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韩愈)
唐代韩愈政治理论的代表作。收入《韩昌黎集·杂著》。“道”是韩愈哲学的最高范畴,其内涵就是抽象化了的封建道德伦理规范,具体表现为“仁与义”。仁存乎内,义见于行,按照仁义的法则去做就是“道”,这是《原道》篇的中心思想。
韩愈认为他所讲的“道”与佛老所谓“道”有原则区别:“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佛法则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静寂灭者。”佛老向往消极无为的个人出世原则,与儒家行仁义以治理天下国家,“将以有为也”截然不同。只有孔孟之道是“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而老子“去仁与义”,佛教“灭其天常”,都与封建伦理纲常相违背,必须坚决排斥。“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要“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即要从反对佛老的斗争中,建立起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韩愈论“道”是最高的永恒存在,它体现在“天道”、“地道”、“人道”之中,“日月星辰”、“草木山川”到“夷狄禽兽”均由“道”所主宰,而“道”在社会历史中的体现者则是“圣人”(《原人》)。“先天不违之谓法天,道济天下之谓应道”(《贺册尊号表》)。把应天道、尚自然的法天思想,与尽人道、行仁义的济世行为结合起来,以“为主之道”的自觉精神去重整封建伦理纲常,他认为这是正统儒者应负的任务。
韩愈讲人道,非常强调圣人的作用,谓:“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至而为之防。”总之人类一切均由圣人所赐,故“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这是圣人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
韩愈讲圣人之道应用到政治上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称“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如“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韩愈论证君主对人民统治和封建剥削的合理性,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但他将“道”上升为以道德法则为中心的先天客体精神,则对儒家思想哲理化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