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
书籍:中国儒学百科全书
【生卒】:224~271
【介绍】:
西晋政治家、思想家、地图学家。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祖父裴茂,汉尚书令。父裴潜,曹魏尚书令。叔父裴徽,冀州刺史,正始玄学名士。裴秀自幼聪睿,十几岁即参加正始清谈,被玄学名士誉为“后进领袖”。正始九年(248)曹爽辟为掾,袭父爵为清阳亭侯,迁黄门侍郎。正始十年高平陵政变后,因其为曹爽故吏被免职,不久任廷尉正,转司马昭安东将军及卫将军司马,成为司马昭的亲信幕僚,迁散骑常侍。甘露三年(258),因参加讨伐诸葛诞有功,封鲁阳乡侯,任尚书。景元元年(260)因参与立常道乡公,进爵县侯,迁尚书仆射。咸熙元年(264),负责官制改革,建立五等爵制,封济川侯。晋武帝即王位,因拥立之功,拜尚书令、右光禄大夫。及武帝禅代,加左光禄大夫,封钜鹿公,邑三千户。泰始四年(268)任司空。泰始七年服寒食散误饮冷酒去世。著有《易》及《乐论》,绘《禹贡地域图》、《地形方丈图》,有《文集》3卷,均佚。又撰《盟会图》、《典治官制》,皆未成而亡。河东裴氏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家族。裴秀对儒学甚有研究,经常参加御前经学辩论,被曹誉为“儒林丈人”。又追求道家自然,服寒食散、善清谈,“长蹈自然,玄静守夏,性入道奥”(《晋书·裴秀传》),具有明显的儒道融合的玄学思想特质。裴秀在地图学方面有突出贡献,其现存的《禹贡地域图序》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原则和方法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