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出版

布鲁纳(Jerome S.Bruner)是美国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1958年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确定了“英才教育”的政策。1959年9月,美国科学院在伍兹霍尔召开了中小学数理学科的教育改革会议。当时作为全国科学院教育委员会主席的布鲁纳主持了这次会议。会后,他以自己的结构主义思想为主导,综合学者专家们在会上发表的意见,于1960年出版了《教育过程》。

该书由序和正文6章组成,约5万字。探讨的中心课题是如何科学地编制中小学教育课程,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儿童的智力。第一章引论,阐述课程改革运动的背景。布鲁纳指出50年代末国际政局动荡,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使美国教育由注重“公民训练”而转向注重“教育质量和智育目标”,以培养大批人才。为达此目标,课程改革是核心。布鲁纳从学习理论发展史的分析入手,强调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科的结构”,即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二章强调教学要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习的基本态度或方法,第三章论述了学科基本原理的早期教学问题。他强调要尽早地把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教给儿童,因为学科的基本结构既是简单的又是强有力的,不能等待儿童学习准备而应为他们的学习“创造准备”,并且假定“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为此,需要为每门学科编制“螺旋式课程”,使教材符合儿童的思想方式,以便提前教给学生基本观念,再在以后各年级的教材中逐步加以“扩展”。第四章论述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倡导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都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两者是相互补充的,而以往的教学只注意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作者就直觉思维的培训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第五章论述了什么是学习的兴趣以及如何激起兴趣的问题。他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不是“外来目标”。充满竞争的“奖优制度”将对进行教育的环境造成种种不良的影响。“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就要求增加教材本身的趣味,使学生有新发展的感觉,以引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防止被动状态。在最后一章布鲁纳指出,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辅助装置,能扩大学生的经验范围,促进其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及其意义,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学效能。“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而不是教学装置”,传授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教师精通所教授学科的知识,因此必须从各方面采取措施,改善教师素质,提高教师职业的声望。

《教育过程》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教改运动的要求与趋势,成为指导当时美国课程改革运动的核心思想,它所阐述的学科结构主义理论成为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并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上一篇: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教育总体计划实施下一篇:和平队建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