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经学
诠释和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由汉代经师口授并用汉朝通行文字隶书写成的经书,称为今文经。
秦始皇焚书时,民间流行的儒家经书,除《易》外,大都不存。项羽入咸阳时,官方藏有的典籍又遭到焚毁。汉初的统治者,扶植儒学,到处搜集残留下来的儒家经书,并聘请经师传授儒家的典籍。此部分经书用隶书抄写,即是今文经。汉武帝时,立五经(见六经)博士,传授弟子,便形成了今文经学。
在汉代,今文经学家列为学官,其经学称为官学。每一经书系统,由于传授的宗师不同,又分为许多派系。如《周易》始于田何,其后分为施雠、孟喜、梁丘贺和京房之学;《书》始于伏生,后又有欧阳生、大小夏侯之学;《诗》有鲁申培、齐辕固生和燕韩婴之学;《礼》始于高堂生,后又有后苍及大小戴(戴德、戴圣)和庆氏之学;《春秋》始于胡毋生,治《公羊春秋》,后有董仲舒、严彭祖、颜安乐之学;瑕丘江公又传《榖梁春秋》之学。
今文经学中影响大的是《公羊春秋》之学。董仲舒因倡导《公羊春秋》而闻名于当时,亦影响于后世。其哲学体系是以《公羊》学为中心而推衍出来的。《公羊》学解释《春秋》,探讨其中的“微言大义”,不重视其中的历史事迹和典章制度,提出许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将《春秋》中有关灾异的记载,引向“阴阳灾异”说和天人感应论,并且将《春秋》中首句“春王正月”,解释为“大一统”,“当一王之法”,为后王即汉王朝制订了国法,从而受到汉武帝的赞扬。此派经学,神化孔子,以孔子为“黑帝之子”,为汉王朝继周尚黑统提供理论根据。东汉何休著《春秋公羊传解诂》,将公羊学派解经的条例规范化,提出三科九旨、张三世、存三统、尊王攘夷等学说,对今文经学派的《公羊春秋》学做了一次总结。
今文经学中的易学亦颇有影响。以孟喜和京房为代表的易学,其解经提出卦气说、八宫说、纳甲说以及占候术,是汉代易学的代表。此派易学,以数和象解释易理,开易学中象数之学的先河。
汉初,高堂生传《士礼》17篇,即后之《仪礼》,称为《礼经》。其后,戴德编有《大戴礼记》,其兄之子戴圣编有《小戴礼记》。其所编《礼记》乃战国到汉初儒家学者解释《礼》经的文献汇编,对后来《礼》学的发展影响颇大。《史记·礼书》,其首段,即礼书序,讲述礼的性质、意义和作用,以及汉初推行礼制的情况。其中提出“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代表了今文经学派的礼学观。
关于《书》,伏生有《尚书大传》传于后世。此传除选释《尚书》各篇中的辞句外,又阐述其大义。其中《洪范五行传》,成为后来五行学说的渊源之一。关于三家诗义,多不传,只有《韩诗外传》流传下来。
汉代的今文经学,后为郑玄学所代替,走向衰亡。清代中叶,今文经学再度兴起,直到晚清,成为康有为派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