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庇隆政府的教育政策实施
1946~1955年胡安·庇隆任阿根廷总统。他在执政期间奉行发展民族经济、扩大社会福利的民众主义政策。庇隆在教育领域提倡弘扬民族主义思想,力图通过教育培养“新型阿根廷人”。庇隆政府对贫困阶层的优待政策,是庇隆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庇隆多次指出,“国家首先要关心贫穷儿童的利益,要使最贫困的阶层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此前,阿根廷在教育上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只有部分适龄儿童上学,传统大学只集中了上层、中上层子弟,严重脱离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上14岁以上的文盲多达170万,还有60万适龄儿童失学。
庇隆上台后严厉批评旧教育是反教育学的、反社会利益的。为了改变上述状况,庇隆在儿童教育、职工技术教育和大学教育等几个方面都采取了具有广泛社会内容的新教育措施。①儿童教育:庇隆政府曾多次拨出大笔款项用于对儿童的全面综合教育。1947~1951年的五年计划规定,中小学和技术学校实行寄宿制、半寄宿制。寄宿制小学设施完善、环境良好,有劳动车间、图书馆、体操房、影院、广播站等。农村的贫困儿童可在校寄宿学习,能在较好的环境中受教育。学校充满温暖的家庭气氛,儿童边学习、边劳动,逐步缩小阶级差别。与此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到农村、野外活动,让城市的儿童从小熟悉农村,懂得发展农村的重要性。政府的这项措施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戴。②职工技术教育:庇隆十分重视提高职工的技术能力。随着阿根廷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职工的技术能力需要提高,工人本身也要求通过教育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在这种形势下,庇隆政府建立了“全国技术学习及指导委员会”,开设了大量各种类型的职工技术教育学校。国家拨款为职工教育成立各种技工学校,有厂办学校、技工男校、技工女校、少年技校、半日制技校、工人夜校、职工进修学校以及各种速成班。学员年龄14~20岁不等,多数在工余学习,有些学校免费食膳。每年约有5万人报名参加各种厂办学校。1947年,全国有17所半日制少年技校、5所厂办学校,分别培训精密机械、冶金、石油、木材、棉纺工业等行业的技工。1949年这类学校发展到70多所,1950年增加到134所。为实现庇隆关于使贫困阶层有权受高等教育的思想,政府于1948年建立了“国立工人大学”,吸收职工技校毕业生入学,教学内容主要为轻工业生产服务。工人大学为全日制正规大学,每年从5万职工技校毕业生中招收近4000名新生,其中约有120人毕业后成为工程师。③大学教育:庇隆政府对大学的政策是加强政治控制,各大学都实行军事管制。1949年通过的宪法规定,大学各系必须开设政治课。大学法也规定大学生必须为社会服务,目的在于使大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和所肩负的责任。政府禁止学生搞非法活动,多次宣布取缔学生会组织。由于庇隆主要依靠军队、工会和教会,而对大学实行严厉的军事教育管制,因此,大学许多师生对政府非常不满,甚至抱有敌视态度。政府与大学间的矛盾一直很尖锐,曾多次发生过激烈冲突。庇隆政府在对大学实行严厉管制的同时,也实行一定的福利、优惠政策,1949年政府取消了大学学费,1953年又取消了入学考试。因此,庇隆执政时期是大学生在校人数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中下层阶级的子弟在大学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是,由于庇隆采取优先儿童教育和优先职工技术教育的政策,大学经费始终处于匮乏状况,虽然取消了学费,但书本、交通、食宿、实验器材等费用仍很高,许多大学生因经济力量不足而中途辍学。
总之,庇隆的教育政策与他的福利主义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庇隆十分重视通过教育弘扬民族主义思想,提高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因此,庇隆政府为广大劳动群众提供了许多接受教育的机会。
上一篇:危地马拉《全国教育组织法(草案)》颁布下一篇:阿根廷《教师法》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