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抄书主要讲了什么 沁园春苏轼
苏轼抄书
这个故事可以当作是一个名人轶事来读,也可以当作是教育孩子的励志故事。
话说那个时候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并不认识当时的司农朱公,有一天苏轼家中来客人,吟诵了一首诗:“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苏轼当时就是眼前一亮连番称赞,赞其有境界,得知是朱司农所作,便生出了结交之心。其实朱司农对他也是神交已久。二人终于在一个适当的日子认识了,一来二去成为了至交好友。
一天,朱司农去苏轼那里串门,下人都通告过了,结果等了老半天也不见苏轼出来,他想接着等吧,可等这么长时间也不见人,在客厅里干坐着太无聊,这要是走吧,都已经通报主人家了,没见到主人就走也太不礼貌了。好在正在朱司农挣扎走还是留的时候苏轼出来了,连忙向朱司农道歉,解释说自己正在做日常的功课,没能及时出来接待,还让人等这么久太不好意思了。这朱司农也好奇啊,做功课能耽搁这么久啊还连客人都忙的没时间见。苏轼解释说了,他在抄书。朱司农就问了,抄的什么书啊,让您这样的人这么刻苦。苏轼很淡然的告诉他是《汉书》。《汉书》是很入门的书啊,这下朱司农更好奇了,这样的大学问家还用得着抄它吗?像苏轼这样的天才,看书那是过目不忘,哪里还用得着抄啊。看出了朱司农的疑问,苏轼便笑着解释说:他读《汉书》已经经过三次手抄了。最开始的时候一个纪事自己要抄三个字做标题以示提醒,后来要抄两个字做标题,到现在只需要一个字做标题就可以了。朱司农不由得肃然起敬,忙站起身来恳请苏轼将他抄过的书让自己参看,苏轼就让身边的老兵从桌上随意拿来一册自己抄好的书交给朱司农,朱司农反复翻阅就是看不懂苏轼抄的是什么。于是苏轼就让朱司农随意点出册子中的一个字,朱司农照着做了,结果苏轼应声就背诵了一段几百字的话,一字不差。朱司农来了兴致,有接连指了几个字,结果苏轼背的都是一字不差。朱司农震惊了,挑起大拇哥赞叹苏轼真乃是仙人下凡啊文曲星降世啊人才啊。
回去后,朱司农把今天的经历讲给自己的儿子朱新仲,告诫他,向苏轼这样的天才都勤奋学习,向我们这样智力中等且平庸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刻苦勤奋学习啊。朱新仲又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儿子朱辂听,于是这个故事就一辈一辈的流传了下来,成了朱家激励孩子勤奋读书的榜样。
沁园春苏轼
苏轼有几首《沁园春》,其中一首写给自己弟弟苏澈的《沁园春·孤馆灯青》应该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首。因为对自己的弟弟的思念还有朝廷中的种种杂事堆积在心头,苏轼也变得忧郁了起来。将这样的思绪写下来,变成了一首词,这词就显得比较特别了。
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有着苏轼以往的风格,又有着不同于苏轼以往的感觉在里面。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的开头是:“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这句词只能看见忧愁,不能看到苏轼以往的豪迈。不过这也是难怪的,与自己的弟弟苏澈兄弟情深却分隔两地,向上面请求调到与弟弟相近的地方去被批下来,可是却需要和朝中的新党周旋。这能不烦恼吗?这能见到弟弟的喜悦之情和要为朝中之事烦恼的郁闷交杂在一起,就写下一首这样的词。
有一点有趣的是苏轼的《沁园春》都是表达一种忧愁的情绪。比如苏轼早期的作品《沁园春·情若连环》也是带着一丝愁苦的心绪在里面的。“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这样的词如果不说是苏轼写的,只怕很多人会觉得应该是出自李清照之手吧。可见苏轼早期也不是那么的豪放,也是带着一丝少年的气息的。
苏轼《沁园春》一首给自己很思念着的弟弟,一首给一段凄美的爱情,这《沁园春》见证了苏轼少有的柔情吧。
苏轼琴操
传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的时候,喜欢游山玩水,结交朋友,杭州自古繁华之地,西湖边上每到风和日丽的时候总是会有歌妓舞女来赏花对诗,当时成为一景,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名妓琴操。
这位琴操姑娘才貌双全,心高气傲,她听说知州苏轼才是一位大才子,便非常仰慕,苏轼对有有才华的美丽的女子也是非常欣赏的,他并没有因为妓女身份低微便看不起她们,相反他还非常欣赏,照顾她们,这让琴操很是感激,但是她自知自己与堂堂的知州大人地位太悬殊,而她又不愿委屈自己做苏轼的侍妾,让别人说她高攀,所以只好把对苏轼的爱慕之情埋在心里。
琴操与别人不同,她喜欢参禅礼佛,这与苏轼的爱好如出一辙,于是苏轼便更待琴操与别人不同,他们俩彼此引为知音。有一次苏轼又来与琴操谈论佛法,几番问答之后,琴操突然领悟,她知道自己不适合在世俗之中生活,不然晚景凄凉,不如看破红尘,彻底皈依佛法,方能彻底领悟佛法的精髓,这也是保全自己的一种方式,于是辞别苏轼,毅然出家为尼,从此一切往日情谊都随风飘散。苏轼听说后很感慨,也许内心还有些愧疚之情,于是就把他与琴操的故事写进了他的《东坡笔记》之中,以此来纪念这段有缘无分的感情,也纪念这位心意相投的红颜知己。琴操与苏东坡的故事总是引人感伤,后来很多人专门在西湖边拜谒琴操的墓。
上一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