”的手掌心。作为汉成帝的母亲,当时的“皇太后”王政君牢牢把握着后宫的生杀大权,先后把许皇后、赵飞燕姐妹彻底打败。这时,王政君坚守权力的做法就是打击威胁她的人。汉成帝的皇后许氏的父亲叫许嘉,因为许后得宠,许嘉官拜车骑将军,权倾一时,与当时王氏一族经常发生冲突,存在权力和利益之争。当时有人曾提醒说:“许嘉是皇后的父亲,要对他尊敬,不应让他有所不快。小不忍则乱大谋,细琐之事亦能酿成大祸,不可不谨慎。何况前车之鉴,有目共睹,惟愿将军明察。”许氏一族的发展势头,对皇太后王政君和王氏诸人构成较大的威胁,于是对许皇后展开了打击。皇太后王政君和王氏诸人就以许皇后专宠会影响皇帝继嗣不广为借口,减少了后宫的用度开支,借以打压徐皇后的势力。许皇后当然不愿屈居人下,在汉成帝面前又哭又闹,坚决申辩。当时,全国各地出现了连续大灾,灾害严重,灾民涌起,这正给王政君与王氏兄弟对付许氏家族提供了证据。他们群起而攻之,借机捏造陷害许皇后的事实,说这些大灾都应当归咎于后宫失德。三人成虎,人们都这样说,就连汉成帝也无话可说。此后许后渐渐失宠。这时,汉成帝写诏书,让许嘉辞职。许嘉只好找个借口退出辅政大臣之位。恰在这时,许后的姐姐以媚道之法诅咒后宫,被早已对皇后之位垂涎三尺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发现,立即向王政君予以揭发。身为皇太后的王政君极为震怒,亲自担任这个案件的小组长,成立专门组织严厉审问,除恶务尽。许后被废后,成帝想立赵飞燕为后,王政君又百般阻碍赵飞燕的发展。赵飞燕很聪明,她认为许后被废以后,自己到了非常时刻。但是,要想当皇后,首先要过皇太后这一关,否则一事无成。她采取迂回战术,千方百计拉拢太后的姐姐,让太后的姐姐帮她说话,终于得到皇太后的认可。永始元年四月,即公元前16年,成帝册立赵飞燕为皇后,赵合德则被封为昭仪,从此赵氏姐妹此唱彼和,一同受宠。但是,她们没能因此而一劳永逸。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成帝暴死于未央宫。消息传出,朝廷民间俱为震惊,认为赵昭仪是杀死成帝的罪魁祸首,王政君下令,赵合德也就自杀谢罪了。汉成帝死后,汉哀帝继位。因为赵飞燕有恩于汉哀帝,汉哀帝继续让她当了皇太后。但好景不长,哀帝一死,王氏家族的一员也逼迫赵飞燕自杀了。许后被废,赵氏姐妹先后自杀,此后一段时间没人和王氏家族竞争,其势力牢固如铁桶一般。王莽,是王政君三弟王曼的儿子,后来王氏势力的核心人物之一。王莽家境贫寒,但对长辈“曲有礼意”,当年王凤生病,王莽服侍左右,忙里忙外,以至于“乱首垢面”。后来,在众人推举之下,王政君给他封官加爵,但他“节操愈谦”、“折节力行”。王莽非常聪明,政治头脑成熟,手段高超。他牢牢抱住王政君这棵大树,当然也从王政君那里捞足了政治资本,为其最后当皇帝做了充足的准备。汉成帝驾崩以后,汉哀帝继位。这时,王政君又下诏让王莽辅政,给了王莽绝好的施展才华、扩大政治势力的机会。哀帝对王氏家族不满,对王氏家族实施打击。他说:“先帝十分厚待王根、王况,而今乃背忘恩义!”因为王根曾经有功于国家,于是只是将其还遣封国,免为庶人,归故郡。王根及王况之父王商所荐举为官的人,皆予以罢免。这样,王氏外戚的势力受到削弱,王莽当然在退出辅政大臣之列。后来,哀帝迫于朝野上下的压力,不得不以王政君为名,下诏将王莽召回,并予以执政。因此可以说,当时王政君还是实际掌权者。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死于未央宫,哀帝无子,于是中山孝王的儿子刘衍即位,是为汉平帝。平帝年仅九岁,体弱多病,王政君临朝,委政于王莽。从此,王莽掌握了实际权力,在朝野上大肆清除政敌。从历史来看,如果没有王政君,没有王政君一手缔造的王氏集团,就不会有王莽做皇帝。其实,王政君缔造了王氏集团,也造就了王莽。建国五年(公元13年)二月,王政君以84岁的高寿离开人世。 8、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当垆沽酒只为情:卓文君卓文君敢爱敢恨,拿得起放得下。当初只为一曲琴音便私奔司马相如,不计较他家徒四壁,当垆卖酒;后相如欲纳妾,又作决绝语讽之,不惜以决裂来成全爱情的完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中国罕见的典型:一个自主、为自己负责的女人,最终得到了她所要的爱与人生。“雪夜私奔”、“当垆卖酒”、“白头兴怨”被传为千古佳话。卓文君生活于汉武帝时代,其父亲卓王孙是当地的大富豪。卓文君当时仅17岁,书上形容她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本来是人人所冀求的女子,却因父亲安排了一个政治婚姻,将她许配给某一皇孙,而让她的人生很快就跌入谷底,因为此皇孙是一个病人,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卓文君算是在家守寡。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但早年家贫,父母双亡,并不得志。他当时的生活并非琴书雅集,诗酒逍遥,风月无边。在无以自立的情况下,他抱着迷茫的希望来到边陲小县临邛投靠担任县令的好友王吉,寄人篱下,算得上是十分的失意,十分的潦倒了。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某日,卓王孙在家宴请王吉,司马相如也在被请之列。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求偶之意声声入耳,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卓文君不顾嫌隙雪夜私奔司马相如所住客舍,第二天索性双双驰归成都司马相如老家。这可能是中国爱情故事里,最勇敢、动人的私奔了。“雪夜私奔”,不是卓文君率性、任性,而是她有自信,相信自己的眼光,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对这件事情,卓王孙当然是盛怒难消,认为司马相如有辱衣冠,而宝贝女儿也太不争气,雪夜私奔,败坏门风,使他丢尽脸面;更主要的是司马相如是一个穷光蛋。由于司马相如豪情不减地典衣沽酒,今朝有酒今朝醉;卓文君也荆钗布裙,风风火火开始新生活。几个月后,他们干脆卖掉车马,回到娘家临邛,并在娘家对面租了一间屋,开了一家小酒店,卓文君淡妆素抹,当垆沽酒,司马相如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酒保佣人一起洗盘子,忙里忙外地跑堂。
卓文君是一个罕见的女人,丝毫不慕虚荣,司马相如也是一个罕见的文人,从未因自身贫贱失意而自卑羞愧。这是临邛衔上的一件天大新闻,顿时远近轰动,小酒店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卓王孙经不起亲朋好友的疏通劝解,迫不得已分给他们童仆百人,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接纳了这位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的女婿。也有人讲这是司马相如搬出的一套“赖皮”作风,逼那位爱脸面的岳父大人就范,于此也可见司马相如没有一般文人的穷酸相,颇具豪情,这也许是卓文君深爱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从此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这时,司马相如写下的《子虚赋》、《上林赋》,才华四溢,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拜读后,惊为天人,拜司马相如为郎官。当时巴蜀两地形势不稳,司马相如凭着一枝生花妙笔,以一篇檄文,晓以大义,剖陈利害,并许以赏赐,消弭了危险的局面。汉武帝大喜,再拜其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边陲地区,对蛮夷进行宣抚。司马相如声势赫耀地回到了成都,与卓文君会合后一路朝西南进发。当然是一定要绕道临邛去看看的,当地官员纷纷出廓相迎,百姓更是夹道欢呼,着实让岳父卓王孙风光了一把,觉得女儿真是“慧眼识英才”。西南诸夷经过司马相如的宣抚与晓喻,尽皆奉表称臣,按理司马相如功在汉室,应该受到封赏,然而由于他自己困于书生之见,上书谏止汉武帝狩猎,更借谀讽劝,阻挠了汉武帝的兴致,后来只得了一个名位清高而闲散的官职。中国传统道德向来有一种“目标正确论”,常常为了名分而放弃现实生活。但卓文君从来未逼丈夫追求功名,也没有这种渴求,她倒是非常会享受和司马相如在一起的不同旁人的生活形态。两人成婚多年,卓文君一直没有生下子嗣,司马相如年纪渐长,对这件事情愈来愈介意,最后决定纳妾传递香火。可是,对卓文君来说,当年她为了这份爱,几乎与家人决裂,在她的生命里,这份爱深刻并且纯洁,她是不可能与另一个女人分享丈夫的。面对司马相如想要纳妾的念头,卓文君忍无可忍,作了一首《白头吟》,说道: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卓文君哀怒的《白头吟》和凄怨的《诀别书》,使得司马相如大为不忍,想到当年的患难相随,柔情蜜意的种种好处,于是回心转意。两人安居林泉,又度过了10年恩爱岁月,司马相如溘然长逝,卓文君终于尝到了未亡人冷冷清清的孤寂况味。回首前尘,恍然一梦,第二年深秋,形影相吊、孑然一身的卓文君也随司马相如赴九泉之下。有人评价,卓文君是一个懂得为自己负责的人,无论是在爱情的高峰或者低谷,在得到或者失去爱情的时刻,她都很清醒,并且坚持到底;她拥有高度化解生命困境的智慧,遇到困难,她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而能够沉得住气,并且很有策略能力。即使到了今天,卓文君仍然还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女人,她为“相信自己”做了最好的批注,甚至堪作现代女性的榜样。 9、正说历代非常女性——权力使人善良:阴丽华阴丽华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皇后。她出生于南阳新野,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儿。在南阳,阴家先世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一脉,传到第七代管修,以医术传名于世,后来从齐国迁居楚国,被封为阴大夫,以后便以“阴”为姓名。秦汉之际,阴氏子孙在南阳新野为生。南阳当时还有一位著名人物刘秀,他是汉高祖的九世贤孙,长沙定王的后裔,九岁失去父母而成为孤儿,寄养在叔父刘良家里。他有两个哥哥,长兄刘縯 ,次兄刘仲,都气度恢宏,轻财仗义,在当地有一帮朋友,小有名气。刘秀更是生得一表人才,待人接物,慷慨磊落,行事更是睿智勇毅,被当地人们称赞。年轻的刘秀对阴丽华一见钟情,当时还是一介布衣的刘秀有两大人生目标:“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一理想在当时看来是不着边际的空想,简直是天方夜谭。有人就说:“刘秀穷得买不起镜子,也不撒泡尿看看,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当时汉代已经历了12帝,总计213年,帝裔子孙众多,更何况当时王莽已经篡位称尊,刘氏子孙更受到无情的摧残,刘秀一家早失去贵族的身份,在乡里的财势与声望上,刘家远比不上阴家。刘秀虽然熟知阴丽华貌美,想娶阴丽华为妻,但真正能把她娶过来作为自己的妻子,还是一件十分渺茫的事,当时只是心里想想而已。想不到时势造英雄,后来刘秀竟成了中兴汉室的光武帝。我们可以想像,倘若美慧秀丽的阴丽华过早地嫁给了刘秀,而且刘秀又能在王莽政权中谋得一官半职,在如花美眷的拖累下,或踌躇满志的状况下,刘秀也许就此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不再有拼命谋求发展的斗志与浩气了。这期间,多少豪族少年向阴家求亲,无奈都尝到婉转拒绝的滋味。刘秀更是不敢贸然行动。再说想要在王莽新朝获得立足之地,更是谈何容易,为了完成他的两个心愿,时势迫使他不惜一切代价地另谋发展。王莽篡汉以后,推行了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改革措施,比如恢复井田制,设置六关、五均、赊贷等经济制度,改革币制,复古建制,变更官制等。因为准备不周,条件不成熟,反而造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荒旱连年,盗贼蜂起的局面。当时,义军四起,山东有“赤眉军”起兵,湖北有“新市兵”、“下江兵”和“平林兵”。28岁的刘秀和哥哥刘縯 一起,借机利用宗族势力起兵,并与进入南阳的绿林军联合起来。为了顺应人心思汉的潮流,他们推立汉朝宗室刘玄为皇帝,以“反莽复汉”为口号,改元更始,一路攻略,战无不胜,中原地区尽皆归复“绿林军”。威望日增的哥哥受到更始皇帝刘玄的猜忌和排斥,被更始帝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正领兵在外的刘秀自知势单力薄,强忍悲痛,主动回到宛城谢罪。就在此时,随刘秀作战的阴氏兄弟,深感刘秀前程远大,抓住机遇,说服家人,把阴丽华嫁给了刘秀。刘秀忍辱负重,不为哥哥举办葬礼,反而与倾慕多年的爱人阴丽华热热闹闹地举行了婚礼,洞房花烛夜之后,天天花天酒地,一副及时行乐的模样。刘玄对他放了心,认为刘秀不过是纨绔子弟一个,因此他得以躲过杀身之祸。对哥哥的死,刘秀表面上只能强颜欢笑,到晚上就偷偷地哭。阴丽华就劝慰丈夫:“更始皇帝气量狭小,小具规模便沉迷酒色。为求自保,不如向河北发展,也好相机独树一帜。”阴丽华虽是妇道人家,但刘秀十分听她的话。她的话给刘秀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指明了方向。通过一番计划,19岁的新娘阴丽华回到娘家暂住,刘秀以有名无实的特使虚衔,带领数百人马渡过黄河,一路废除苛政,排除万难,争取民心,赢得了河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刘秀就是以此地做根据地,建立了东汉。他的“云台二十八将”也多出自这一带地区。当时,河北邯郸有一个以卜卦为生的术士王郎,乘群雄并起之际,诈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自立为王,声势浩大,有一定的实力,是刘秀在河北扩展势力的绊脚石。真定王刘扬聚兵10多万,听命邯郸王郎,不肯归附刘秀。刘植亲自前往劝说刘扬,刘扬勉强同意,却提出与刘秀结亲的条件。刘扬有一个外甥女叫郭圣通,欲为其择一良婿。作为权宜之计,刘秀只好答应娶郭氏为妻,终于借得精兵击败王郎,廓清河北。他拒绝了更始皇帝给予的封号,另树一帜,不久即帝位于部南的千秋亭,以建武为年号,定都河南洛阳。刘秀称帝的第二年,议立皇后。有一个阴氏,又有个郭氏,于是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是立郭氏为后呢,还是立阴丽华为后。一边是郭氏——与刘秀患难相随的红粉知己,在戎马倥偬中,郭氏一直追随左右,恩爱有加,并已身怀六甲,这时只得了一个贵人的称号,显然地位很低;一边是阴丽华——这个刘秀梦寐以求,终于如愿以偿的结发妻子。他认为阴氏先娶,又雅性宽仁,欲立之为后,但阴丽华却拒绝了,她认为郭氏有子嗣,坚决辞让。阴丽华最大的失落,就是自己3年前被迫离开刘秀的时候,居然没有为丈夫孕育一个孩子,就眼睁睁地看着他去赴生死之险,万一他死在了战乱之中,那他不是连一丝血脉都留不下来了吗?对此,她时时耿耿于怀。她非常想要个孩子,阴丽华想孩子都快想出病来了。所以,当她第一眼看见神似刘秀、为郭氏所生的刘疆的时候,她就爱上了这个孩子——刘秀的孩子。所以,当刘秀郑重其事地提出,自己将要册她为皇后的时候,阴丽华表现出高风亮节,大公无私,她拒绝了。她告诉刘秀,现在他的孩子是郭圣通为他生育的,而她也不知道自己未来是否能够为他生育儿女,所以,为了不伤害孩子,当皇后的不应该是自己,而是郭圣通。阴丽华还通情达理地说:“困厄之情不可忘,而况郭贵人已经生子。”结果刘秀只好立郭圣通为后,立其幼子刘疆为皇太子。
刘秀在称帝后的10年,勤政务实,恩威并济,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终于使天下归心,成就了大一统的局面。于是他转而偃武修文,休养吏民,保全勋臣,崇尚义节。其间,刘秀对阴氏始终念念不忘,一直非常宠爱,阴丽华也陆续生养了五个子女,这便使得郭皇后对刘秀“数怀怨怼”。这种怨怼之情明显违背了刘秀倡导的“宫教”,再加上郭皇后不能同宫内其他妃妾友好相处,也不能很好地抚育其他妃妾的子女,刘秀于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一纸诏书废除了郭皇后,立阴丽华为皇后。阴丽华之所以能得到册封,与她的谦德关系密切,使刘秀感动万分,终于下定决心。而阴丽华的谦德与她的家风是密不可分的。建武二年,阴丽华的哥哥阴识因随军征战有功,刘秀本拟破格封赏,然而却受到阴识的谢绝,他说:“天下初定,将帅有功的多,臣托属外戚的关系,不能示天下以不公。”阴丽华的另一个兄弟阴兴当时为黄门侍郎,指挥武骑,随军征伐,算是刘秀的贴身侍卫长,鞍前马后,小心伺候,万无一失。建武九年,刘秀升迁他为侍中,赐爵关内侯,印绶已经准备妥当,阴兴却坚决辞让:“臣未有先登临陷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赏,转令天下失望,诚所不愿。”事后,阴丽华私下问兄弟为什么要那样说,遭到阴兴一阵义正辞严的教育:“亢龙有悔,盛极则衰,外戚家苦不知谦退耳!”当然,刘秀册立阴丽华还有更多原因。刘秀亲自草拟的诏书,说明废郭皇后、立阴丽华的道理:“我在微贱的时候,就娶了阴贵人,由于兵荒马乱,被迫别离。幸亏老天有眼,我和她都从战乱中劫后余生,再次团聚。对她的美德我非常了解,因此想要立她为皇后,她却坚持推辞,甘愿为姬妾。我敬慕她的谦让高尚,曾经想要封她的弟弟们为侯爵。可是没想到,他们没有得到我的封爵,却陡遭祸患,母子俱丧。我十分愧疚伤怀。虽然他们不能活着享受高官厚禄,身后也应该得到尊荣。”刘秀又说:“贵人阴丽华,是乡间良家女子,在我当平民的时候就嫁给了我。如今已经3年没有见过面。她的品性,足以母仪天下。大臣们照从前皇帝废后立新的规矩,把仪式办好。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对于我来说,是人生的不幸,更不是国家的福气。你们都不必上书祝贺。”阴丽华虽然真的没有当皇后的念头,但由此也明白了刘秀对她的真情厚意,心中自然是十分满足。她仍和先前一样,恭俭仁厚,谦让自抑,不喜笑谑,谨慎柔顺,矜惜慈爱,当时的人们都称她为贤后。为了安慰郭圣通和郭氏家族,也让刘疆宽心,皇后阴丽华又向丈夫提出了一些建议。于是,出人意表的诏令一道接一道地飞出来,令人眼花缭乱。郭圣通的哥哥郭况、侄子郭璜、堂哥郭竟、堂弟郭匡、叔父郭梁的女婿陈茂都得到封赏。提前得到了“皇太后家族”的待遇和爵位。郭圣通于是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不入冷宫反得尊崇的废后,郭氏家族也成为史上惟一一个非但没有遭殃丢命,反倒全家升官发财的废后家族。日子,终于,他在郓郅的劝说下找到了好办法。他向父亲上书表示要退出太子位,让给阴丽华的长子刘庄。刘秀与阴丽华原本觉得父母之间的纠葛不应该连累孩子,也就没有同意。刘疆屡屡向身边的官员和十个弟弟表示,自己甘愿去做外藩亲王的心事。这样再三多次,刘秀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父母的决裂不影响儿子是不可能的了,还是顺其自然吧,终于在两年后(建武十九年)作出了决定:改封刘疆为东海王,原来的东海王刘庄成为新任太子。阴丽华对自己生的刘庄取代太子刘疆的地位心中不安。于是,按照阴丽华的要求,刘秀将刘疆的封地再次扩大,使他实际上成为拥有两个封国的亲王,领地合计29县。以此弥补刘疆未能登基为帝的遗憾。当年6月,郭圣通离开人世。她比刘秀和阴丽华都要年轻,却比他们更早离开人世,原因固然很多,但与她的皇后被废不无关联。刘秀是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他在位32年,每日凌晨起临朝处理朝政,直至日落西山,午后也常召集公卿郎将,开研讨会,讲论经书,入夜还秉烛而读,直到夜深人静。皇太子刘庄一次利用刘秀休息的时间加以劝说:“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生之福,愿颐养精神,优游自宁。”刘秀微笑说道:“我自乐此不疲!”阴丽华一生谦德做人,相夫教子,不曾干预朝政,却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她不仅以身作则,更能约束家人,使刘秀无后顾之忧,专心国事,才出现了与“文景之治”并称的“光武中兴”时代。刘秀死后,阴丽华的儿子即位,即为汉明帝,尊阴丽华为皇太后。阴丽华依然保持一颗菩萨般善良的心,叮嘱她的儿孙们善待郭圣通的家族,而不像有的皇后掌握权力后肆意打击情敌及其家族。这一点,从明帝刘庄,到阴丽华的孙子汉章帝刘炟都做到了。中元三年,阴丽华的孙子章帝北巡路过真定时,特地按照阴丽华的叮嘱和郭氏家族聚会,赏赐万斛粟米和五十万钱。永平七年(公元64年)正月,62岁的阴丽华去世了。她被合葬在光武帝刘秀原陵,和阔别10年的情敌及其家族在另一个世界相会。后来的东汉皇族,虽然不是每个皇后都能像阴丽华那样善待情敌及其家族,但是确实再没有发生过杀害废太子和非己所出皇子的事情。这不能不说是与刘秀和阴丽华的身体力行、传为家训分不开的。皇帝的婚姻,鲜有幸福圆满的,而刘秀、阴丽华却和谐得令人羡慕。他们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成了连理枝,这固然是由于刘秀的宽仁厚德,惜念旧情,而阴丽华的貌美德高与安分守己,更是极重要的原因。权力,使有的女人变得穷凶极恶,也使有的女人善良可人。 10、说历代非常女性——赵飞燕姐妹古往今来,纵观姐妹俩同爱一人,大都争风吃醋,互相诋毁,彼此打击,而汉代的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同侍汉成帝一人,却互相支持,互相爱护,发扬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共荣共宠近10年,贵倾后宫。赵飞燕、赵合德的母亲是江都王的女儿,嫁给了中尉赵曼,却暗中与舍人冯万金私通而生下二女,将她们丢在郊外,居然三天不死,以为命大福大,才又抱回抚养。赵曼病逝,赵氏姐妹从此也备尝艰辛,母女三人相依为命,从姑苏一直流落到京城长安。在城郊租下一间陋室。赵母靠着替人作女红挣点小钱,勉强维持生计。后来,赵母在贫病交加中扔下一对女子不幸归天。赵氏姐妹便投靠同里的赵翁家中,成为赵翁的一对义女,过着寄人篱下,苟延残喘的日子。赵翁当时年近花甲,没有子女,如今平白捡到一对豆蔻年华的少女,自然是非常高兴。他知道以赵氏姐妹美艳的姿貌,再稍稍加以方方面面的培养,两个小姑娘不愁没有脱颖而出的机会,他自己也不愁无利可图。他就像个“经纪人”似的,不惜工本地对她们投资,请来教书先生,加以教养。赵氏姐妹聪颖好学,追求上进,很快也像模像样地学会了不少大家闺秀的风范。不久,赵氏姐妹便被有钱有势的富平侯张放罗至府中,充任歌舞姬,开始卖笑生涯。富平侯张放和汉成帝年纪相仿,情趣相投,两人很是说得来,原本就是极为要好的朋友。虽然在公开场合要顾到君臣之礼,有尊有卑,然而在寻欢作乐时,却狼狈为奸,放浪形骸,彼此毫不拘泥。张放时常应召陪汉成帝在宫中宴乐,自然也不时怂恿汉成帝微服出游,以领略宫廷之外的长安风月,领略“路边野花”的天然风采。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汉成帝轻车简从驾临富平侯府。张放早有准备,把府中歌女舞姬都赶出来,轮番上阵,轻歌妙舞,香气缭绕,使得汉成帝眼花缭乱,连连叫好!一会赵飞燕出场,歌声娇脆,舞姿轻盈,似仙子凌波;再看她纤眉如画,秀发如云,尤其是一对眸子含情脉脉,闪烁出无限诱人的风情与醉人的魅力,顿使汉成帝如痴如呆。汉成帝假装漫不经心地询问赵飞燕的背景情况。富平侯张放自然是心知肚明,过了几天便依照当时的宫廷礼法,把赵飞燕送进宫去。暂时以待诏宫女身份,侍侯许皇后起居。
许皇后明白皇帝丈夫的心意,叫赵飞燕入侍汉成帝。赵飞燕受到宠幸的第二天即被封为婕妤。赵飞燕确实能歌善舞,通音律,晓诗书,妖娆媚艳,是一个无人可比、天生的人间尤物。赵飞燕初封为婕妤,便让后宫泛起了一片妒嫉,议论纷纷,都认为她只不过是个惯于蛊惑的货色。赵飞燕人极聪明,在后宫谨言慎行,处处小心翼翼,对皇后非常恭敬,渐渐消除了皇后的戒心,拉近了她们之间的距离,关系好如姐妹;她又善于团结下边的人,也逐渐化解了后宫佳丽对她的敌意,从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环境。她表演的一种舞步,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令成帝十分着迷。成帝为她举行的舞技表演设在后宫太液池中瀛洲高榭上。成帝以玉环击节拍,冯无方吹笙伴奏。赵飞燕跳起《归风送远曲》。一阵风起,赵飞燕险些跌入池中,多亏冯无方抓住她的裙裾,才有惊无险。汉成帝又命宫女手托水晶盘,令赵飞燕在盘上歌舞助兴,她绝妙的舞技,前所未有,给汉成帝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成帝对她更加迷恋。由于赵飞燕获宠,赵氏一门得以荣光。但赵氏人少族微,所以赵飞燕的后宫专宠并没有对朝政产生多大影响,同时,微贱的出身还为她能否专宠罩上了一层阴影。入宫不久,她就把妹妹赵合德推荐给汉成帝,以弥补家族势力的不足。赵合德入宫数日,就被封为婕妤,两姐妹轮流承欢侍宴。成帝一刻见不到赵氏姐妹,便心神不安。姐妹俩的话,成帝更是言听计从。原先被皇帝宠爱有加的许皇后与班婕妤,此时备受冷落。许皇后被废掉,班婕妤也侍奉皇太后去了。赵氏姐妹掌握后宫生杀大权,不可一世。赵氏姐妹除使出浑身解数讨好皇帝之外,再就是一步一步有计划地进行夺权固位的步骤。赵飞燕被册立为皇后,赵合德也被封为昭仪,两人并得宠幸,权倾后宫。赵飞燕感慨,如果当年不把妹妹赵合德推荐到皇帝身边,两人共同团结作战,恐怕没有今天的胜利!赵合德与赵飞燕蛊惑手段不同,赵合德身躯丰满,性感无比,着体便酥,恰好形成了对汉成帝另外一层强烈的补偿心理。还是在赵合德与汉成帝第一次床第后,汉成帝就把赵合德叫做“温柔乡”。这时,汉成帝的情感快速地从赵飞燕那里撤出,转移到了赵合德的身上。这让赵飞燕从此宫槐秋落,孤雁哀鸣,青灯映壁,衾寒枕冷,冷冷清清地饱尝孤独的寂寞和苦涩的滋味。好在是自己的妹妹受宠,还能带来一丝安慰。赵氏姐妹专宠10余年,久无子息,且始终没有生育的征兆。她们害怕别的嫔妃怀孕生子,威胁后位,就疯狂地摧残宫人。“生下者辄杀,堕胎无数”。当时,民间就流传着“燕飞来,啄皇孙”的童谣。曹宫女生一男孩,竟被逼死,皇子也被扔出门外。许美人生一子,赵合德哭闹不已,逼迫成帝赐死母子。这些案件在《汉书·外戚传》中有活灵活现的记述。但从情理推断,则可以判定它们都是王莽集团为置赵飞燕于死地而精心虚构的假案。因为它违背了一个最大的“理”,即皇室对子嗣的渴求。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家族的延续,是靠男性子嗣的出生。一个皇室的延续,就是靠皇帝生下皇子。如果汉成帝确实与许美人和曹宫女生下两个儿子,参考当时的后宫制度则可断定:1. 这事无法保密。2. 皇室一定对这两个孩子视若拱璧,怎么可能听任赵飞燕姐妹轻而易举地将其谋杀?再说,既然汉成帝能与许美人、曹宫女生出儿子,为什么与皇后和其他众多的嫔妃就生不出一个孩子呢?显然,不是众多的后妃没有生育能力,而是汉成帝没有生育能力。因此,所谓赵飞燕姐妹谋杀皇子案很可能是假案。赵飞燕知道,要想永保皇后桂冠,须生下一子,继承帝业。因此她焦灼地盼望着有个孩子。为了增加生育的机会,她常趁汉成帝夜宿赵合德处,秽乱宫廷,希望怀孕。赵合德听说后,认为姐姐的勾当一旦被皇上知道,必定人头落地。她曾经声泪俱下地劝告姐姐,无奈赵飞燕已经走火入魔,哪里听得进去。一天,汉成帝前往王太后处请安,并陪侍母后午膳,饭后有些疲累,就近想到东宫歇息片刻。午后人寂,宫女们正在廊下打盹。皇帝驾临,赵飞燕仓皇出迎,但见云鬓偏坠,发丝散乱,衣衫不整,满脸春情。汉成帝又听寝屋内有一声沉闷的男子咳嗽声传出,刹那间便明白了一切,拂袖而去。汉成帝虽然无暇顾及赵飞燕,但也决不允许她红杏出墙,他从东宫出来,满脸愤怒来到昭阳宫。赵合德十分敏感,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急忙跪在地下自责道:“臣妾孤寒,无强近之爱,一旦得备后庭驱使之列,不意独承幸御,立于众人之上,恃宠邀爱,众谤来集,加以不识忌讳,冒触威怒,臣妾愿赐速死,以宽圣怀。”说罢泪流满面,叩头不已。面对心爱的合德,汉成帝心中的怒火已被她的汪汪泪水浇息了一半。然而仍然忿忿不平地说:“不关你的事,只是你姐姐闹得太不像话,我一定要杀了她,方解我心头之恨。”一听到“杀”字出口,赵合德心中一惊,但是很快地冷静下来,为姐姐说情。首先说明她们姐妹的情感深厚,姐姐若死,妹妹义不独生;再说明自己能够来到后宫,侍奉皇上,完全是靠姐姐的引荐;最后说到为了皇家的威严与声誉,岂可大事张扬。姐姐固然是罪有应得,如果累及皇上的圣德就太不划算了。爱屋及乌,汉成帝认为赵合德言之成理,于是答应对赵飞燕的事不再追究,但却派人捉到了那男子并斩首。从此恨透了赵飞燕,更不再踏进东宫一步。虽然“自作孽,不可活”,赵飞燕胡作非为,已弄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但是兔死狐悲,为了姐妹之情,赵合德明知覆水难收,但是打起精神,凭恃自己的美貌与智慧,加上正在得宠这一最大的优势,一次又一次地想尽了各种办法,以期弥补皇上与姐姐之间的裂痕。一段时间后,汉成帝慢慢地想起赵飞燕也曾是自己心爱过的女人,因此一丝怜悯的情意,油然在心中升起。恰好遇到赵飞燕24岁生日,东宫里有一个庆祝仪式,在赵合德的连哄带骗下,汉成帝终于暂时忘记前嫌,来到东宫。在赵合德的导演下,赵飞燕装模作样地跪下来,痛心疾首地道:“妾过去在许皇后身边的时候,陛下驾临,妾站在皇后身后,陛下总是频频地注视我。皇后知道陛下的意思,叫妾特地来侍奉皇上。想不到竟承更衣之幸,体血还污了御服,妾欲为陛下洗去,陛下不肯,说要留作纪念。第二日,就被封为婕妤,当时陛下的齿痕还在妾的颈项之间,今日思之,不觉感泣。”汉成帝念及旧日恩爱之情,不禁有了恻隐之心,大有不胜今昔之感!赵合德眼看苦心设计的温柔陷阱,已经让皇帝跳了下去,于是借故先行离去。这一夕汉成帝与赵飞燕开怀畅饮,直至夜阑人静,双双携手进入内寝。虽然赵飞燕使出浑身解数,竭力迎合与讨好,无奈情感已有裂痕,汉成帝终感不是滋味。因为有了那个晚上,在一个月后赵飞燕上书成帝,说她怀孕了。汉成帝自从19岁嗣位以来,时光荏苒,倏忽间已经年逾不惑,还无子嗣。如今听说皇后有了身孕,着实大为兴奋,喜滋滋地批了一道圣旨,对赵飞燕表达了无限爱怜之意,叫她好好保重。皇后怀孕是当朝最大的事情之一。宫人进进出出,忙前忙后。然而,到了十月临盆期,由太医上奏,说是“圣嗣不育,一生下来便夭折了。”汉成帝日夕盼望的喜讯成了泡影,失望之余也懒得再去东宫。然而,他哪里知道,赵飞燕根本就没有怀孕,这是为了继续争宠,赵飞燕瞒着妹妹所设的骗局。赵合德最终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对姐姐的这一行为十分愤怒,也十分惊惧。赵合德明白,这骗局一旦戳穿,必定死无葬身之地。赵合德狠狠地骂姐姐,使得赵飞燕猛然惊醒,懊悔交加,从此收敛形迹,进行一种自我流放式的幽居生活,不再招蜂引蝶,也不再贪恋荣华富贵了。当时的朝政已被王氏外戚把持,汉成帝本有亲政的能力,但权力又夺不回来,内心很是痛苦无奈,于是就纵情声色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悲哀。赵合德正值女性的鼎盛时期,需求益加强烈,因此不得不以春药来刺激皇上的欲念。绥和二年春天,因为欢娱过度,汉成帝竟然停止了呼吸。赵合德自觉羞愧不已,饮药自杀;赵飞燕被打入冷宫,寂寞而终。从某种意义上讲,赵飞燕姐妹入宫,从自我保护做起,没有争相吃醋,只有姐妹之情,同心争取汉成帝宠爱,终其一生,并未干预朝政,也未谗害忠良,只是齐心对付共同的情敌,用实际行动写下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