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释疑》

玄学派《论语》学的重要作品。三国魏王弼著,成书于魏废帝齐王(曹芳)正始年间(240~249),原为三卷,今已佚失,仅皇侃的《论语义疏》及邢昺的《论语正义》载有此书佚文。清人国翰有辑本,收录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今人楼宇烈重作辑录与校订,收录于《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中。今存佚文的思想内容颇丰富,例如崇尚“执一统众之道”,指出“能尽理极,则无物不统,极不可二,故谓之一”。对“不可名之理”做出说明,指出这种理体现于气味,则为“至和之调,五味不形”;体现于音乐,则为“大成之乐,五声不分”;体现于质料,则为“中和备质,五材五名”。论述“为政之次序”,先“陈采谣,以知民志风”,再“因俗立制,以达其礼”,最后“感以声乐,以和神也”。将唐的“民无能名”解释为“大爱无私”、“至美无偏”,以致“无形无名”。论述性情关系,认为以情近性,则导致“情之正”;情不近性,则情流于邪(见性其情)。此书在玄学中极为重要,是今人研究王弼哲学的重要资料,但其权威性远在何晏的《论语集解》之下。

上一篇:《周易略例》 下一篇:《禹贡地域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