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设庆应义塾
1868年4月,福泽谕吉为了广聚志士同仁,共同研究切磋洋学,将自己于1858年冬在江户(今东京)筑地铁炮州中津藩藩邸开办的兰学塾迁至芝区的新钱座,模仿西洋近代公共学校制度,设立新式的私立学校,取创立时的年号“庆应”为名,命名为“庆应义塾”。庆应义塾的入学资格没有限制,凡是有志之士,不论武士或平民均可入学。当时,正值倒幕维新的动乱之际,原兰学塾学生不少被各藩招回,庆应义塾成立时只有18名学生。局势稳定后,来这里学习的学生急剧增加,位于新钱座的狭小塾舍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在附近又设立了几处分塾。1871年3月,庆应义塾又迁至芝区的三田(今东京都港区),校舍面积比原来扩大了30倍,学生人数增加到300多名。于是,福泽谕吉制定了新的学校制度——《庆应义塾社中规约》,对学塾经营、教职员和学生的教养等作了明文规定,从而使庆应义塾具备了近代学校的形态。
庆应义塾的教育以数理化为主,以独立为本,同时还注重提高学生的品质和形成活泼高尚的风气。这与福泽谕吉的一贯主张,即提倡实学和自尊,使日本成为西洋式的文明富强国家是相一致的。他在1876年3月写的《庆应义塾改革议案》中曾指出:“我庆应义塾教育的本旨,并非是学习立足于人上而治人的道理,亦不是学习位于人下而治于人的道理,而是通过将学生的精神提高到高尚的地位,使其成为在社会中保全其身,勤于一个人的职分,以尽社会义务的人。”
庆应义塾的教育内容以英学为主,注重教导学生读英文和讲解英语,而对日本自古盛行的汉学不加重视。所使用的教科书,范围极为广泛,包括西洋的数学、地学、化学、算术、史学、经济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其学习方法尤其注意“半学半教”的方法。
庆应义塾为日本培养了大批人才,其毕业生广泛参与社会各方面活动,许多人到日本各地新设的学校充任教师,所以当时的庆应义塾不仅作为传播洋学的新式学校,而且还作为教师培养机构而发挥了重大作用。
上一篇:明治政府发布《五条御誓文》下一篇:制定《府县施政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