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官场智慧:他是如何一步步得唐高宗信任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叫狄孝绪,当过尚书左垂。父亲狄知逊,做过夔州长史。在这样的家庭里,狄仁杰受到的教育是严格而良好的,因此,他一长大成人,就通过明经科考试及弟,授汁州参军。参军原本是参谋军事,至唐,已演变成参谋性质的职官,官阶不是很高。狄仁杰初人仕途,并不顺利,当上参军不久,就被人污告。但诚如老子所言,祸福相依。隋唐时,全国分为十几个道,对这些道,中央常派官员巡视,这巡视的官员称之为黜置使。当时被派为河南道的黜置使是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他接手狄仁杰一案后,便将狄仁杰召来讯问。
狄仁杰据理力争,而阎立本通过审理,不仅还了狄仁杰一个清白,更发现了狄仁杰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称赞狄仁杰说:“君可谓沧海遗珠矣”!倘若狄仁杰遇到的不是阎立本,而是一个妒贤嫉能的小人,或一个糊涂官,那么狄仁杰的仕途恐怕也就走到了尽头。阎立本澄清狄仁杰的冤屈,认定他是沧海遗珠,就把他推荐到并州都督府当法曹。在唐代,都督府、州衙门和县衙门都设得有法曹一职,但称谓稍有不同。在府,称为法曹参军事,在州,称为司法参军事,在县,称为司法,其职能,就是掌管刑法狱讼方面的事。至今,日本和韩国,仍把律师和法官、检察官等司法界人士合称为法曹,大约就是受了我国这一官职的影响。法曹这个职务,对狄仁杰一生影响巨大。狄仁杰在法曹任上,认真学习,从而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为他不久迁任大理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狄仁杰被任命为大理寺丞。大理寺丞这个职务,大约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院长,负责审判工作的。狄仁杰正是在大理寺丞这一位置上,牛刀初试,一年之中,将在狱中拖延了很久、涉及一万七千多人的案件,全都审理得明明白白。按当时的制度,大理寺丞审完案子作出判决后,要将涉案人员的家属叫来,问他们是否服从判决。谁也没有想到,这一万多人的家属,居然人人称是,没有一人表示反对的。狄仁杰由是名声大震,时人称之为“平恕”。当然,狄仁杰审理的案件若都只是一些普通老百姓的普通案件,那名声再大,也将会是有限的。狄仁杰能以铁面法官的形象青史留名,还在于他为伸张正义而不顾生死冒犯皇威。当时有两个人,一个叫权善才,任左威卫大将军,一个叫范怀义,任右监门中郎将。这两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砍了李世民坟墓昭陵的柏树。这一来唐高宗不答应了,下旨要将二人处死。
狄仁杰得到命令却不执行,反上奏道:这两人罪不当死。唐高宗一听,龙颜大怒,对狄仁杰说:这两个家伙砍了我父亲陵墓的柏树,使我成为不孝之子,我一定要杀了这两个家伙!狄仁杰据理力争,说道:汉朝时曾有人盗高庙的玉环,汉文帝想诛杀盗环者的九族。廷尉张释之认为处罚太重,就问文帝道,盗了玉环就诛灭九族,那么有人若盗了长陵的一杯土,又还有什么更重的刑法来处置呢?于是只把盗环者杀了。如今将犯不死之罪的人处死,而且只是仅仅因为误砍了一根柏树就要杀两个大臣,后来的人们将会怎样来评价皇上您呢?唐高宗听狄仁杰说得有理,这才罢了。唐高宗也是个有头脑的皇帝,特别是在他的早期,还是有所作为的。狄仁杰反对他杀权善才和范怀义二人,他想通后称赞狄仁杰说:“你能坚持按法办事,我有一个好法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