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教育大事典

《史宾斯报告》发表

1938年末,以威尔·史宾斯(Will Spens)为主席的教育署咨询委员会发表了《教育署咨询委员会关于中等教育特别是文法学校和技术中学的报告》,即《史宾斯报告》。该报告在赞同《哈多报告》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之上更进了一步,建议使所有在当时仍按初等教育法规管理的“小学后”(post-primary schools)学校都成为完全中学,并按照中等教育法规进行管理。《报告》重申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证据——主要是心理学家伯特(C.Burt)关于智力测验方面的研究证据,指出可在儿童早期相当准确地测量出其智力并预知其最高发展限度。而因人的智力各有不同,要公正地对待具有不同智能的儿童,就应从11岁起对他们进行在某些重要方面不同的教育,从而拒绝了关于在中等教育结构上统一学校类型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中等教育的三类学校制模式,即分设三类中学:文法学校、现代中学和由初级技术学校改造而来的技术中学。《报告》的具体建议主要有:①选拔考试必须在11岁进行,以使学生能够进入适合于他们的相应类型的学校。②把现有的部分初级技术学校改办成技术中学,使它们享有与选拔性文法学校相等的地位,招收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从11~16岁、以自然科学及应用性课程为核心的教育。这类学校的开办将得到技术学院的支持,从而将它们顺利纳入从11岁开始的中等教育系统。③在公立中学中取消全部付费学额,废除中学学费,并将学生离校年龄提高到16岁。④以开放式的13岁转学制度作为11岁选拔性考试的补充,以加强小学后学校的联系。为此,要处理好所有各类中学头两年课程的可比性问题。⑤通过行政管理措施实现各类中学的声望均等;制定新的规章制度,以对新建的中学作出充分的考虑,并对各类学校在教师配备、工资等级、校舍设备等方面一视同仁。

此外,《史宾斯报告》虽然不支持推行多边学校的观点,但也认为在同一所学校里将不同能力儿童放在一起教学具有一定的好处,因此支持新建地区或人口稀少地区能够开展这方面的试验。

在《史宾斯报告》的影响之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三类学校制已成为英国实现“人人受中等教育”之理想的最佳模式,广为公众所接受。

上一篇:《教育署咨询委员会关于“小学”的报告》发表下一篇:《诺伍德报告》发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