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三策》

西汉董仲舒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著,载《汉书·董仲舒传》。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董仲舒以贤良对策,以天人关系为核心,系统阐发了儒家的政治理想。三次对策的基本内容,都是探讨天人关系,故称《天人三策》。三次对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次对策,他倡扬天人感应,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示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汉书·董仲舒传》)。他还强调教化之功,认为道是通往国家治理之路,仁义礼乐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工具。国家的长治久安,“皆礼乐教化之功”(同上)。他主张重德轻刑,君主要“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同上)。他建议更化政治,认为更化则可善治,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同上)。他还劝导王者正心,认为“治乱废兴在于己”,“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同上)。董仲舒在第二次对策中,提出君主受命而王天下后,应当“改正朔,易服色”,以与天相应。他还要求以文德化民成俗,兴太学以养士,建议让州君推举贤才。在第三次对策中,董仲舒推尊天人感应,肯定天是“群物之祖”,要求“圣人法天而立道”,宣称“人之所为……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同上)。他建议武帝“务以德善化民”(同上),并鼓吹“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他还力主思想一统,根据《春秋传》的大一统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天人三策》是董仲舒思想的代表作,其中的天人感应、天不变道亦不变、重义轻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观点,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成形,有重要的思想导向作用。

上一篇:天志 下一篇:《过秦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