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瑞士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出版

让·保罗·皮亚杰(Jean Paul Piaget,1896~1980),瑞士人,1918年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曾研究过生物学。他自1921年起从事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创立了以他为首的日内瓦学派,1954年当选为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1955年在日内瓦大学建立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负责人直至逝世。皮亚杰曾在多所大学开设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发生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学等课程,一生被授予的荣誉学位达30多种。皮亚杰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一种独特的研究儿童思维的方法,即“临床法”(后称为“关键探究法”),并以此来深入研究儿童的语言、判断推理、因果关系、数、时间、空间、速度与运动、逻辑、知觉等的发展。从他一生的研究工作来看,主要可分为四个部分:对儿童智能发展阶段的研究;对儿童知觉的发展作深入研究;对时间、空间等科学概念进行研究;对认识论理论进行研究。皮亚杰一生著作浩繁,达70多本,并以1500多个题目发表过自己的研究成果。他的主要著作有:《发生认识论原理》、《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儿童的道德判断》、《教育往何处去——理解即发明》、《儿童的语言与思维》、《行为、进化的原动力》、《儿童心理学》等等。

《儿童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系皮亚杰与其助手B.英汉尔德(B.Inhelder)合著,原著法文版于1966年出版,1969年英译本出版。中文本由吴福元翻译,1980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约10万字。

《儿童心理学》是皮亚杰研究儿童心理学40余年的概括性总结,详细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即认识结构和新知识形成的机制,而新知识是连续不断的构成的结果。儿童的每一次智慧活动都包含一定的认识结构,而认识结构主要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其中,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同化与顺应则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两种机能。平衡则是指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的平衡。全书除前言、序言外,共分6章:

第一章,“感知-运动的水平”。认为“感知一运动的智慧”是智慧的萌芽,主要特征是婴儿开始能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知道动作与效果间的关系。该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的活动,并开始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还没有出现表象、思维和语言。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可分为6个层次。

第二章,“知觉的发展”。主要阐述了知觉常性和因果性,及知觉结构的不可逆性和运算的可逆性。

第三章,“信号或象征性功能”。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语言的再现,它标志着婴儿期的结束,儿童智慧能力大大扩展了。儿童开始模仿先前发生的动作,这是表象能力的特征,表象世界比直接动作的世界要广阔得多。但这类表象的心理活动还是处于萌芽状态,儿童还不能进行可逆性运算,没有守恒概念,对量的判断缺乏系统的传递性。

第四章,“思维的‘具体’运算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论述儿童具体运算阶段的心理水平,皮亚杰从逻辑学中引入“运算”的概念,作为区分思维水平的标志,这也是逻辑思维(或称运算思维)的核心概念。守恒概念的形成是具体运算阶段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整个思维活动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第五章,“前青年期和命题运算”。这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达到了成人的准备阶段,思维能不受具体事物内容所局限,并脱离当前具体事物的观察,通过假设进行推理和解答问题。

第六章,“结论: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首先概括了他的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前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或称融合)于后阶段中,前后阶段不能互换;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各人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差异,可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则保持不变。同时,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受四个因素制约,即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其中最后一个因素可调节另外三个因素,并具有定向性的特点(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瑞典教育研究与开发委员会成立下一篇:瑞士市立成人学校设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