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解》
《礼记》篇名。因泛论六经之教和德礼之用,刘向作《别录》将它列入“通论”类。郑玄的《三礼目录》认为,本篇的得名,是由于它记述《诗》、《书》、《乐》、《礼》、《周易》、《春秋》六艺以及政教的得失。
本篇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采《荀子》、《大戴礼记》等书的文句,说解六艺在教育中的不同目的:《诗》教是要使人温柔、敦厚;《书》教是要使人通达、知史;《乐》教是要使人广博、驯良;《周易》教是要使人洁静、精微;《礼》教是要使人恭俭、庄敬;《春秋》之教是要使人通晓著史体例。如果六教失修,人民就会愚、诬、奢、贼、烦、乱。汉儒以六艺为六经,因此篇首解六经之义,故名《经解》,是古代最早为经书作解题者。第二部分,论天子之德,“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这是为政者应该具备的德,其核心则是礼。第三部分,论述礼的功用。认为礼对于治理国家来说,其重要性犹如称物之轻重离不开秤杆、取材的曲直离不开绳墨、画方圆离不开圆规和矩尺。尊礼、行礼,人就会变成有道之士,反之就会变成无道之民。将礼引入宗庙,人们就会恭敬;引入朝廷,就会贵贱有位;引入家庭,就会孝悌和睦;引入乡里,就会长幼有序。因此,“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作者认为,礼的最本质的功能,是“禁乱之所由生”,防患于未然。如朝觐之礼,是为了防止诸侯的叛逆和侵凌,使他们明白君臣之义,彼此相敬;丧祭之礼,则为了防止臣子的背祖和忘生,使他们明白臣子的恩义;乡饮酒之礼,是为了防止长幼失序,争斗不休,使他们明白长幼有序;婚姻之礼,是要防止淫乱,使人们明白男女之别。为此,用礼来教化人民,使人民“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是治理国家最首要的事,否则就会“差若豪氂,缪以千里”。这些思想反映了儒家重视礼乐教化的作用,论述精当深刻,受到后世学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