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介绍】:
三国魏政治家、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曹操次子。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建安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延康元年(220),曹操死,袭位为魏王及丞相,不久即代汉自立,改元黄初。在位7年,卒谥文帝。曹丕在政治上无突出建树,追慕汉文帝无为而治,实行“九品中正法”,改变了曹操抑制豪强的政策,而与士族妥协。他生长于戎行之中,娴习骑射,精于剑术。他在曹操的薰陶下,“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笔者注:指甲、乙、丙、丁,即经、史、子、集),《史记》、《汉书》、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典论·自叙》)。他爱好文学,以他为核心形成了邺下文人集团,对建安文坛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主要是诗歌。据钟嵘的《诗品》称约有百余首,今存较完整的约40首,多为乐府歌辞。他善于向民歌学习,富于创新精神,体式多样。其名作《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杂言诗句法灵活变化。他的作品语言不加雕饰,《诗品》谓“鄙质如偶语”,题材多拟劳人思妇之情,或发伤时叹逝之感。他的理论著作有《典论》,写于称帝之前,据史载,书成后“集诸儒于肃城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三国志》注引《魏书》),又曾抄送孙权、张昭,可见他极其重视此书。全书已佚,从残留的篇章看,内容颇为广泛,有多篇系总结前代统治者的历史教训以为鉴戒,又力辟方士道术。其中《典论·论文》一篇是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典论》被《隋书·经籍志》列入子部儒家类。曹丕在位时也曾推尊儒学,于黄初二年(221)下诏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奉孔子祀,又令修孔庙,“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又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余篇,号曰《皇览》”(同上)。但《典论》中所反映的思想则并非宗奉儒家教义。傅玄说,“魏文慕通达”,是合乎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