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易传》
南宋杨简注解《周易》的著作。20卷,前19卷解六十四卦经文及附经之《象》、《象》、《文言》三传,后1卷为易学之通论。《系辞》、《说卦》、《序卦》、《杂卦》未解。是心学派易学的代表作,通过解《易》发挥乃师陆九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哲学思想。杨简易学思想主要是天人本一、天道即人心,即认为天与人本是一事,人心就是天道,天道是人心的反映,人心之外无天道。进而认为世间万事万物、《易》之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名殊而道一,没有差别;所谓事与理、本与末、始与终的区别,不过是愚者心不明的产物。卦爻本一致,人认为有差别,才有差别。基于这种思想解《易》,与象数派、义理派诸家皆不同。如解复卦初九爻辞“不远复,无祇悔,元吉”说:“意起为过,不继为复。”意谓打破虚静,产生意念,便是过错;立即取消意念,恢复虚静,便是不远复。又如解无妄《彖传》“无妄之往,何之矣”说:“言其本止而不动,意动则妄矣,往则为妄矣。”意谓无妄是意念未起之本心、真心,意念一起就是妄,妄则就人欲而背天理。又如解坤卦六二爻辞“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说:“此道甚大,故曰直方大。此道乃人心之所自有,不假修习而得。”意谓直方大是道心即人之本心,生来就有,不需修养。又如解复卦《彖传》“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说:“天地之心即道,即易之道;即人,即人之心;即天地,即万物,即万事,即万理。”意谓天地之心就是道心、人心;人心就是理。诸家解《易》虽主天人合一说,但是皆以天道、易道为客观之存在,人之主观应与之符合,而杨氏《易传》则以为天道、易道都出自人之心。杨氏这以意识为世界本原的本体论,显然有佛教的影响,而明代王守仁又将它的本体论发展为唯我论。