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野史、秘史

晏子谏景公所为何 唐雎和晏子

晏子谏景公

“晏子谏齐景公”来自于《晏子春秋》一书中,它主要记录了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主要提醒齐景公在执政方面要忠实百姓疾苦。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晏子画像

齐景公还在位时,天气伴随着下雪一直不放晴,当时的齐景公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进朝面谏君上,站立了一会,景公说道:“真是奇怪,下了几天雪,天气却不冷。”晏子回答:“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我听别人说,以前古代的国君,自己吃饱后却不知别人饿着,自己不冷却不知别人的寒冷,自己过的安乐却不知别人的贫苦。现在君王却也不知道了。”听完,景公:“好!我已经领悟了。”于是就命人拿出皮衣,拿出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齐景公想要建高台,于是发动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又想要造钟。于是晏子进谏道:“所谓的君王不能以百姓的劳苦作为自己的乐趣。君主已经建造了高台,现在却又想造钟,这样会对百姓造成很大的负担,百姓必然也不会接受。君主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这样会导致矛盾的产生。”于是,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停止了造钟的想法。

全文主要通过晏子与景公之间的对话宣扬了爱民思想,并劝诫了君王为民着想的执政之道,只有这样国家才会强盛。

唐雎和晏子

作为同是中国历史上的外交人物唐雎和晏子,两个人都在外交上取得了胜利。但是对于取得胜利果实的途径和智慧确是不一样的。对于外交,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就让我们对比一下这两个人物在外交上的不同之处。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乃是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不畏强权,敢于为国家利益而献身。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晏子聪敏机智,能言善辩。在外交上很灵活,坚持原则。

但对于俩人的外交对比,有人认为唐雎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勇气,能够为了国家不怕牺牲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不怕强权,虽然也表现了对秦王心态的正确的把握智,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勇。能够临危不惧,不畏强暴;相比之下的晏子,则认为他在外交方面更多表现在智,他的应变能力很强,能够利用局势把自己的弱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并通过自己机智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和思维、超人的口才,来讽刺自己的对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弱国无外交。”从国家形势上来说,唐雎就像是解放前的中国外交家,而晏子就像是国力富强后的外交家。不一样的背景,因此外交表现也不一样。所以,对于一个好的外交家他们是没有固定的成事思维,只有最适合的作事方法和审时度势的态度,机智的头脑才能在外交中随机应变取得先机。

晏子赠言

“晏子赠言”这一选文主要内容写了晏子给曾子的临别赠言。在这篇选文中,晏子在赠言中巧用比喻,告诫曾子,若想要做一名君子,就必须对矫正弯曲要慎重,其中也包括了对自身修养的慎重。

晏子漫画像

事情是这样有一天,曾子准备离开齐国去别的地方,晏子知道后就去送他:“君子与其送一辆车子,还不如送你几句言语来的直接,二者选其一,不知曾子让我赠与你什么呢?”曾子则说请赠予我言语吧。晏子于是说道:“车的轮子,是根据山上那些很直的树木制成的。其中呢,技术好的木工匠要用火来烤它,使它的轮子圆的程度要符合标准,即使经过太阳的暴晒,也不会变到原来那样的圆了。所以,不论是车轮还是做一名君子,对矫正弯曲还是要慎重些。一块玉石从刚开始的一块石头变成一块完美无暇的玉石,在经过雕琢,成为一块传国之宝。因此,君子对修养自己也是慎重。”曾子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将他的话谨记在心,终生躬行。

通过晏子这一席话,巧设比喻,告诫了曾子要想做君子,就必须慎重自己的矫正弯曲以及对自己修养的慎重。晏子的话可以算是深入浅出了,字字都暗含了一定的道理。表现出了晏子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的思想特点。他能够不顾及曾子是否会生气,坦言说道,也体现了他与曾子之间肝胆相照的朋友关系。

上一页 12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