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本尼狄克修道院规程》的制定
圣本尼狄克或译圣本笃(Saint Benedict,480~550,一说为480~544)出生于意大利斯波莱托的一个贵族家庭,18岁时,因不满罗马贵族腐朽的生活方式,离家出走,在罗马附近的芬比亚山隐修。3年后,任意大利维谷瓦洛修道院院长。后因与同院其他修道士意见不合,离开该院。529年(或530),圣本尼狄克在罗马与那不勒斯之间的卡西诺山兴建了修道院。为了对修道院进行有效的管理,他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通常称之为《圣本尼狄克修道院规程》。
《规程》共73条,其中9条涉及修道院院长和修道士的职责,13条有关礼拜仪式,29条关于修道院的纪律和对修道士过失的惩罚,10条涉及修道院的行政管理,12条关于外来修道士的接待和对修道士外出旅行的指导等。与文化和教育直接相关的主要有第38、42、48条,特别是第48条。根据《规程》的规定,修道院全部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向尚未皈依基督教的异教地区传播教义;通过不断的忏悔、严格的禁欲生活,使修道士克服自身的“罪孽”,消除各种欲望,达到圣洁的境地,从而为上帝献身,获得上帝的拯救。根据《规程》,修道院院长是修道院的主宰和权威,他由全体修道士选举产生并终身任职,负责管理修道院的全部事务。院长在行使其职权,做出各项决定时,须与修道士进行协商。
《规程》对修道士的入院程序、日常生活、修炼过程以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新入院的修道士必须经过为期一年的预备训练,符合要求者进行宣誓,保证实行三绝:绝财、绝色、绝意。正式入院后,修道士每天都必须坚持修炼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每天祈祷7次,时间不少于4小时;斋戒,即只吃非常简单的食物,严格控制食用肉类;每年从复活节到10月初,修道士每天必须至少从事5个小时以上的农业劳动。《规程》把农业、手工劳动当做修道士的非常重要的工作,认为懒惰是灵魂修炼的大敌,体力劳动有助于克服欲望、修养身心,甚至认为劳动是神圣的。《规程》还规定修道士必须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诵读基督教经典。
从西欧中世纪教育(特别是修道院教育)的发展看,《规程》的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对修道士诵读、抄写基督教经典的工作,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规程》第48条规定,从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四旬斋(即复活节的前40天),修道士的主要工作是阅读基督教经典。为了指导修道士的阅读,修道院必须指定1~2名学识渊博的年长修道士,作为“陪读”,随时指点经典中的各种疑难,以帮助修道士更好地理解经典。为了使修道士有书可读,修道院还必须设立图书馆。因为当时书籍奇缺,《规程》要求修道士誊抄有关书籍。同时规定,对那些厌于读书或损坏书籍而又不加以修补的修道士必须进行惩罚。
《规程》制定后,经过不断的充实、修订,成为西欧各地修道院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此后,修行制度和修道院才真正在西欧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另一方面,由于《规程》明确把诵读和抄写经典等文化、教育活动作为修道院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使修道院从原来的纯宗教机构逐渐演变成兼有宗教、文化和教育多种功能的机构。正因如此,修道院才得以在由于日耳曼民族大迁徙而造成的文化、教育普遍衰落的年代里扮演古代文化、学术保存者的角色。再一方面,由于《规程》对新入修道院者必须接受预备教育的规定、对修道士修行程序的严格规定和由年长修道士对年轻修道士进行阅读指导的规定,使卡西诺山修道院具有了学校的雏形。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后来的修道院学校。
上一篇:《国法大全》的编定下一篇:卡西奥多创立修道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