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刘宏:女人如衣服太监如父母
汉灵帝刘宏时期是整个东汉,宦官过的最舒坦的一段时间,他们在除掉太后和国丈之后,皇帝见着他们都需要敬礼,汉灵帝甚至称呼十常侍之一的张让为父、赵忠为母。然而正因为太监的这种专政,加剧了本就脆弱的矛盾,东汉最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爆发了,正因为这次起义,彻底断送了近两百年的东汉江山。公元157年,东汉最后一个像样的皇帝汉灵帝刘宏出生在河北深州,他的父亲是河间王刘苌(读chang),刘苌和汉桓帝刘志的爷爷都是汉章帝的第六个儿子刘开,汉桓帝刘志继位后,刘苌成为新的河间王,可惜生下刘宏不久,刘苌就去世了。
汉桓帝刘志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天,刘志的第三个老婆窦妙开始垂帘听政。汉桓帝虽然死了,但是他除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也没有留下,东汉历史已经看了大半,我们知道:遇到这种情况,太后只要再选一个王子继承皇位就行,而太后选择皇位继承人,肯定不会选成年人,至少从娃娃抓起。
汉桓帝的父亲叫刘冀,当年就是河间王,后来过继给汉和帝的大儿子刘胜(汉和帝就俩儿子。小儿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帝汉殇帝刘隆,满月称帝,一周岁没到就死了),然后刘冀成为了平原王,而刘宏的父亲刘苌就成了河间王,所以汉桓帝和汉灵帝属于同一个家族,汉桓帝死的时候,刘宏才10岁。
太后窦妙就和她的老爹窦武商议决定,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正月,刘宏正式成为东汉第十二个皇帝,汉灵帝。
汉灵帝时期发生的政变
窦妙虽然成为了垂帘听政的太后,但是皇宫中最大的势力不是窦妙和窦武的外戚集团,而是以清一色太监为核心的宦官集团。对于这群生理有残疾的老男人,所有读书人都看不顺眼,关键是这帮人还掌握了国家最多的权利。
汉顺帝刘保的皇位就是依靠几个太监拼命夺过来的,而汉桓帝刘志也是依靠太监,才能杀死跋扈将军梁冀,亲政的。所以虽然在老百姓中间,太监的名声不是很好,皇帝却都非常信任这群说话尖声细气的男人。
太监上台后,问题出现了,这帮人虽然也可以收养义子,但是对于身体被咔嚓一下的他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钱,对于这种金光闪闪的东西,太监们完全没有抵抗力,于是卖官还有贪污,盛行,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了。
汉桓帝时期,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游行事件,就是专门针对宦官的,参加的都是太学生(太学,是东汉时期的最高学府,类似于今天的北大清华),还有一批中下级当官的,他们更靠近百姓,认为太监是造成这一切,最大的毒瘤,所以一致要求皇帝降低对太监们的高规格待遇。但是,汉桓帝不这么认为,这帮宦官虽然平时要求多了点,可能是还贪了点,但是正因为这群宦官,汉桓帝才学会了如何治理国家,才能放心的去想玩什么,玩什么,对于汉桓帝来说,整个皇宫,最亲近的人,就是这帮从小就服侍自己的太监。
汉桓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参加游行的这批人不仅被押入大牢,白白挨了一顿板子,还被要求永世不得录用。就这样第一次反对宦官的行动失败了,事后开总结大会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光游行,太文艺了,皇帝已经被太监们控制,所以求皇帝这条路行不通。
汉灵帝时期,更大规模的一场针对太监当权的政变行动,开始了。
太监的多了,留给外戚的当然就少了。窦妙上台后,作为她的老爸,窦武获得了最大的权力提升,升职加薪是肯定的了,可是在办事的时候,每个地方都有太监的身影,这哪受得了,于是窦武就去找参加第一次游行的那些太学生和官吏,准备推翻宦官的统治。
太监(现在想想,还是太文艺了)。
汉献帝委托曹国舅,发动政变,想杀死曹操,让汉献帝亲政的,于是曹国舅四处找人,找到人怎么办呢,拿出一份文件,在上面签字,就是谁、谁、谁愿意参加刺杀曹操的行动,如果泄露,天诛地灭,云云。
窦武他们的办法是这样的,首先收集证据,然后依靠尚书令和太傅,直接把犯事的太监都抓起来,该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事后再和汉灵帝一说,木已成舟,这事就成了。
但是窦武们的行动太慢了,又要歃血为盟、又要商量具体步骤,还要收集证据,等事情都商量的差不多了,还要将结果汇报给窦武,这时候,出叉子了,文件中途被一个太监得到了,这个太监叫朱瑀(读yu),当时的官职是长乐五官史。
东汉最神秘的部门,讲究效率,连夜,所有的太监,歃血为盟,第二天他们就率先发动政变,直接把几个领头的,比如大将军窦武、尚书令尹勋、太傅陈蕃都抓了起来,最后灭族,没杀掉的,都流放到交州(现在的越南),太后窦妙也被废了,打入冷宫。这事发生在汉灵帝继位的第一个年头,公元168年的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