谴告

谴责告诫。西汉董仲舒提出的论证天人感应思想的理论。谴告思想形成于先秦时期。春秋时期,伯阳父用阴阳失调而产生地震的自然现象,论证周朝灭亡的必然性,已可认为是谴告论的萌芽。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提出五德终始说,认为社会治乱与自然现象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符应若兹”(《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此外,《》、《书》、《易》都有君主不仁而天降灾异警诫之的记载。但真正从理论高度明确而系统地论证谴告说的是董仲舒。董仲舒认为,君主施行仁政是天意的必然要求,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汉书·董仲舒传》)。谴告的基本形式是灾害和怪异。君主的政治管理稍有差错,天就会显现灾害,表示谴责告诫之意;如果君主还不改变错误的行政措施,天就会显现怪异,表示“警骇”之意;此时,如果君主仍然不思悔改,则“伤败”、“殃咎”便会降临。“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春秋繁露·必仁且智》)。董仲舒这种谴告说,其基本的理论出发点是天人感应。同时,谴告说也是其天人感应理论的基本论点,谴告说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连接起来,反映出董仲舒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念,是儒学发展史上天人合一思想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具有明显的无类比附的特点和目的论色彩,妨碍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智性的解析,特别是诱发了东汉谶纬神学的泛滥,但谴告说借重天威对君王的行为有所约束。

上一篇:符瑞 下一篇:天人一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