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用人有什么方法 孙权喻吕蒙读书
孙权用人
孙权作为东吴政权的开创者和开国皇帝,能够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局面下,最终在父亲孙坚和大哥孙坚留下的基业的基础上,经过开疆拓土和勤勉治理,最终和曹操所领导的魏国和刘备所统领的蜀国三分天下,必然是有其不同寻常的过人之处,孙权无论是在军事上面还是治理朝政上的能力都是非常高超的。在军事上,他曾经促成了和刘备的联盟,联手在赤壁大败曹操的军队,而他在使用人才方面也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的。
关于孙权的用人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当时东吴还在靠一帮老臣征战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有意识地寻找并提拔那些年轻有为的人才了。比如说在赤壁一战中威震天下的周瑜,他在二十四岁的年级就已经做了建威中郎将这样重要的职位。而鲁肃在做孙权的幕僚的时候,也只有二十来岁而已。虽然这样大胆的做法曾经引起了一帮老臣的反对,但是孙权并没有动摇,而是坚持贯彻自己用人的方法。
第二点则是善于培养人才。他针对当时吕蒙、蒋钦等大将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经常有意劝解他们多翻阅史籍和兵书。在他的劝告和指导下,吕蒙等人开始发奋读书,很快就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第三点是用人不疑。只要是他觉得此人能堪大任,就不会对交给他重任之后再对他表示怀疑。例如当时原本是黄祖部下的甘宁来投靠孙权,他提出了征讨黄祖,攻打刘表的计划,尽管遭到了张昭等大臣的强烈反对,他还是把让甘宁放手去做,最后果然取得了大胜。
第四点则是关怀下属。我们都知道刘备十分重视和关心人才,但是在这方面孙权的表现也不差。在大将吕蒙生病的时候,孙权让竟然让他住到自己的内殿之内养病,并请当时最好的大夫来替他医治,可见他对下属的关心。
正是因为孙权善于发现和重用人才,帮助并关心人才,他才能够成就一番霸业。
孙权喻吕蒙读书
?吕蒙为东吴的名将,自幼便习得一身好武力,胆识过人,战功显赫,本为孙策手下的一名大将,后在孙权掌权后,因其善战和勇猛,深受其器重。
吕蒙为一名武将,虽甚有胆识,但终究为一名勇夫,因而并不得同为东吴名将的鲁肃所赏识。吕蒙因功绩之大渐得孙权信任且委以重任,遂孙权便对吕蒙表明他现在身居要职,所要承担的职责也变大了,身居高职也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方能服众,不能只依靠蛮力和武力成为一方将领。
而吕蒙对此却毫不在意,认为自己在军中事务繁忙,腾不出时间学习为由拒绝了孙权的这个提议。而孙权则再次表述道,让吕蒙去学习去充实自我,并不是想要他成为一方专研典籍的名士,而是可以发挥不断学习的精神去广泛的了解知识和增长见闻,并不是要他对知识进行专研而是需要他不要懈怠,为了变得更好而不断努力。
且孙权还以自己为例子向吕蒙表明军务繁忙的自己尚能常常阅读,并且从书中获得很多收益,而比较起来,吕蒙怎会没有时间去学习呢。于是吕蒙深受启发和教益,开始学习。
后鲁肃经过吕蒙家时,与其探讨天下事发掘吕蒙见解和才识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从前的吕蒙,因此吕蒙表明“士别三日,将刮目相看”的言论,遂拜别吕蒙母亲,两人结成好友,鲁肃方离去。
后人便将此事告诫他人需要摆正态度不断学习,以此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且告诫人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他人。
孙权称帝后谁是丞相
孙权于222年被曹丕册封为吴王,又在黄龙元年即229年,在武昌即现在的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这就是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孙权能够称帝,和曹操所领导的魏国以及刘备所建立的蜀国三分天下,靠的当然不仅仅是他的父亲孙坚和大哥孙策所留下的基业,他审时度势,聪明睿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终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而他在称王及称帝之后,曾经任命过多位丞相,其中最出众三个丞相是孙邵、顾雍和陆逊。
孙权在称王之后任命的第一任丞相是孙邵。他原本是北海太守孔融的下属,在他手下担任功曹的职位,被孔融称为恪担任朝廷要职的人才。生年不详,他在194年的时候跟随刘繇来到了江东,之后在孙策去世后又辅佐孙权,曾经向孙权上奏应该向朝廷上贡、通书信,孙权因此对他十分信任和器重。孙权称王后任命他为首任丞相。他在225年病逝,谥号为肃。
在孙邵死后担任丞相之位的是顾雍。他生于168年,字元叹,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小的时候曾向蔡邕学习,在成人之后担任合肥长,随后又担任过娄、曲、上虞等地的县长,在任上做出了一番政绩。他于225年接替孙邵担任丞相和平尚书事的职位,在丞相的位置上做了十九年的时间,做出了卓越的功绩。他与243年去世,谥号为肃侯。
接着担任丞相的是年少成名的陆逊。他出生于183年,本名为陆议,字伯颜。他最出名的事迹应该是在222年于夷陵之战中打败刘备率领的蜀汉军队,自此威名大振。他在244年接替顾雍担任丞相,勤勉有为,也做出了一定的政绩,只可惜他在晚年卷入了立嗣的争斗之中,最后被孙权责罚,郁郁而终,享年六十二岁。
在这之后,孙权又任命过步骘、陆抗、诸葛恪、陆凯、孙峻和张悌等丞相,都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
上一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