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中

要求恰如其分地掌握宇宙的法则和规范,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国古代传统的行为准则,后来得到儒家的肯定和发展。中即正,正即中。

最早提出尚中的是《尚书·大禹谟》:“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易经》也表现了尚中观念,如夬卦九五爻辞谓:“中行无咎”,即行中道则无咎。孔子倡导中庸。他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乎!”(《中庸》)

《易传》的尚中思想首先表现在对筮法的解释上。在六爻卦中,二爻居下卦中位,五爻居上卦中位。《易传》认为六十四卦一般中位为吉。《系辞》:“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二与四爻位均系阴位,但在卦中的位置不同,故其善不同。二爻处下卦中位故多誉。《系辞》:“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三与五爻位均系阳位,但五居上卦中位,又为全卦尊位,故多功。卦之中位,象征事物处于正道。如《象》对讼卦九五注:“‘讼,元吉’,以中正也。”王弼谓“用其中正以断枉直,中则不过,正则不邪”(《周易正义》),故虽争讼而得吉。

《易传》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指明事物均含对立的两个方面。因此执中就是要全面把握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正确处理两个方面的关系。《易传》把事物分成两类,一类事物其转化于人不利,一类事物其转化于人有利,故尚中也相应有两种表现。对前一类事物,尚中要求尽量使对立面保持均势、平衡、协调,做到不偏不邪,以防止事物向反面转化。如《彖·大过》:“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栋桡”指房梁弯曲。《易传》称此为“大过”,意即不中而应纠正,以保证房屋安全不倒塌。对后一类事物,坚持尚中,则应促成对立面正常消长和平稳转化。如《彖·革》:“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指事物变革。其能大亨,须以中正为前提,即符合天道,而且做得恰切适当,无过与不及。《系辞》说:“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事物之终始是对立面转化的关节点,此时必须特别警惕小心,尽力做到无咎即合中,目的是使转化进行得正常平稳。尚中包含了要准确把握事物的“度”的思想。度是量和质的统一。所谓不偏不邪,无过无不及,就是恰当掌握分寸,以使事物达于希望的最佳状态。

上一篇:《尔雅》 下一篇:天文人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